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形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8914发布日期:2019-04-16 22:2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筒形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筒形灯具。



背景技术:

通常的,现有的灯具一般将发光组件安装在铝基板上,之后,再将铝基板安装在灯具的壳体上,发光组件在正常发光时产生热量需要传递至铝基板上,再通过外壳传递至外界空气中,以达到散热效果。

然而,受限于铝基板的结构,其散热效果有限,较难满足大功率高亮度且发热量大的灯具要求,进一步的,灯具的壳体通常为塑料材质,其散热性能较差,更多地起到保护及装饰的作用,其反而会影响铝基板与外界空气的散热路径,散热效果较差,尤其较难大功率高亮度发热量大的灯具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好的筒形灯具。

一种筒形灯具,包括:

安装圆筒,所述安装圆筒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内形成安装腔体;

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套、紧固件、四个连接板及四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套固定套置于所述安装圆筒的外侧面上,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散热套的侧壁及所述安装圆筒的侧壁,并且所述紧固件分别与所述散热套的侧壁及所述安装圆筒的侧壁螺接,所述散热套远离所述安装圆筒的侧面设置有安装面,四个所述连接板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四个所述散热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且一个所述散热组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片体,多个所述散热片体均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散热片体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散热凸齿;

LED发光机构,所述LED发光机构包括多个LED灯珠,多个所述LED灯珠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圆筒的外侧面上;及

鼓风机构,所述鼓风组件包括安装框体及风扇,所述安装框体容置于所述安装圆筒内,且所述安装框体的边缘与所述安装圆筒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安装框体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内形成通风腔体,所述风扇容置于所述通风腔体,所述风扇还与所述安装框体的内侧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体具有圆盘状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鼓风机构还包括电源模组,所述电源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圆筒内部,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风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组还与所述LED灯珠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套位于所述安装圆筒的一端,所述安装框体位于所述安装圆筒上且远离所述散热套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体设置有多个所述散热凸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散热凸齿依次连接。

上述筒形灯具通过设置安装圆筒、散热机构及LED发光机构,LED发光机构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且及时地被安装圆筒及散热机构进行散失,散热效果较好,能够满足热量大的灯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筒形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筒形灯具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B-B线的剖示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筒形灯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筒形灯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筒形灯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筒形灯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筒形灯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安装圆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筒形灯具,包括:安装圆筒,所述安装圆筒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内形成安装腔体;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套、紧固件、四个连接板及四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套固定套置于所述安装圆筒的外侧面上,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散热套的侧壁及所述安装圆筒的侧壁,并且所述紧固件分别与所述散热套的侧壁及所述安装圆筒的侧壁螺接,所述散热套远离所述安装圆筒的侧面设置有安装面,四个所述连接板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四个所述散热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且一个所述散热组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片体,多个所述散热片体均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散热片体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散热凸齿;LED发光机构,所述LED发光机构包括多个LED灯珠,多个所述LED灯珠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圆筒的外侧面上;及鼓风机构,所述鼓风组件包括安装框体及风扇,所述安装框体容置于所述安装圆筒内,且所述安装框体的边缘与所述安装圆筒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安装框体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内形成通风腔体,所述风扇容置于所述通风腔体,所述风扇还与所述安装框体的内侧壁连接。

为了进一步对上述筒形灯具进行说明,又一个例子是,请参阅图1,筒形灯具10包括安装圆筒100、散热机构200及LED发光机构300,散热机构200及LED发光机构300均安装于安装圆筒100上,安装圆筒100用于起到支撑固定作用,通过安装圆筒100将筒形灯具10安装至外部的支架上。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安装圆筒100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安装圆筒100内形成安装腔体110,通过在安装圆筒100内形成安装腔体110,能够提高散热表面积及散热通风程度,用于提高散热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散热机构200包括散热套210、紧固件220、四个连接板230及四个散热组件240,紧固件220、四个连接板230及四个散热组件240均设置于散热套210上,通过散热套210、四个连接板230及四个散热组件240协同进行导热操作和散热操作,能够更好地提高所述筒形灯具的散热性能。

