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552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台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和台灯结合使用的工艺台灯。



背景技术:

台灯,是灯的一种,此电器主要放置在写字台或餐桌上,以供照明之用,为可移动式灯具。台灯的光亮照射范围相对比较小和集中,因而不会影响到整个房间的光线,作用局限在台灯周围,便于阅读、学习,节省能源。

风扇也是属于居家普遍使用的传统产品,分为吊扇、台扇、落地扇、壁扇、顶扇、换气扇、转页扇、空调扇(即冷风扇)等;台扇中又有摇头的和不摇头之分,也有的转页扇;落地扇中有摇头、转页的;还有一种微风小电扇,是专门吊在蚊帐里的,夏日晚上睡觉,一开它顿时就微风习习,可以安稳地睡上一觉。

现在很多设计将台灯和风扇结合起来,中国专利201510750286X,公开号为105276434A(公开日2016-01-27)的一种带风扇的LED台灯,是一种照明台灯与风扇的组合体,基本结构是在台灯的底座上设置一个转动的风扇,LED灯开关与电机开关连接,风扇叶片通过传动轴与电机连接,当打开LED灯开关的同时电机转动,风扇也随之旋转,传动轴还连接涡轮蜗杆,使风扇叶片在旋转运动的同时还可以横向往复摆动。该专利将照明和风扇结合为一体,可以再打开开关的时候吹风,比较快捷;但是存在着移一定的不足之处,缺乏台灯和风扇的装饰性组合,在装饰方面没有彰显出灯与风扇的装饰风格,会影响美观,而且叶片暴露在外面,会造成危险,特别是旋转起来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脱落,叶片会横飞出来伤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美观大方,安全系数高,节约空间和占地面积具有新装饰风格特点的工艺台灯。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台灯,包括台灯座、引线架、灯罩、光源灯,所述台灯座通过引线架将灯罩支撑,在灯罩内固定有光源灯,光源灯通过穿引在引线架内的电线与台灯座上的开关连接,所述台灯座内还设有外接电线插头,灯罩内设有电机和电机转轴上固定的风扇,所述电机固定在灯罩的后侧,风扇置于灯罩内的前侧,所述风扇外周还设有风扇外罩,所述光源灯固定在灯罩和风扇外罩之间。采用该台灯与风扇结合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占用不同位置家用电器整合成一件,在使用照明的同时使用风扇,节约空间,美观大方,光源灯可采用冷光源或者LED灯,中间使用风扇外罩隔离起来,避免风扇损坏的时候风扇叶片破坏光源灯,提高安全系数,保护人身安全,外面再使用灯罩进行双层保护。

进一步限定,所述光源灯为圆形灯带包围在风扇外罩外侧,将光源分开,避免光源集中在打开光源灯的时候强光射眼睛,并且发散的光束对于长时间看书或工作的情况下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

进一步限定,所述引线架材料为自然弯曲软质塑料,根据使用人员的需要调节到指定位置,可进行全方位旋转,而不是调节灯座来满足光照环境。

进一步限定,所述开关包括风扇开关和光源灯开关,且均为三挡调节开关,风扇的三挡调节为一档、二挡、关闭,光源灯的三挡调节用来调节光源的不同强度,与现有技术中同时控制相比,两者分开控制更方便更节能。

进一步限定,所述灯罩为圆筒状或椭圆筒状,灯罩的前截面为圆筒状或者椭圆状,方便风扇和圆形灯带安装,使两者的一体结合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功能台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多功能台灯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标示分别对应:1. 灯罩;2.引线架;3.台灯座;4.风扇开关;5.光源灯开关;6.光源灯;7.风扇外罩;8.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台灯,包括台灯座3、引线架2、灯罩1、光源灯6,所述台灯座3通过引线架2将灯罩1支撑,在灯罩1内固定有光源灯6,光源灯6通过穿引在引线架2内的电线与台灯座3上的开关连接,所述台灯座3内还设有外接电线插头,灯罩1内设有电机和电机转轴上固定的风扇8,所述电机固定在灯罩1的后侧,风扇8置于灯罩1内的前侧,所述风扇1外周还设有风扇外罩7,所述光源灯6固定在灯罩0和风扇外罩7之间,所述光源灯6为圆形灯带包围在风扇外罩7外侧,所述引线架2材料为自然弯曲软质塑料,可将灯头进行360°全方位旋转,所述开关包括风扇开关4和光源灯开关5,且均为三挡调节开关,所述灯罩1为圆筒状或椭圆筒状,灯罩1的前截面为圆筒状或者椭圆状,使用时可同时打开光源灯开关5和风扇开关4,也可单独分开打开,根据需要调节档位,摇动引线架2调节光源灯6和风扇8的位置,该工艺台灯可采用充电和插电两种模式,还可以改变成吊扇和光源灯6的结合。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台灯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