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0996发布日期:2019-08-13 18:0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灯具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照明用具,尤其是一灯具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在生活生产中,不论是用于照明还是装饰,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方便在移动、运动中照明,各种手持式、头戴式、腕带式以及可被简易地固定于其他工具的灯具得以被提出,手电筒便是其中最常见的。常见的手电筒可分为手持式及手提式两种,随着灯珠品质的不断提高,手电筒的照明范围及照明距离已基本能满足日常所需,但不少外形较大不方便携带的手电筒仍未退出市场,原因是这样的手电筒在光向调整方面较小型的电筒出色,包括较大的体积使得调整更容易,更易获取合适的光照角度,以及更大的质量使得手电筒的重心更稳固。

通常,外形较大的可调光向的手电筒一般都附有调节支架,通过对支架的调节实现电筒的光照方向的改变。上述调节支架基本均通过轴向旋转来改变电筒的照射方向,并支撑手电筒的筒身于支撑面。如通过在灯筒两侧安装可轴向旋转的支架,类似荡秋千的原理,灯筒恰似秋千的座椅,支架恰似将座椅悬挂起来的绳索,通过改变灯筒与支架之间的夹角的改变得以实现手电筒的光照方向;亦或是装在灯筒同一侧的两支架,如在筒身的前部及后部分别安装一支架,通过改变支架与筒身之间的夹角,使得两支架之间产生高度差,以此来抬高或降低手电筒的灯头,从而改变手电筒的光照方向。也就是说,体积较大的手电筒得益于其体积外形大,在调整光照方向时,调整空间易较大,从而得以获取更多更精确的光照角度,且由于其质量大,得以提高稳定的光照角度。然而,体积较大的电筒不方便携带,且得益于支架的调节功能的同时,有限制了手电筒本身的使用,因为一旦支架发生损坏,即便手电筒本身不存在任何故障,其使用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综上述,眼下常见的可调节光向的手电几乎都是通过改变整个手电的放置角度来实现的,如此一来,即便实现了光向的调节,在稳定光向及调节光向的过程中,实质上又随之产生了新的问题。一种真正便于调节光向且能稳定地固定光向的手电亟待被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其中所述灯具提供的光线的辐射方向能够被调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其中所述灯具提供的光线的辐射方向能够被进行多个角度的调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其中所述灯具能够被自动地保持在调整后的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其中当施加适合的外力作用于所述灯具时,所述灯具提供的光线的辐射方向能够被调整,和当撤销施加于所述灯具的外力时,所述灯具能够被自动地保持在调整后的状态,以使所述灯具特别便于被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其中所述灯具提供一灯头和一灯体,其中通过调整所述灯头相对于所述灯体的角度的方式能够调整所述灯头产生的光线的辐射方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其中所述灯具提供一连接件,以供连接所述灯头和所述灯体,并且在所述连接件的作用下提供一第一照明状态、一第二照明状态及一第三照明状态,当所述灯具处于第一照明状态时,所述灯具发出的光线的照射光向与所述灯体的延伸方向一致;当所述灯具处于第二照明状态时,所述灯具发出的光线的照射光向与所述灯体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当所述灯具处于第三照明状态时,所述灯具发出的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所述灯体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钝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所述灯头及所述灯体通过所述连接件得以成多角度地连接固定,从而所述灯具得以借由所述灯头提供多角度的光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所述灯具的所述灯头及所述灯体得以可拆卸地连接,以快速地自定义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的连接角度,即通过所述灯头及所述灯体的连接角度得以快速得到所需的照射角度,以方便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的连接面为一倾斜面,从而使得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在所述连接件的作用下发生相互移动,并使得所述灯具切换于第一照明状态与第二照明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所述连接件以分段微调的方式调节所述灯头及所述灯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灯头及所述灯体之间具有多种连接角度,以提供多角度的照射光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所述连接件以分段微调的方式调节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当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而改变连接角度时,所述连接件得以保持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之间的连接角度,从而借由所述照明元件提供稳定的光照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所述灯具得以通过磁力作用被固定于可被磁力吸引的金属、金属合金及磁铁,以在解放使用者的双手固定所述灯具的同时,提供多角度的光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不论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之间为何连接角度,所述灯具的重心始终处于所述灯体处,进而,所述灯具始终得以提供稳定的照射光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所述灯头及所述灯体得以被可拆卸分离,从而型号一致的所述灯头及所述灯体得以交互使用,提高产品使用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所述灯头及所述灯体得以被可拆卸地分离,并在连接的同时导通电路,以方便提供照明的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所述灯具得以提供多种照明方式,以方便使用者所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灯具及其应用,所述灯具包括一灯头防护套及一灯体防护套,所述灯头防护套及所述灯体防护套分别被套合于所述灯头及所述灯体,以避免所述灯头及所述灯体因磕碰受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灯具,其包括一灯体和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灯体的一灯头,其中所述灯具具有一第一照明状态、一第二照明状态以及一第三照明状态,所述灯具以调节所述灯头相对于所述灯体的位置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照明状态、所述第二照明状态和所述第三照明状态之间转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具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灯头和所述灯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进一步包括:

