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FPC的交流LED霓虹灯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502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FPC的交流LED霓虹灯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霓虹灯带,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FPC的交流LED霓虹灯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夜景装饰照明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传统霓虹灯由于其光线连续均匀、亮度高、色彩鲜明,曾广受人们的青睐。但是,传统霓虹灯存在几个问题:

(1)传统霓虹灯在出厂后,整个灯带就是一个整体,后期安装过程中无法根据安装环境调节尺寸大小,使得其环境适应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2)传统霓虹灯采用玻璃管制成,容易破碎,运输时需要进行防碎保护,造成运输成本增加,而且极不方便。

(3)传统霓虹灯能耗大,使用成本高,不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FPC的交流LED霓虹灯带,解决传统霓虹灯带存在的实用过程中尺寸大小难以调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FPC的交流LED霓虹灯带,包括内置有控制电路的电源,通过输入端连接组件与该电源连接的霓虹灯带主体,以及用于安装该霓虹灯带主体的安装槽,和位于该霓虹灯带主体末端、用于封堵该软灯带主体的尾端组件;所述软灯带主体包括至少两条由FPC挤塑成型的软灯条,且相邻软灯条之间通过中端连接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中端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分别套接在相邻软灯条端部的连接壳,与该两个连接壳配套并通过金属弹片可拆卸连接的中端卡盖,以及位于该中端卡盖内部并分别被其限位的第一双端连接件,和固定在该第一双端连接件上并分别与相邻霓虹灯带电连接的导电插针;所述中端卡盖包括均为弧面结构且相互匹配的中端左卡盖和中端右卡盖,其中,所述中端左卡盖的中部设置有沿弧面弯曲方向分布的第一凹槽,在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弹片的固定扣,而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壁两端则分别设置有中端左盖卡扣;所述中端右卡盖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同的第二凹槽,在其两端也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弹片的固定扣,而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两端则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左盖卡扣相配套的中端右盖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壳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金属弹片一端插入所述霓虹灯带与连接壳之间,且其端面和端头均设置有弹性卡齿,而另一端则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扣配套的定位孔。

为保证固定效果,所述定位孔的外侧边缘还设置有与之垂直的挡板。

为提高强度和压紧金属弹片,所述连接壳的内侧壁上与所述弹性卡齿接触的位置还设置有加强筋。

再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源插头,而输出端则连接有插入所述霓虹内部并与之电连接的电源输出线;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包括包裹在该电源输出线上并与之为一体结构的输入端接头,套接在与所述电源相邻的霓虹灯带端头的连接壳,以及通过金属弹片将所述输入端接头与该连接壳可拆卸连接的输入端卡盖,和固定在该输入端接头上并分别与电源输出线和相邻霓虹灯带电连接的导电插针。

所述输入端接头与所述导电插针和电源输出线为一体结构,以及输入端接头设置有用于和输入端卡盖连接的接头卡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端卡盖包括均为弧面结构且相互匹配的输入端左卡盖和输入端右卡盖,其中,所述输入端左卡盖的一端设置有沿弧面弯曲方向分布的第三凹槽,在其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弹片的固定扣,而所述第三凹槽的外壁两端则分别设置有输入端左盖卡扣;所述输入端右卡盖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同的第四凹槽,在其另一端也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弹片的固定扣,而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两端则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输入端左盖卡扣相配套的输入端右盖卡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尾端组件包括两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扣的塑胶尾塞,套接在与该塑胶尾塞相邻的霓虹灯带上的连接壳,以及将该连接壳与所述塑胶尾塞可拆卸连接的金属弹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霓虹灯带包括外壳和内嵌于该外壳中的FPC软板,以及安装在该FPC软板上并与所述电源输出线电连接的LED灯;所述外壳为一侧面敞开的长方体结构,由挡光硅胶挤塑而成,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在外壳的开口面上灌封有透光硅胶;所述FPC软板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且LED灯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包括为通槽结构且两侧壁上设置有弹性卡齿的安装卡扣,和与所述外壳下端配套并覆盖所述安装卡扣的安装铝槽;该安装铝槽的侧壁上端开设置有缺口,所述安装卡扣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取出所述外壳的握手,且该握手暴露于所述缺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电源与霓虹灯带之间设置输入端连接组件、霓虹灯带与霓虹灯带之间设置中端连接组件,霓虹灯带尾端设置尾端组件,实现了电源与霓虹灯带之间的插拔式可拆卸连接、霓虹灯带与霓虹灯带之间的插拔式可拆卸连接,使得LED霓虹灯条在出厂之后,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接入霓虹灯带的数量,可以随意地增减霓虹灯带,且不影响整个LED霓虹灯带的正常工作,从而彻底解决了传统霓虹灯带无法改变尺寸大小的问题,大大提高了LED霓虹灯带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了LED霓虹灯带的实用价值。

