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510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灯泡以钨丝作为发光源,其结构简单,安装、更换都相当方便。钨丝灯泡的结构通常于圆球状筒形灯罩的尾端固接一转接头,转接头具有螺纹可供螺入一般灯泡座内。当导通电源时,筒形灯罩内的钨丝会发热发光,进而达到照明的目的。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体积小、驱动电压低、反应速率快、耐震、寿命长及符合环保等特性,继而取代传统的发光源。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不仅早已超越了钨丝灯泡(效能约为10~201m/W),目前也已凌驾在日光灯管(效能约为60~801m/W)之上。再加上目前电子组件越来越要求轻薄短小化,使得球泡型发光二极管逐渐取代钨丝灯泡而成为大量且广泛应用的照明装置。

一般来说,现有球泡型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约180度,换句话说,即现有球泡型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无法顾及超过180度的其它范围,因而造成现有球泡型发光二极管于照明角度范围上有所限制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广角式的照明灯具,如玉米灯和柱形灯等,然而,现有的广角式照明灯具依然存在照明均匀度较差的问题,并且出射光的角度较小的问题,即广角式照明效果较差的问题。

并且,现有的广角式的照明灯具对光线的散射、折射和反射效果较差,即对光线的光渲染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照明均匀度较高、广角式照明效果较好以及导光筒用于聚拢和引导光线的路径,再利用散射填充粒子对光线的散射、折射和反射效果,能够起到光渲染效果,照明效果较好的照明设备。

一种照明设备,包括:

立柱,

灯板组件,包括多个筒形灯板,各所述筒形灯板分别套置于所述立柱外,且各所述筒形灯板间隔设置;

照明组件,包括多个照明模组,各所述照明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筒形灯板上,每一所述照明模组包括多个LED发光体,每一所述照明模组的各所述LED发光体间隔且环绕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筒形灯板的外表面上;

筒形灯罩组件,包括多个筒形灯罩,每一所述筒形灯罩一一对应套置于一所述筒形灯板外,且每一所述照明模组的各所述LED发光体容置于对应的所述筒形灯罩内;及

光线散射组件,包括导光筒及多个散射填充粒子,所述散射筒具有中空圆筒状结构,所述导光筒套置于所述立柱外,且各所述筒形灯罩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散射筒的内侧壁贴合,各所述散射填充粒子均填充于所述散射筒内,且所述散射填充粒子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射填充粒子的形状为纤维状、圆球状或多棱柱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筒形灯罩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灯罩的内侧壁上,所述固定环套置于所述筒形灯板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形灯板具有中空圆筒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LED发光体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具有圆柱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照明模组的各所述LED发光体呈放射状分布于对应的所述筒形灯板的外表面上。

上述照明设备通过设置立柱、灯板组件、照明组件及筒形灯罩组件,并且每一照明模组的各LED发光体间隔且环绕设置于对应的筒形灯板外表面上,能够实现度的广角式照明效果,照明均匀度更高。并且光线散射组件包括导光筒及多个散射填充粒子,散射筒具有中空圆筒状结构,导光筒套置于立柱外,且各筒形灯罩的外侧壁分别与散射筒的内侧壁贴合,各散射填充粒子均填充于散射筒内,且散射填充粒子间隔设置,这样,通过设置光线散射组件,并且导光筒用于聚拢和引导光线的路径,再利用散射填充粒子对光线的散射、折射和反射效果,能够起到光渲染效果,提高照明设备的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照明设备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照明设备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光线散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过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照明设备,包括:立柱,灯板组件,包括多个筒形灯板,各所述筒形灯板分别套置于所述立柱外,且各所述筒形灯板间隔设置;照明组件,包括多个照明模组,各所述照明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筒形灯板上,每一所述照明模组包括多个LED发光体,每一所述照明模组的各所述LED发光体间隔且环绕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筒形灯板的外表面上;筒形灯罩组件,包括多个筒形灯罩,每一所述筒形灯罩一一对应套置于一所述筒形灯板外,且每一所述照明模组的各所述LED发光体容置于对应的所述筒形灯罩内;及光线散射组件,包括导光筒及多个散射填充粒子,所述散射筒具有中空圆筒状结构,所述导光筒套置于所述立柱外,且各所述筒形灯罩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散射筒的内侧壁贴合,各所述散射填充粒子均填充于所述散射筒内,且所述散射填充粒子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及图3,照明设备10包括立柱100、灯板组件200、照明组件300及筒形灯罩组件400,灯板组件200套置于立柱100外,并且灯板组件200与立柱100相固定,照明组件300设置于灯板组件200上,筒形灯罩组件400套置于灯板组件200外,并且照明组件300容置于筒形灯罩组件400内,照明组件300发出的光线透过筒形灯罩组件400照射至外部环境中。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立柱100具有中空结构,立柱100用于起到传热作用,当将立柱100进行安装时,直接将立柱100竖直安装或放置即可。立柱100具有中空圆筒形结构,这样,利于过渡装置插入至所述立柱内,以使过渡装置起到集热作用,同时,中空设置的所述立柱能够使所述照明设备的整体结构更加轻便,更有利于进行搬运移动。