请参阅图3,散热套210固定套置于安装圆筒100的外侧面上,即所述散热套的内侧壁与所述安装圆筒的外侧壁贴合,从而能够使所述散热套的热量快速且及时地传递至所述安装圆筒上。具体的,散热套210套置于安装圆筒100的端部,如,散热套210套置于安装圆筒100的前端,用于起到前端散热式的效果。例如,所述散热套具有中空圆形套状结构,所述安装圆筒具有中空圆形筒状结构,所述散热套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安装圆筒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紧固件220依次穿设散热套210的侧壁及安装圆筒100的侧壁,并且紧固件220分别与散热套210的侧壁及安装圆筒100的侧壁螺接,如此,通过设置紧固件220,能够使散热套210和安装圆筒100更牢靠地固定在一起,利于所述散热套的热量快速且及时地传递至所述安装圆筒上。

请参阅图3,散热套210远离安装圆筒100的侧面设置有安装面211,例如,所述安装面具有圆柱形曲面结构。四个连接板230依次间隔设置于散热套210的安装面211上,四个散热组件240均设置于散热套210的安装面211上,且一个散热组件240位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板230之间,也就是说,每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的空间用于单独容置一个所述散热组件。

请参阅图3,散热组件240包括多个散热片体241,多个散热片体241均设置于散热套210的安装面211上,多个散热片体241以安装圆筒100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请一并参阅图2,散热片体241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散热凸齿241a,如此,通过设置散热凸齿241a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表面积,用于提高所述筒形灯具的散热性能,以满足发热量大的灯具需求。

为了使所述连接板具备较好散热性能的基础上,还能够更好地通过所述连接板将所述筒形灯具的整体结构安装至外部支架上,例如,请参阅图3,连接板230开设有装配槽231及卡置孔232,例如,所述装配槽与所述卡置孔均贯穿所述连接板设置,例如,所述装配槽与所述卡置孔之间设置有间隔,通过设置装配槽231及卡置孔232,可以使所述连接板具备较好散热性能的基础上,还能够更好地通过所述连接板将所述筒形灯具的整体结构安装至外部支架上。

请参阅图1,LED发光机构300包括多个LED灯珠310,多个LED灯珠310依次间隔设置于安装圆筒100的外侧面上,LED灯珠310正常发光时产生的热量首先传递至所述安装圆筒100上,当安装圆筒100将一部分的热量散失至外界时,所述安装圆筒将剩余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套上,之后,由所述散热套将热量传递至所述连接板及所述散热片体上,并最终由所述连接板及所述散热片体将热量散失至外界中,如此,能够提高所述筒形灯具的散热性能,以满足发热量大的灯具需求,用于确保所述LED灯珠的正常发光性能。

上述筒形灯具10通过设置安装圆筒100、散热机构200及LED发光机构300,LED发光机构300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且及时地被安装圆筒100及散热机构200进行散失,散热效果较好,能够满足热量大的灯具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通风程度,以提高所述筒形灯具的散热性能,例如,请参阅图5,所述筒形灯具还包括鼓风机构400,所述鼓风组件400包括安装框体410及风扇420,所述安装框体410容置于所述安装圆筒100内,且所述安装框体的边缘与所述安装圆筒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安装框体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内形成通风腔体,所述风扇容置于所述通风腔体,所述风扇还与所述安装框体的内侧壁连接,这样,通过在所述安装圆筒内部设置鼓风机构400,能够提高所述安装圆筒内的空气流通速率,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带走所述安装圆筒上更多的热量,用于减少散热机构所需要承担的热负荷,即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通风程度,以提高所述筒形灯具的散热性能。