一承接基座,所述承接基座被安装固定于所述灯体;和

一联通凸起,所述联通凸起被安装固定于所述灯头,所述承接基座与所述联通凸起之间可活动地连接,当所述承接基座与所述联通凸起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分别随着所述联通凸起与所述承接基座发生相对运动,以通过改变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之间的连接角度而改变所述灯头的照射光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接基座进一步包括:

一定格限位台,固定安装于所述灯体,所述定格限位台具有一固定孔及形成于所述固定孔底部的一联通孔;和

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被可活动地置于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件具有一定位通孔及至少一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定位通孔相联通,当所述固定件被置于所述固定孔时,所述定位通孔被套合于所述固定孔,所述联通凸起包括可至少一定位凸起,所述联通凸起得以同时被置于所述联通孔及所述定位通孔以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承接基座,当所述联通凸起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承接基座时,所述定位凸起被置于所述容纳孔,当所述固定件于所述固定孔内转动时,所述定位凸起将在所述容纳孔的孔壁的联动作用下随之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接基座还包括一止动件,所述止动件的一端设置有一固定臂,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止动孔,所述联通凸起具有一固定槽,所述定格限位台还设置有至少一止动凸起,当所述联通凸起被同时置于所述联通孔及所述定位通孔时,通过将所述固定臂置于所述固定槽,所述联通凸起被夹持于所述固定臂,所述止动凸起被设置于所述止动孔,以固定所述止动件的另一端,并避免所述联通凸起由所述固定槽移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孔的孔壁设置有多个毗邻设置的定格凹槽,所述固定件设置有至少两定格凸起,所述定格凹槽的规格与所述定格凸起的规格一致,并略大于所述定格凸起,当所述固定件被置于所述固定孔时,所述定格凸起被置于所述定格凹槽内,在所述灯头受到外力驱动时,所述定格凸起将在所述灯头的联动作用下转动并被依次切换于各所述定格凹槽内,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之间的连接角度随之发生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格限位台还设有至少一导向槽,所述联通凸起还设有至少一导向件,当所述联通凸起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承接基座时,所述导向件被置于所述导向槽内,当所述灯头受到外力驱动而使得各所述定格凸起被依次切换于各所述定格凹槽时,所述导向件沿着所述导向槽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之间的连接角度为90度至180度,当所述灯具由第一照明状态切换至第二照明状态,或由第二照明状态切换至第一照明状态时,所述联通凸起依着所述定格限位台转动180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头包括一第一电路单元,所述第一电路单元设置有至少一照明元件,所述灯体包括一第二电路单元,所述第二电路单元设置有一开关件及一供能件,当所述灯头与所述灯体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活动地连接时,所述第一电路单元及所述第二电路单元形成一完整的电路,当所述开关件闭合时,所述供能件向所述照明元件功能使其发光而提供照射光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格限位台包括至少两第二导电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至少两第一导电件,所述联通凸起包括至少两第三导电件,当所述固定件被置于所述固定孔时,所述第三导电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相触合,所述第一电路单元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形成完整的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体还包括一灯体防护套、一灯体外壳和一辅助固定件,所述辅助固定件及所述灯体防护套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的一端,所述第二电路及所述供能件均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内,其中,所述辅助固定件得以被铁、含铁的合金以及磁铁所吸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灯头还包括一灯头壳体及一灯头防护件,所述灯头壳体进一步包括一安装壳体、一透镜和一聚光圈,所述灯头、所述第一电路、所述盖体及所述聚光圈均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其中,灯头防护件由弹性材料支撑,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的一端,所述照明元件被所述聚光圈所包围,所述透镜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另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照明元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照明元件、至少一第二照明元件及至少一第三照明元件,所述第一照明元件、所述第二照明元件及所述第三照明元件得以提供不同强度及不同照射光向的光线。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灯具的光向调整方法,其中所述光向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改变一灯头和一灯体的相对角度,以转换所述灯具的照明状态;和

