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09336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节能和环保技术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以来,照明经历了从火、油到电的发展历程。照明工具经历过无数的变革,出现过火把、动物油灯、植物油灯、蜡烛、煤油灯到白炽灯、日光灯,发展到现在琳琅满目的装饰灯、节能灯等,可以说一部照明的历史正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光源照明灯具主要有白炽灯、荧光灯和led灯三种,其性能比较如下表1:

鉴于对环保的要求,人们开始研究使用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例如冷光片(简称el)。现有的电容场致发光冷光片具备以下缺陷:

a:光强太低,最大为100cd(400流明/平方米);

b:光电转换效率太低,不超过15流明/瓦;所以只适合做夜间的背光,无法做照明材料;

c:面积最大不能超过1平方米,且无法无缝拼接;

d:寿命太短,不超过10000小时;

e:发蓝绿光,无显色指数,色温过高不适合人眼观看。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一种能广泛使用的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是本申请的目的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该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平均寿命达到80000小时以上,光电转换率≧95%,显色指数达到99-100,使用材料无任何污染,大部分可回收再利用;并且结构简单、牢固、轻巧,抗外力性能极佳;超薄可任意弯折,防水防潮防爆,适用范围广,安装简便,便于运输,能频繁开关。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冷光源”是指利用化学能、电能、生物能激发的光源(萤火虫、霓虹灯等)。冷光源具有十分优良的光源、变闪特性;物体发光时,其温度比环境温度略高(表面升温不超过3摄氏度),这种发光叫冷发光,本申请把这类光源叫做冷光源。冷光源的发光原理是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子碰撞激发荧光材料产生发光现象;冷光源工作时不发热,避免了与热量积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冷光源的特点是把其他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可见光(光电转换率大于70%),其他波长的光很少,而热光源就不同,除了有可见光外还有大量的红外光,相当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对照明没有贡献的红外光。

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场致发光”。1936年,法国学者g.德斯垂发现,掺有铜杂质的zns荧光粉具有场致发光的功能。1950年,e.c.佩恩等解决了snox透明导电膜电极和zns荧光粉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粘结问题,制成第一只实用的平面状交流粉末场致发光源。但是其光效低,寿命短。场致发光光源的结构象一个平板电容。在两个紧靠的平板电极中,有一个是透明的导电膜电极。两电极之间夹有荧光粉发光层和绝缘隔离层。发光层材料一般是在高纯的硫化锌中添加一定量的激活剂铜、银、金或锰,介质材料可以是环氧树脂、搪瓷粉等。透明导电膜材料是氧化锡或氧化铟,其基底材料可以是玻璃、不锈钢或塑料等;电极间施加工作电压约为100-250v。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荧光粉发光层晶体中的电子被加速,达到较高能量,并与发光中心碰撞离化;当受激的发光中心退回到基态,或者电子与空穴复合时,高速电子释放出能量而发光。场致发光光源的发光亮度随激励电压的增加而迅速提高,随电压频率的提高呈线性增大,约到数千赫时,出现饱和趋势,甚至亮度下降。现在交流场致发光光源的最大发光效率已达10-14lm/w,寿命在1万小时以上,它是一种低照度的面光源,主要用作特殊环境的指示和照明,如影剧场、医院病房夜间照明,军事训练夜间环境模拟,以及飞机、车辆等的仪表照明;还可以作为数字、图像、符号、文字的显示以及大屏幕电视,或者用于图像增强、存贮或转换。

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ito导电膜”是指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透明有机薄膜材料上溅射透明氧化铟锡(ito)导电薄膜镀层并经高温退火处理得到的高技术产品。ito薄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机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依次包括从上到下的:

上封装层,用于保护成型冷光源;

上电极层,用于确保前置光源射出,并起导电作用;

至少一层发光层,用于发出光源;是决定光源好坏的关键层;

至少一层绝缘隔离层,用于隔离发光层和电极层;

下电极层,起导电作用;

下封装层,用于包成型冷光源。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层包括5-10层,所述绝缘隔离层和发光层数相同,且与发光层交替设置。优选地,所述发光层和绝缘隔离层均为7层,且相互交替设置。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封装层和下封装层采用耐高温聚酯薄膜;优选地,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简称:pet)。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电极层采用ito导电膜。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电极层采用导电银浆。

优选地,所述导电银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银65-75份,铅7-13份,铋硼硅酸盐15-25份,

环氧树脂140-160份,环乙酮40-60份,水280-320份。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将环氧树脂8-14份,环乙酮8-12份,烷基苯骈咪唑6-10份,乙酸5-9份,水60-7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180-22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2.5-3.5: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当发光层为多层时,发光层首尾层均优选采用前述材料。

