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室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0693发布日期:2018-07-27 21:22阅读:18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教室灯。



背景技术:

目前,学生的近视率越来越高,学生的用眼健康也越来越受关注。教室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也是用眼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如果教室内的照明条件不好,极易引起视觉疲劳,尤其是光源的光线强弱均匀性差时,会在课桌桌面上产生强烈的反射炫光,更易导致视觉疲劳。

目前,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0820051423.6)公开了一种新型无炫光格栅灯盘,包括灯具本体,灯具本体上安装有反射器和格栅,并在反射器上设置防炫罩,以消除灯盘正下方的光线的炫光。然而,该格栅灯盘靠近边缘照射角的光线较少,照明区域的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的明暗差距较大,使靠近边缘区域的学生容易产生炫光感,导致视觉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教室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教室灯的炫光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教室灯,包括灯体、灯源和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和灯源均固设于灯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为依次排列的两个,每个反射器均包括反射板一和反射板二,所述反射板一和反射板二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扩口状开口槽,所述灯源位于开口槽内,两个反射板一均位于靠近另一反射器的一侧,所述反射板一下边缘到开口槽底壁的距离小于反射板二下边缘到开口槽底壁的距离。

教室灯固设于天花板上,开口槽的开口朝下,使灯源发射的光源在反射器的调整下均匀地向下投射。由于两各反射板一下边缘的位置高于反射板二下边缘,使两个反射器内灯源朝另一反射器一侧的照射角度增大,该增大的照射角度能够覆盖在其照射范围的边缘区域,也就是说两个灯源相互加强了对方一侧照射边缘的光线强度,使教室灯整体的照射范围内边缘区域和中心区域的光强更接近,即整个照射区域的光线更均匀,从而降低眩光值。

在上述的教室灯中,所述反射器的下方还设有格栅,所述格栅与灯体卡接,反射板一与格栅之间具有间隙。两个反射器内的灯源从该间隙将光线相互投射到对方一侧的照射边沿,使整个照射区域光线强度更平均。

在上述的教室灯中,所述反射板一和反射板二均由镜面铝板翻折而成。镜面铝板可塑性好,加工方便,而且表面光滑,反射效果好,对光的损耗小,使照明的亮度更高。

在上述的教室灯中,两个反射板一的下边缘一体连接。这样,两个反射器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结构更稳定,不易变形失效。

在上述的教室灯中,所述灯源上设有防眩光灯罩。该灯罩由透明塑料和光扩散粉制成,使通过的光源光线更均匀更柔和,眩光值更低。

在上述的教室灯中,所述灯源通过安装架固设于开口槽底壁上,所述安装架上开有两个卡槽,所述卡槽分别位于灯源的两侧,所述灯罩呈弧形,所述灯罩弧形的两端均翻折形成折边,所述折边分别与一侧卡槽卡接,使灯源位于灯罩内。灯罩呈弧形,使透过灯罩的光线扩散更均匀,眩光值更低,且灯罩与安装架通过卡接配合,装配更方便。

在上述的教室灯中,所述灯源为LED灯。LED灯光衰小,使用寿命长,更节能环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光源通过扩大相邻一侧的照射角度来相互补偿其外侧光照强度,使各光照区域的光强更均匀,从而消除照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光强差产生的眩光感。

2、本实用新型的光源均先通过灯罩进行调整,使投射出的光线更柔和均匀,炫光值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光路示意图。

图中,1、灯体;2、灯源;3、灯罩;31、折边;4、反射器;41、开口槽;42、反射板一;43、反射板二;5、格栅;6、安装架;6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教室灯,包括灯体1,灯体1上固设有灯源2、反射器4和格栅。灯源2和反射器4均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有两个,两个灯源2均为由LED贴片灯珠构成的灯条,两个反射器4均包括由镜面铝板翻折而成的反射板一42和反射板二43,反射板一42和反射板二43之间形成长条形的扩口状开口槽41,两个反射板一42均位于靠近另一反射器4的一侧且两个反射板一42的下边缘一体连接,所述反射板一42下边缘到开口槽41底壁的距离小于反射板二43下边缘到开口槽41底壁的距离。两个灯源2分别位于两个开口槽41内,格栅5位于两个灯源2的下方并同时覆盖两个开口槽41的槽口。本教室灯通过灯杆固定在天花板上,使开口槽41的槽口向下,灯源2朝向槽口的主光源直接投射向下方,向两侧发散的光线经过反射器4的反射调整,再补偿在主光源两侧,使下方照射区域内的光线分布均匀,眩光值低。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反射板一42下边缘到开口槽41底壁的距离小于反射板二43下边缘到开口槽41底壁的距离。两个反射板二43的下边缘与格栅5基本齐平,而两个反射板一42与格栅5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样,如图4所示,其中一个灯源2的部分光线能够通过该间隙投射到另一个灯源2的外侧照射区域,从而加强该区域的光线强度,使其强度与中心区域的光强接近,同理,另一个灯源2也能够通过该间隙对其外侧的照射区域进行加强,从而使该教室灯的照射区域光线亮度更均匀,眩光值更低。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灯源2通过安装架6固设于开口槽41的底壁上,灯源2上还设有弧形的防眩光灯罩3,该灯罩3由透明塑料和光扩散粉制成,灯罩3弧形开口的两侧边缘均向内翻折形成折边31,安装架6上开有两个卡槽61,所述卡槽61分别位于灯源2的两侧,灯罩3通过折边31与卡槽61卡合,将灯源2包裹在内,这样,光源先经过灯罩3的漫反射再发散出去,使光线更柔和更均匀,眩光值更低。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灯体1、灯源2、灯罩3、折边31、反射器4、开口槽41、格栅5、安装架6、卡槽6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