例如,所述安装框体具有圆盘状的结构;又如,所述鼓风机构还包括电源模组,所述电源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圆筒内部,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风扇电性连接;又如,所述电源模组还与所述LED灯珠电性连接;又如,所述散热套位于所述安装圆筒的一端,所述安装框体位于所述安装圆筒上且远离所述散热套的一端;又如,所述散热片体设置有多个所述散热凸齿;又如,多个所述散热凸齿依次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以及更好地保护所述散热片体,以提高所述散热片体的抗震强度,请参阅图6,所述筒形灯具还包括弹性连接机构500,弹性连接机构500包括多个弹性连接组件510,一个弹性连接组件510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体241连接,也就是说,每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体之间围城的空间用于对应容置一个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弹性连接组件510包括多个弹性连接体511,弹性连接体51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散热片体241连接,且多个所述弹性连接体511依次间隔设置,这样,利用所述弹性连接体自身具有的弹性,能够使得各所述散热片体之间的作用力达到平衡,且又处于挤压状态,当某一所述散热片体受到外力冲击时,与其对应的所述弹性连接体又会向对应的所述散热片体实际反作用力,以抵消或减少所受到的外力冲击,能够更好地更好地保护所述散热片体,抗性变效果好,此外,由于所述弹性连接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体,又能够较好地起到导热效果和散热效果。

例如,所述弹性连接体具有螺旋状结构;又如,所述弹性连接体为弹簧;又如,所述弹性连接体的材质为钢或铝合金等导热金属;又如,所述弹性连接体的衍生方向与所述散热片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又如,每相邻两个所述弹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相等;又如,多个所述LED灯珠以所述安装圆筒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又如,每相邻两个所述LED灯珠之间的距离相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表面积,以提高所述筒形灯具的散热性能,例如,请参阅图7,所述筒形灯具还包括内置散热机构600,内置散热机构600包括散热柱610及散热棘齿620,安装圆筒100的侧壁开设有固定孔120,散热柱610容置于所述安装腔体内部,所述散热棘齿620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柱610连接,所述散热棘齿620的第二端穿设所述固定孔120,并露置于所述安装圆筒外,所述散热柱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圆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又如,所述散热柱具有圆形柱状结构;又如,所述内置散热机构设置多个所述散热棘齿,所述安装圆筒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每一个所述散热棘齿一一对应穿设一个所述固定孔;又如,多个所述散热棘齿以所述散热柱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又如,多个所述固定孔以所述安装圆筒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又如,所述散热柱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安装圆筒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又如,所述散热棘齿位于所述安装圆筒内的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散热棘齿位于所述安装圆筒外的部分的长度,这样,通过设置内置散热机构600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表面积,以提高所述筒形灯具的散热性能。

为了更好地提高所述LED灯珠的光利用率,用于改善照明效果,例如,请参阅图8,所述筒形灯具还包括照明改善机构800,所述照明改善机构800包括过渡贴合膜810及反光膜820,过渡贴合膜810贴合于安装圆筒100的外侧面,过渡贴合膜810开设有第一避位孔,所述反光膜贴合于所述过渡贴合膜远离所述安装圆筒的侧面上,所述反光膜开设有第二避位孔,所述LED灯珠依次穿设所述第一避位孔及所述第二避位孔,且所述LED灯珠的至少部分露置于外部;又如,所述过渡贴合膜具有曲面结构;又如,所述反光膜具有曲面结构;又如,所述反光膜的厚度与所述过渡贴合膜的厚度的比例为1:(2~3.5);又如,所述反光膜的材质为电镀银层;又如,所述过渡贴合膜的材质为塑料层,这样,照明改善机构800通过设置反光膜820,能够对所述LED灯具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或/和折射作用,更有利于出光的均匀度,且还能更好地提高所述LED灯珠的光利用率,用于改善照明效果。