(b)撤销施加于所述灯头的外力,以使所述灯具的所述灯头和所述灯体保持在调整后的照明状态,从而调整所述灯具产生的光线的辐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转动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的所述灯头,以改变所述灯头和所述灯体的相对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4a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b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c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光照方向调节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0a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10b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3及图14所示为本发明灯具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光照方向调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1至图6c,依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灯具100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灯具100包括一灯头10和一灯体20,其中所述灯头10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灯体20,通过调整所述灯头10和所述灯体20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能够改变所述灯头10产生的光线的辐射方向,以调整所述灯具100的光向。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灯具100的一个较佳示例中,所述灯头10以所述灯头10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灯体20的方式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灯体20,从而通过驱动所述灯头10做相对于所述灯体20的转动的方式,能够改变所述灯头10产生的光线的辐射方向。具体地说,本发明的所述灯具100的所述灯头10能够被设置有至少一照明元件121,以用于提供照明光线,例如,当电能被提供给所述照明元件121时,所述照明元件121可以产生光线光线。尽管如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所述灯具100的其他可选的示例中,所述灯具100的所述照明元件121也可以被实施为信号灯。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照明元件121产生的光线的辐射方向与所述灯头10的朝向一致,从而通过调节所述灯头10相对于所述灯体20的位置的方式,能够同步地改变所述照明元件121产生的光线的辐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100包括一连接件30,其中所述连接件30被用于连接所述灯头10和所述灯体20。在附图1至图6c示出的所述灯具100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连接件30允许所述灯头10和所述灯体20被可拆卸地连接,并且在所述连接件30连接所述灯头10和所述灯体20后,所述连接件30允许所述灯头10和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被调整,以此使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的光线进行多个角度的调整。

本发明的所述灯具100具有一第一照明状态、一第二照明状态以及一第三照明状态,通过调节所述灯头10和所述灯头20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能够使所述灯具100在所述第一照明状态、所述第二照明状态和所述第三照明状态之间转换,并且所述灯具100能够被保持在所述第一照明状态、所述第二照明状态和所述第三照明状态中的任何一个照明状态。具体地说,当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的照射光向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一致时,所述灯具100处于所述第一照明状态;当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的照射光向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时,所述灯具100处于所述第二照明状态;当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的照射光线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呈钝角时,所述灯具100处于所述第三照明状态。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通过所述连接件30被可活动地连接,使得所述灯具100于所述第一照明状态、所述第二照明状态与所述第三照明状态间切换,从而借由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不同角度的照射光向。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可拆卸结构得以快速定义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进而,借由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所需角度的光向。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得以保持多个连接角度,且不会轻易改变,从而借由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不同的连接角度,由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多个光向。

所述灯头10包括一灯头壳体13、一第一电路单元12及一开关件15,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被设置于所述灯头壳体13内,所述开关件15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所述照明元件121电联接于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其中,不论所述开关件15处于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始终处于开路状态。

所述灯体20包括一灯体外壳22及一第二电路单元25,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22内,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始终处于开路状态。当所述灯头10通过所述连接件30连接于所述灯体20同时,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得以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形成一完整的电路,其中,所述开关件15得以控制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所形成的完整的电路的通断。也就是说,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通过所述连接件30相互连接时,若闭合所述开关件15,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及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所形成的电路得以被导通,所述照明元件121得以发光工作,以提供照明光线;若断开所述开关件15,则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及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所形成的电路将被断开而形成开路,所述照明元件121将无法发光提供照明光线。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灯具100的一个较佳的示例中,在所述灯头10通过所述连接件30被连接于所述灯体20的同时,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和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自动地连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灯具100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所述灯头10通过所述连接件30被连接于所述灯体20时,所述灯头10的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可以与所述灯体20的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直接接触而导通地连接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和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从而使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和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或者,在本发明的所述灯具100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所述灯头10通过所述连接件30被连接于所述灯体20时,所述灯头10的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和所述灯体20的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能够分别与所述连接件30的一个导通件相互连接,而藉由所述连接件30的所述导通件连接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和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30包括一承接基座31及一联通凸起32,所述联通凸起32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承接基座31,当所述联通凸起32与所述承接基座31可拆卸地连接时,所述联通凸起32与所述承接基座31之间得以发生相对运动。其中,所述承接基座31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灯体20,或者所述承接基座31与所述灯体20的所述灯体外壳21一体地成型,相应地,所述联通凸起32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灯头10,或者所述联通凸起32与所述灯头10的所述灯头壳体13一体地成型。也就是说,当所述联通凸起32与所述承接基座31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得以随之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形成多种连接角度,即提供多个照射光向。也就是说,通过所述承接基座31与所述联通凸起32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得以改变所述灯具100的光向,以提供各种照明角度。

