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帕灯的角度调节多采用角度调节机构以及锁紧装置组合的形式,但由于其锁紧需要人工手动进行,如果角度一次没有调节到位,需要再次松开锁紧装置进行调节,其操作非常麻烦,特别是对于数量较多的帕灯角度调节,比较耗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式调节角度的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捷式调节角度的灯,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电源组件和灯头组件,还包括:设于壳体与灯头组件之间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包括二个螺杆,分别套设于螺杆外周的二个塑料垫片,以及分别与螺杆相配合的二个自锁螺母;所述自锁组件的二个螺杆分别安装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灯头组件的横向两端转动连接于壳体,其转动轴为所述的二个螺杆;所述塑料垫片设于壳体与灯头组件之间,且与壳体、灯头组件之间紧密接触;所述灯头组件的前后两侧与壳体前后两侧间隙隔离;所述灯头组件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与下壳固定连接的上壳,及固定于上壳内侧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用于安装二个螺杆的左安装孔、右安装孔;所述灯头组件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用于穿过二个螺杆的左固定孔、右固定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灯头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设有若干灯珠的灯板,设于灯珠外周且位于灯板上方的聚光透镜,设于聚光透镜上方的上压板,设于聚光透镜下方的下压板,以及安装架;所述下压板、灯板与上压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与安装架固定连接,上压板设有若干用于穿过聚光透镜的透光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便捷式调节角度的灯还包括固定于壳体内的散热器;所述灯头组件还包括固定于灯板底端的铝制散热件;所述散热器位于散热件的下方;所述壳体的外周设有位于散热件及散热器之间的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器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便捷式调节角度的灯还包括一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包括固定于灯头组件的天线,及设于壳体内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便捷式调节角度的灯还包括一转动连接于壳体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是:一种便捷式调节角度的灯,灯头组件与壳体转动连接,并通过自锁组件锁紧,自锁组件采用螺杆、自锁螺母以及塑料垫片的形式将灯头组件锁紧在壳体上,而塑料垫片位于壳体、灯头组件之间,当灯头组件受到外力绕壳体转动后,利用塑料垫片与壳体、灯头组件之间存在的摩擦力来固定灯头组件,从而完成灯头组件角度的快速调节。本实用新型调节灯的角度时,只需要在灯头组件施加一个外力,使得灯头组件转动到所需要的角度,其操作非常的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调节角度的灯的爆炸视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截面视图。
图3为图2另一状态的立体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
10 灯 1 壳体
11 下壳 111 散热孔
12 上壳 13 固定架
131 左安装孔 132 右安装孔
2 电源组件 3 灯头组件
31 灯板 311 灯珠
32 聚光透镜 33 上压板
331 透光孔 34 下压板
35 安装架 36 散热件
4 自锁组件 41 螺杆
42 塑料垫片 43 自锁螺母
5 散热器 61 天线
7 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便捷式调节角度的灯10,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电源组件2和灯头组件3,设于壳体1与灯头组件3之间自锁组件4,灯头组件3与电源组件2电连接,固定于壳体1内的散热器5。
壳体1包括下壳11,与下壳11固定连接的上壳12,及固定于上壳12内侧的固定架13。
灯头组件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设有4个灯珠311的灯板31,设于灯珠311外周且位于灯板31上方的聚光透镜32,设于聚光透镜32上方的上压板33,设于聚光透镜32下方的下压板34,以及安装架35。
下压板34、灯板31与上压板33固定连接。上压板33与安装架35固定连接,上压板33设有若干用于穿过聚光透镜32的透光孔331。
灯头组件3还包括固定于灯板31底端的铝制散热件36,散热器5位于散热件36的下方。下壳11的外周设有位于散热件36及散热器5之间的若干散热孔111,散热器5与电源组件2电连接。
如图2、图3所示,自锁组件4包括二个螺杆41,分别套设于螺杆41外周的二个塑料垫片42,以及分别与螺杆41相配合的二个自锁螺母43,自锁组件4的二个螺杆41分别安装于壳体1的两侧。灯头组件3的横向两端转动连接于壳体1,其转动轴为二个螺杆41。塑料垫片42设于壳体1与灯头组件3之间,塑料垫片42与壳体1、灯头组件3之间紧密接触且存在摩擦力。灯头组件3的前后两侧与壳体1前后两侧间隙隔离。当外力作用于灯头组件3时,灯头组件3绕壳体1转动,外力消失后,由于塑料垫片42与壳体1、灯头组件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灯头组件3不再转动,灯头组件3与壳体1保持一定的夹角。因此,需要调节灯头组件3时,只需要在灯头组件3上施加一个外力,待灯头组件3转动到合适位置后松开灯头组件3即可。由于锁紧螺杆41的为自锁螺母43,塑料垫片42与壳体1、灯头组件3可以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摩擦力。
固定架13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用于安装二个螺杆41的左安装孔131、右安装孔132(结合图1)。灯头组件3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用于穿过二个螺杆41的左固定孔(图中未标示)、右固定孔(图中未标示)。
便捷式调节角度的灯10还包括一遥控装置(图中未标示),遥控装置(图中未标示)包括固定于灯头组件3的天线61,及设于壳体1内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与电源组件2电性连接。
便捷式调节角度的灯10还包括一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把手7。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