为了更好地保护所述LED灯具以及提高照明效果,例如,请参阅图9,所述筒形灯具还包括灯罩机构900,所述灯罩机构900包括筒形罩体910及多个连接杆920,所述连接杆910的第一端所述安装圆筒100的外侧面相固定,所述筒形罩体套置于所述安装圆筒外,且所述筒形罩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安装圆筒的外侧壁设置有间隔,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筒形罩体的内侧壁相固定,多个所述连接杆以所述安装圆筒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又如,所述筒形罩体的材质为石英玻璃;又如,所述连接杆具有圆形结构的横截面;又如,所述筒形罩体具有圆环形结构的横截面;又如,所述筒形罩体远离所述安装圆筒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凸起;又如,多个所述凸起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筒形罩体上,这样,这样,灯罩机构900通过设置筒形罩体910,能够更好地保护所述LED灯具以及提高照明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安装圆筒直接与所述散热机构的所述散热套贴合设置,单纯地通过依靠所述紧固件来固定所述安装圆筒及所述散热机构的所述散热套,较难对设置于所述安装圆筒的所述LED灯珠起到保护作用,例如,当所述筒形灯具的整体结构受到外力冲击时,所述散热机构的所述散热套与所述安装圆筒会产生共振现象,即所述安装圆筒会出现震动现象,尤其是所述散热机构的所述散热套与所述安装圆筒的接触位置处,各自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力,进而会加剧所述安装圆筒的震动问题,容易对所述安装圆筒上安装的LED灯珠造成连带震动,甚至会震坏LED灯珠,尤其是所述LED灯珠作为精密的电子元件,有必要对所述LED灯珠进行缓冲保护措施,以缓冲所述安装圆筒对所述LED灯珠施加的作用力或振动力,以抵抗外界对所述筒形灯具造成的外力冲击,基于此,需要提高所述安装圆筒的缓冲性能,以减少所述安装圆筒与所述散热机构在所述筒形灯具受到外力冲击时的共振问题,用于起到缓冲作用,进而能够更好地保护所述LED灯珠。因此,有必要提高所述安装圆筒的缓冲性能,以更好地保护所述LED灯珠,并且还需要确保所述安装圆筒正常的散热和/或导热性能。

为了提高所述安装圆筒的缓冲性能,以更好地保护所述LED灯珠,并且还需要确保所述安装圆筒正常的散热和/或导热性能,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所述安装圆筒,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散热膜层、传热膜层及缓冲膜层,例如,所述散热膜层、所述传热膜层及所述缓冲膜层均具有环形结构,三者依次叠加贴合后形成所述安装圆筒。例如,所述散热机构与所述缓冲膜层贴合,所述LED灯珠设置于所述缓冲膜层上,所述LED灯珠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所述缓冲膜层上,当所述LED灯珠产生热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缓冲膜层上,此时,热量的散失路径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所述缓冲膜层将一部分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机构上,由所述散热机构对该部分的热量进行散失;另一个是,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缓冲膜层将另一部分的热量传递至所述传热膜层上,并直接由所述传热膜层快速且及时地将所述缓冲膜层上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膜层上,这一部分的热量由所述散热膜层进行散失。也就是说,所述散热机构主要起到前端散热式的快速散热效果,所述安装圆筒进行全面式的辅助散热效果,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筒形灯具的整体散热效果,能够满足发热量大的灯具需求。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缓冲膜层一方面起到导热作用,用于将所述灯珠发出的热量分别传递至所述散热机构及所述传热膜层上;另一方面,还用于起到缓冲作用,即能够吸收来自所述散热机构的所述散热套对所述安装圆筒施加的作用力,以减少所述安装圆筒的剧烈震动,进而更好地对所述LED灯珠进行保护,以延长所述LED灯珠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所述安装圆筒的缓冲性能,以更好地保护所述LED灯珠,并且还需要确保所述安装圆筒正常的散热和/或导热性能,例如,请参阅图10,安装圆筒100包括缓冲膜层130、传热膜层140及散热膜层150,所述LED灯珠设置于缓冲膜层130远离传热膜层140的侧面,所述散热机构的所述散热套与缓冲膜层250远离传热膜层240的侧面贴合。

