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手提式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82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手提式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中方面的多功能手提式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各种各样LED手提灯,其大部分LED手提灯主要是用于日常生活中照明所使用。其大部分LED手提灯包括手提灯外壳以及设置于手提灯外壳内部的LED发光源。此LED手提灯能够与市电连通时,可以持续照明。如外界市电停电时,则所述LED手提灯停止照明。另外,若所述LED手提灯遇到外界水分时,则容易发生短路等不安全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照明功能和应急功能的多功能手提式灯。

为此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所采用一种多功能手提式灯,其包括手提灯体以及设置于手提灯体内部的LED发光源;所述的手提灯体内部设置有灯体电路板电路,该灯体电路板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充电电路以及检测识别电路;所述手提灯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应急功能的应急开关。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芯片U1,保险器F1,整流管D1,整流管D2,整流管D3,整流管D4,整流管D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以及线圈L1;保险器F1与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管D3和整流管D4输入端分别电源端,所述整流管D3输出端与整流管D1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管D4输出端与整流管D2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管D1输出端和整流管D2输出端相互连接一起;所述的电容C1并联连接于整流管D4输入端与整流管D2输出端;所述电阻R2、电阻R3以及电容C2串联连接一起,所述电容C2另一端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电阻R2与电容C2相交端与芯片U1连接;所述电阻R4与芯片U1连接;所述芯片U1上的引脚1和引脚3共同接电源端;所述的电阻R5连接于芯片U1的引脚7和引脚8共有端;所述的电阻R3以及电容C3并联连接,所述的线圈L1连接于电容C3一端,所述整流管D5串联于电容C3与线圈L1之间,该线圈L1与整流管D5之间的共有端连接在芯片引脚5上。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检测识别电路包括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容C9,电容C10,整流管D9,整流管D10,整流管D11,整流管ZD2,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以及触摸开关K1;所述的电阻13与电阻R14串联连接,所述的触摸开关K1设置在电阻13与电阻R14之间,电阻R14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9与电阻R10串联连接,且电阻9与电阻R10之间设置有ACL端和ACN端,所述的电阻R10接地;整流管D9输入端与整流管ZD2输出端连接,且串联连接,所述的整流管ZD2输入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15与电容C9串联连接,所述的电容C9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15一端连接于电阻R15与电容C9之间,而电阻R15另一端与三极管Q2基极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7与电容C18并联连接,并且连接在三极管Q2集电极端与基极端之间;所述整流管D11连接于发射极端;所述的电阻18与电阻R19串联连接一起,且三极管Q3基极端连接在电阻18与电阻R19之间,三极管Q3发射极点连接信号端,三极管Q3集电极端与电阻R20连接;所述电阻20与电阻R21串联连接一起,电阻21另一端连接信号端,三极管Q4基极端连接在电阻20与电阻R21之间,所述三极管Q4集电极端和发射极端分别连接电池输入端和电池输出端。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1,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6,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1A,电阻R11B,电容C5,电容C7,电容C8,三极管Q1,整流管ZD1,整流管D7,整流管D8,电池BT1以及芯片U3;在变压器输入端,所述的电阻R7,电阻R8,整流管ZD1,电容C5串联连接一起,所述的电容C5另一端接电源端;所述电阻R6与电容C6串联连接一起,电容C6另一端三极管Q1基极端连接,而电阻R6另一端与变压器T1连接;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端与电阻R9连接,而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端与变压器T1连接,电阻R9另一端接电源端;所述的整流管D7输入端连接在电容C5和整流管ZD1之间;所述的整流管D7输出端与变压器T1连接一起,所述电阻R10并联连接在电容C5两端,电阻R10另一端接电源端;在变压器输出端,整流管D3输入端与变压器T1连接,而整流管D3输出端与电容C8连接;所述电阻R11并联连接在电容C8两端,电阻R11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1A与电阻R11B并联连接,而一端与芯片U3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1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2和电池BT1分别与芯片U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因所述的手提灯体内部设置有灯体电路板电路,该灯体电路板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充电电路以及检测识别电路。使用时,当所述的灯体电路板电路与外界市电接通时,则用户可以使用该手提灯体正常照明和自身充电。当所述的灯体电路板电路与外界市电断开时,则所述检测识别电路自动检测,并驱使驱动电路将储存已充电好的电源给所述灯体电路板电路供电,实现应急照明功能。所述手提灯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应急的应急开关。使用时,只要手轻触触摸开关或触摸开关接触到水,则随时启动应急照明,无需安装灯座或引线,达到随时都可使用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识别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一种多功能手提式灯,其包括手提灯体,设置于手提灯体内部的LED发光源,设置手提灯体内部的灯体电路板电路。所述手提灯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应急功能的应急开关。

所述灯体电路板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充电电路以及检测识别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芯片U1,保险器F1,整流管D1,整流管D2,整流管D3,整流管D4,整流管D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以及线圈L1;保险器F1与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管D3和整流管D4输入端分别电源端,所述整流管D3输出端与整流管D1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管D4输出端与整流管D2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管D1输出端和整流管D2输出端相互连接一起;所述的电容C1并联连接于整流管D4输入端与整流管D2输出端;所述电阻R2、电阻R3以及电容C2串联连接一起,所述电容C2另一端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电阻R2与电容C2相交端与芯片U1连接;所述电阻R4与芯片U1连接;所述芯片U1上的引脚1和引脚3共同接电源端;所述的电阻R5连接于芯片U1的引脚7和引脚8共有端;所述的电阻R3以及电容C3并联连接,所述的线圈L1连接于电容C3一端,所述整流管D5串联于电容C3与线圈L1之间,该线圈L1与整流管D5之间的共有端连接在芯片引脚5上。