具体地,所述承接基座31进一步包括一定格限位台313及一固定件311,所述定格限位台313具有一固定孔3133,所述固定件311得以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其中,所述固定件311与所述固定孔3133的形状一致。所述定格限位台313还具有多个定格凹槽3131,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毗邻地形成于所述固定孔3133的孔壁。所述固定件311设置有两定格凸起3114,当所述固定件311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时,所述定格凸起3114被置于所述定格凹槽3131内。各所述定格凸起3114优选地呈对称设置,当所述定格凸起3114受到外力驱动时,各所述定格凸起3114得以在外力驱动下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转动,并切换于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内。所述定格凹槽3131的规格与所述定格凸起3114的规格一致,并略大于所述定格凸起3114,当所述固定件311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时,所述定格凸起3114得以被设置于所述定格凹槽3131,当所述定格凸起3114在外力作用下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转动时,所述定格凸起3114将依次切换于毗邻的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之间。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定格凸起3114只在受到外力驱动的情况下才得以由一所述定格凹槽3131向另一毗邻的所述定格凹槽3131转移,从而避免所述定格凸起3114随意地由一所述定格凹槽3131切换至临沂所述定格凹槽3131。其中,所述固定件311得以在外力作用下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向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所述固定件311具有一定位通孔3112,所述定格限位台313具有一联通孔3135,当所述固定件311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时,所述联通孔3135得以与所述固定孔3133相联通,且所述联通孔3135被套合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所述联通凸起32得以被同时置于所述联通孔3135及所述固定孔3133内,从而将所述灯头1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灯体20。所述固定件311设有至少一容纳孔3113,所述容纳孔3113与所述定位通孔3112相联通。所述联通凸起32包括至少一定位凸起321,当所述联通凸起32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承接基座31时,所述定位凸起321被置于所述容纳空3113内。其中,所述定位凸起321呈多边形,也就是说,所述容纳空3113亦呈多边形。当所述固定件311受到外力作用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转动时,即当各所述定格凸起3114由于所述固定件311转动而切换于所述定格凹槽3131时,所述固定件311将联动所述定位凸起321随之转动,从而驱动所述联通凸起32,即所述灯头10转动,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随之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当通过外力转动所述灯头10,所述固定件311亦将在所述定位凸起321的联动作用下被驱动而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改变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并通过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不同的光向。

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同时,各所述定格凸起3114将在外力作用下依次置于相邻设置的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内,也就是说,在所述定格凸起3114与所述定格凹槽3131的配合作用下,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相对运动借由所述定格凸起3114被依次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定格凹槽3131而分段地转动,从而提供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多角度的连接方式,即借由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多角度的照射光向。

所述联通凸起32表面设置有相离的两第三导电件322,所述固定件311的所述定格凸起3114各设置有一第一导电件3111,当所述联通凸起32置于所述定位通孔3112内时,所述第三导电件322与所述第一导电件3132相触合。每所述定格凹槽3131的槽壁设置有一第二导电件3132,当所述固定件311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时,每所述第一导电件3111与一所述第二导电件3132与相触合。也就是说,当所述联通凸起32被同时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及所述定位通孔3112时,每所述第一导电件3111分别与一所述第二导电件3132及一所述第三导电件322同时相触合。其中,所述第三导电件322与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电联接,所述第二导电件313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电联接,当每所述第一导电件3111分别与一所述第二导电件3132与一所述第三导电件322相触合时,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得以被联通形成完整的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具有一供能件251,当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被导通时,所述供能件251得以向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电能使其发光。也就是说,随着所述灯头10及灯体20在所述连接件30的作用下实现相互连接,并通过所述开关件15联通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所述供能件251得以实现向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电能使其发光。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供能件251优选地为一蓄电设备,例如但不限于蓄电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值得一提的是,若所述开关件15处于闭合状态,则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相互连接的一瞬间,所述照明元件121便得以提供照明。也就是说,若所述开关件15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被连接时,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被导通,所述照明元件121得以发光提供光向;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相互分离时,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被断开,所述照明元件121将无法用于照明。当所述开元件252处于打开状态时,若需要通过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照明,则需要连接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以联通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并使得所述开关元件252处于闭合状态。也就是说,所述灯具100为双开关设置,只有在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被联通,且所述开关元件252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才得以被导通,进而所述供能件251才得以向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电能,并使得所述照明元件121发光提供照射光向。从而允许使用者根据使用情况对所述灯具100进行设置操作。如,先闭合所述开关件15后,在连接所述灯头10及所述灯体20,便可在连接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的瞬间使得所述照明元件121发光;先连接所述灯头10用户所述灯体20,而后再闭合所述开关件15,则所述照明元件121将在所述开关件15闭合后才得以发光。

