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重照明功能的电梯井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941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重照明功能的电梯井道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道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当电梯出现问题或者进行维护工作时,均需要维护人员进入井道对设备进行维护,位于深邃的井道通常采光性很差。为满足井道照明要求,需要设置井道照明装置。而目前井道系统中的照明装置只能满足对井道内部的照明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双重照明功能的电梯井道系统,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具有双重照明功能的电梯井道系统,包括井道、候梯厅和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设有一用于连接电梯井道供电系统的电能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一呈管状的管状体,所述管状体内设有用于井道照明的井道照明装置和用于候梯厅照明的候梯厅照明装置;

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电能输入端之间串联有一用于控制光源开闭的控制开关,所述井道照明装置的控制开关为手动开关,所述候梯厅照明装置的控制开关为声控开关;

所述井道与所述候梯厅之间设有一通孔,所述照明装置位于所述通孔内。

本专利设计了具有双重照明功能的电梯井道系统。系统中的井道照明系统打开,同时也不影响候梯厅照明系统的功能,且两种功能的结合既不会增加井道照明的成本,同时增加的候梯厅的照明给了用户附加的照明服务,在候梯厅照明不足的情况下可弥补候梯厅照明不足的问题。

本专利中井道内部的照明只存在于井道需要维修的情况,有需要才开启,所以采用的是手动开关,更节能。而候梯厅照明系统使用的是声控开关,当人进入候梯厅时发出声音,灯就会亮,同时在预先设定的延时时间后,灯自动熄灭,更加方便节能。由于井道照明系统使用的是手动开关,而候梯厅照明系统采用的声控开关,所以两者的开启和关闭互不影响。

所述井道照明装置的光源的朝向与所述候梯厅照明装置的光源的朝向相背,且均朝向所述管状体的外侧。用于各自对各自环境的照明。

所述照明装置采用led结构。

本专利采用的是led结构,led结构基本结构是将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用银胶或白胶固化到支架上,然后用银线或金线连接芯片和电路板,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最后安装外壳,具有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同时与普通的白炽灯相比,还具有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与低功耗的特点。

所述管状体由位于中部的中间段、位于两端的端部构成;所述端部的内径越靠近所述管状体的端口越大,呈喇叭状。

本专利通过优化管状体的形状,该照明装置安装于井道和候梯厅之间,端部的内径越靠近管状体的端口越大,呈喇叭状。这样的设计使照明的范围更广,使井道内部和候梯厅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线。

所述端部的内壁上涂覆有反光膜层,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端部。光源照射下能产生强烈的反光效果。

所述管状体由位于中部的中间段、位于两端的端部构成;

所述端部的外径越靠近所述管状体的端口越小。

本专利通过优化管状体的形状,该照明装置安装于井道和候梯厅之间,所以管状体端部的外径越靠近管状体的端口越小,便于安装。

所述管状体内设有两个底座,所述光源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光源由至少六颗led构成,其中一颗led位于所述底座的中央,其余led围成环状,围在位于所述底座中央的那颗led外。

本专利通过优化led的排布位置,使led均匀分布在底座上,能够使光源照射的范围更广。

所述底座之间还设有一消音装置。能够消除电梯井道中的声音,避免对候梯厅照明装置造成干扰,更有利于节能。

所述消音装置可以是消音棉、消音腔或其它能够消音的装置。

所述电能输入端位于所述底座之间。便于对照明灯的供电作用。

所述手动开关采用双控开关,所述双控开关分别设在电梯机房和底坑。

本专利中对于井道照明只是在电梯需要维修的时候使用,所以井道照明装置采用开关控制,人为进行开和关,节约成本。而开关控制使用双控开关的结构,起到双重开和关的作用,实现对井道照明装置的双重控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候梯厅照明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专利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已有技术,故不再详述。通过候梯厅照明系统连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启动时,候梯厅照明系统中的灯实现常亮的功能,使候梯厅处于光线充足的环境,更为安全。

