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储电的亮度可调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514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储电的亮度可调台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台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储电的可以无级调节亮度的台灯。



背景技术:

台灯,是灯的一种,此电器主要放置在写字台或餐桌上,以供照明之用,为可移动式灯具。一般台灯只能满足人们照明的需要,而不能满足人们多种需求。而充电宝是指可以直接给移动设备充电且自身具有储电单元的装置。台灯和充电宝都是生活中常用的两种物品。然而,对于现有的台灯,仍然需要通过手动按钮来控制开关,有操作不方便的缺点。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储电又能够无级调节亮度的台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储电的亮度可调台灯,该台灯主要包括底座、灯罩、以及用于支撑和连接底座和灯罩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安装在底座上,另一端与灯罩固定连接。所述灯罩上设有若干LED灯,并通过支撑杆与底座实现电连接。该支撑杆采用分段式可伸缩结构设计,不使用时,将灯罩沿着支撑杆向下压送,灯罩沿着支撑杆向下运动,同时支撑杆逐段收缩,最后灯罩与底座贴合,台灯关闭并完成折叠;使用时,向上拉起灯罩即可。

具体的,所述底座包括外壳、开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器、电池组、给电池组充电的充电接口和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用的USB接口。所述开关安装在外壳的上表面,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和USB接口均安装在外壳的侧边上,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以方便用户给设备充电。所述电池组与控制器电连接,由控制器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及充电时间等参数。

具体的,所述支撑杆采用可伸缩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直径依次减少的第一圆杆、第二圆杆和第三圆杆,三根圆杆内分别对应设有竖直安装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圆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圆杆安装在第三圆杆内,可沿第三圆杆内部上下滑动并使第二电阻底部与第三电阻本体接触,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圆杆安装在第二圆杆内,可沿第二圆杆内部上下滑动,并使第一电阻底部与第二电阻本体接触,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串联连接,并构成用于调节台灯亮度的分段式滑动变阻装置,其总阻值随着支撑杆的伸长而增大,随着支撑杆的缩短而减小。所述LED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顶部和第三电阻底部并联连接,且LED灯的两端与控制器连接。打开台灯时,支撑杆随着灯罩向上运动而伸长,支撑杆内部的总阻值随着支撑杆的伸长而增大,由于LED灯为电流驱动型且与滑动变阻装置并联连接,所以灯罩向上运动时,LED灯的亮度变亮,反之,当灯罩向下运动时,LED灯的亮度变暗,当灯罩向下接触底座外壳并将开关按下后,LED灯的电源被切断,台灯关闭。这种分段式可伸缩的设计有两个优点:1、方便台灯在不用时进行收纳,向下按灯罩即可;2、随着支撑杆的伸缩可以调节LED灯的亮度,操作直观、方便;3、台灯的打开和关闭依靠灯罩是否把开关压下,这个过程不用人手干预,操作十分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了方便调节滑动变阻装置的阻值,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均采用电阻槽式结构,该电阻槽式结构由槽式电阻本体和滑动触点构成。所述槽式电阻本体为半圆柱体结构,并沿中心线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触点设置在槽式电阻本体的末端,并向外凸出。连接时,将一根电阻的滑动触点安装至另一根电阻的滑动槽内,使滑动触点在滑动槽内顺畅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了方便灯罩更好地控制台灯的打开和关闭,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设为点触式开关。该开关在未被压下时保持开关两触点的连通,台灯打开;当开关被压下后,两触点之间断开连接,台灯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使用时,将灯罩向上拎起,被压住的点触式开关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上弹起,开关两端的触点接通,使台灯内部电路接通,LED灯点亮,由于此时的支撑杆长度较短,与LED灯并联的阻值较小,因此流过LED灯的电流较小,台灯灯光较暗;当灯罩继续向上抬升,支撑杆长度随之伸长,与LED灯并联的阻值随之增大,因此流过LED灯的电流随之增大,台灯灯光越来越亮。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实用性强的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储电的亮度可调台灯采用分段式可伸缩设计的支撑杆,在伸缩的同时也能调整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流过LED灯的电流,达到调整台灯亮度的目的,该结构设计简单、新颖、独特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储电的亮度可调台灯采用储电式底座设计,一方面可以在停电场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用于给移动设备充电,一举两得。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储电的亮度可调台灯在关闭台灯后,灯罩与底座贴合,支撑杆收缩并隐藏在灯罩和底座的外壳内,使台灯整体呈现方方正正的外形,其占用空间小、摆放方便、容易收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储电的亮度可调台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槽式电阻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储电的亮度可调台灯闭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