所述定格限位台313还具有至少一导向槽3134,所述联通凸起32还包括至少一导向件323,当所述灯头1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灯体20时,所述导向件323被置于所述导向槽3134内,且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导向件323随之沿着所述导向槽3134移动,从而限制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相对运动的轨迹。其中,所述固定件311得以在外力作用下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顺时针或逆时针地转动,也就是说,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相对顺时针或逆时针地转动。当所述枕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发生相对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时,所述导向件323将随之于所述导向槽3134内顺指针或逆时针地转动,也就是说,所述导向槽3134呈圆弧形或圆形。当所述灯具100由第一照明状态切换至第二照明状态,或由第二照明状态切换至第一照明状态时,所述灯头10依着所述定格限位台313转动180度,如图6a至图6c所示。

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得以依着其连接面发生180度的旋转,使得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夹角发生0至90度的变化。其中,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介于180度到90度之间,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为180度时,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一照明状态,此时,所述照明元件121得以提供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照射光线;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为90度时,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二照明状态,此时,所述照明元件121得以提供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照射光线;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夹角为钝角,即90度至180度之间时,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三照明状态。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呈何连接角度时,所述灯具100的重心始终位于所述灯体20,因此,将所述灯具100直立于放置平面时,不论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一照明状态还是第二照明状态时,所述灯具100均得以被独立稳当地置于放置平面,而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其中,当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一照明状态时,所述照明元件121发出的光线与放置平面相垂直;当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二照明状态时,所述照明原件121发出的光线与放置平面相平行。

所述灯头10还包括一灯头防护件14,所述灯头防护件14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灯头壳体13的一端。其中,所述灯头防护件14优选地为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硅胶,以在所述灯头10的一端收到外力撞击时保护所述灯头10不受到损坏。所述灯头壳体13进一步包括一安装壳体131、一透镜132一聚光圈133,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所述盖体132及所述聚光圈133均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131内。所述灯头防护件14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131的一端,所述连接件30的所述联通凸起32被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壳体13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照明元件121被设置于所述聚光圈133的中心并被所述聚光圈133所包围,以聚集所述照明元件121所发出的光线,并控制所述照明元件121所发出的光线的发射方向。所述透镜132被置于所述安装壳体131的另一端以闭合所述安装壳体131的另一端,同时,防护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的各种电路组件,包括所述照明元件121。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照明元件1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照明元件1211、至少一第二照明元件1212及至少一第三照明元件1213,其中,所述第一照明元件1211、所述第二照明元件1212及所述第三照明元件1213分别得以提供不同特色的照明光线,包括光线的强弱不同以及光线的发散角度不同。其中,所述第一照明元件1211,所述第二照明元件1212及所述第三照明元件1213将被分别连入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及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所形成的通路中,以提供不同特色的照明光线供使用所需。

所述灯体20还包括一灯体外壳22及一辅助固定件24,其中,所述辅助固定件24被安装于所述灯体外壳2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22内腔。其中,所述辅助固定件24用于将所述灯具100辅助固定于其他物件。具体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固定件24为具有磁性的磁力件,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22的一端,所述辅助固定件24得以被铁、含铁的合金所吸引,以将所述辅助固定件24固定于铁或铁的合金的表面,如通过所述辅助固定件24将所述灯具100固定于车体,包括自行车、汽车等的含铁金属部件表面,从而方便将所述灯具100以各种角度固定,并借由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多样的连接角度而提供多样化的照射方向。此外,所述辅助固定件24亦得以被其他具有磁力的物体所吸引,如与之磁极相反的磁铁。

所述灯体还包括一灯体防护套23,所述灯体防护套23被这是与所述灯体20的一端,所述灯体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承接基座31,所述灯体防护套23优选地为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硅胶,以在所述灯体20的一端收到外力撞击时保护所述灯体20不受到损坏。