优选地,将环氧树脂8-14份,环乙酮8-12份,烷基苯骈咪唑6-10份,乙酸5-9份,水60-7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180-22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且每升溶液中还加入80-100g的硫化钙和溴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钙和溴化铜的重量比为1: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当发光层为多层时,中间位置的发光层优选采用前述材料。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隔离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二丙二醇甲醚8-12份,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8-12份,环氧树脂≦35份;感光剂8-12份,二氧化钛8-12份,钛酸钡4-6份,四氟乙烯12-18份,石脑油4-6份。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浆液的配置:

1)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银65-75份,铅7-13份,铋硼硅酸盐15-25份,环氧树脂140-160份,环乙酮40-60份和水280-320份配置成导电银浆浆液;

2)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8-14份,环乙酮8-12份,烷基苯骈咪唑6-10份,乙酸5-9份,水60-7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180-22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2.5-3.5:1,搅拌均匀后即可得到发光层首尾层的浆液;

3)将环氧树脂8-14份,环乙酮8-12份,烷基苯骈咪唑6-10份,乙酸5-9份,水60-7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180-22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2.5-3.5:1,且每升溶液中还加入80-100g的硫化钙和溴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钙和溴化铜的重量比为1:1,搅拌均匀后即可得到中间发光层的浆液;

4)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二丙二醇甲醚8-12份,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8-12份,环氧树脂≦35份;感光剂8-12份,二氧化钛8-12份,钛酸钡4-6份,四氟乙烯12-18份,石脑油4-6份直接混合均匀得到绝缘隔离层浆液;

s2、发光层首层印刷:在印刷机上将发光层首层浆液印刷在ito基片上,厚度30-40μm(例如:可采用150t的网版印刷);

s3、将步骤s2得到的印刷完发光层首层的ito基片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

s4、绝缘隔离层印刷:将绝缘隔离层浆液涂布在发光层首层上,厚度为20-30μm;

s5、将印刷完绝缘隔离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后;

s6、中间发光层印刷:将中间发光层浆液印刷在绝缘隔离层上,厚度20-30μm(例如:可采用200t的网版印刷);

s7、将印刷完中间发光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

s8、绝缘隔离层印刷:将绝缘隔离层浆液涂布在中间发光层上,厚度为20-30μm

s9、将印刷完绝缘隔离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后;;

s10、发光层尾层印刷:将发光层尾层浆液印刷在绝缘隔离层上,厚度30-40μm(例如:可采用150t的网版印刷);

s11、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

s12、下电极层印刷:将导电银浆浆液印刷在发光层尾层上,起背电极作用,厚度8-12μm(例如:可采用160t-200t的网版印刷);

s13、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

s14、将紫外光固化油墨印刷在下电极层上,然后送入uv紫外线固化机固化;起到绝缘、保护作用;

s15、按常规技术安装导线及端子;

s16、用塑封机在产品上下最外层进行pet膜封装,即得本发明产品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6-s9重复1-5次;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210秒-240秒。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5中,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50秒-170秒。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7中,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50秒-170秒。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9中,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50秒-170秒。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1中,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210秒-240秒。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3中,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20秒-130秒。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5中,优选地,安装导线及端子的步骤为:用冷压机冷压两根导线及铜片连接上、下电极层;在端子机(4爪)上把五金头打压至电线端,然后再做导通;端子机打出来的端子通常是为了连接更方便,不用去焊接便能够稳定的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而在拆的时候只需拔掉就可以了。

本发明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的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本发明中所用的设备可采用所属领域中的常规设备或参照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从发光原理上:

现有光源的发光原理决定了其发光必然伴有发热,且光电转换效率低,发光效率较低。而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因为是电容场致发光,我们知道,电容的特性是隔直流通交流,且在交流回路中,电容近似认为一段导线,基本没有能量损耗;此特性决定了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为真正意义的冷光源,基本无热量发出(表面升温小于3摄氏度),且光电转换效率高,发光效率较高,省电50%以上。

2)从光源形式上:

现有光源为点光源及线光源,发光不均匀,更谈不到柔和,且有频闪,有紫外线及红外线,这是现有光源损害视力,吸引蚊虫的主要原因。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为面光源,光线柔和、均匀,无频闪,低蓝光,对青少年近视眼及老年白内障有预防作用,且没有紫外线,不吸引蚊虫。

3)从物理性能上:

现有光源结构复杂,易碎,抗外力打击弱,很容易损坏,运输及安装成本较高。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结构简单、牢固、轻巧,抗外力性能极佳;超薄可任意弯折,防水防潮防爆,适用范围广,安装简便,便于运输,使光源的机械性能有本质性的改变及提高。

4)从平均寿命上:

从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的物理性能及机械性能决定了其基本无法损坏,除非导线或电源部分出现问题,但导线或电源部分是可以更换或修复的。

5)从穿透力上:

现有光源最大穿透力为2.5公里,而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最大穿透力为10公里,是现有光源的4倍,且基本上不受雨雾天气的影响,是很好的引导及指示照明材料。

6)从工作温度上:

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工作温度范围更大,适用范围更广。

7)从环保上:

现有光源基本无法回收,且处理成本较高,对环境有污染;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其原材料大部分可回收重复利用,处理成本较低,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发光层和绝缘隔离层为2层时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一种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依次包括从上到下的:

上封装层1,用于保护成型冷光源;

上电极层2,用于确保前置光源射出,并起导电作用;

至少一层发光层3,用于发出光源;是决定光源好坏的关键层;

至少一层绝缘隔离层4,用于隔离发光层和电极层;

下电极层5,起导电作用;

下封装层6,用于包成型冷光源。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层包括5-10层,所述绝缘隔离层和发光层数相同,且与发光层交替设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发光层和绝缘隔离层均为7层,且相互交替设置。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封装层和下封装层采用耐高温聚酯薄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封装层和下封装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简称:pet)。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电极层采用ito导电膜。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电极层采用导电银浆。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银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银65-75份,铅7-13份,铋硼硅酸盐15-25份,

环氧树脂140-160份,环乙酮40-60份,水280-320份。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将环氧树脂8-14份,环乙酮8-12份,烷基苯骈咪唑6-10份,乙酸5-9份,水60-7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180-22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2.5-3.5: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当发光层为多层时,发光层首尾层均优选采用前述材料。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将环氧树脂8-14份,环乙酮8-12份,烷基苯骈咪唑6-10份,乙酸5-9份,水60-7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180-22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且每升溶液中还加入80-100g的硫化钙和溴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钙和溴化铜的重量比为1: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当发光层为多层时,中间位置的发光层优选采用前述材料。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隔离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二丙二醇甲醚8-12份,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8-12份,环氧树脂≦35份;感光剂8-12份,二氧化钛8-12份,钛酸钡4-6份,四氟乙烯12-18份,石脑油4-6份。

本发明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浆液的配置:

1)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银65-75份,铅7-13份,铋硼硅酸盐15-25份,环氧树脂140-160份,环乙酮40-60份和水280-320份配置成导电银浆浆液;

2)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8-14份,环乙酮8-12份,烷基苯骈咪唑6-10份,乙酸5-9份,水60-7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180-22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2.5-3.5: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得到发光层首尾层的浆液;

3)将环氧树脂8-14份,环乙酮8-12份,烷基苯骈咪唑6-10份,乙酸5-9份,水60-7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180-22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2.5-3.5:1,且每升溶液中还加入80-100g的硫化钙和溴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钙和溴化铜的重量比为1: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得到中间发光层的浆液;

4)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二丙二醇甲醚8-12份,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8-12份,环氧树脂≦35份;感光剂8-12份,二氧化钛8-12份,钛酸钡4-6份,四氟乙烯12-18份,石脑油4-6份直接混合均匀得到绝缘隔离层浆液;

s2、发光层首层印刷:在印刷机上将发光层首层浆液印刷在ito基片上,厚度30-40μm(例如:可采用150t的网版印刷);

s3、将步骤s2得到的印刷完发光层首层的ito基片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210秒-240秒;

s4、绝缘隔离层印刷:将绝缘隔离层浆液涂布在发光层首层上,厚度为20-30μm;

s5、将印刷完绝缘隔离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50秒-170秒;

s6、中间发光层印刷:将中间发光层浆液印刷在绝缘隔离层上,厚度20-30μm(例如:可采用200t的网版印刷);

s7、将印刷完中间发光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50秒-170秒;

s8、绝缘隔离层印刷:将绝缘隔离层浆液涂布在中间发光层上,厚度为20-30μm;

s9、将印刷完绝缘隔离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50秒-170秒;

s10、发光层尾层印刷:将发光层尾层浆液印刷在绝缘隔离层上,厚度30-40μm(例如:可采用150t的网版印刷);

s11、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210秒-240秒;

s12、下电极层印刷:将导电银浆浆液印刷在发光层尾层上,起背电极作用,厚度8-12μm(例如:可采用160t-200t的网版印刷);

s13、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00-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20秒-130秒;

s14、将紫外光固化油墨印刷在下电极层上,然后送入uv紫外线固化机固化;起到绝缘、保护作用;

s15、安装导线及端子;安装导线及端子的步骤为:用冷压机冷压两根导线及铜片连接上、下电极层;在端子机(4爪)上把五金头打压至电线端,然后再做导通;端子机打出来的端子通常是为了连接更方便,不用去焊接便能够稳定的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而在拆的时候只需拔掉就可以了。

s16、用塑封机在产品上下最外层进行pet膜封装,即得本发明产品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6-s9重复1-5次;重复印刷次数与产品光强有直接关系:

