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111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两个光源设置于散热器的底座部上的车辆用灯具。

在该车辆用灯具中,为了抑制光源彼此之间的热量传递,作为底座部的形状为以使配置各光源的底座部的光源载置面之间离开的方式设置大致纵切光源配置面之间的凹槽的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89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如果为设置大致纵切光源载置面之间的凹槽的形状,连接这两个光源载置面之间的结构部分的强度降低,可能会在该连接结构部分中发生变形等。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底座部强度降低且抑制光源彼此之间的热量传递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结构进行掌握

(1)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具备第一光源、设置于比上述第一光源靠车辆外侧的第二光源、具有载置上述第一光源以及上述第二光源的底座部的散热器、在从车辆上方侧观察上述底座部的俯视中形成于连结上述第一光源与上述第二光源的直线上的位置上的贯通上述底座部的贯通孔。

(2)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底座部是具备安装上述第一光源的第一光源安装面、位于比上述第一光源安装面靠车辆外侧且位于车辆上方侧的安装上述第二光源的第二光源安装面、连接上述第一光源安装面与上述第二光源安装面的纵壁面的台阶形状,上述贯通孔至少形成于上述纵壁面。

(3)在上述(1)的结构中,具备与上述第一光源对置地配置且螺纹固定于上述底座部的第一螺纹固定部的第一反射镜、与上述第二光源对置地配置且螺纹固定于上述底座部的第二螺纹固定部的第二反射镜,上述贯通孔形成于位于上述第二反射镜侧的上述第一螺纹固定部与位于上述第一反射镜侧的上述第二螺纹固定部之间的位置。

(4)在上述(1)的结构中,具备设置于上述底座部的与载置上述第一光源以及上述第二光源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散热片,至少一个上述散热片以跨越上述贯通孔的开口的方式设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底座部的强度降低且抑制光源彼此之间的热量传递的车辆用灯具。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2是从图1中的车辆用灯具中省略外壳以及外部透镜而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光源单元的主视图。

图3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图2中的光源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从车辆中央侧观察图2中的光源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从车辆下侧观察图2中的光源单元的仰视图。

图6是将图3中的E部分扩大的扩大图。

图7是图3中的C-C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整体上在相同的要素上标注相同的符号。

并且,在该说明书中,前、后、上、下、左、右表示从乘坐在车辆上搭载了车辆用灯具时的车辆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

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是设置于图1中所示的车辆102前方的左右的车辆用灯具101R,101L,由于左右车辆用灯具101R,101L的结构是左右对称的,以下,仅关于右侧的车辆用灯具101R进行说明。

并且,以下,将车辆用灯具101R记载为“车辆用灯具”。

(车辆用灯具的整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具有在由在车辆前方侧具有开口的外壳与以覆盖该开口的方式安装于外壳上的外部透镜形成的灯室内配置光源单元的基本机构。

图2是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车辆前方侧观察时的主视图,是用双点斜线表示外部透镜所处的部分、省略外罩以及外部透镜而表示光源单元10。

并且,在图2中,右侧是车辆中央侧,左侧是车辆外侧。

(光源单元)

如图2所示,光源单元10具有散热器20、在散热器20上通过透镜支架安装非球面透镜30与圆柱形透镜。

图3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光源单元10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光源单元10具备安装于散热器20上并设置于车辆中央侧的第一光源50a与设置于车辆外侧的第二光源50b。

另外,光源单元10具备以覆盖第一光源50a的车辆上方侧的方式与第一光源50a对置地配置的半球形状的第一反射镜60a、以覆盖第二光源50b的车辆上方侧的方式与第二光源50b对置地配置的半球形状的第二反射镜60b。

来自第一光源50a的光束通过第一反射镜60a以成为例如低光束配光图案的聚光配光图案的方式向非球面透镜30反射,通过非球面透镜30向车辆前方侧照射。

另外,来自第二光源50b的光束通过第二反射镜60b以成为例如低光束配光图案的扩散配光图案的方式向圆柱形透镜40反射,通过圆柱形透镜40向车辆前方侧照射。

通过该聚光配光图案与扩散配光图案重叠而形成低光束配光图案。

并且,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形成的配光图案并不限定于低光束图案,也可以形成高光束配光图案。

另外,透镜也不限定于非球面透镜30以及圆柱形透镜40,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的适当的透镜。

