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033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脑和电视等电子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直下式背光模组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直下式背光模组通常由灯条、反射片和扩散板构成,通过灯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通过反射片底部的网点透射灯条发出的光线并反射所接收到的光线以实现对光线的二次利用,通过扩散板雾化画面,提高画面的均匀性。然而,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反射片底部的网点通常以列阵形式排列,反射片底部的顶角位置相对于其他位置而言与网点具有较大的最小距离,且一般只能接收到与其距离最近的一个网点位置处的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光线,使得背光模组存在暗角问题,影响画面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存在暗角、画面均匀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反射片10和至少一个第二反射片20;所述第二反射片20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顶角的内侧,所述第二反射片20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反射面相连;所述第二反射片20的反射面的反射率高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反射面的反射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片20与所述第一反射片10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片10包括底面11和侧面12;所述第二反射片20包括第一子反射片21和第二子反射片22,所述第一子反射片21与所述第二子反射片22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子反射片21的其中一边与所述第二子反射片22的其中一边重合,所述第一子反射片21与所述第二子反射片22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两相邻侧面12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反射片21与所述第二子反射片22为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片20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第二反射片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四个顶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片20的反射面上镀有银反射层、铝反射层或者银铝混合反射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LED灯条30和扩散板40,所述LED灯条30安装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下方,所述扩散板40安装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增亮片50和扩散片60,所述增亮片50安装于所述扩散板40的上方,所述扩散片60安装于所述增亮片50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片20与所述第一反射片10一体成型。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在背光模组第一反射片的顶角位置处增加反射率高于第一反射片的第二反射片,可以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角落位置所反射的光线的强度,进而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角落位置的光线强度,避免直下式背光模组出现暗角问题,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对应的显示设备的画面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第二反射片的结构与位置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第二反射片的结构与位置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第二反射片的结构与位置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第二反射片的结构与位置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三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三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第二反射片的结构与位置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四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五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五种背光模组中的一种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中:

10-第一反射片;20-第二反射片;30-LED灯条;40-扩散板;50-增亮片;60-扩散片;

11-底面;12-侧面;

21-第一子反射片;22-第二子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如图1A所示,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反射片10和至少一个第二反射片20;所述第二反射片20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顶角的内侧,所述第二反射片20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反射面相连;所述第二反射片20的反射面的反射率高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反射面的反射率,第二反射片20的结构与位置示意图如图1B所示。

其中,第一反射片10可以包括底面11和侧面12,其底面11可以为四边形结构、三角形结或其他多边形结构等等,以下以第一反射片10的底面11为四边形结构为例,此时,相应的,第一反射片10所包含的侧面1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侧面12可以通过第一反射片10底面11的四个边与第一反射边10的底面11连接,或者,也可以将第一反射片10的四个边缘按照设定的轴线弯折设定角度,四个边缘的弯折部分形成第一反射片10的四个侧面12,中间未弯折部分形成第一反射片10的底面11,其中,四个边缘所弯折的设定角度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反射片1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透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网孔,各网孔可以均匀或非均匀分布在第一反射片10的底面11上,此处不作有限。考虑到透射光线的均匀性,可选的,各网孔可以在第一反射片10的底面11上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片10可用于反射其反射面所接收到的光线,以实现对光线的二次利用。其中,第一反射片10反射面的反射率的范围可以为95%~98.5%。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一反射片10的内表面(第一反射片10中朝向第一反射片10内侧的侧面12的四个表面和底面11的上表面)涂布或发泡反射材料形成第一反射片10的反射面,其中,第一反射片10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料;反射材料可以为柔性粒子,如金属氧化物TiO2等。

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反射片20可用于反射其反射面所接收到的光线,实现对光线的二次利用。第二反射片20反射面的反射率大于第一反射片10反射面的反射率,如,第二反射片20反射面反射率的范围可以为98.5%~99.9%,其具体数值可以由其反射面的材质决定。其中,第二反射片20反射面与其内部或其他表面可以为相同或不同材质,如,可以在第二反射片20的朝向第一反射片10内部的第一表面涂布反射材料形成第二反射片20的反射面,反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可选的,所述第二反射片20的反射面上镀有银反射层、铝反射层或者银铝混合反射层;第二反射片20可以为平面结构,也可以为非平面结构,当第一反射片10为平面结构时,其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矩形、梯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第二反射片20反射面与第一反射片10底面11的反射面以及对应的第一反射片10侧面12的反射面的夹角的范围可以大于或等于90°,即第二反射片20可以贴合或不贴合在第一反射片10上。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片20可以与所述第一反射片10贴合(如图1C和图1D所示),以降低对第一反射片10内部空间的占用,此时,第二反射片20的反射面与对应所贴合的第一反射片10的反射面的夹角为180°,即与第二反射片20的反射面相背离的第二发射片20的非反射面粘贴于第一发射片10的反射面上;或者,所述第二反射片20与所述第一反射片10一体成型,即,可以直接在第一反射片10的相应位置处涂布反射率较高的反射材料,以在第一反射片10的相应位置处形成反射率高于第一反射片10反射率的第二反射片20。