重复印刷一次:光强最大300cd,合1300lm;

重复印刷二次:光强最大500cd,合2200lm;

重复印刷三次:光强最大700cd,合3000lm;

重复印刷四次:光强最大1000cd,合4400lm;

重复印刷五次:光强最大1200cd,合5300lm。

重复印刷五次以上,则光强变化幅度迅速减小,与增加的成本不成比例,无意义。

本发明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性能如下:

实施例1

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浆液的配置:

1)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银65份,铅7份,铋硼硅酸盐15份,环氧树脂140份,环乙酮40份和水280份配置成导电银浆浆液;

2)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8份,环乙酮8份,烷基苯骈咪唑6份,乙酸5份,水6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18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2.5: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得到发光层首尾层的浆液;

3)将环氧树脂8份,环乙酮8份,烷基苯骈咪唑6份,乙酸5份,水6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18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2.5:1,且每升溶液中还加入80g的硫化钙和溴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钙和溴化铜的重量比为1: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得到中间发光层的浆液;

4)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二丙二醇甲醚8份,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8份,环氧树脂15份;感光剂8份,二氧化钛8份,钛酸钡4份,四氟乙烯12份,石脑油4份直接混合均匀得到绝缘隔离层浆液;

s2、发光层首层印刷:在印刷机上将发光层首层浆液印刷在ito基片上,厚度30μm(例如:可采用150t的网版印刷);

s3、将步骤s2得到的印刷完发光层首层的ito基片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0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210秒秒;

s4、绝缘隔离层印刷:将绝缘隔离层浆液涂布在发光层首层上,厚度为20μm;

s5、将印刷完绝缘隔离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干燥温度为20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50秒秒;

s6、中间发光层印刷:将中间发光层浆液印刷在绝缘隔离层上,厚度20μm(例如:可采用200t的网版印刷);

s7、将印刷完中间发光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0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50秒秒;

s8、绝缘隔离层印刷:将绝缘隔离层浆液涂布在中间发光层上,厚度为20μm

s9、将印刷完绝缘隔离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干燥温度为20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50秒;

所述步骤s6-s9重复2次;

s10、发光层尾层印刷:将发光层尾层浆液印刷在绝缘隔离层上,厚度30μm(例如:可采用150t的网版印刷);

s11、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0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210秒;

s12、下电极层印刷:将导电银浆浆液印刷在发光层尾层上,起背电极作用,厚度8μm(例如:可采用160t-200t的网版印刷);

s13、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0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20秒;

s14、将紫外光固化油墨印刷在下电极层上,然后送入uv紫外线固化机固化;起到绝缘、保护作用;

s15、安装导线及端子;安装导线及端子的步骤为:用冷压机冷压两根导线及铜片连接上、下电极层;在端子机(4爪)上把五金头打压至电线端,然后再做导通;端子机打出来的端子通常是为了连接更方便,不用去焊接便能够稳定的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而在拆的时候只需拔掉就可以了。

s16、用塑封机在产品上下最外层进行pet膜封装,即得本发明产品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

实施例2

一种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浆液的配置:

1)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银75份,铅13份,铋硼硅酸盐25份,环氧树脂160份,环乙酮60份和水320份配置成导电银浆浆液;

2)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14份,环乙酮12份,烷基苯骈咪唑10份,乙酸9份,水7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22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3.5: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得到发光层首尾层的浆液;

3)将环氧树脂14份,环乙酮12份,烷基苯骈咪唑10份,乙酸9份,水70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22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3.5:1,且每升溶液中还加入100g的硫化钙和溴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钙和溴化铜的重量比为1: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得到中间发光层的浆液;

