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514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建筑照明装置,属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照明是利用各种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场所或个别物体的措施。利用太阳和天空光的称“天然采光”;利用人工光源的称“人工照明”。照明的首要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可见度和舒适愉快的环境。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10358580.0的一种建筑照明灯,包括支杆、转盘、支架和灯筒,所述支杆设有三根,所述转盘设在支杆上,所述转盘与支杆铰接,所述支架设在转盘上,所述支杆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灯筒设在支架上,所述灯筒与支架铰接,所述灯筒内设置有LED灯,所述灯筒前端设置有透光片,所述透光片外侧设置有钢丝,所述透光片通过钢丝与灯筒连接,所述支杆上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杆中部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三角形设置,该建筑照明灯安装携带方便,光照效果好,照射在建筑物表面能够保持外形美观。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感应施工人员的位置而进行调整灯体的投光方向,给使用者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照明装置,以解决上述设备无法感应施工人员的位置而进行调整灯体的投光方向,给使用者造成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照明装置,其结构包括外壳、人体红外感应器、反射器、灯泡、镇流器、前门、钢化玻璃、橡胶圈、支架、活性炭呼吸器,所述外壳呈D型结构,所述外壳为铝合金板,所述外壳两边相互平行,所述外壳顶部两角为圆角,且可打开角度为180°,所述外壳长为210cm,高为300cm,所述外壳表面顶部中段设有人体红外感应器,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表面为扇形,所述外壳表面中段设有反射器,所述反射器下方设有灯泡,所述灯泡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表面底部设有镇流器,所述外壳表面底部与前门底部焊接,所述前门中部设有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表面为矩形,所述前门四周与橡胶圈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橡胶圈直径为8cm,所述外壳右侧面设有活性炭呼吸器,所述活性炭呼吸器右侧面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两端分别连接外壳左右侧,所述支架为单一结构的铝合金管,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由红外发射口、红外发射器、触点线路板、防护壳、电池盒盖、接头组成,所述红外发射口下方设有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发射口表面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红外发射器电连接触点线路板,所述触点线路板外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防护壳与电池盒盖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电池盒盖上设有接头,所述接头共设有二个,所述接头电连接反射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宽为110cm。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表面中部设有反射器与灯泡。

进一步地,所述镇流器为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钢化玻璃厚度为2-3cm。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宽度为6cm。

进一步地,所述镇流器起限流作用和产生瞬间高压的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圈能防止碰撞产生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人体红外感应器,通过电线连接接头,接着使电池盒盖内的电池运行,在配合触点线路板连接红外发射器使其射出一束或一序列短暂的脉冲激光束,来感应周围施工人员的位置,从而使其进行调整灯体的投光方向,从而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施工安全系数,并能够感应施工人员的人数来调节照明强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人体红外感应器示意图。

图中:外壳-1、人体红外感应器-2、红外发射口-201、红外发射器-202、触点线路板-203、防护壳-204、电池盒盖-205、接头-206、反射器-3、灯泡-4、镇流器-5、前门-6、钢化玻璃-7、橡胶圈-8、支架-9、活性炭呼吸器-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照明装置,其结构包括外壳1、人体红外感应器2、反射器3、灯泡4、镇流器5、前门6、钢化玻璃7、橡胶圈8、支架9、活性炭呼吸器10,所述外壳1呈D型结构,所述外壳1为铝合金板,所述外壳1两边相互平行,所述外壳1顶部两角为圆角,且可打开角度为180°,所述外壳1长为210cm,高为300cm,所述外壳1表面顶部中段设有人体红外感应器2,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2表面为扇形,所述外壳1表面中段设有反射器3,所述反射器3下方设有灯泡4,所述灯泡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1表面底部设有镇流器5,所述外壳1表面底部与前门6底部焊接,所述前门6中部设有钢化玻璃7,所述钢化玻璃7表面为矩形,所述前门6四周与橡胶圈8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橡胶圈8直径为10cm,所述外壳1右侧面设有活性炭呼吸器10,所述活性炭呼吸器10右侧面设有支架9,所述支架9两端分别连接外壳1左右侧,所述支架9为单一结构的铝合金管,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2由红外发射口201、红外发射器202、触点线路板203、防护壳204、电池盒盖205、接头206组成,所述红外发射口201下方设有红外发射器202,所述红外发射口201表面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红外发射器202电连接触点线路板203,所述触点线路板203外设有防护壳204,所述防护壳20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防护壳204与电池盒盖205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电池盒盖205上设有接头206,所述接头206共设有二个,所述接头206电连接反射器3,所述外壳1宽为110cm,所述外壳1表面中部设有反射器3与灯泡4,所述镇流器5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钢化玻璃7厚度为2-3cm,所述支架9宽度为6cm。

本专利所说的红外发射器202通过红外线发射管在一定范围内向外发射光线,所述防护壳204保护物品免受伤害的东西。

当使用者要使用本专利时,首先接通电源,使其经过镇流器5限流,使灯泡4发亮,接着在连接反射器3来进行反射,且前门6上设有钢化玻璃7防止不慎掉落而损坏,且其上还设有橡胶圈8可以保护其碰撞,之后还设有活性炭呼吸器10,保持外壳1内的空气流畅,再在外壳1上安装人体红外感应器2,通过电线连接接头206,接着使电池盒盖205内的电池运行,在配合触点线路板203连接红外发射器202使其射出一束或一序列短暂的脉冲激光束,来感应周围施工人员的位置,从而使其进行调整灯体的投光方向,从而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1、人体红外感应器2、反射器3、灯泡4、镇流器5、前门6、钢化玻璃7、橡胶圈8、支架9、活性炭呼吸器1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无法感应施工人员的位置而进行调整灯体的投光方向,给使用者造成不便,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从而使其进行调整灯体的投光方向,从而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施工安全系数,并能够感应施工人员的人数来调节照明强度。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红外发射口201下方设有红外发射器202,所述红外发射口201表面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红外发射器202电连接触点线路板203,所述触点线路板203外设有防护壳204,所述防护壳20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防护壳204与电池盒盖205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电池盒盖205上设有接头206,所述接头206共设有二个,所述接头206电连接反射器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