为了使得所述散热膜层、所述传热膜层及所述缓冲膜层相互之间结合地更加紧密,例如,所述散热膜层朝向所述传热膜层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结合部,所述传热膜层朝向所述散热膜层的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嵌置槽,每一所述结合部一一对应嵌置于一所述嵌置槽内,且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嵌置槽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所述传热膜层朝向所述缓冲膜层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二结合部,所述缓冲膜层朝向所述传热膜层的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二嵌置槽,每一所述第二结合部一一对应嵌置于一所述第二嵌置槽内,这样,能够提高各之间的咬合力以及接触面积,进而能够使得所述散热膜层、所述传热膜层及所述缓冲膜层相互之间结合地更加紧密。

可以理解,所述散热膜层作为直接与所述传热膜层直接进行接触的结构层,因此,必须要先确保所述散热膜层的散热性能,以使得所述散热膜层能够快速且及时地将所述传热膜层传递而来的热量快速且及时地进行散失,即所述散热膜层必须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以分担承受所述散热机构对所述LED灯珠产生的热量的热负荷,并且在此基础上,还需使所述散热膜层兼具一定的缓冲性能,用于配合所述传热膜层和所述缓冲膜层,以起到整体减震的效果,以更好地保护所述LED灯珠。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筒形灯具的所述安装圆筒中,所述散热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硅胶20份~35份、丁腈橡胶5份~7.8份、聚碳酸酯10份~15份、聚乳酸10份~20份、有机硅树脂5份~8.5份、聚氨酯树脂4份~7.5份、丙烯酸树脂12份~17份、聚酯酰胺树脂3份~4.5份、三元乙丙橡胶10份~1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份~16份、纳米氧化锌0.1份~0.25份、纳米氧化镁0.1份~0.25份、纳米氧化镍0.1份~0.25份、单壁碳纳米管0.1份~0.56份、多壁碳纳米管0.1份~0.46份、纳米石墨烯0.1份~0.35份和导热助剂1份~1.5份。

首先,采用如上述各组分的制备得到的所述散热膜层通过选用硅胶和三元乙丙橡胶作为基体材质,硅胶20份~35份能够使所述散热膜层具备一定的柔软特性,起到硬度调节剂的作用,使得所述散热膜层不至于因为引入导热材料而产生脆度易折的问题;此外,硅胶20份~35份和10份~15份的三元乙丙橡胶进行复配,还能够使所述散热膜层同时具备较好的硬挺度、韧性和弹性,具有一定的缓冲和耐冲击性能,以更好地保护所述LED灯珠;进一步,采用丁腈橡胶5份~7.8份、聚碳酸酯10份~15份、聚乳酸10份~20份、有机硅树脂5份~8.5份、聚氨酯树脂4份~7.5份、丙烯酸树脂12份~17份、聚酯酰胺树脂3份~4.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份~16份进行复配,用于形成所述散热膜层的主体骨架,一方面使所述散热膜层具备较好的机械强度,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使纳米氧化锌0.1份~0.25份、纳米氧化镁0.1份~0.25份、纳米氧化镍0.1份~0.25份、单壁碳纳米管0.1份~0.56份、多壁碳纳米管0.1份~0.46份、纳米石墨烯0.1份~0.35份和导热助剂1份~1.5份在所述散热膜层的主体骨架上进行分散。