(2)本发明通过对内壳、连接壳、中端卡盖、输入端卡盖和金属弹片的巧妙设计,不仅实现了电源端与霓虹灯带之间的电连接,还实现了电源与霓虹灯带之间物理结构方面的活动连接;中端卡盖、输入端卡盖与金属弹片的设计,不仅大大提高了连接稳定性,同时还加强了连接壳与霓虹灯带之间在物理结构方面的紧凑型,使得电源与霓虹灯带之间、内壳与连接壳之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全面提升,而一旦卸下金属弹片,则可以轻松地拆卸内壳与连接壳,实现电源与霓虹灯带之间拆卸,十分方便、简单。

(3)本发明中的导电插针极大地方便了整个LED霓虹灯带中各部分的电源连接。

(4)本发明设置在连接壳内侧壁上的加强筋可以有效提高连接壳的强度,保证连接壳的使用寿命。

(5)本发明中弹片卡扣与固定扣相互配合,可以对金属弹性实现充分限位,确保连接后金属弹片不会从固定扣中滑出。

(6)本发明通过透光硅胶和挡光硅胶的巧妙组合来挤塑成型外壳,实现了对LED光线发散方向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LED光的利用率。

(7)本发明中LED灯与外壳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为LED灯提供了足够的散热空间,保证了LED灯的使用寿命。

(8)本发明通过安装铝槽和安装卡扣的组合,一方面为LED霓虹灯带的安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为安装铝槽和霓虹灯带之间的组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设置在安装卡扣侧壁上的卡齿则提高了安装卡扣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和可靠性,而设置在安装卡扣上端的握手则为拆卸霓虹灯带提供了施力点,为取出霓虹灯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9)本发明中,设置在定位孔外侧边缘的挡板可以有效增大金属弹片与固定扣侧壁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源与霓虹灯带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霓虹灯带与霓虹灯带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安装槽与霓虹灯带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霓虹灯带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输入端卡盖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连接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中端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金属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安装铝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安装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塑胶尾塞与霓虹灯带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第一双端连接件与导电插针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电源插头,2-电源,3-输入端连接组件,4-中端连接组件,5-尾端组件,6-软灯条,7-安装槽,8-输入端接头,9-接头卡位,10-导电插针,11-连接壳,12-金属弹片,13-输入端左卡盖,14-输入端右卡盖,15-固定孔,16-固定扣,17-第一双端连接件,18-中端左卡盖,19-中端右卡盖,20-安装铝槽,21-安装卡扣,22-挡光硅胶,23-透光硅胶,24-FPC软板,25-塑胶尾塞,26-加强筋,27-第一凹槽,28-中端左盖卡扣,29-第二凹槽,30-中端右盖卡槽,31-弹性卡齿,32-定位孔,33-握手,34-第三凹槽,35-输入端左盖卡扣,36-第四凹槽,37-

输入端右盖卡槽,38-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基于FPC的交流LED霓虹灯带,包括内置有控制电路的电源,通过输入端连接组件与该电源连接的霓虹灯带主体,以及用于安装该霓虹灯带主体的安装槽,和位于该霓虹灯带主体末端、用于封堵该霓虹灯带主体的尾端组件;所述软灯带主体包括至少两条由FPC挤塑成型的霓虹灯带,且相邻霓虹灯带之间通过中端连接组件活动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中端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分别套接在相邻霓虹灯带端部的连接壳,与该两个连接壳配套并通过金属弹片可拆卸连接的中端卡盖,以及位于该中端卡盖内部并分别被其限位的第一双端连接件,和固定在该第一双端连接件上并分别与相邻霓虹灯带电连接的导电插针,如图13所示。