以位于所述底座的中央的led为中央led,其余led为周边led,所述周边led与所述管状体的中心轴线呈一夹角,所述夹角为15°到30°。

本专利中管状体的两端呈喇叭状,使光源能够发散,而周边led与管状体的中心轴线也呈15°到30°的夹角,能够使光源从两边进行发散。如果两者之间无夹角,管状体的两端呈喇叭状就形成了浪费,光源无法从两端进行发散。而周边led约管状体的中心轴线有一夹角,管状体中部与端部一样,那么光源受到管状体的阻挡,进行反射,也无法找到更广的地方。这两者的结合,使光源能够照到的范围更广。

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六个与所述底座垂直的用于放置led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分为中央安装柱和周边安装柱,所述中央安装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周边安装柱的高度。

本专利通过设有不同高度的安装柱,来达到中央led与周边led形成夹角,从而扩大照明范围。

所述周边led之间的间距相等。有利于井道与候梯厅两者都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线。

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呈u型,且位于两个所述端部的端口上;所述灯罩可以为透明玻璃灯罩。透明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所述井道照明装置的电压为36v,所输出功率为60w。

本专利中对井道照明装置中的电压和功率进行限定,使电梯井道的照明满足电梯设计及制造规范的要求,用于对电梯井道的照明。

所述候梯厅照明装置的电压为220v,输出功率为25w。

本专利中对候梯厅照明装置的电压和功率进行限定,使候梯厅的照明满足住宅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用于对候梯厅的照明。

所述管状体外还涂覆一玄武岩纤维层。玄武岩纤维不仅稳定性好,而且还具有电绝缘性、抗腐蚀、抗燃烧、耐高温等多种优异性能。此外,玄武岩纤维的生产工艺产生的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废弃后可直接转入生态环境中,无任何危害,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

所述管状体的长度为30cm-50cm。照明灯的长度过短,照明的强度不够,照明灯的长度过长,会对井道内电梯的运行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纵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图2,具有双重照明功能的电梯井道系统,包括井道6、候梯厅7和照明装置1,照明装置1设有一用于连接电梯井道6供电系统的电能输入端,照明装置1包括一呈管状的管状体,管状体内设有用于井道照明的井道照明装置2和用于候梯厅照明的候梯厅照明装置3。照明装置1与电能输入端之间串联有一用于控制光源开闭的控制开关,井道照明装置2的控制开关为手动开关,候梯厅照明装置3的控制开关为声控开关;井道6与候梯厅7之间设有一通孔,照明装置1位于通孔内。

本专利设计了具有双重照明功能的电梯井道系统。系统中的井道照明系统打开,同时也不影响候梯厅照明系统的功能,且两种功能的结合既不会增加井道照明的成本,同时增加的候梯厅的照明给了用户附加的照明服务,在候梯厅照明不足的情况下可弥补候梯厅照明不足的问题。

本专利中井道6内部的照明只存在于井道需要维修的情况,有需要才开启,所以采用的是手动开关,更节能。而候梯厅照明系统使用的是声控开关,当人进入候梯厅7时发出声音,灯就会亮,同时在预先设定的延时时间后,灯自动熄灭,更加方便节能。由于井道照明系统使用的是手动开关,而候梯厅照明系统采用的声控开关,所以两者的开启和关闭互不影响。

照明装置1与灯座通过螺纹进行连接,灯座固定在通孔内。本专利中灯座是直接固定在通孔内的。照明装置1与灯座之间可以拆卸,便于照明装置1的安装。如果采用一体型,体积过大,不利于在通孔内安装。

井道照明装置2的光源的朝向与候梯厅照明装置3的光源的朝向相背,且均朝向管状体的外侧。用于各自对各自环境的照明。

照明装置1采用led结构。本专利采用的是led结构,led结构基本结构是将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用银胶或白胶固化到支架上,然后用银线或金线连接芯片和电路板,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最后安装外壳,具有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同时与普通的白炽灯相比,还具有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与低功耗的特点。

管状体由位于中部的中间段、位于两端的端部构成;端部的内径越靠近管状体的端口越大,呈喇叭状。本专利通过优化管状体的形状,该照明装置1安装于井道6和候梯厅7之间,端部的内径越靠近管状体的端口越大,呈喇叭状。这样的设计使照明的范围更广,使井道6内部和候梯厅7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线。端部的内壁上涂覆有反光膜层,光源位于端部。光源照射下能产生强烈的反光效果。

