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聚光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摄影技术领域,对聚光灯灯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在照明灯具上进行各种结构的改进,比如灯光亮度需要增加,增加亮度后需要提高散热,这需要增加风扇的数量,这使得聚光灯的结构变得笨重。在对聚光灯的光线进行调节时,往往是通过移动LED灯以及安装LED灯的整体结构,这使得调节非常吃力,并且对光线调节的不够精确,往往造成光线达不到要求,灯光太发散或者太聚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聚光灯,解决了现有技术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聚光灯,包括调节筒、前壳、底壳、散热器、LED灯组件以及风扇,前壳套设在调节筒外,调节筒外壁设有齿条,前壳内部设有齿轮,齿条与齿轮啮合,LED灯组件固定在散热器的一端,风扇设于散热器的底部,底壳包裹散热器并与散热器固定连接,前壳从散热器安装有LED灯组件的一端套入并与底壳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聚光灯,在有限的空间合理设计,可随时增加或减少风扇,满足散热需求;通过控制调节筒的伸缩进行调节灯光,轻松省力;采用齿轮和齿条之间的啮合进而控制调节筒的伸缩,调节精度高,可对光线的发散或者聚集进行微调,满足摄影中对光线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齿轮配套的轴杆,轴杆位于前壳的一侧,轴杆垂直于前壳的中心轴,轴杆穿设齿轮与齿轮配合固定,轴杆两端分别贯穿前壳并伸出前壳外。轴杆与齿轮配合,进而通过旋转轴杆使齿轮在齿条上行走,通过控制调节筒的伸缩以达到调节光线发散或聚集,从而满足工作中对光线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筒套入前壳的一端设有钩爪,钩爪位于齿条的两侧,钩爪与轴杆配合。用钩爪与轴杆固定,使调节筒伸缩过程中部脱离前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调节旋钮,调节旋钮分别与轴杆伸出前壳外的两端配合。在轴杆上设置调节旋转,旋转轴杆更方便省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筒外壁设有凸台,前壳内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凸台配合。对调节筒的伸缩进行导向,使调节筒可以在前壳内平衡稳定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和L型槽,散热器外部设有与第二凹槽相对应的固定条,第二凹槽和固定条配合连接固定。通过卡接的方式将散热器固定在底壳上,操作简单、便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顶壳,顶壳两侧设有L型弯曲部,L型弯曲部和L型槽卡接配合。通过卡接的方式将顶壳与底壳固定连接,操作简单、便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后壳,后壳与底壳固定连接,后壳上设有风扇安装位。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风扇,以满足聚光灯的散热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固定在底壳上,散热器内设有通孔,LED灯组件的连接线穿过通孔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将连接线通过散热器的通孔与控制电路板连接,使线路整齐有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聚光灯各部件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聚光灯调节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聚光灯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聚光灯散热器、LED灯组件、风扇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C出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光灯,包括调节筒1、前壳2、底壳3、散热器4、LED灯组件5、风扇6、轴杆7、调节旋钮8、控制电路板9、顶壳10、后壳20。
如图2所示,调节筒1外壁设有1个齿条11和3个凸台13,3个凸台13均布在调节筒1的外壁,调节筒1一端的外壁还设有2个钩爪12,钩爪12位于齿条11的两侧。
如图3所示,前壳2内壁均布设置有3个与凸台13相对应的第一凹槽22,将前壳2套设在调节筒1外,凸台13恰好与第一凹槽22配合,凸台13和第一凹槽22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调节筒1在前壳2内的移动进行导向,使调节筒1能够平衡稳定的移动。轴杆7位于前壳2内部的一侧,与前壳2中心轴相互垂直,轴杆7穿过齿轮21与之配合固定,轴杆7的两端分别贯穿前壳2并伸出前壳2外。调节筒1套入前壳2内时,齿轮21与齿条11啮合,旋转轴杆7,可以使齿轮21在齿条11上行走,实现调节筒1在前壳2内伸出或者缩回。上述钩爪12的凹边刚好与轴杆7的外圆配合,使得调节筒1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脱离前壳2。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2个调节旋钮8分别固定在轴杆7伸出前壳2外的两端,使旋转轴杆7更方便省力,操作者的可任意旋转一个调节旋钮8来转动轴杆7。本实施例中,采用齿轮21和齿条11进行控制调节筒1的伸出与缩回,调节精度更高,可以对调节筒1进行微调。
如图1、图4-7所示,LED灯组件5安装在散热器4的一端,散热器4外部设有固定条41,底壳3内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凹槽31和L型槽32,第二凹槽31与固定条41配合连接,使得散热器4固定在底壳3内,前壳2连同调节筒1从散热器4安装有LED灯组件5的一端套入,并通过螺丝与底壳3连接固定。如此,可以通过移动调节筒1来进行调整LED灯组件5光线的发散或聚集,达到用光需求。因通过控制调节筒1的移动来达到调整光线的发散或聚集,调节轻松省力。
顶壳10的两侧设置有L型弯曲部101,顶壳10的L型弯曲部101插入上述L型槽32内与底壳3连接。
风扇6安装在散热器4的底部,如此可以将LED灯组件5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器4的上部发散出去,达到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风扇6为4个,可根据实际需求对风扇6的数量进行设定。
控制电路板9安装在底壳3内,散热器4内部设置有通孔42,LED灯组件5的连接线穿过通孔42与控制电路板9连接,保证线路整齐有序。
后壳20通过螺丝与底壳3连接固定,后壳20上还设有风扇6安装位201,当安装在散热器4上的风扇6不能满足聚光灯的散热需求时,可以在风扇安装位201上增加风扇6进行散热。
工作时,任意旋转一个调节旋钮8,使调节筒1伸出或缩回,通过控制调节筒1与LED灯组件5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调整光线的发散或聚集,实现工作中对光源的需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