请参阅图3,立柱100开设有插接槽120,插接槽120用于容置过渡装置,用于对立柱100起到吸热作用,减少立柱100的散热负荷,进而能够极大地减少所述立柱的侧边厚度,实现轻便式的效果,更容易进行搬运移动,使照明设备10更适应于户外使用,如,适应于户外活动聚会作为照明工具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安装照明设备10时,外部的支架插入至所述立柱内,如,过渡装置插入至所述立柱内,立柱100上的热量能够快速且及时地被安装支架,如热量被过渡装置所吸收,从而起到较好的散热作用,在此过程中,立柱100作为传热和/或散热的过渡部件,其承担的散热负荷较小,因此,能够使照明设备10实现轻便化的设计效果,且还能够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例如,所述安装支架为过渡装置,其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请参阅图3,灯板组件200包括多个筒形灯板210,各筒形灯板210分别套置于立柱100外,且各筒形灯板210间隔设置,筒形灯板210的内侧壁与所述立柱的外侧壁直接接触,所述筒形灯板上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立柱上。例如,所述筒形灯板为铝基板,用于安装所述照明组件,并将所述照明组件发光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立柱上。

请参阅图3,照明组件300包括多个照明模组310,各照明模组310一一对应设置于一筒形灯板210上,每一照明模组310包括多个LED发光体311,每一照明模组310的各LED发光体311间隔且环绕设置于对应的筒形灯板210外表面上,LED发光体311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筒形灯罩组件照射外部环境。例如,所述LED发光体为LED灯珠或者其他LED发光元器件。

请参阅图3,筒形灯罩组件400包括多个筒形灯罩410,每一所述筒形灯罩一一对应套置于一筒形灯板410外,且每一照明模组310的各所述LED发光体311容置于对应的筒形灯罩410内,LED发光体311工作时发出的光线穿过筒形灯罩410照射至外部环境,筒形灯罩410用于保护其内部的LED发光体311。例如,所述筒形灯罩具有中空圆筒形结构。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筒形灯罩为磨砂筒形灯罩,其对光线的散射雾化效果好,更有利于提高照明的均匀度。

一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立柱上的各所述LED发光体的数量由所述立柱的一端向所述立柱的另一端逐渐增多,用于形成梯度照明效果。例如,相邻两个所述LED发光体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透光筒具有中空圆筒状结构。

上述照明设备10通过设置立柱100、灯板组件200、照明组件300及筒形灯罩组件400,并且每一照明模组310的各LED发光体311间隔且环绕设置于对应的筒形灯板210外表面上,能够实现360度的广角式照明效果,照明均匀度更高。

为了更便于提高所述照明设备的照明亮度,并且实现模块式组装效果,例如,请请参阅图4,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亮度增强组件500,亮度增强组件500包括旋接柱510、安装柱520、透光罩530及LED灯条(图未示),所述立柱的外表面开设有旋接槽,所述旋接槽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筒形灯罩之间,所述旋接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旋接柱的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旋接柱的第一端容置于所述旋接槽内,且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螺接,所述安装柱与所述旋接柱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透光罩套置于所述安装柱外,所述LED灯条缠绕设置于所述安装柱上,所述LED灯条容置于所述透光罩内,这样,通过设置亮度增强组件500,只需将旋接柱510旋入至所述立柱的外表面开设的所述旋接槽内,即可将亮度增强组件500与所述照明设备的主体结构连接,类似于模块式的组装效果,即组装和拆卸更加便捷,照明亮度可以叠加,能够更便于提高所述照明设备的照明亮度。