所述中端卡盖如图8所示,包括均为弧面结构且相互匹配的中端左卡盖和中端右卡盖,其中,所述中端左卡盖的中部设置有沿弧面弯曲方向分布的第一凹槽,在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弹片的固定扣,而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壁两端则分别设置有中端左盖卡扣;所述中端右卡盖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同的第二凹槽,在其两端也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弹片的固定扣,而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两端则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左盖卡扣相配套的中端右盖卡槽。

所述连接壳如图7所示,其侧面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金属弹片如图9所示,其一端插入所述霓虹灯带与连接壳之间,且其端面和端头均设置有弹性卡齿,而另一端则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扣配套的定位孔。为保证固定效果,所述定位孔的外侧边缘还设置有与之垂直的挡板。同时,为了提高强度,所述连接壳的内侧壁上与所述弹性卡齿接触的位置还设置有加强筋。

输入端连接组件和中端连接组件的设计原理相似,但由于两者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具体功能也略有不同,因此,两者的物理结构也略有不同。

如图2所示,所述输入端连接组件包括包裹在该电源输出线上并与之为一体结构的输入端接头,套接在与所述电源相邻的霓虹灯带端头的连接壳,以及通过金属弹片将所述输入端接头与该连接壳可拆卸连接的输入端卡盖,和固定在该输入端接头上并分别与电源输出线和相邻霓虹灯带电连接的导电插针。且所述输入端接头与所述导电插针和电源输出线为一体结构,以及输入端接头设置有用于和输入端卡盖连接的接头卡位。

其中,所述输入端卡盖如图6所示,包括均为弧面结构且相互匹配的输入端左卡盖和输入端右卡盖,其中,所述输入端左卡盖的一端设置有沿弧面弯曲方向分布的第三凹槽,在其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弹片的固定扣,而所述第三凹槽的外壁两端则分别设置有输入端左盖卡扣;所述输入端右卡盖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同的第四凹槽,在其另一端也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弹片的固定扣,而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两端则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输入端左盖卡扣相配套的输入端右盖卡槽。

尾端组件的设计原理与中端连接组件相似,其物理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两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扣的塑胶尾塞,套接在与该塑胶尾塞相邻的霓虹灯带上的连接壳,以及将该连接壳与所述塑胶尾塞可拆卸连接的金属弹片。

所述软灯条如图5所示,包括外壳和内嵌于该外壳中的FPC软板,以及安装在该FPC软板上并与所述电源输出线电连接的LED灯;所述外壳为一侧面敞开的长方体结构,由挡光硅胶挤塑而成,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在外壳的开口面上灌封有透光硅胶;所述FPC软板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且LED灯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而所述安装槽则包括为通槽结构且两侧壁上设置有弹性卡齿的安装卡扣,和与所述外壳下端配套并覆盖所述安装卡扣的安装铝槽;该安装铝槽的侧壁上端开设置有缺口,所述安装卡扣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取出所述外壳的握手,且该握手暴露于所述缺口处,具体结构如图4、图10和图11。

所述控制电路为控制LED灯正常工作的电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所述电源主要用于将110V交流市电转换为适合LED霓虹灯带工作的直流电压,从而使得LED霓虹灯带在安装时无需在额外安装电压转换装置,即可直接外接110V市电,此也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述。

本发明通过对输入端连接组件、中端连接组件和尾端组件的设计,轻松实现了霓虹灯带长短的自由调节;而通过对霓虹灯带的设计,则保证了LED灯的使用寿命,以及在工作过程中光线的有效利用率;至于安装槽的设计,则大大简化了软灯条的安装、拆卸,同时保证了安装牢固性、稳定性。本发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