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3322发布日期:2018-06-01 18:2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汽车大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大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新型汽车大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汽车已广泛进入家庭。车灯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车辆行驶及保证行车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汽车车灯一直沿用卤素灯和疝气灯,它们虽可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但也存在工作温度高、电能消耗大、输出光效低、使用寿命短、光衰大、启动有延时等明显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利于空气流通的一种新型汽车大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汽车大灯,包括灯杆、设置在灯杆上的LED灯珠板、散热器、散热器后盖和卡扣,所述灯杆后端插入散热器内,所述灯杆插入卡扣内并进行固定,所述散热器外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鳞片,所述每个散热鳞片从散热器中部开始向散热器后盖方向延伸并超出散热器底面,所述散热鳞片之间相互围合形成用于放置风扇的风扇腔,散热器后盖嵌入风扇腔内,所述灯杆为中空结构并设有若干通风口,LED灯珠板安装在灯杆上,风扇产生的气流能通过通风口直接吹至LED灯珠板上为安装在LED灯珠灯板上的LED灯珠散热。

优选地,所述卡扣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相对位置的卡扣内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灯杆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安装有定位珠,所述定位珠卡入环形凹糟内并通过定位孔实现定位,所述灯杆上还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在卡扣与散热器之间并通过限位环的弹力形成自锁力,将灯杆固定在卡扣上。

优选地,述灯杆设为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散热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之间设有若干通风口,能使风扇产生的气流经过第一散热部后通过通风口直接吹至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上设有若干灯珠板槽,所述灯珠板槽上安装有LED灯珠板,所述灯珠板槽的侧边边缘呈马鞍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呈V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部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灯珠板槽呈腰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散热鳞片呈圆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大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大灯通过将散热鳞片之间相互围合形成风扇腔,用于放置风扇。在卡扣上设置定位孔和在卡扣内设置环形凹槽,在灯杆上设置定位珠。安装时,将灯杆插入卡扣中,定位珠卡入环形凹槽内并在定位孔内定位,方便安装过程。灯珠板槽的侧边边缘呈马鞍型结构,两侧马鞍形结构减少对光的遮挡,提高灯珠的发光角度。灯珠板槽采用腰形结构,增加接触导热面积,同时便于加工。由于第一散热部为中空结构,而且在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设有两个通风口,使风扇产生的气流经过第一散热部后通过通风口直接吹至LED灯珠板,增加降温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卡扣的剖视图;

图3为灯杆的俯视图;

图4为灯杆的剖视图;

图5为散热器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灯杆1;LED灯珠板11;通风口12;安装孔13;定位珠131;限位环14;第一散热部15;第二散热部16;灯珠板槽161;马鞍型结构1611;散热器2;散热鳞片21;散热器底面22;风扇腔23;散热器后盖3;卡扣4;定位孔41;环形凹槽42;风扇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大灯的灯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汽车大灯,包括灯杆1、设置在灯杆1上的LED灯珠板11、散热器2、散热器后盖3和卡扣4,所述灯杆1后端插入散热器2内,所述灯杆1插入卡扣4内并进行固定,具体地,所述卡扣4上设有定位孔41,所述定位孔41的相对位置的卡扣4内设有环形凹槽42,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所述环形凹槽42呈V形凹槽。所述灯杆1上设有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上安装有定位珠131,所述定位珠131卡入环形凹糟42内并通过定位孔41实现定位,所述灯杆1上还套设有限位环14,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限位环14是由橡胶制作而成的限位环14。所述限位环14设在卡扣4与散热器2之间并通过限位环14的弹力形成自锁力,将灯杆1固定在卡扣4上。

更具体地,所述散热器2外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鳞片21,所述每个散热鳞片21从散热器2中部开始向散热器后盖3方向延伸并超出散热器底面22,所述散热鳞片21呈圆弧形结构,增加散热鳞片2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散热效果。所述散热鳞片21之间相互围合形成用于放置风扇5的风扇腔23,风扇5放置风扇腔23内。散热器后盖3嵌入风扇腔23内,所述散热器后盖3设有3个通孔,风扇产生的气流分别从通孔和散热鳞片21之间的缝隙进入灯杆内。

更加具体地,所述灯杆1设为第一散热部15和第二散热部16,所述第一散热部15和第二散热部1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散热部15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散热部15与第二散热部16之间设有2个通风口12,能使风扇5产生的气流经过第一散热部15后通过通风口12直接吹至第二散热部16,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第二散热部16呈“工”字型结构。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散热部16上设有2个灯珠板槽161,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所述灯珠板槽161呈腰型结构,采用腰型结构,增加了LED灯珠板11与第二散热部16的接触导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同时便于加工。所述灯珠板槽161上安装有LED灯珠板11,电源线穿过风扇腔23和第一散热部15为LED灯珠板11提供电源。所述灯珠板槽161的侧边边缘呈马鞍型结构1611,两侧马鞍形结构1611减少对光的遮挡,提高灯珠的发光角度。

当汽车大灯工作的时候,风扇5启动,LED灯珠板11上的LED灯珠发光并产生大量的热能。风扇5产生的气流分别从散热器后盖3上的通孔和散热鳞片21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散热部15内然后通过通风口12直接吹至LED灯珠板11上为安装在LED灯珠灯板11上的LED灯珠散热,通过直接风冷和金属导热两种散热方式加快汽车大灯的散热速度。

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