(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

在第一光源50a以及第二光源50b中无论哪个都使用半导体型光源。

半导体型光源如图3所示,是在形成未图示的供电图案等的基板51、53上安装如LED、EL(有机EL)等的自发光型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54的光源。

为了形成发光部而使用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54的数量与形状未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在基板51、53上沿水平方向排列多个正方形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54,作为整体形成平面长方形形状的发光面,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54而形成发光面。另外,可以用密封树脂密封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54而封装化。

(散热器)

散热器20由热传导性高的金属部件、树脂部件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铝合金构成。

图4是从车辆中央侧观察光源单元10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散热器20具备载置第一光源50a以及第二光源50b的底座部21、设置于底座部21的车辆上方侧的多个散热片23U、设置于底座部21的与载置第一光源50a以及第二光源50b的面21a(表面)相反侧的面21b(背面)的散热片23D。

散热片23D一端连接于底座部的背面,以向车辆下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图5是从车辆下侧观察光源单元10的仰视图。

如图5所示,散热片23D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设置多个。

散热片23U如图4所示从纵壁23W向车辆前方侧形成,该纵壁23W从底座部21后端(车辆侧的端部)向车辆上方侧延伸。

并且,在图4中不能看到的散热片23U的下部与底座部21连接。

而且,在散热器20的车辆前方侧设置透镜支架35,通过护圈31以及护圈41,非球面透镜30以及圆柱形透镜40分别安装于透镜支架35。

以下,关于散热器20的机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光源50a发光时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发出的热量经由散热器20的底座部21传递,并从散热片23U以及散热片23D散热,但并不是全部的热量向散热片23U、散热片23D,该热量的一部分通过散热器20成为第二光源50b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二光源50b的发光效率降低。

同样,第二光源50b发光时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4发出的热量并不是全部都向散热片23U、23D,该热量的一部分通过散热器20成为第一光源50a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一光源50a的发光效率降低。

图3所示的双点斜线的直线L是表示将第一光源50a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2与第二光源50b的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4连结的直线的线。

从上述说明的一个光源(例如,第一光源50a)侧向另一个光源(例如,第二光源50b)侧最多地传递热量的路径是用直线L表示的最短路径。

因此,如图3所示,通过在该直线L上的位置上形成贯通底座部21的贯通孔28而抑制该最短路径的热量传递,通过抑制光源(第一光源50a、第二光源50b)的温度上升而抑制发光效率的降低。

以下,参照图4的同时,关于该贯通孔28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4所示,底座部21形成为具备安装第一光源50a的第一光源安装面25a、位于比第一光源安装面25a更靠车辆外侧且位于车辆上方侧并以更高一层的方式设置的安装第二光源50b的第二光源安装面25b、将第一光源安装面25a与第二光源安装面25b连接的纵壁面25c的台阶形状。

并且,贯通孔28在图4中一部分不可见,从纵壁面25c在整个第一光源安装面25a上形成。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从纵壁面25c在整个第一光源安装面25a上形成贯通孔28的情况,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从第一光源安装面25a经由纵壁面25c到达第二光源面25b形成贯通孔28,以贯通孔28跨过台阶形状的方式形成。

另外,如图3所示,贯通孔28设置于将第一反射镜60a与第二反射镜60b固定的螺钉彼此之间的位置。

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第一反射镜60a用螺钉70将车辆中央侧位置与车辆外侧位置的两处螺纹固定于底座部21。

在与图3所示的螺钉70的位置对应的底座部21的位置上形成用于螺纹固定第一反射镜60a的第一螺纹固定部。

同样,第二反射镜60b也用螺钉75将车辆中央侧位置与车辆外侧位置的两处螺纹固定于底座部21,与该图3所示的螺钉75的位置对应的底座部21的位置上形成用于螺纹固定第二反射镜60b的第二螺纹固定部。

并且,从图3中能明白,贯通孔28形成于设于用于固定第一反射镜60a的底座部21上的两个第一螺纹固定部中的位于第二反射镜60b侧的第一螺纹固定部、设于用于固定第二反射镜60b的底座部21上的两个第二螺纹固定部中的位于第一反射镜60a侧的第二螺纹固定部之间的位置。

