多照明模式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46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多照明模式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照明模式面板灯,包括边框、格栅灯、筒灯及切换操作件。所述格栅灯和所述筒灯装配于所述边框上,所述切换操作件装配于所述边框并分别与所述格栅灯及筒灯电性连接,所述切换操作件可择地使所述格栅灯和筒灯中的一者或两者开启照明,故在只需要筒灯亮度照明的时候可关闭格栅灯,在只需要格栅灯功能照度时,可关闭筒灯的功能,也可以同时开启格栅灯与筒灯功能,方便家庭、办公室、学校及酒店等地方使用,使用范围广泛,使用方便和实用。
【专利说明】多照明模式面板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尤其涉及一种多照明模式面板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物质消费品,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条件,而面板灯就是诸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0003]面板灯作为一种照明工具,其光源经过高透光率的导光板后形成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光线柔和、舒适而不失明亮,被广泛的应用在商业照明中,例如办公室、商场、医院及大型的公共场合的过道。
[0004]但现有的面板灯只具有一种光源,结构功能比较单一,因而当外界对亮度需求不同时,依然只能提供单一强度或亮度的光,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同时,其光损失比较大,利用率不是很高;再者,其维修比较麻烦,成本相对较高。
[0005]因此,急需一种多照明模式面板灯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格栅灯与筒灯之间切换、使用灵活、功能丰富及经济节能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照明模式面板灯,包括边框、格栅灯、筒灯及切换操作件。所述格栅灯和所述筒灯装配于所述边框上,所述切换操作件装配于所述边框并分别与所述格栅灯及筒灯电性连接,所述切换操作件可择地使所述格栅灯和筒灯中的一者或两者开启照明。
[0008]较佳地,所述格栅灯及筒灯沿所述边框的横向布置。
[0009]较佳地,所述筒灯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筒灯呈排状布置形成筒灯排。
[0010]较佳地,所述格栅灯分别位于所述筒灯排的两侧。
[0011]较佳地,所述格栅灯包含第一面板、格栅灯源、第一 PC罩和呈梯形结构的格栅反光杯,所述格栅反光杯、第一面板及第一 PC罩沿所述边框的横向布置且各者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边框上,所述梯形结构形成供收容所述格栅灯源的收容槽,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格栅反光杯配合且封闭所述收容槽的槽口,所述格栅灯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并装于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第一 PC罩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且盖于所述格栅灯源上。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 PC罩呈层叠的设置。
[0013]较佳地,所述筒灯包含圆台形的筒灯反光杯、第二 PC罩、第二面板及筒灯灯源,所述第二面板沿所述边框的横向布置且两端固定于所述边框上,所述筒灯灯源装配于所述第二面板上,所述第二 PC罩和筒灯反光杯依次盖于所述筒灯灯源上。
[0014]较佳地,所述边框呈矩形结构。
[0015]较佳地,所述边框由首尾相接的四条框架组成,且每一所述框架的内侧具有装配凹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格栅灯和筒灯装配于边框上,切换操作件装配于边框并分别与格栅灯及筒灯电性连接,且切换操作件可择地使格栅灯和筒灯中的一者或两者开启照明,故在只需要筒灯亮度照明的时候可关闭格栅灯,在只需要格栅灯功能照明时,可关闭筒灯的功能,也可以同时开启格栅灯与筒灯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使用灵活、功能丰富及经济节能,方便家庭、办公室、学校及酒店等地方使用,使用范围广泛,使用方便和实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0]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100包括边框10、格栅灯20、筒灯30及切换操作件(图中未示)。格栅灯20和筒灯30装配于边框10上,具体的是,格栅灯20及筒灯30沿边框10的横向布置(如图1中边框10的上下方向布置),以使得格栅灯20及筒灯30于边框10上的布置更合理,较优的是,筒灯3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筒灯30呈排状布置形成筒灯排,而格栅灯20是分别位于筒灯排的两侧,以使得格栅灯20和筒灯30之间的搭配更合理,使用更灵活。切换操作件装配于边框10并分别与格栅灯20及筒灯30电性连接,且切换操作件可择地使格栅灯20和筒灯30中的一者或两者开启照明,可选择的是,切换操作件为一开关,该开关具有使格栅灯20或筒灯30开启照明,或同时使格栅灯20和筒灯30 —起开启照明的功能,以简化切换操作件的结构。更具体地,如下:
[0021]较优者,格栅灯20包含第一面板21、格栅灯源22、第一 PC罩23和呈梯形结构的格栅反光杯24。格栅反光杯24、第一面板21及第一 PC罩23沿边框10的横向布置,且格栅反光杯24、第一面板21及第一 PC罩23的两端均固定在边框10上;梯形结构形成供收容格栅灯源22的收容槽241,第一面板21与格栅反光杯24配合且封闭收容槽241的槽口,格栅灯源22收容于收容槽241并装于第一面板21上,第一 PC罩23收容于收容槽241且盖于格栅灯源22上;较优的是,第一面板21与第一 PC罩23呈层叠的设置。其中,借助格栅反光杯24与第一 PC罩23的配合,由格栅反光杯24用于反射及控光,而第一 PC罩23有效地调节光效和防尘与防油,故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100的寿命。
[0022]同时,筒灯30包含圆台形的筒灯反光杯31、第二 PC罩32、第二面板33及筒灯灯源34,第二面板33沿边框10的横向布置且两端固定于边框10上,筒灯灯源34装配于第二面板33上,第二 PC罩32和筒灯反光杯31依次盖于筒灯灯源34上,以借助筒灯反光杯31与第二 PC罩32的配合,由筒灯反光杯31用于反射及控光,而第二 PC罩32有效地调节光效和防尘与防油,故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100的寿命;可选择地,第一面板21及第二面板33位于同一高度,以使得筒灯30及格栅灯20之间的布置更合理。
[0023]再者,边框10呈矩形结构,以使得边框10的外形更合理紧凑;较优的是,边框10由首尾相接的四条框架11组成,且每一框架11的内侧具有装配凹槽111,上述的第一面板21、第一 PC罩23及格栅反光灯24相互层叠设置,且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面板21、第一 PC罩23及格栅反光灯24的两端分别插装于装配凹槽111内,以将格栅灯20固定于边框10上的目的;同样,上述第二面板33的两端分别插装于装配凹槽111内,以将筒灯30固定于边框10上。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格栅灯20和筒灯30装配于边框10上,切换操作件装配于边框10并分别与格栅灯20及筒灯30电性连接,且切换操作件可择地使格栅灯20和筒灯30中的一者或两者开启照明,故在只需要筒灯30亮度照明的时候可关闭格栅灯20,在只需要格栅灯20功能照明时,可关闭筒灯30的功能,也可以同时开启格栅灯20与筒灯30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100使用灵活、功能丰富及经济节能,方便家庭、办公室、学校及酒店等地方使用,使用范围广泛,使用方便和实用。
[0025]值得注意者,PC罩指材质为聚碳酸酯的灯罩。
[002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照明模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格栅灯、筒灯及切换操作件,所述格栅灯和所述筒灯装配于所述边框上,所述切换操作件装配于所述边框并分别与所述格栅灯及筒灯电性连接,所述切换操作件可择地使所述格栅灯和筒灯中的一者或两者开启照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及筒灯沿所述边框的横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灯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筒灯呈排状布置形成筒灯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分别位于所述筒灯排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包含第一面板、格栅灯源、第一 PC罩和呈梯形结构的格栅反光杯,所述格栅反光杯、第一面板及第一 PC罩沿所述边框的横向布置且各者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边框上,所述梯形结构形成供收容所述格栅灯源的收容槽,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格栅反光杯配合且封闭所述收容槽的槽口,所述格栅灯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并装于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第一 PC罩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且盖于所述格栅灯源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PC罩呈层叠的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灯包含圆台形的筒灯反光杯、第二 PC罩、第二面板及筒灯灯源,所述第二面板沿所述边框的横向布置且两端固定于所述边框上,所述筒灯灯源装配于所述第二面板上,所述第二 PC罩和筒灯反光杯依次盖于所述筒灯灯源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呈矩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照明模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由首尾相接的四条框架组成,且每一所述框架的内侧具有装配凹槽。
【文档编号】F21V23/04GK204062545SQ201420351868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7日
【发明者】朱远会, 李丽娟, 刘晓桔 申请人:广东泰卓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