例如,所述立柱具有中空圆柱状结构;又如,所述旋接柱具有圆柱状结构;又如,所述安装柱具有圆柱状结构;又如,所述LED灯条具有螺旋状结构;又如,所述第一螺纹为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为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接;又如,所述透光罩为磨砂透光罩,如此,既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还能够提高拆装的便捷性。

为了提高对光线的散射、折射和反射效果,用于起到光渲染效果,例如,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光线散射组件600,光线散射组件600包括导光筒610及多个散射填充粒子620,所述散射筒具有中空圆筒状结构,所述导光筒套置于所述立柱外,且各所述筒形灯罩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散射筒的内侧壁贴合,各所述散射填充粒子均填充于所述散射筒内,且所述散射填充粒子间隔设置,这样,通过设置光线散射组件600,并且导光筒610用于聚拢和引导光线的路径,再利用散射填充粒子620对光线的散射、折射和反射效果,能够起到光渲染效果,提高所述照明设备的照明效果。

例如,所述散射填充粒子的形状为纤维状、圆球状或多棱柱状;又如,每一所述筒形灯罩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灯罩的内侧壁上,所述固定环套置于所述筒形灯板外;又如,所述筒形灯板具有中空圆筒状结构;又如,相邻两个所述LED发光体之间的距离相等;又如,所述立柱具有圆柱状结构;又如,每一所述照明模组的各所述LED发光体呈放射状分布于对应的所述筒形灯板的外表面上,这样,能够提高光渲染效果,并且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偏向轻便式设计以及适用于户外使用,即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的所述立柱承担较小的散热负荷,所述立柱重量较轻,易于搬运和安放,同时,所述立柱直接与外部的安装支架进行插接组装,如,所述立柱直接与过渡装置进行组装,并利用过渡装置来共同承担散热负荷,因此,有必要确保所述过渡装置能够与立柱更好地进行插接组装,以及确保所述过渡装置能够快速且及时地将所述立柱上的热量进行吸收,以确保所述立柱上的温度达到较低的水平,用于维持所述LED发光体的正常工作性能。此外,并且由于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偏向轻便式设计,还必须确保当所述立柱套置在所述过渡装置外时,即过渡装置插接入所述立柱时,所述过渡装置能够作为主体支撑装置,用于对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起到支撑作用,抗击外力的冲击,如抗击风力的冲击或者外物的撞击。