优选地,所述开关件15被设置于所述灯头壳体13,且呈内嵌地被安装于安装壳体131,进而降低对所述开关件15误触的概率。

优选地,所述灯体20表面另设置有防滑纹路,以增大所述灯体20表面的摩擦系数放置滑落,并增加使用手感。

如图7至图10b所示为本发明灯具100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灯具100包括一灯头10、一灯体20及一连接件30,所述灯头10及所述灯体20通过所述连接件30可活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灯头10设置有至少一照明元件121及一开关件15,所述灯体20包括一供能件251,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通过所述连接件30可拆卸地连接时,且所述开关件15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供能件251得以向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电能使其发光。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头10及所述灯体20得以在所述连接件30的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处于同一延伸方向时,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一照明状态,此时,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与所述灯头10及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照射光线;所述灯头1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亦得以在所述连接件30的作用下相互垂直,此时,所述照明元件121得以提供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照射光线。也就是说,当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二照明状态时,所述灯头1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在所述连接件30的作用下,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得以在90度至180度之间的各个角度转变,也就是说,所述灯头1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至少得以呈两个夹角,从而借由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多个照射光向。

具体地,所述灯头10包括一灯头壳体13、一第一电路单元12及一开关件15,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被设置于所述灯头壳体13内,所述开关件15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所述照明元件121电联接于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所述灯体20包括一灯体外壳22及一第二电路单元25,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22内。当所述灯头10通过所述连接件30连接于所述灯体20同时,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得以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形成一完整的电路。也就是说,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通过所述连接件30相互连接时,若闭合所述开关件15,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及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得以被导通时,所述照明元件121得以发光工作,以提供照明光线;如断开所述开关件15,则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所形成的电路处于开路状态,所述照明元件121无法发光照明。

所述灯头10及所述灯体20得以在所述连接件30的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使得所述灯具100处于不同的照明状态,其中,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夹角为180度时,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一照明状态,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夹角为90度时,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二照明状态。当所述灯具处于第一照明状态时,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照射方向;当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二照明状态时,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照射光纤。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三照明状态时,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另得以保持于多个连接角度,所述照明元件121得以提供并保持多个照射角度的光向。

具体地,所述连接件30包括一承接基座31及一联通凸起32,所述联通凸起32被安装于所述承接基座31,所述联通凸起32与所述承接基座31之间得以发生相对运动。所述承接基座31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灯体20,所述联通凸起32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灯头10,也就是说,当所述联通凸起32与所述承接基座31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得以随之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形成多种连接角度,即提供多个角度的照射光向。也就是说,通过所述承接基座31与所述联通凸起32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得以改变所述灯具100的光向,以提供各种照明角度。

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包括一供能件251,所述灯头10包括一开关件15,当所述开关件15闭合,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被导通时,所述供能件251得以向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电能使其发光。其中,所述供能件251优选地为一蓄电设备,如蓄电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所述承接基座31进一步包括一定格限位台313及一固定件311,所述定格限位台313具有一固定孔3133,所述固定件311得以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其中,所述固定件311与所述固定孔3133的形状一致。所述定格限位台313还具有多个定格凹槽3131,所述定格凹槽3131形成于所述固定孔3133的孔壁。所述固定件311设置有至少两定格凸起3114,当所述固定件311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时,所述定格凸起3114被置于所述定格凹槽3131内。

所述固定件311具有一定位通孔3112,所述定格限位台313具有一联通孔3135,当所述固定件311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时,所述联通凸起32被同时置于所述联通孔3135及所述定位通孔3112内。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各所述定格凸起3114优选地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孔3133的孔壁设置有多个呈毗邻设置的定格凹槽3131,所述定格凸起3114得以在外力驱动下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转动。所述定格凹槽3131的规格略微大于所述定格凸起3114,当所述定格凸起3114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时,所述定格凸起3114得以被设置于所述定格凹槽3131,当所述定格凸起3114在外力作用下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转动时,所述定格凸起3114将依次被切换于毗邻的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之间。也就是说,当所述固定件311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受到外力驱动而向着特定方向转动时,所述定格凸起3114得以在外力作用下被切换地置于毗邻设置的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定格凸起3114由一所述定格凹槽3131向另一毗邻的所述定格凹槽3131转移时,需借以外力驱动,从而保证所述定格凸起3114不会随意切换地置于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内。其中,所述固定件311得以在外力作用下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向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所述固定件311设有至少一容纳孔3113,所述容纳孔3113与所述定位通孔3112相联通。所述联通凸起32包括至少一定位凸起321,当所述联通凸起32同时置于所述联通孔3135及所述定位通孔3112内时,所述定位凸起321被置于所述容纳孔3113内。其中,所述定位凸起321呈多边形,也就是说,所述容纳空3113亦呈多边形。当所述固定件311收到外力作用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转动时,所述固定件311将联动所述定位凸起321旋转,从而驱动所述联通凸起32,即所述灯头10转动,从而改变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也就是说,当通过外力转动所述灯头10,所述固定件311亦将在所述定位凸起321的联动作用下被驱动而旋转,从而改变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并通过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不同的光向。