1-底座,11-开关,12-充电接口,13-USB接口,2-灯罩,21-LED灯,3-支撑杆,31-第一圆杆,32-第二圆杆,33-第三圆杆,34-第一电阻,35-第二电阻,36-第三电阻,37-电阻本体,38-滑动触点,39-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储电的亮度可调台灯,该台灯主要包括底座1、灯罩2、以及用于支撑和连接底座1和灯罩2的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一端安装在底座1上,另一端与灯罩2固定连接。所述灯罩2上设有若干LED灯21,并通过支撑杆3与底座1实现电连接。该支撑杆3采用分段式可伸缩结构设计,不使用时,将灯罩2沿着支撑杆3向下压送,灯罩2沿着支撑杆3向下运动,同时支撑杆3逐段收缩,最后灯罩2与底座1贴合,台灯关闭并完成折叠;使用时,向上拉起灯罩2即可。

具体的,所述底座1包括外壳、开关11、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器、电池组、给电池组充电的充电接口12和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用的USB接口13。所述开关11安装在外壳的上表面,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12和USB接口13均安装在外壳的侧边上,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以方便用户给设备充电。所述电池组与控制器电连接,由控制器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及充电时间等参数。

具体的,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杆3采用可伸缩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直径依次减少的第一圆杆31、第二圆杆32和第三圆杆33,三根圆杆内分别对应设有竖直安装的第一电阻34、第二电阻35和第三电阻36。所述第三圆杆33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圆杆32安装在第三圆杆33内,可沿第三圆杆33内部上下滑动并使第二电阻35底部与第三电阻36本体接触,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圆杆31安装在第二圆杆32内,可沿第二圆杆32内部上下滑动,并使第一电阻34底部与第二电阻35本体接触,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阻34、第二电阻35和第三电阻36之间串联连接,并构成用于调节台灯亮度的分段式滑动变阻装置,其总阻值随着支撑杆3的伸长而增大,随着支撑杆3的缩短而减小。所述LED灯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34顶部和第三电阻36底部并联连接,且LED灯21的两端与控制器连接。打开台灯时,支撑杆3随着灯罩2向上运动而伸长,支撑杆3内部的总阻值随着支撑杆3的伸长而增大,由于LED灯21为电流驱动型且与滑动变阻装置并联连接,所以灯罩2向上运动时,LED灯21的亮度变亮,反之,当灯罩2向下运动时,LED灯21的亮度变暗,当灯罩2向下接触底座1外壳并将开关11按下后,LED灯21的电源被切断,台灯关闭。这种分段式可伸缩的设计有两个优点:1、方便台灯在不用时进行收纳,向下按灯罩2即可;2、随着支撑杆3的伸缩可以调节LED灯21的亮度,操作直观、方便;3、台灯的打开和关闭依靠灯罩2是否把开关11压下,这个过程不用人手干预,操作十分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了方便调节滑动变阻装置的阻值,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电阻34、第二电阻35和第三电阻36均采用电阻槽式结构,该电阻槽式结构由槽式电阻本体37和滑动触点38构成。所述槽式电阻本体37为半圆柱体结构,并沿中心线设有滑动槽39,所述滑动触点38设置在槽式电阻本体37的末端,并向外凸出。连接时,将一根电阻的滑动触点38安装至另一根电阻的滑动槽39内,使滑动触点38在滑动槽39内顺畅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了方便灯罩2更好地控制台灯的打开和关闭,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11设为点触式开关11。该开关11在未被压下时保持开关11两触点的连通,台灯打开;当开关11被压下后,两触点之间断开连接,台灯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使用时,将灯罩2向上拎起,被压住的点触式开关11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上弹起,开关11两端的触点接通,使台灯内部电路接通,LED灯21点亮,由于此时的支撑杆3长度较短,与LED灯21并联的阻值较小,因此流过LED灯21的电流较小,台灯灯光较暗;当灯罩2继续向上抬升,支撑杆3长度随之伸长,与LED灯21并联的阻值随之增大,因此流过LED灯21的电流随之增大,台灯灯光越来越亮。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实用性强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