为了确保所述过渡装置能够与立柱更好地进行插接组装,以及确保所述过渡装置能够快速且及时地将所述立柱上的热量进行吸收,以确保所述立柱上的温度达到较低的水平,用于维持所述LED发光体的正常工作性能,并且还必须确保当所述立柱套置在所述过渡装置外时,即过渡装置插接入所述立柱时,所述过渡装置能够作为主体支撑装置,用于对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起到支撑作用,抗击外力的冲击,如抗击风力的冲击或者外物的撞击,例如,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还包括过渡装置及回收装置,所述立柱开设有插接槽,所述过渡装置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过渡装置用于吸收来自所述立柱的热量,所述回收装置与所述过渡装置连接,所述回收装置用于将来自所述过渡装置进行散失;所述过渡装置包括导热底座,插接导热柱及传热过渡组件,所述导热底座与所述插接导热柱的端部相固定,所述插接导热柱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导热底座露置于所述插接槽外,所述传热过渡组件分别与所述插接导热柱的外侧壁及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相贴附;所述导热底座与所述回收装置连接,所述插接导热柱具有中空结构;所述插接导热柱开设有多个第一贴附槽,所述第一贴附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接导热柱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传热过渡组件包括多个传热过渡模组,每一所述传热过渡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第一贴附槽上,每一所述传热过渡模组包括多个半导体制冷片,每一所述传热过渡模组上的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间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贴附槽上,每一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热端和冷端,每一所述传热过渡模组的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端贴附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贴附槽的底部;所述插接槽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贴附槽,所述第二贴附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相同,每一所述传热过渡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第二贴附槽上,每一所述传热过渡模组的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端贴附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贴附槽的底部;所述回收装置包括桌板、支撑架、软解冻容置筒及泵体,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桌板上,所述软解冻容置筒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软解冻容置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桌板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面上,所述导热底座贴附于所述桌板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面上;所述桌板内开设有导热介质容置腔体,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容置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位于所述导热底座的正下方,所述桌板位于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与所述导热底座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导热部;所述桌板内还开设有热释放腔体,所述热释放腔体位于所述软解冻容置筒的正下方,所述桌板位于所述软解冻容置筒与所述热释放腔体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二导热部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软解冻容置筒内;所述桌板内还开设有导热介质输送通道及导热介质回流通道,所述导热介质输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连通,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热释放腔体连通,所述导热介质回流通道的第一端所述热释放腔体连通,所述导热介质回流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连通;所述泵体设置于所述导热介质输送通道,用于为所述导热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所述导热介质顺序循环流经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所述导热介质输送通道、所述热释放腔体及导热介质回流通道。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进行解释说明,例如,请参阅图8,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还包括过渡装置800及回收装置900,所述立柱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顺序穿设各立柱,所述过渡装置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过渡装置用于吸收来自所述立柱的热量,所述回收装置与所述过渡装置连接,所述回收装置用于将来自所述过渡装置进行散失,当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的所述LED发光体发光产生热量时,LED发光体发光产生的热量会迅速地被所述立柱吸收,所述立柱会将自身吸收的热量快速且及时地传递至过渡装置800,进而对所述立柱起到降温,即散热效果。所述回收装置与所述过渡装置连接,所述回收装置用于对来自所述过渡装置的热量进行散失或吸收,所述回收装置能够将这些废热重新利用。

请参阅图7,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中,过渡装置800包括导热底座810,插接导热柱820及传热过渡组件830,导热底座810与插接导热柱820的端部相固定,插接导热柱820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导热底座810露置于所述插接槽外,能够确保所述立柱与插接导热柱更好地进行组装,且组装拆卸操作更加简单便捷,进而使得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能够在搬运移动过程中,拆解成多个部件分别进行运输,更利于在户外活动聚会时使用。

请参阅图7,传热过渡组件830分别与所述插接导热柱的外侧壁及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相贴附,这样,所述立柱上的热量能够被传热过渡组件830吸收,进而被传热过渡组件830传递至插接导热柱820上,之后,再传递至导热底座810,最后由所述回收装置所吸收,如此,能够用于降低所述立柱上的热量,从而能够使所述立柱上的热量源源不断地通过所述传热过渡组件传递至所述立柱上,进而能够使所述立柱上的热量保持在较低温度,以确保所述LED发光体的正常发光性能。例如,所述插接导热柱具有中空结构,这样,能够减轻所述插接导热柱的重量,实现轻便式的设计效果,更利于搬运移动。

请参阅图8,导热底座810与回收装置900连接,回收装置900用于吸收来自导热底座810上的量,回收装置900用于对这些热量回收再利用。

请参阅图7,插接导热柱820开设有多个第一贴附槽821,第一贴附槽821的延伸方向与插接导热柱820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所述插接导热柱具有方形柱状结构,第一贴附槽821用于安装传热过渡模组830。