其次,采用纳米氧化锌0.1份~0.25份、纳米氧化镁0.1份~0.25份、纳米氧化镍0.1份~0.25份、单壁碳纳米管0.1份~0.56份、多壁碳纳米管0.1份~0.46份、纳米石墨烯0.1份~0.35份和导热助剂1份~1.5份作为主体散热骨架,能够较好地在硅胶20份~35份、丁腈橡胶5份~7.8份、聚碳酸酯10份~15份、聚乳酸10份~20份、有机硅树脂5份~8.5份、聚氨酯树脂4份~7.5份、丙烯酸树脂12份~17份、聚酯酰胺树脂3份~4.5份、三元乙丙橡胶10份~15份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份~16份组成的体系中分散,并且形成若干立体结构的微散热通道,使所述散热膜层具备较好的散热性能,以分担承受所述散热机构对所述LED灯珠产生的热量的热负荷,此外,还使所述散热膜层兼具较好的散热性能,能分担承受所述LED灯珠产生的热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膜层的缓冲性能以及散热性能,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筒形灯具的所述安装圆筒中,所述散热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硅胶20份~35份、丁腈橡胶5份~7.8份、叶蜡石1份~1.5份、聚碳酸酯10份~15份、聚乳酸10份~20份、有机硅树脂5份~8.5份、聚氨酯树脂4份~7.5份、丙烯酸树脂12份~17份、聚酯酰胺树脂3份~4.5份、三元乙丙橡胶10份~1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份~16份、环氧树脂1份~3.5份、酚醛树脂0.5份~1.5份、聚乙烯1.5份~3.5份、聚丙烯1.6份~5.6份、交联聚乙烯1.5份~4.5份、聚酯树脂4.5份~6.5份、聚醚树脂1.5份~3.5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1份~0.32份、纳米氧化锌0.1份~0.25份、纳米氧化镁0.1份~0.25份、纳米氧化镍0.1份~0.25份、单壁碳纳米管0.1份~0.56份、多壁碳纳米管0.1份~0.46份、纳米石墨烯0.1份~0.35份、纳米碳酸钙0.1份~0.35份和导热助剂5份~6.5份;其中,所述导热助剂包括石墨粉、炭黑和金属粉,所述金属粉包括银粉、铜粉或/和铁粉。

可以理解,所述传热膜层位于所述散热膜层及缓冲膜层之间,所述传热膜层主要起到传热作用,将所述缓冲膜层上的热量较快速且及时地传递至所述散热膜层中,此外,由于所述传热膜层靠近所述缓冲膜层,需要具备较好的缓冲性能,以配合所述缓冲膜层协同产生优良的缓冲性能,因此,所述传热膜层需要在缓冲性能及传热性能中取得较好的平衡。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筒形灯具的所述安装圆筒中,所述传热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硅胶35份~45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25份~32份、聚烯烃15份~20份、聚碳酸酯5份~10.5份、聚乳酸15份~2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份~8.5份、甲基硅油1份~1.5份、双甲基硅油1份~1.5份、乙基硅油1份~1.5份、固化剂0.5份~1份、纳米氧化铝0.1份~0.25份、纳米氮化铝0.1份~0.25份、纳米氮化硼0.1份~0.25份、纳米二氧化硅0.1份~0.25份、碳纳米管0.1份~0.35份、纳米石墨烯0.1份~0.35份和辅助传热粉体1.2份~2.3份。

首先,上述传热膜层采用甲基硅油1份~1.5份、双甲基硅油1份~1.5份和乙基硅油1份~1.5份作为柔性改良剂,再硅胶35份~45份,能够使所述传热膜层具备较好的缓冲性能,以配合所述缓冲膜层协同产生优良的缓冲性能;此外,上述传热膜层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25份~32份、聚烯烃15份~20份、聚碳酸酯5份~10.5份、聚乳酸15份~25份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份~8.5份作为所述传热膜层的主体骨架,能够克服由于加入各类硅油和硅胶带来的过柔问题,使所述传热膜层具备良好的弹性和抗形变的优点。

