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扩光件及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319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照明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扩光件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作为发光装置,具有低耗电量、使用寿命长和光效率高等优点。随着美国的能源之星(EnergyStar)对于发光二极管灯泡的规范公布后,愈来愈多的LED灯泡制造商已经将原本所重视的光效率转移至光质量,即对于发光二极管灯泡的配光角度更加重视。目前实现大角度出光方法如采用增加透镜、反光片加雾光罩或LED灯具做成玉米状的方法等,发光装置具有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光斑不匀,效率低等缺点。参照图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10具有发光二极管11及电路板12,发光二极管11设置在电路板12上,发光二极管11被驱动后将发亮。但由于发光二极管11所发出的光线具有方向性,且需要安装在基座以利散热,因而使得发光二极管灯具10的光线照射区域约为180度,而无法达到传统灯泡近乎360度的配光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升出光角度、能高角度配光的光学扩光件及发光装置。一种光学扩光件,所述光学扩光件为不完全闭合的中空状,所述光学扩光件包括开口端和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闭合端,所述闭合端的壁厚大于所述开口端的壁厚,所述开口端用于设置发光模块。上述的光学扩光件用于发光装置,结构简单、出光效率高,可以提升出光角度,满足高角度配光的需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闭合端最厚处的壁厚约为所述开口端最薄处的壁厚的2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扩光件最薄处的壁厚不小于0.8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扩光件的材质为光扩散塑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扩光件在平行于所述开口端的截面的最大内径大于所述开口端处的内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扩光件从所述最大内径处到所述开口端之间的侧壁长度大于所述开口端的直径。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发光模块和上述的光学扩光件,所述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光学扩光件的开口端。上述发光装置,采用光学扩光件,不仅透光率高,达到传统灯罩的2倍以上,而且结构简单、出光效率高,可以提升出光角度,满足高角度配光的需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基板、发光二极管及驱动电路,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驱动电路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底座、电源、电源壳及灯头,所述光学扩光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电源置于所述电源壳中,所述电源壳一端置于所述底座中,另一端与所述灯头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光学扩光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入射光束在图2所示的光学扩光件的反射散射分布图和透射散射分布图;图4为本发明发光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发光装置的发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发光装置的室内配光曲线图;图7为普通均匀厚度的光学扩光件的室内配光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一实施例的光学扩光件22为不完全闭合的中空状,光学扩光件22包括开口端221和与开口端221相对的闭合端222,闭合端222的壁厚大于开口端221的壁厚,开口端221用于设置发光模块21。光学扩光件22的材质为光扩散塑料,光扩散塑料具有高透光率、高扩散度等特点。具体地,光扩散塑料包括光扩散聚碳酸酯,光扩散聚碳酸酯是通过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添加光扩散剂,光线在光扩散剂表面类似镜面反射,经过多次反射,达到光扩散效果,如图3所示。闭合端222的厚度较大,光线在闭合端222的扩散度比较高,光线发散比较明显,透射较少,另外向开口端221的反射光线也增强;开口端221的光线向闭合端222发散比较明显,这样光线经过多种反射到达光扩散塑料,到光扩散塑料内部,进行多次的反射,从而达到增大出光角度的目的。光学扩光件22可使出光角度可达300度以上,完全符合美国能源之星标准。特别地,光学扩光件22的闭合端222到开口端221的壁厚是渐变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扩光件22的闭合端222和开口端221之间的中部的壁厚小于光学扩光件22的闭合端222和开口端221处的壁厚。可以理解,光学扩光件22的壁厚也可以为从闭合端222到开口端221逐渐减小,即闭合端222的壁厚最大,开口端221的壁厚最小。特别地,光学扩光件22为不完全闭合的中空球状。可以理解,这里所说的球状并不限定于所有半径都相同的规则的球体,例如也可以是椭球体等其他非规则形状的球状。特别地,闭合端222最厚处的壁厚约为开口端221最薄处的壁厚的2倍,以提升出光角度。特别地,开口端221的截面为圆环形。特别地,光学扩光件22在平行于开口端221的截面的最大内径大于开口端221处的内径。即,开口端221为收口形状,使光学扩光件22整体靠近开口端221较细,有利于增强向开口端221方向的反射光线,提升出光角度。特别地,光学扩光件22从最大内径处到开口端221之间的侧壁长度L大于开口端221的直径,即光学扩光件22靠近开口端221的部分呈细长结构,有利于增强向开口端221方向的反射光线,提升出光角度。特别地,光学扩光件22最薄处的壁厚不小于0.8mm。上述的光学扩光件22用于发光装置,结构简单、出光效率高,可以提升出光角度,满足高角度配光的需求。参照图4,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20,包括上述的光学扩光件22和发光模块21,光学扩光件22包括开口端221和远离开口端221的闭合端222,发光模块21设置于光学扩光件22的开口端221。特别地,继续参照图2,发光模块21包括基板211、发光二极管212及驱动电路213,发光二极管212和驱动电路213均设置在基板211上,驱动电路213与发光二极管212电连接,驱动电路213控制发光二极管212的点亮与否。特别地,发光二极管212朝向光学扩光件22的内部。驱动电路213设置在基板211背向光学扩光件22的一面。参照图5,多个发光二极管212以环形排列,设置在基板211上。特别地,多个发光二极管121沿两个同心的环排布。特别地,发光二极管212的数目至少为三个。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212的数目为18个,其中12个以大环形排列,设置在基板211的外边缘,剩下6个以小环形排列在大环形的内部。具体地,基板211的形状为圆形。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小发光模块21的体积,发光二极管212可以是芯片式发光二极管。可以理解,基板211可为电路板。继续参照图4,特别地,发光装置20还包括底座23、电源24、电源壳25及灯头26。光学扩光件22与底座23连接。电源24置于电源壳25中,电源壳25一端置于底座23中,另一端与灯头26连接。特别地,光学扩光件22还包括第一卡扣223,第一卡扣223设于开口端221。具体地,底座23设有卡槽(图未示),卡槽与光学扩光件22的第一卡扣223配合,将光学扩光件22与底座23连接。可以理解,光学扩光件22与底座23也可采用黏胶结合。特别地,电源壳25置于底座23中的一端包括凹槽251和第二卡扣252,电源24置于凹槽251中,电源壳25与底座23通过第二卡扣252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252设置在凹槽251的四周,且均匀设置。具体地,第二卡扣252为四个。特别地,灯头26设有内螺纹,电源壳25与灯头26连接的一端设有外螺纹,电源壳25与灯头26通过螺纹连接。特别地,电源24为LED恒流驱动电源,可使无论电压如何变化,通过LED的电流不变,从而保证LED的寿命和减小LED的光衰。参照图6,发光装置20采用光学扩光件22,出光角度可达300度以上,完全符合美国能源之星标准。参照图7,普通均匀厚度的光学扩光件,出光角度仅为250度左右,大大低于传统灯泡近乎360度的配光角度。上述发光装置20,不仅透光率高,达到传统灯罩的2倍以上,而且结构简单、出光效率高,可以提升出光角度,满足高角度配光的需求。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