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0680发布日期:2018-07-27 21:2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照明工作灯通常仅具有单个发光面,并且只能以水平轴为转轴进行旋转,无法实现全方位旋转,照明的范围较小,可以同时照明的目标单一。另外,光源部分设置铝反光杯进行配光,并在杯口设置透光玻璃板用于出光,而玻璃易碎,导致整灯不坚固,当使用环境较差时,极易被摔碎或被其它物件碰撞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灯具,旨在解决传统灯具照明范围受限以及不坚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照明灯具,包括支撑模块、与所述支撑模块连接的旋转模块及与所述旋转模块连接的光源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包括固定轴、同轴线对接且转动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套上的第一转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轴套上的第二转架,所述第一转架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转架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第二连接轴;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第一光源和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均包括散热壳体、与所述散热壳体连接的设有开口的反射板以及封于所述开口处的复眼散射板。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体、所述反射板和所述复眼散射板围合成闭合空间,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闭合空间内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电池和发光件,所述发光件与所述复眼散射板正对,所述反射板具有内凹的反射面。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的中央向所述反射板的方向隆起形成平顶凸台,所述平顶凸台和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沟槽,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平顶凸台上,所述电路板和电池设置于所述沟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架和第二转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立柱,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立柱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轴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自其与所述立柱连接的部位起依次套设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轴套、第二垫片、所述第二轴套、第三垫片及螺帽,所述第二轴套靠近所述螺帽的一端设有装配空间,所述螺帽设置于所述装配空间内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顶端,所述第二轴套的顶端盖设有压紧所述螺帽的螺帽遮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均包括同轴线的外管和内管,以及连接于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加强肋条,所述第一轴套的加强肋条与所述第二轴套的加强肋条正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架和第二转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的非连接端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过盈配合且转动连接的第一安装孔位,所述第一连接轴的末端设有可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位端部的第一倒钩;所述第二光源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过盈配合且转动连接的第二安装孔位,所述第二连接轴的末端设有可卡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位端部的第二倒钩。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设有防水开关及USB接口,所述防水开关及USB接口于所述散热壳体的背面外露,所述散热壳体的背部还设有USB遮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灯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方面,该照明灯具设置了旋转模块,旋转模块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转动套设于固定轴上,进而可以带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可以在竖直轴上转动,实现水平方向360°照明,第一转架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第一连接轴,第二转架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第二连接轴,第一光源与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第二光源与第二连接轴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可以在水平轴上转动,实现竖直方向360°照明,进而实现全方位照明;

另一方面,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由散热壳体、反射板以及复眼散射板构成外部结构,复眼散射板封于反射板开口进行调光和出光,进而不需要采用大面积透光玻璃封盖整个反射杯,进而使灯具更加坚固,避免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时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具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区域A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区域B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具的光源模块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具的光源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图3和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灯具,包括支撑模块、与支撑模块连接的旋转模块及与旋转模块连接的光源模块,旋转模块包括固定轴10、同轴线对接且转动套设于固定轴10上的第一轴套20和第二轴套30、连接于第一轴套20上的第一转架40以及连接于第二轴套30上的第二转架50,第一转架40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第一连接轴60,第二转架50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第二连接轴70;光源模块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轴60的第一光源80和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轴70的第二光源90;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均包括散热壳体81、与散热壳体81连接的设有开口821的反射板82以及封于开口821处的复眼散射板83。

可以理解,散热壳体81、反射板82以及封于开口821处的复眼散射板83共同构成了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的外部结构,当然,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还包括发光件84和电路板85,反射板82的开口821应正对发光件84,复眼散射板83用于调光和出光,其面积较反射板82的总面积小得多,且复眼散射板83可采用塑料材料制作。该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通过复眼散射板83对发光件84发出的光进行调节出光,整个结构不采用透光玻璃。

该灯具能够实现全空间照明,其工作原理为:第一光源80通过第一连接轴60和第一转架40间接连接于第一轴套20,进而通过第一轴套20和固定轴10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光源80的转动,同理,第二光源90通过第二连接轴70和第二转架50间接连接于第二轴套30,进而通过第二轴套30和固定轴10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二光源90的转动。这样,使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均能够实现水平方向的自由转动,且通过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的同时工作,能够实现水平方向的360°照明。另外,第一光源80与第一连接轴60转动连接,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自由转动,同理,第二光源90也可以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且通过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的同时工作,能够实现竖直方向的360°照明。进而,在任意时刻均能够实现全空间照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灯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方面,该照明灯具设置了旋转模块,旋转模块的第一轴套20和第二轴套30转动套设于固定轴10上,进而可以带动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可以在竖直轴上转动,实现水平方向360°照明,第一转架40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第一连接轴60,第二转架50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第二连接轴70,第一光源80与第一连接轴60转动连接,第二光源90与第二连接轴70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可以在水平轴上转动,实现竖直方向360°照明,进而实现全方位照明;另一方面,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由散热壳体81、反射板82以及复眼散射板83构成外部结构,复眼散射板83封于反射板82开口821进行调光和出光,进而不需要采用大面积透光玻璃封盖整个反射杯,进而使灯具更加坚固,避免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时被损坏。