其次,在所述传热膜层的硅胶-塑胶-硅油基体中嵌入传热纳米颗粒,即纳米氧化铝0.1份~0.25份、纳米氮化铝0.1份~0.25份、纳米氮化硼0.1份~0.25份、纳米二氧化硅0.1份~0.25份、碳纳米管0.1份~0.35份、纳米石墨烯0.1份~0.35份,既能增强所述传热膜层的热传导性能,用于将所述散热膜层上的热量快速且及时地传递至缓冲膜层上,还能解决由于上述传热纳米颗粒的加入所带来的脆度增强的问题,实现了传热性能和缓冲性能兼具的优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传热膜层的热传导性能,例如,所述辅助传热粉体包括铁粉、碳包铁粉、镍粉、碳包镍粉、银粉和金粉中的至少一种,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传热膜层的热传导性能。

可以理解,由于所述缓冲膜层直接与所述散热机构相贴合,所述缓冲膜层需要具备较好的缓冲性能,以吸收来自所述散热机构传递而来的作用力,达到减少所述安装圆筒震动的效果,即起到避震性能,此外,由于所述缓冲膜层分别与所述传热膜层及所述散热机构贴合,因此,所述缓冲膜层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以将所述LED灯珠发光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机构上以及所述传热膜层上。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筒形灯具的所述安装圆筒中,所述缓冲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液体硅橡胶20份~25份、含氢硅油4份~5.5份、甲基硅油1份~1.5份、双甲基硅油1份~1.5份、乙基硅油1份~1.5份、苯基硅油1份~1.5份、甲基乙氧基硅油1份~1.5份、甲基乙烯基硅油1份~1.5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份~38份、聚烯烃10份~15份、聚碳酸酯5份~8.5份、聚乳酸14份~1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5份~8.5份、硅烷偶联剂1份~5份、催化剂1份~5份、胺类抑制剂0.5份~1份、纳米石墨烯0.1份~0.15份、银粉0.1份~0.15份、铝粉0.1份~0.15份、锌粉0.1份~0.15份、铜粉0.1份~0.15份、纳米氧化锌晶须0.1份~0.15份、钛酸钾晶须0.1份~0.15份和氮化硅晶须0.1份~0.15份。其中,所述催化剂为铂金催化剂。

首先,上述缓冲膜层通过采用液体硅橡胶20份~25份、含氢硅油4份~5.5份、甲基硅油1份~1.5份、双甲基硅油1份~1.5份、乙基硅油1份~1.5份、苯基硅油1份~1.5份、甲基乙氧基硅油1份~1.5份和甲基乙烯基硅油1份~1.5份作为柔性主体,再通过加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份~38份、聚烯烃10份~15份、聚碳酸酯5份~8.5份、聚乳酸14份~1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5份~8.5份用于弥补硅胶体系带来的柔软度过大的问题,能够使所述缓冲膜层兼具柔软性和弹性的优点,从而可以吸收来自所述散热机构传递而来的作用力,达到减少所述安装圆筒震动的效果,即起到避震性能,用于更好地保护所述LED灯珠。

其次,上述缓冲膜层采用纳米石墨烯0.1份~0.15份、银粉0.1份~0.15份、铝粉0.1份~0.15份、锌粉0.1份~0.15份、铜粉0.1份~0.15份、纳米氧化锌晶须0.1份~0.15份、钛酸钾晶须0.1份~0.15份和氮化硅晶须0.1份~0.15份作为热传导辅助添加剂,能够更好地分散在所述缓冲膜层的有机结构层中,且还能使所述缓冲膜层兼具较好的导热性能,从而能够将所述LED灯珠发光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机构上以及所述传热膜层上。

为了优化所述安装圆筒各层之间的厚度,例如,所述散热膜层、所述传热膜层及所述缓冲膜层的厚度比例为1:(0.3~0.5):(0.1~0.2),又如,所述散热膜层、所述传热膜层及所述缓冲膜层的厚度比例为1:0.4:0.2,如此,能够优化所述安装圆筒各层之间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结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筒形灯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