管状体由位于中部的中间段、位于两端的端部构成;端部的外径越靠近管状体的端口越小。本专利通过优化管状体的形状,该照明装置1安装于井道6和候梯厅7之间,所以管状体端部的外径越靠近管状体的端口越小,便于安装。

管状体内设有两个底座4,光源固定在底座4上;光源由至少六颗led5构成,其中一颗led5位于底座4的中央,其余led5围成环状,围在位于底座4中央的那颗led5外。本专利通过优化led5的排布位置,使led均匀分布在底座4上,能够使光源照射的范围更广。

底座之间还设有一消音装置。能够消除电梯井道中的声音,避免对候梯厅照明装置3造成干扰,更有利于节能。消音装置可以是消音棉、消音腔或其它能够消音的装置。

电能输入端位于底座4之间。便于对照明灯的供电作用。手动开关采用双控开关,双控开关分别设在电梯机房和底坑。本专利中对于井道照明装置2只是在电梯需要维修的时候使用,所以井道照明装置2采用的=开关控制,人为进行开和关,节约成本。而开关控制使用双控开关的结构,起到双重开和关的作用,实现对井道照明装置2的双重控制。

候梯厅照明装置可以采用声控控制,声控控制包括至少两个声音传感器,声音传感器连接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候梯厅照明装置。至少两个声音传感器位于候梯厅7内,靠近电梯门的两侧。本专利中候梯厅照明装置采用声控控制,用于对候梯厅7的照明功能。当人进入感应范围内,传感器探测到声音的变化,就会自动把灯点亮;当人离开之后,在预先设定的延时时间后,灯便会自动熄灭。人到灯亮,人离灯熄,安全节能。

候梯厅照明装置可以采用红外控制,红外控制包括至少两个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连接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候梯厅照明装置。至少两个红外传感器位于候梯厅7内,靠近电梯门的两侧。本专利中候梯厅照明装置采用红外控制,用于对候梯厅7的照明功能。当人进入感应范围内,传感器探测到移动热源的变化,就会自动把灯点亮;当人离开之后,在预先设定的延时时间后,灯便会自动熄灭。人到灯亮,人离灯熄,安全节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候梯厅照明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专利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已有技术,故不再详述。通过候梯厅照明系统连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启动时,候梯厅照明系统中的灯实现常亮的功能,使候梯厅7处于光线充足的环境,更为安全。

以位于底座4的中央的led5为中央led5,其余led5为周边led5,周边led5与管状体的中心轴线呈一夹角,夹角为15°到30°。本专利中管状体的两端呈喇叭状,使光源能够发散,而周边led5与管状体的中心轴线也呈15°到30°的夹角,能够使光源从两边进行发散。如果两者之间无夹角,管状体的两端呈喇叭状就形成了浪费,光源无法从两端进行发散。而周边led5约管状体的中心轴线有一夹角,管状体中部与端部一样,那么光源受到管状体的阻挡,进行反射,也无法找到更广的地方。这两者的结合,使光源能够照到的范围更广。

底座4上设有至少六个与底座4垂直的用于放置led5的安装柱;安装柱分为中央安装柱和周边安装柱,中央安装柱的高度小于周边安装柱的高度。本专利通过设有不同高度的安装柱,来达到中央led5与周边led5形成夹角,从而扩大照明范围。

周边led5之间的间距相等。有利于井道6与候梯厅7两者都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线。照明装置1还包括灯罩,灯罩呈u型,且位于两个端部的端口上;灯罩可以为透明玻璃灯罩。透明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井道照明装置2的电压为36v,所输出功率为60w。本专利中对井道照明装置2中的电压和功率进行限定,使电梯井道6的照明满足电梯设计及制造规范的要求,用于对电梯井道6的照明。候梯厅照明装置3的电压为220v,输出功率为25w。本专利中对候梯厅照明装置3的电压和功率进行限定,使候梯厅7的照明满足住宅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用于对候梯厅7的照明。

管状体外还涂覆一玄武岩纤维层。玄武岩纤维不仅稳定性好,而且还具有电绝缘性、抗腐蚀、抗燃烧、耐高温等多种优异性能。此外,玄武岩纤维的生产工艺产生的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废弃后可直接转入生态环境中,无任何危害,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

管状体的长度为30cm-50cm。照明灯的长度过短,照明的强度不够,照明灯的长度过长,会对井道内电梯的运行造成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