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带的软连接结构及应用该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6865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背带的软连接结构及应用该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带的连接结构及带背带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大型手电照明装置因体积较大、重量较高等特点,手持照明时多有不便,多配合背带使用。现有照明装置背带多采用挂钩或挂环与照明装置连接,这种硬连接结构会与照明装置产生摩擦和碰撞导致照明装置挂环孔露白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带的软连接结构及应用该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以解决现有照明装置采用背带硬连接结构所导致的挂环孔露白和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背带的软连接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第一连接绳、第二连接绳、第一连接绳安装孔及第二绳环;

所述第一连接绳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绳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

所述第一连接绳的闭合端穿过第一连接绳安装孔回套从而系在第一连接绳安装孔处;

所述第二连接绳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绳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

所述第二连接绳的闭合端穿过第二绳环上设置的第二绳环安装孔后回套第二绳环;

所述第一连接绳安装孔设置在安装本体上,所述第二绳环套设在安装本体上。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携带时的舒适性,所述背带为肩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均为伞绳。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背带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包括筒身、后盖及背带,所述筒身的后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后盖与筒身螺纹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手电筒还包括第一连接绳、第二连接绳、第一连接绳安装孔及第二绳环;

所述第一连接绳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绳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

所述第一连接绳安装孔设置在筒身靠近手电筒头部的位置,所述第一连接绳的闭合端穿过第一连接绳安装孔回套从而系在第一连接绳安装孔处;

所述第二连接绳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绳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

所述第二连接绳的闭合端穿过第二绳环上设置的第二绳环安装孔后回套第二绳环;

所述第二绳环套装在筒身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与筒身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二绳环的内径比密封圈外径小,所述密封圈有一定的形变量。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携带时的舒适性,所述背带为肩带。

进一步的,密封圈为硅胶材质。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均为伞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

1、本发明的背带软连接结构,使用连接绳的回套代替现有的挂钩或挂环,从而有效解决了背带硬连接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2、本发明的背带软连接结构通过第一连接绳、第一连接绳安装孔、第二连接绳、第二绳环的“一孔一环”的结构设计,其中孔是用于与安装本体固定连接的,环是套装在安装本体上的,因此,孔是固定的,环是活动的,因此,可以通过环的调整来调整背带的角度,满足不同人的背带习惯。

3、本发明所使用的背带是肩带,肩带是为了提高背带的舒适性,而与肩带连接的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则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4、本发明应用背带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将背带的软连接结构与手电筒自身的结构巧妙的结合,不需要对手电筒结构做大的调整就可实现,具有突出的特点。

5、本发明应用背带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使用连接绳回套的软连接结构代替现有的挂钩或挂环的硬连接结构,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手电筒与背带硬连接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6、本发明应用背带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通过将第二绳环套装于筒身后端,可以避免手电筒后盖打开时第二绳环的掉落,构思巧妙。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背带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立体图。

图2是应用背带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尾部的剖视图。

图中,1.第二绳环,2.第一连接绳安装孔,3.背带,4.尾盖组件,5.密封圈,6.第二连接绳,7-第一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应用背带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包括筒身、后盖及背带3,筒身的后端设置有外螺纹,后盖与筒身的后端螺纹连接,背带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绳7、第二连接绳6、第一连接绳安装孔2及第二绳环1,第一连接绳7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绳7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第一连接绳安装孔2固定设置在筒身靠近手电筒头部的位置,第一连接绳7的闭合端穿过第一连接绳安装孔2回套从而系在第一连接绳安装孔2处,第二连接绳6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绳6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第二连接绳6的闭合端穿过第二绳环1上设置的第二绳环安装孔后回套第二绳环1,第二绳环1设置在筒身后端外螺纹处。使用时,可将第二绳环1装入照明装置筒身越过密封圈5到达第二绳环位,最后装入尾盖组件4。第二绳环1内径比密封圈5外径略小,密封圈为硅胶材质有一定的形变量允许伞绳环越过密封圈,装配后即使不装尾盖组件4,第二绳环1也不易脱出且可人为取出。第一连接绳7和第二连接绳6均可采用伞绳。第二绳环1可自由旋转,从而保证了两个绳孔的方向一致性。伞绳采用闭合方式,套装过绳孔后伞绳为双根与照明装置连接,更结实可靠。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带的软连接结构及应用该软连接结构的手电筒,背带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绳、第二连接绳、第一连接绳安装孔及第二绳环;第一连接绳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绳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第一连接绳安装孔设置在筒身靠近手电筒头部的位置,第一连接绳的闭合端穿过第一连接绳安装孔回套从而系在第一连接绳安装孔处;第二连接绳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绳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第二连接绳的闭合端穿过第二绳环上设置的第二绳环安装孔后回套第二绳环;第二绳环套装在筒身后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背带硬连接结构所导致的挂环孔露白和损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珺;杨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1
技术公布日:2018.02.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