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光灯简易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3334阅读:2023来源:国知局
投光灯简易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支架,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光灯简易支架。



背景技术:

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通电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用银胶或白胶固化到支架上,然后用银线或金线连接芯片和电路板,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最后安装外壳,所以LED灯的抗震性能很好。

LED灯还具有以下优势:

节能:白光LED的能耗仅为白炽灯的1/10,节能灯的1/4;

使用寿命:LED采用高可靠的先进封装工艺,充分保障了LED的寿命,LED灯的使用寿命在50000小时以上,是传统钨丝灯的50倍以上;

环保:LED不含铅、汞等污染元素,LED灯泡的组装部件拆装非常方便,无需厂家回收都可以通过其它人回收;

无频闪:纯直流工作,消除了传统光源频闪引起的视觉疲劳。

基于以上诸多优势,LED灯目前已逐渐取代传统白炽灯和节能灯,广泛运用于手机、家用照明、汽车照明、公共照明等领域。

投光灯是指使被照面上的照度高于周围环境的灯具,又称聚光灯。通常,它能够瞄准任何方向,并具备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结构。主要用于大面积作业场矿、建筑物轮廓、体育场、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因此,几乎所有室外使用的大面积照明灯具都可看作投光灯。投光灯的出射光束角度有宽有窄,变化范围在0~180°之间,其中光束特别窄的称为探照灯。投光灯的照射角度要求大范围可调,投光灯灯体需要通过可调支架固定在地面或墙体上。现有投光灯支架结构复杂,通常需要依托辅助工具才能完成角度的调节,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借助辅助工具、使用方便的投光灯简易支架,满足投光灯照射角度大范围可调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投光灯简易支架,包括L型基座、连接板、对拉螺杆、增距套和锁紧套,所述的连接板通过至少两个锁紧螺栓固定在灯具端盖上;所述连接板的中心点设有与对拉螺杆相配合的通孔,L型基座由底座和耳部构成,耳部上也设有与对拉螺杆相配合的通孔,增距套设置于连接板和耳部之间,对拉螺杆自内向外依次穿过连接板、增距套和耳部与锁紧套螺纹连接,所述的锁紧套上连接有把手。

所述对拉螺杆的螺杆头与连接板焊接。

所述的对拉螺杆为外六角螺杆,连接板上设有与外六角螺杆头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增距套的两端均设有垫片。

所述的垫片为橡胶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手拧把手放松增距套可手动调节投光灯的照射角度,调节到合适角度后拧紧把手即可压紧连接板、增距套和基座耳部,完成灯光模组的固定,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完成灯具角度调节及固定,使用方便。

2)对拉螺杆的螺杆头与连接板焊接在一起,或者采用外六角螺杆头卡入连接板的凹槽内完成锁死,避免在拧动把手时螺杆与连接板发生相对转动,影响固定效果。

3)设置增距套的目的在于转换摩擦面,增距套的两端均设有橡胶垫片,增大了增距套与连接板、基座耳部之间的摩擦,避免增距套与连接板或耳部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中,1-L型基座,1.1-底座,1.2-耳部,2-连接板,3-对拉螺杆,4-增距套,5-锁紧套,6-锁紧螺栓,7-灯具端盖,8-把手,9-凹槽,1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投光灯简易支架,包括L型基座1、连接板2、对拉螺杆3、增距套4和锁紧套5,所述的连接板2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锁紧螺栓6固定在灯具端盖7上;所述连接板2的中心点设有与对拉螺杆3相配合的通孔,L型基座1由底座1.1和耳部1.2构成,底座1.1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可为圆孔或条形孔,整个灯具及支架通过该安装孔固定在地面或墙体上。耳部1.2上也设有与对拉螺杆3相配合的通孔,增距套4设置于连接板2和耳部1.2之间,对拉螺杆3自内向外依次穿过连接板2、增距套4和耳部1.2与锁紧套5螺纹连接,所述的锁紧套5上连接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把手8。设置增距套4的目的在于转换摩擦面。手拧把手8放松增距套4可手动调节投光灯的照射角度,调节到合适角度后拧紧把手8即可压紧连接板2、增距套4和基座耳部1.2,完成灯光模组的固定,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完成灯具角度调节及固定,使用方便。

为了避免在拧动把手8时对拉螺杆3与连接板2发生相对转动,影响固定效果,采用以下两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1,所述对拉螺杆3的螺杆头与连接板2焊接。

实施例2,所述的对拉螺杆3为外六角螺杆,连接板2上设有与外六角螺杆头相配合的凹槽9,采用外六角螺杆头卡入连接板的凹槽9内完成锁死。

为了增大增距套4与连接板2、基座耳部1.2之间的摩擦,避免增距套4与连接板2或耳部1.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如图2所示,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增距套4的两端均设有垫片10,垫片10采用橡胶垫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