当市电ACN端、ACL端流经整流管D1,整流管D2,整流管D3,整流管D4构成的整流桥整流后变成脉动的直流电压,经电容C1电解电容滤波,所述LED正极直接输出至LED正极,所述LED负极由芯片U1进行恒流开关控制,经芯片U1检测外部的工作电流后,会输出一个稳定的恒定电流,来点亮LED光源,灯正常点亮。

检测识别电路包括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容C9,电容C10,整流管D9,整流管D10,整流管D11,整流管ZD2,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以及触摸开关K1;所述的电阻13与电阻R14串联连接,所述的触摸开关K1设置在电阻13与电阻R14之间,电阻R14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9与电阻R10串联连接,且电阻9与电阻R10之间设置有ACL端和ACN端,所述的电阻R10接地;整流管D9输入端与整流管ZD2输出端连接,且串联连接,所述的整流管ZD2输入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15与电容C9串联连接,所述的电容C9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15一端连接于电阻R15与电容C9之间,而电阻R15另一端与三极管Q2基极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7与电容C18并联连接,并且连接在三极管Q2集电极端与基极端之间;所述整流管D11连接于发射极端;所述的电阻18与电阻R19串联连接一起,且三极管Q3基极端连接在电阻18与电阻R19之间,三极管Q3发射极点连接信号端,三极管Q3集电极端与电阻R20连接;所述电阻20与电阻R21串联连接一起,电阻21另一端连接信号端,三极管Q4基极端连接在电阻20与电阻R21之间,所述三极管Q4集电极端和发射极端分别连接电池输入端和电池输出端。

当手提式灯随时使用触摸开关K1控制应急照明功能的同时,在原有电路上增加了电阻R13、电阻R14和触摸开关K1,电阻R13、电阻R14的增加取代了人体感应电阻的作用,经过触摸开关K1后形成了一个正常的电流环路,使电路可正常工作,当触摸开关K1打开后,灯点亮,触摸开关K1关闭后,灯熄灭。正常市电AC100-265V 50Hz灯点亮的同时,也在给内部的蓄电池充电,当电池充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动停止充电,电池自带过充保护功能模块,防止因过充而损坏电池,电池充满一次电可正常应急6至8小时左右。

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1,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6,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1A,电阻R11B,电容C5,电容C7,电容C8,三极管Q1,整流管ZD1,整流管D7,整流管D8,电池BT1以及芯片U3;在变压器输入端,所述的电阻R7,电阻R8,整流管ZD1,电容C5串联连接一起,所述的电容C5另一端接电源端;所述电阻R6与电容C6串联连接一起,电容C6另一端三极管Q1基极端连接,而电阻R6另一端与变压器T1连接;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端与电阻R9连接,而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端与变压器T1连接,电阻R9另一端接电源端;所述的整流管D7输入端连接在电容C5和整流管ZD1之间;所述的整流管D7输出端与变压器T1连接一起,所述电阻R10并联连接在电容C5两端,电阻R10另一端接电源端;在变压器输出端,整流管D3输入端与变压器T1连接,而整流管D3输出端与电容C8连接;所述电阻R11并联连接在电容C8两端,电阻R11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1A与电阻R11B并联连接,而一端与芯片U3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1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2和电池BT1分别与芯片U3连接。

当ACL端,ACN端两点线路连接至灯头两点引线,当人体手触摸到灯头两点时,由于人体本身电阻使得电阻R9、电阻R10串接于人体电阻之中,使电路形成有效的电流环路,加上灯体内部带电池的供电,电池BT1输入端,电池BT1输出端,由于电阻R9、电阻R10通过人体电阻形成正常的电流环路后,三极管Q1通过电池的供电,开始导通,三极管Q1导通后,输出低电平,使得三极管Q2也处于导通状态,三极管Q3由电池供电通过电阻R16得到低电平,亦开始导通,通过电阻R7、电阻R8电阻输出LED光源所需的工作电压,点亮应急照明。若灯头遇水即亮功能也是通过水液体的导体电阻,使得电路形成正常的电路环路,使电路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当手提式灯使用,灯体上增加开关随时打开或者关闭应急照明,无需人体触摸即可打开应急照明,使用方便快捷,可当手电筒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手提式灯是将节能环保的LED照明与应急照明融合一起,能在停电时由灯体内部电池供电持续照明数小时,使得能为广大用户随时解除停电时所带来的困忧,避免安全隐患。在本实施例中的灯体电路板电路中设置了检测识别电路,驱动电路,充电电路,使得能在用户原有照明控制线路中使用,有市电时它照明与充电,断电时一秒钟内自动转换应急照明。原开关又能控制市电照明也能控制应急照明,无需另外再安装开关。用户使用既能照明又能应急,长期停电时可关着开关需照明时再用。使用时,同普通灯一样使用,直接插入现有的灯座,国际标准螺口,也可以一个开关控制多灯使用,无须加装任何开关线路,达到使用方便。

所述手提灯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应急的应急开关,只要手轻触应急开关,随时启动应急照明,原来的照明控制开关同样能控制应急照明的开或者关,随时想用就用。另外,只需要将灯头部分置于水中,即可启动应急照明,无需安装灯座及引线即可点亮产品。

综上所述,因所述的手提灯体内部设置有灯体电路板电路,该灯体电路板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充电电路以及检测识别电路。使用时,当所述的灯体电路板电路与外界市电接通时,则用户可以使用该手提灯体正常照明和自身充电。当所述的灯体电路板电路与外界市电断开时,则所述检测识别电路自动检测,并驱使驱动电路将储存已充电好的电源给所述灯体电路板电路供电,实现应急照明功能。所述手提灯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应急的应急开关。使用时,只要手轻触触摸开关或触摸开关接触到水,则随时启动应急照明,无需安装灯座或引线,达到随时都可使用的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