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感应球泡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688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波感应球泡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照明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微波感应球泡灯。



背景技术:

LED球泡灯是替代传统白炽灯泡的新型节能灯具,是民用市场上最常见和应用最广的照明产品,因此在现有的LED球泡灯为基础增加感应照明的功能,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照明场所,但是由于LED球泡灯安装位置的不同,所用到的感应电路也可以不同,例如在楼道等白天具有充足光线的地方,希望该LED球泡灯只在晚上进行感应照明,而在底下停车场等白天也比较昏暗的地方,则希望能够进行24小时的感应照明,但是普遍的消费者都不具备识别这些电路的能力,因此经常出现买错产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微波感应球泡灯,该微波感应球泡灯通过在灯座上安装控制开关来切换所需的照明模式,以解决现有的微波感应灯无法切换感应照明模式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微波感应球泡灯,包括灯头、灯座、灯罩、光源组件、微波感应器和驱动组件,所述灯头和灯罩分别安装在灯座的两端上并组成球泡灯的外形,所述微波感应器和驱动组件均安装在灯头、灯座和灯罩所组成的球泡灯内,所述灯座中部的内壁上具有一安装平台,在灯座中部的侧壁上还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安装平台旁侧,所述安装平台上安装有一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的控制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超出所述灯座,所述切换开关与微波感应器相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平台的两侧都设有围挡,所谓围挡的高度大于安装平台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微波感应器包括有一电路板,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板和贴设在光源板上的多颗LED光源,所述光源板上设有供电路板顶部穿过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和光源组件之间通过接线端子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波感应球泡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波感应球泡灯通过在灯座上安装控制开关来切换所需的照明模式,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来切换所需的感应照明模式,解决了现有的微波感应灯无法切换感应照明模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微波感应球泡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微波感应球泡灯的剖面图。

图3示出了灯座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微波感应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波感应球泡灯,包括灯头1、灯座2、灯罩3、光源组件4、微波感应器5和驱动组件6,所述灯头1和灯罩3分别安装在灯座2的两端上并组成一个完整的球泡灯外形,所述微波感应器5和驱动组件6均安装在灯头1、灯座2和灯罩3所组成的球泡灯内。参考图2和图3,所述灯座2中部的内壁上具有一安装平台20,在灯座中部的侧壁上还设有一第一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2位于安装平台20的旁侧,第一通孔22还略高于安装平台20,所述安装平台20上安装有一切换开关7,所述切换开关7的控制杆7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2并超出所述灯座2,所述切换开关7与微波感应器5相电连接,微波感应器5电路图如图4所示。切换开关7可以是按压式开关或者拨杆式开关,切换开关7可以切换微波感应器5不同的工作状态,例如微波感应器5的第一种工作状态是夜晚工作模式,第二种工作状态是全天工作模式,通过切换开关7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切换,而且由于是物理的切换方式,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参考图2和图3,所述安装平台20的两侧都设有围挡200,所谓围挡200的高度大于安装平台20的高度,由于围挡200的存在,切换开关7可以更加稳固的安装在安装平台上,使其不易产生滑动,并且也便于安装。

参考图2和图3,所述微波感应器5包括有一电路板50,微波感应器5的电子元件焊接在该电路板50上(图中未示出),所述光源组件4包括光源板40和贴设在光源板40上的多颗LED光源42,所述光源板40上设有供电路板50顶部穿过的第二通孔400。参考图2和图3,电路板50的顶部和光源板40相固定,电路板50的底部和切换开关7相固定,因此安装时先将焊接有切换开关7的电路板50固定至安装平台上,然后将光源板定位安装在灯座上,电路板50的顶部穿过第二通孔400,并且和光源板40上的电路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得整个电路板50固定至灯座2上,而所述驱动组件和光源组件之间通过接线端子8进行连接,因此在固定电路板50的同时,驱动组件和光源组件也实现了电连接,整个装配过程简单方便。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