在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同时,各所述定格凸起3114将在外力作用下依次于相邻设置的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内切换,也就是说,在所述定格凸起3114与所述定格凹槽3131的配合作用下,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相对运动借由所述定格凸起3114被依次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定格凹槽3131而分段地转动,从而提供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多角度的连接方式,即借由所述照明元件121提供多角度的照射光向。

其中,所述定格限位台313还具有至少一导向槽3134,所述联通凸起32还包括至少一导向件323,当所述灯头1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灯体20时,所述导向件323被置于所述导向槽3134内,且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导向件323随之沿着所述导向槽3134移动。其中,所述固定件311得以在外力作用下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顺时针或逆时针地转动,也就是说,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相对顺时针或逆时针地转动。当所述枕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发生相对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时,所述导向件323将随之于所述导向槽3134内顺指针或逆时针地转动,也就是说,所述导向槽3134呈圆弧形或圆形。

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面为平滑的平面设计,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得以依着其连接面发生180度的旋转。其中,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介于180度到90度之间,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为180度时,所述灯具100处于一第一照明状态;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为90度时,所述灯具100处于一第二照明状态;当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连接角度为钝角,即90度至180度时,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三照明状态。其中,当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一照明状态时,所述照明元件121得以提供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一致的光向,当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二照明状态时,所述照明元件121得以提供与所述灯体2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光向。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呈何连接角度时,所述灯具100的重心始终位于所述灯体20,因此,将所述灯具100置于放置平面时,不论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一照明状态、第二照明状态或是第三照明状态时,所述灯具100均得以被独立稳当地置于放置平面,而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其中,当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一照明状态时,所述照明元件121发出的光线与放置平面相垂直;当所述灯具100处于第二照明状态时,所述照明原件121发出的光线与放置平面相平行。

当所述灯具100由第一照明状态切换至第二照明状态,或由第二照明状态切换至第一照明状态时,所述灯头10依着所述定格限位台313转动180度。

所述承接基座31还包括一止动件312,所述止动件312具有一固定臂3121及至少一止动孔3122。所述联通凸起32具有一固定槽324,所述联通凸起32得以被夹持于所述固定臂3121,当所述联通凸起32被夹持于所述固定臂3121时,所述固定臂3121被置于所述固定槽324内,以限制所述联通凸起32于所述固定臂3121移出。所述定格限位台313设置有至少一止动凸起3136,所述止动孔3122与所述固定臂3121分别形成于所述止动件312的两端。当所述联通凸起32被所述固定臂3121所夹持时,所述止动凸起3136得以被置于所述止动孔3122内,以固定所述止动件312的另一端。也就是说,通过将所述止动凸起3136置于所述止动孔3122内,得以限制所述止动件312的一端,并借由所述固定槽324,将所述固定臂3121限制于所述固定槽324内,从而限制所述联通凸起32移动,将所述联通凸起32固定于所述固定孔3133及所述联通孔3135,以实现将所述灯头10连接于所述灯体20。其中,所述止动件312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内,并被所述固定孔3133的孔底所承托。

所述灯头10还包括一灯头防护件14,所述灯头防护件14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灯头壳体13的一端。其中,所述灯头防护件14优选地为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硅胶,以在所述灯头10的一端收到外力撞击时保护所述灯头10不受到损坏。所述灯头壳体13进一步包括一安装壳体131、一透镜132一聚光圈133,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所述盖体132及所述聚光圈133均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131内。所述灯头防护件14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131的一端,所述连接件30的所述联通凸起32被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壳体13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照明元件121被设置于所述聚光圈133的中心,以聚合所述照明元件121发出的光线,并控制所述照明元件121所发出的光线的发射方向。所述透镜132被置于所述安装壳体131的一端以闭合所述安装壳体131的一端,同时,防护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的各种电路组件,包括所述照明元件121。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照明元件1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照明元件1211、至少一第二照明元件1212及至少一第三照明元件1213,以将所述第一照明元件1211,所述第二照明元件1212及所述第三照明元件1213分别连如所述第一电路单元12及所述第二电路单元25所形成的通路中,使其发光,并提供不同特色的照明光线。如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照明元件1211、所述第二照明元件1212及所述第三照明元件1213得以分别提供不同强度及不同发射角度的光线,以提供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所需。