请参阅图7,传热过渡组件830包括多个传热过渡模组831,每一传热过渡模组831一一对应设置于一个第一贴附槽821上,每一传热过渡模组831包括多个半导体制冷片831a,每一所述传热过渡模组831上的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831a间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贴附槽821上,每一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热端和冷端,每一所述传热过渡模组的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端贴附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贴附槽的底部;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7,插接槽120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贴附槽121,所述第二贴附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相同,每一所述传热过渡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第二贴附槽上,每一所述传热过渡模组的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端贴附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贴附槽的底部,这样,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端从所述立柱上吸收热量,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端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插接导热柱上,在此过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起到“热泵”的作用。例如,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与所述插接导热柱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避免发生热量直接回流的问题,确保热量传递路径的正常运行。例如,所述立柱和所述插接导热柱均采用导热材质制备得到,具有较好的导热和传热性能,所述插接导热柱能够将从所述立柱上吸收而来的热量快速且及时地传递至所述导热底座上,进而由所述导热底座传递至回收装置上,用于确保所述LED发光体的正常性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效率较低,即自身阻抗大,会内耗大量的电能,也就是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在所述冷端快速产生低温效果,用于吸收所述立柱的热量时,同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在所述热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一部分来自所述冷端从所述立柱吸收的热量,另外一大部分来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自身工作时产生的焦耳热,由于半导体的电阻较大,多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在工作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从所述热端传递至所述插接导热柱上的热量远远大于所述LED发光体自身产生的热量,因此,在照明灯具领域中,通常不会采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作为散热部件,一般从立柱的材质以及立柱的结构上进行改进,即会考虑使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质或者增大所述立柱的制造体积,用于提高散热效果,当然,也有一些散热要求较大的灯具会在较高的散热需求下被迫选择半导体制冷片,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热,并且会使用风扇等通风装置对热端进行散热,即并未考虑废热的使用,只是单纯地考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高效传热过渡搬运效果,也就是说,在一般散热需求的灯具的设计中,即在灯具的技术领域中,本申请的照明设备照明设备的散热需求适中,普通技术人员不会采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散热部件,只是会往所述立柱的材质、结构和体积进行改进,但是本申请通过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以及所述立柱上废热收集并且回收利用,且这些热量相对于电热丝的快速高效产热,更为柔和,极其适用于冷冻食物的软解冻,即缓慢解冻,适用于户外聚餐烧烤时,对冰冻食材的预处理和软解冻,且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还能为户外聚餐烧烤提供良好广角度的照明效果,即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应用于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克服了本技术领域的行业偏见,既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也利用了废热,确保了所述立柱时刻处于低温状态,即能够使所述立柱实现小体积和轻便式的设计,进而使得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的整体结构更加轻便。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所述导热介质所携带的废热,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照明设备照明设备中,请参阅图8,回收装置900包括桌板910、支撑架920、软解冻容置筒930及泵体(图未示),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桌板上,所述软解冻容置筒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软解冻容置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桌板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面,导热底座810贴附于所述桌板910远离所述支撑架920的一侧面上,这样,即能够更稳定地放置所述过渡装置,以确保所述塔形灯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所述到导热底座上的热量也能够及时快速地传递至所述桌板上。软解冻容置筒930用于放置一些待解冻的食材,例如,设置多个所述软解冻容置筒,用于对食材进行分类放置。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桌板内开设有导热介质容置腔体,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容置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位于所述导热底座的正下方,所述桌板位于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与所述导热底座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导热部;所述桌板内还开设有热释放腔体,所述热释放腔体位于所述软解冻容置筒的正下方,所述桌板位于所述软解冻容置筒与所述热释放腔体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二导热部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软解冻容置筒内;所述桌板内还开设有导热介质输送通道及导热介质回流通道,所述导热介质输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连通,所述介质输送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热释放腔体连通,所述导热介质回流通道的第一端所述热释放腔体连通,所述导热介质回流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连通;所述泵体设置于所述导热介质输送通道,用于为所述导热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所述导热介质顺序循环流经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所述导热介质输送通道、所述热释放腔体及导热介质回流通道,这样,

所述导热底座上的热量会通过所述第一导热部快速且及时地传递至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的所述导热介质上,温度较高的所述导热介质从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中流出,并通过所述导热介质输送通道输送到所述热释放腔体内,所述热释放腔体内的温度较高的所述导热介质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导热部传递至软解冻容置筒内放置的待解冻的食材上,用于对这些待解冻的食材进行软解冻,之后,温度较低的所述导热介质由所述导热介质回流通道回流至所述导热介质容置腔体内,并重新吸收来自所述导热底座上的热量,这样,能够实现循环散热的效果,用于确保所述过渡装置及所述回收装置能够快速且及时地将所述立柱上的热量进行吸收,以确保所述立柱上的温度达到较低的水平,用于维持所述LED发光体的正常工作性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述导热介质将所述立柱上的热量以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热量被所述导热介质携带,并被待解冻的食材吸收时,会比较温和地加热待解冻的食材,其温度较适宜,且加热更加温和,能够实现软解冻的效果,所述回收装置更加节能,加热操作更加温和,符合当今社会倡导环保节能的理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