第二反射片2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如,背光模组中可以设置1个、4个或其他数量的第二反射片20。当第一反射片10的底面11为四边形结构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对应的显示设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射片20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第二反射片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四个顶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第二反射片20的数量为4个为例。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图1A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示意图,其内所示的第一反射片10的形状、第二反射片20的形状与数量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成限制,当第一反射片10和/或第二反射片20为其他形状或者第一反射片10的数量为其他数值时,同样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在背光模组第一反射片的顶角位置处增加反射率高于第一反射片的第二反射片,可以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角落位置所反射的光线的强度,进而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角落位置的光线强度,避免直下式背光模组出现暗角问题,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对应的显示设备的画面的均匀性。

实施例二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第二反射片20的结构与位置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反射片10包括底面11和侧面12;所述第二反射片20包括第一子反射片21和第二子反射片22,所述第一子反射片21与所述第二子反射片22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子反射片21的其中一边与所述第二子反射片22的其中一边重合,所述第一子反射片21与所述第二子反射片22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两相邻侧面12上。

其中,第一子反射片21和第二子反射片22可贴合在其对应的第一反射片10的反射面上,第一子反射片21和第二子反射片22的形状及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子反射片21和第二子反射片22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其他形状,此处不作限制。实际应用中,在第一反射片10的四个角落位置附近,一般与对应的第一反射片10顶角的距离越小,该位置处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度越弱,因此,优选的,所述第一子反射片21与所述第二子反射片22为三角形结构(此时,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第二子反射片22的位置与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

此外,示例性的,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二反射片20还可以包括第三子反射片23,第三子反射片23的某一顶角与第一反射片10底面11的顶角相等,该顶角的两条边分别与第一子反射片21和第二子反射片22的底边重合。第三子反射片23的形状及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第三子反射片23可以设置为三角形结构等。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如图5A所示(图中未给出第二反射片),本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LED灯条30和扩散板40,所述LED灯条30安装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下方,所述扩散板40安装于所述第一反射片10的上方。其中,LED灯条30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光发光器件,其可用于将电能转化为光,LED灯条30中可包含透镜,透镜可位于LED灯条30灯珠的上方,以扩大LED灯条30的发光角度;扩散板40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任意角度的入射光扩散为光束角为160°~176°的出射光,从而通过改变光线的光束角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对应的显示器所显示画面的均匀性。扩散板40的厚度范围可以为1.2mm~2mm,此时,扩散板40具有一定的强度,当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存在其他膜片时,扩散板40还可对其他膜片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如图5B所示(图中未给出第二反射片),本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增亮片50和扩散片60,所述增亮片50安装于所述扩散板40的上方,所述扩散片60安装于所述增亮片50的上方。其中,增亮片50可以为棱镜结构,用于提升直下式背光模组对应的显示器的亮度;扩散片60可以为一种基于PET材质涂布扩散层的薄膜,其可以利用光的散射基理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从而雾化画面,进一步提升直下式背光模组对应的显示器所显示画面的均匀性。

示例性的,如图5C所示,光线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一个循环过程中的传输路径可以为:LED灯条30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片10中的网孔透射至扩散板40;第一反射片10和第二反射片20将前面各循环过程和本循环过程中所接收到的光线反射回扩散板40;扩散板40将所接收到的部分光线反射回第一反射片10和第二反射片20,将所接收到的另一部分光线透射至增亮片50,其中,扩散板40接收到的光线既包括LED灯条30发出的光线,也包括循环过程中第一反射片10和第二反射片20反射的光线;增亮片50反射所接收到的部分光线,并将所接收到的另一部分光线透射至扩散片60;扩散片60反射所接收到的部分光线,并透射所接收到的另一部分光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在背光模组第一反射片的顶角位置处增加反射率高于第一反射片且包含至少两个子反射片的第二反射片,第二反射片的子反射边贴合在第一反射片上,可以进一步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角落位置所反射的光线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角落位置的光线强度,避免直下式背光模组出现暗角问题,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对应的显示设备的画面的均匀性。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具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相应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