图6是将图3中的E部分放大的图,即将贯通孔28的周围扩大的图。

观察图6以及作为从车辆下侧观察光源单元10的仰视图的图5所明白,设置于底座部21的背面(面21b)上的多个散热片23D中的一个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跨越贯通孔28的方式设置。

并且,以跨越贯通孔28的方式设置的散热片23D并不限于一个,可以是多个,另外,也可以没有以跨越贯通孔28的方式设置的散热片23D。

但是,随后说明,以跨越贯通孔28的方式设置散热片23D的方式适宜。(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上述说明,在将第一光源50a与第二光源50b连结的直线L上(最短路径上)的位置上设置贯通底座部21的贯通孔28。

因此,由于能够抑制经由最短路径而产生光源(第一光源50a、第二光源50b)之间的热量传递,从而能够降低从一个光源向另一个光源传递的热量。

另一方面,当贯通孔28周围的温度由于以经由最短路径而热传递的热量上升时,由于该热量而变暖的空气成为上升气流。

图7是图3所示的C-C线剖视图。

如上述,产生上升气流时,如图7中用箭头所示,被该上升气流所引导,由于新的空气从车辆下侧向贯通孔28流入,因此有效地冷却该贯通孔28的周围。

设置该贯通孔28的位置按照上述说明,由于位于光源(第一光源50a、第二光源50b)之间的最短路径上,因此即使位于最容易聚集热量的地方,由于能够有效地冷却这样容易聚集热量的地方,所以散热效果高。

在该贯通孔28的位置上如图5以及图6所示也以跨越贯通孔28的方式设置散热片23D,通过该散热片23D,不只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如上述,由于在该部分上形成空气流,因此散热片23D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

另外,如图6所示,贯通孔28由于位于设置固定第一反射镜60a的螺钉70的第一螺纹固定部与设置固定第二反射镜60b的螺钉75的第二螺纹固定部之间,因此利用通过贯通孔28的空气流,也能冷却这些螺纹固定部(第一螺纹固定部、第二螺纹固定部)。

因此,也抑制因热膨胀等的影响而产生的螺钉70、75的松弛等。

而且,如图7所示,第二光源安装面25b位于比第一光源安装面25a靠车辆上方侧,为具备将第一光源安装面25a与第二光源安装面25b连接的纵壁面25c的形状(台阶形状)。

因此,第一光源安装面25a与第二光源安装面25b在车辆上方侧的高度位置上位于相同的位置,与第一光源安装面25a与第二光源安装面25b在同一平面上连接的情况相比,由于设置纵壁面25c,从一个光源(例如,第一光源50a)向另一个光源(例如,第二光源50b)热传导的距离相应地变长,热量的传递变得困难。

在该纵壁面25c上具有供空气流动的贯通孔28,流经该贯通孔28的空气的一部分由于也沿贯通孔28周围的纵壁面25c流动,因此纵壁面25c自身能起到与冷却效率高的散热片相同的效果,进一步地抑制光源(第一光源50a、第二光源50b)之间的热量传递。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仅仅在最容易传递热量的最短路径的一部分上形成贯通孔28,所以,散热器20的刚性降低少。

并且,以跨越贯通孔28的方式设置的散热片23D也发挥着作为加强肋的效果。

另外,由于形成贯通孔28,可相应地减轻散热器20的重量。

如上述,通过能够进行在最容易传递热量的最短路径上的放热,相反,可进行削减位于从散热器20的光源(第一光源50a、第二光源50b)离开的位置上的散热效率低的散热片等的设计变更,可减轻散热器20的重量的同时,通过该削减与也可使散热器20自身的尺寸变小。

如上述,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于本发明中。

符号说明

10—光源单元,20—散热器,21—底座部,21a—面(表面),21b—面(背面),23U—散热片,23D—散热片,23W—纵壁,25a—第一光源安装面,25b—第二光源安装面,25c—纵壁面,28—贯通孔,30—非球面透镜,31—护圈,35—透镜支架,40—圆柱形透镜,41—护圈,50a—第一光源,50b—第二光源,51—基板,52—半导体型发光元件,53—基板,54—半导体型发光元件,60a—第一反射镜,60b—第二反射镜,70—螺钉,75—螺钉,101L—左侧的车辆用前照灯(车辆用灯具),101R—右侧的车辆用前照灯(车辆用灯具),102—车辆,L—直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