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城市照明灯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1882发布日期:2018-09-07 22:59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镇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慧城市照明灯杆。



背景技术:

灯杆按材质可分为铁灯杆,玻璃钢灯杆,水泥灯杆,铝合金灯杆。灯杆是路灯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其能够起到高悬路灯和布线的作用,用于为道路照明。目前的市政照明灯杆的功能比较单一,且其不能够达到信息交互的作用,亟待改进。

现有公告号CN206682896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智慧城市照明灯杆,包含灯杆、充电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导航系统、安防系统、信息交互系统、WIFI探针、智能感应系统、SOS系统;灯杆的底部设有充电系统,灯杆的顶部以及中部均设有智能照明系统,灯杆的中下段设有信息交互系统,灯杆的中上段设有智能导航系统,灯杆的上端设有WIFI探针和智能感应系统。它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且通过云平台将各功能信息实现交互,达到指挥管理、智慧照明和智慧安防的效果,实用性更强。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充电系统方便市民紧急充电,但充电桩的插座直接暴露,雨天十分危险,雨水易损坏充电桩,减短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照明灯杆,其具防止充电桩被雨水侵蚀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慧城市照明灯杆,包括灯杆,所述灯杆底部设有充电桩,所述充电桩侧壁转动连接有插座组件,且所述充电桩侧壁开有与插座组件相配的凹槽,所述插座组件的插孔位于插座组件朝向凹槽一侧,所述插座组件与充电桩间设有将插座组件固定在凹槽内的锁紧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机构将插座组件固定在凹槽内,插座组件的插孔处位于凹槽内,有效防止雨水渗入插孔,避免了意外发生,且提高了插座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组件侧壁开有卡槽,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滑移连接于凹槽对应侧侧壁内的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相配,所述卡块连接有驱动其向凹槽滑动的弹簧,所述卡块连接有驱动其收容于凹槽侧壁内的驱退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退组件带动卡块收容于凹槽侧壁内,当插座组件转动至卡槽与卡块相对时,卡块在弹簧的驱动下卡于卡槽内,插座组件即固定在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穿设于弹簧内的横杆,所述横杆一端连接于卡块、另一端延伸至充电桩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横杆,使其带动卡块压缩弹簧,卡块即可退于凹槽侧壁内。

进一步的,所述卡块朝向凹槽开口一侧侧壁设有供插座组件推离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座组件向凹槽内转动时,插座组件沿斜面推开卡块,无需利用驱退组件带动。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组件外壁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市民对插座组件施力。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顶部靠近凹槽外一侧设有转轴,所述插座组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充电桩,所述转轴上套设有驱动插座组件向凹槽外转动的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凹槽顶部、另一端连接于插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块离开卡槽时,插座组件在扭簧的回弹力作用下自动离开凹槽,操作更方便,另外,扭簧承受插座组件的重力,使得插座组件保持在向外打开的状态,方便市民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充电桩的外壳和活动连接于外壳的插座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市民可将插座本体从外壳上取下、并将插座线拖出使用,扩大了充电桩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外板和垂直连接于底板的两条L型固定板,两条所述L型固定板相对设置,所述插座本体滑移连接于两条L型固定板间,两条所述L型固定板一端通过限位板相互连接、另一端敞口,两条所述L型固定板敞口端设有将插座本体固定在外壳内的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座本体可从外壳的敞口端滑移取出,且紧固件可将插座本体固定在外壳内。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包括转动连接于一条L型固定板端部的条形板,所述条形板上开有卡口,另一条L型固定板端部连接有与卡口相配的卡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座本体放置于外壳内,并转动条形板,使条形板的卡口卡于卡柱上,插座本体即固定在外壳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插座组件转动连接于充电桩,且充电桩上开有与插座组件相配的凹槽,插座组件的插孔位于插座组件朝向凹槽一侧,锁紧机构将插座组件固定在凹槽内,插座组件的插孔处位于凹槽内,有效防止雨水渗入插孔,避免了意外发生,且提高了插座组件的使用寿命;

2.通过将插座组件设置为转动连接于充电桩的外壳和活动连接于外壳的插座本体,市民可将插座本体从外壳上取下、并将插座线拖出使用,扩大了充电桩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充电桩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横剖图,主要用于展示锁紧机构。