进一步参考图7,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的具体结构如下:在散热壳体81、反射板82和复眼散射板83围合成的闭合空间内设置电路板85以及与电路板85连接发光件84,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电池86,以便于携带。发光件84与复眼散射板83正对,通过复眼散射板83的散射进行光的扩散和均匀化处理。进一步地,反射板82具有内凹的反射面,相当于将一凹面中央开一孔后获得的结构,复眼散射板83封于该孔处,经过复眼散射板83输出的大角度光还可以经过反射面反射以增强亮度。

进一步参考图6和图7,该散热壳体81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811和侧板812,底板811的中央向反射板82的方向隆起形成平顶凸台813,平顶凸台813和侧板812之间形成沟槽814,发光件84设置于平顶凸台813上,可通过平顶凸台813直接散热,电路板85和电池86设置于沟槽814内。电路板85和发光件84可通过导电柱进行电连接,发光件84可采用LED等发光件84。散热壳体81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但不限于矩形,其与旋转模块连接的一侧优选为平直结构,以便于旋转。

优选地,为了使等个灯具外形美观且考虑制造成本,可以使第一转架40和第二转架50的结构相同,第一连接轴60和第二连接轴70的结构相同,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的结构相同。第一轴套20和第二轴套30的结构大体相同,由于固定轴10连接的各部件需要稳定安装,顶部通常需要封口和固定,因此二者可以存在微小差异以便于装配和结构稳定。

如图1和图2,支撑模块的详细结构如下:

支撑模块至少包括底座100以及设置于底座100上的立柱110,底座100可以包括两个支脚101和连接于两个支脚101件的横杆102,立柱110连接于横杆102上。固定轴10与立柱110同轴线固定连接,立柱110的下端与横杆102固定连接,立柱110的上端与固定轴10连接,且该立柱110的直径大于固定轴10的直径,以防止第一轴套20和第二轴套30下滑。

如图3和图5,旋转模块的详细结构如下:固定轴10自其与立柱110连接的部位起依次套设第一垫片120、第一轴套20、第二垫片130、第二轴套30、第三垫片140及螺帽150,第二轴套30靠近螺帽150的一端设有装配空间,螺帽150设置于装配空间内并套设于固定轴10的顶端,第二轴套30的顶端盖设有压紧螺帽150的螺帽遮盖160。各垫片用于对接其两侧的部件并使其两侧的部件顺利转动,第一轴套20和第二轴套30均包括同轴线的外管201和内管202,以及连接于内管202和外管201之间的加强肋条203,第一轴套20的加强肋条与第二轴套30的加强肋条正对,这种中空结构利于减轻灯具重量且保持结构稳固。其中,第二轴套30的加强肋条不会延伸至第二轴套30的顶端,而是距离顶端一段距离,以提供装配空间,第三垫片140设置于第二轴套30内的加强肋条203的顶端,其上设置螺帽150,固定轴10穿过第一轴套20和第二轴套30的内管以及各垫片和螺帽150,由螺帽遮盖160封住第二轴套30的顶部,并压紧螺帽150,使第一轴套20和第二轴套30之间以及第一轴套20和立柱110端面之间存在阻尼摩擦,进而使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可自由转动并固定在某方向。

具体地,螺帽遮盖160可以包括一盖体和自盖体下表面延伸出的抵接部,抵接部具有弹性,可以对螺帽150进行力度适中的压紧。

为了使灯具美观,第一转架40和第二转架50的两端与第一轴套20和第二轴套30的非连接端平齐,且整体为与固定轴10平行的条状结构,第一转架40和第二转架50的内表面均与第一轴套20和第二轴套30的外表面配合,第一转架40和第二转架50的外表面与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的外壳的连接侧面配合,使灯具结构紧凑、圆滑、美观。

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分别与第一转架40和第二转架50的连接结构如下:

如图3和图6,第一光源80设有第一安装孔位815,该第一安装孔位815具体可以是自第一光源80的散热壳体81的侧面向内延伸的柱状通槽,其与第一连接轴60过盈配合且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轴60的末端设有第一倒钩61,第一连接轴60穿过第一安装孔位815后,第一倒钩61卡接于第一安装孔位815端部,防止第一光源80松脱。同样地,第二光源90设有与第二连接轴70过盈配合且转动连接的第二安装孔位,其是自第二光源90的散热壳体81的侧面向内延伸的柱状通槽,第二连接轴70的末端设有第二倒钩,卡接于第二安装孔位的端部,进而稳固安装第二光源90。在此基础上,由于第一安装孔位815与第一连接轴60过盈配合,使得二者之间存在阻尼摩擦,进而使第一光源80能够在转动过程中固定于任意角度。同理,由于第二安装孔位与第二连接轴70过盈配合,使得二者之间存在阻尼摩擦,进而使第二光源90能够在转动过程中固定于任意角度。

进一步参考图2、图6和图7,第一光源80和第二光源90的外部结构的电路板85设有防水开关87及USB接口88,防水开关87及USB接口88于散热壳体81的背面外露,散热壳体81的背面可以设置功能区,用于容置防水开关及USB接口。功能区内还设有USB遮盖89,USB遮盖89可以是一软胶盖,其包括一固定部891和一盖体892,固定部891转动连接于散热壳体81,盖体892开启后可以转动至其他位置,以避让USB接口88的上方空间。

进一步参考图7,反射板82和散热壳体81之间、电路板85和发光件84之间以及复眼散射板83和发光件84之间均可以通过连接柱和连接孔的配合实现连接,也可以通过螺丝连接并采用螺丝遮盖170封盖,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复眼散射板83还进一步通过反射板82的开口边缘压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