4)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二丙二醇甲醚12份,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2份,环氧树脂35份;感光剂12份,二氧化钛12份,钛酸钡6份,四氟乙烯18份,石脑油6份直接混合均匀得到绝缘隔离层浆液;

s2、发光层首层印刷:在印刷机上将发光层首层浆液印刷在ito基片上,厚度40μm(例如:可采用150t的网版印刷);

s3、将步骤s2得到的印刷完发光层首层的ito基片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240秒;

s4、绝缘隔离层印刷:将绝缘隔离层浆液涂布在发光层首层上,厚度为30μm;

s5、将印刷完绝缘隔离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干燥温度为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70秒;

s6、中间发光层印刷:将中间发光层浆液印刷在绝缘隔离层上,厚度30μm(例如:可采用200t的网版印刷);

s7、将印刷完中间发光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70秒;

s8、绝缘隔离层印刷:将绝缘隔离层浆液涂布在中间发光层上,厚度为30μm

s9、将印刷完绝缘隔离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干燥温度为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70秒;

所述步骤s6-s9重复3次;

s10、发光层尾层印刷:将发光层尾层浆液印刷在绝缘隔离层上,厚度40μm(例如:可采用150t的网版印刷);

s11、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240秒;

s12、下电极层印刷:将导电银浆浆液印刷在发光层尾层上,起背电极作用,厚度12μm(例如:可采用160t-200t的网版印刷);

s13、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3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30秒;

s14、将紫外光固化油墨印刷在下电极层上,然后送入uv紫外线固化机固化;起到绝缘、保护作用;

s15、安装导线及端子;安装导线及端子的步骤为:用冷压机冷压两根导线及铜片连接上、下电极层;在端子机(4爪)上把五金头打压至电线端,然后再做导通;端子机打出来的端子通常是为了连接更方便,不用去焊接便能够稳定的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而在拆的时候只需拔掉就可以了。

s16、用塑封机在产品上下最外层进行pet膜封装,即得本发明产品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

实施例3

一种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浆液的配置:

1)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银70份,铅10份,铋硼硅酸盐20份,环氧树脂150份,环乙酮50份和水300份配置成导电银浆浆液;

2)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10份,环乙酮10份,烷基苯骈咪唑8份,乙酸7份,水65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20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3: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得到发光层首尾层的浆液;

3)将环氧树脂12份,环乙酮10份,烷基苯骈咪唑8份,乙酸7份,水63份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每升溶液中加入200g硫化锌和氯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锌和氯化铜的重量比为3:1,且每升溶液中还加入100g的硫化钙和溴化铜混合粉末,所述硫化钙和溴化铜的重量比为1:1,搅拌均匀干燥后即可得到中间发光层的浆液;

4)将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二丙二醇甲醚10份,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0份,环氧树脂25份;感光剂10份,二氧化钛10份,钛酸钡5份,四氟乙烯15份,石脑油5份直接混合均匀得到绝缘隔离层浆液;

s2、发光层首层印刷:在印刷机上将发光层首层浆液印刷在ito基片上,厚度30-40μm(例如:可采用150t的网版印刷);

s3、将步骤s2得到的印刷完发光层首层的ito基片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1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220秒;

s4、绝缘隔离层印刷:将绝缘隔离层浆液涂布在发光层首层上,厚度为25μm;

s5、将印刷完绝缘隔离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干燥温度为21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60秒;

s6、中间发光层印刷:将中间发光层浆液印刷在绝缘隔离层上,厚度25μm(例如:可采用200t的网版印刷);

s7、将印刷完中间发光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1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60秒;

s8、绝缘隔离层印刷:将绝缘隔离层浆液涂布在中间发光层上,厚度为25μm

s9、将印刷完绝缘隔离层的中间产品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干燥温度为21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60秒;

所述步骤s6-s9重复5次;

s10、发光层尾层印刷:将发光层尾层浆液印刷在绝缘隔离层上,厚度35μm(例如:可采用150t的网版印刷);

s11、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1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220秒;

s12、下电极层印刷:将导电银浆浆液印刷在发光层尾层上,起背电极作用,厚度8-12μm(例如:可采用160t-200t的网版印刷);

s13、送入干燥机内干燥,取出冷却至室温;干燥温度为21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125秒;

s14、将紫外光固化油墨印刷在下电极层上,然后送入uv紫外线固化机固化;起到绝缘、保护作用;

s15、安装导线及端子;安装导线及端子的步骤为:用冷压机冷压两根导线及铜片连接上、下电极层;在端子机(4爪)上把五金头打压至电线端,然后再做导通;端子机打出来的端子通常是为了连接更方便,不用去焊接便能够稳定的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而在拆的时候只需拔掉就可以了。

s16、用塑封机在产品上下最外层进行pet膜封装,即得本发明产品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

经检测,本发明制得的电容场致发光冷光源平均寿命达到80000小时以上,光电转换率≧95%,显色指数达到99-100。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