图中:1、灯杆;2、充电桩;21、凹槽;22、转轴;221、扭簧;3、插座组件;31、外壳;311、外板;312、L型固定板;32、插座本体;33、卡槽;34、把手;4、锁紧机构;41、卡块;42、弹簧;43、横杆;5、紧固件;51、条形板;52、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智慧城市照明灯杆,如图1所示,包括灯杆1,灯杆1底部连接有充电桩2,市民可利用充电桩2应急充电,十分方便。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桩2上开有凹槽21,且充电桩2侧壁转动连接有与凹槽21相配的插座组件3,插座组件3的插孔位于插座组件3朝向凹槽21一侧,插座组件3与充电桩2间设有将插座组件3固定在凹槽21内的锁紧机构4。通过锁紧机构4将插座组件3固定在凹槽21内,插座组件3的插孔处位于凹槽21内,有效防止雨水渗入插孔,避免了意外发生,且提高了插座组件3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3所示,插座组件3侧壁开有卡槽33,锁紧机构4包括滑移连接于凹槽21对应侧侧壁的卡块41,卡块41与卡槽33相配,卡块41连接有驱动其向凹槽21移动的弹簧42,所述卡块41朝向凹槽21开口一侧侧壁设置有供插座组件3推离的斜面,从而将插座组件3向凹槽21内转动时,插座组件3沿斜面推开卡块41,当插座组件3转动至卡槽33与卡块41相对时,卡块41在弹簧42的驱动下卡于卡槽33内,插座组件3即固定在凹槽21内。插座组件3外壁连接有把手34(参见图1),方便市民对插座组件3施力。

如图2和图3所示,卡块41连接有驱动其收容于凹槽21侧壁内的驱退组件。驱动驱退组件带动卡块41退出卡槽33,并收容于凹槽21侧壁内时,插座组件3失去限制可自由向外转动。驱退组件包括穿设于弹簧42内的横杆43,横杆43一端连接于卡块41、另一端延伸至充电桩2外,拉动横杆43,使其带动卡块41压缩弹簧42,卡块41即可退于凹槽21侧壁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凹槽21顶部位于靠近充电桩2外部一侧水平设置有转轴22,插座组件3转动连接于转轴22,转轴22上套设有扭簧221,扭簧221一端连接于凹槽21顶部内壁,另一端连接于插座组件3。当插座组件3位于凹槽21内时,扭簧221被压缩,从而当卡块41离开卡槽33时,插座组件3在扭簧221的回弹力作用下自动离开凹槽21,操作更方便。另外,扭簧221承受插座组件3的重力,使得插座组件3保持在向外打开的状态,方便市民使用。

为了减小地形、距离等条件对市民使用充电桩2造成的限制,如图2所示,插座组件3包括转动连接于充电桩2的外壳31和活动连接于外壳31的插座本体32,市民可将插座本体32从外壳31上取下、并将插座线拖出使用,扩大了充电桩2的使用范围。外壳31包括外板311和垂直连接于外板311的两条L型固定板312,两条L型固定板312相对设置,且插座本体32滑移连接于两条L型固定板312间,两条L型固定板312靠近转轴22一端通过限位板相连、另一端敞口,且限位板上开有供插座线通过的开口,从而插座本体32可从外壳31的敞口端滑移取出,两条L型固定板312敞口端设置有将插座本体32固定在外壳31内的紧固件5。如图1所示,紧固件5包括转动连接于一条L型固定板312端部的条形板51和连接于另一条L型固定板312端部的卡柱52,条形板51上开有与卡柱52相配的卡口。将插座本体32放置于外壳31内,并转动条形板51,使条形板51的卡口卡于卡柱52上,插座本体32即固定在外壳31内。

工作过程:需要使用插座本体32时,拉动横杆43,横杆43带动卡块41离开凹槽21,在扭簧221的回弹力作用下,插座组件3从凹槽21中弹出,转动条形板51,使条形板51离开卡柱52、并且不位于两条L型固定板312的敞口端,插座本体32可从外壳31中滑移取出,方便市民使用;使用完毕后,将插座本体32放回外壳31内,并用紧固件5固定,转动插座组件3,插座组件3沿斜面推开卡块41,当插座组件3转动至卡槽33与卡块41相对时,卡块41在弹簧42的驱动下卡于卡槽33内,插座组件3即固定在凹槽21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