所述灯体20还包括一灯体外壳22一辅助固定件24,所述辅助固定件24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22的一端。所述辅助固定件24得以被铁或铁的合金所吸引,以将所述辅助固定件24固定于铁或铁的合金的表面,如通过所述辅助固定件24将所述灯具100固定于车体,从而方便讲所述灯具100以各种角度固定,并借由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之间的多样的连接角度而提供多样化的照射方向。此外,所述辅助固定件24亦得以被其他具有磁力的物体的一端所吸引,如与之磁极相反的磁铁。

所述灯体还包括一灯体防护套23,所述灯体防护套23被这是与所述灯体20的一端,所述灯体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承接基座31,所述灯体防护套23优选地为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硅胶,以在所述灯体20的一端收到外力撞击时保护所述灯体20不受到损坏。

优选地,所述开关件15被设置于所述灯头壳体13,且呈内嵌地被安装于安装壳体131,进而降低对所述开关件15误触的概率。

优选地,所述灯体20表面另设置有防滑纹路,以增大所述灯体20表面的摩擦系数放置滑落,并增加使用手感。

如图11至图13所示为本优选实施例的替代方式,所述灯头10a及所述灯体20a通过所述连接件30a可活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灯头10a与所述灯体20a之间的连接夹角得在所述连接件30a的作用下发生0到90度的改变,以使得所述灯具100a于第一照明状态、第二照明状态与第三照明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灯头10a与所述灯体20a之间的连接角度为90度至180度,所述连接件30a得以将所述灯头10a与所述灯体20a之间的连接角度固定于90度至180度之间的角度,且不会轻易发生变化。

具体地,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灯具100a包括两所述连接件30a,所述连接件30a被分别安装于所述灯头10a一端的两侧,各所述连接件30a均包括一承接基座31a及一联通凸起32a,所述联通凸起32a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承接基座31a。所述承接基座31a一体地连接于所述灯体20a,所述联通凸起32a的一端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灯头10a,也就是说,当所述联通凸起32a与所述承接基座31a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体20a之间得以随之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灯头10a与所述灯体20a之间形成多种连接角度,即提供多个角度的照射光向。也就是说,当所述连接件30a与所述灯体20a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灯头10a与所述灯体20a的连接角度发生改变,同时所述灯头10a的所述照明元件121a所提供的照射光向发生改变。

所述承接基座31a进一步包括一定格限位台313a及一止动件312a,所述定格限位台313a具有一固定孔3133a,所述联通凸起32a得以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a以连接所述灯头10a于所述灯体20a。其中,固定限位台313a还具有多个定格凹槽3131a,所述定格凹槽3131a形成于所述固定孔3133a的孔壁。所述联通凸起32a设置有至少两定格凸起3114a,当联通凸起32a被置于所述固定孔3133a内时,所述定格凸起3114a被置于所述定格凹槽3131a内。所述止动件312a被安装于所述灯体外壳22a表面,且所述联通凸起32a的另一端与所述止动件312a相连接固定。所述止动件312a的截面规格大于所述固定孔3133a的孔径,进而,所述止动件312a得以固定所述联通凸起32a不会由所述固定孔3133a移出,从而将所述灯头10a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灯体20a,并使得所述灯头10a与所述灯体20a之间的连接角度保持于特定的角度,以借由所述照明元件121a提供所需的照明方向。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各所述定格凸起3114a优选地呈对称设置,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a毗邻地设置,所述定格凸起3114a得以在外力驱动下于切换于各所述固定孔3133a之间。所述定格凹槽3131a的规格与所述定格凸起3114a的规格一致,并略大于所述定格凸起3114a,当所述定格凸起3114a在外力作用下于所述固定孔3133a内转动时,所述定格凸起3114a将依次被切换于毗邻的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a之间。也就是说,当联通凸起32a受到外力作用于所述固定孔3133a内向着特定方向转动时,所述定格凸起3114a得以在外力作用下被切换地置于毗邻设置的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a。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定格凸起3114a由一所述定格凹槽3131a向另一毗邻的所述定格凹槽3131a转移时,需借以外力驱动,从而保证所述定格凸起3114a不会随意切换地置于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a内。其中,所述固定件311a得以在外力作用下于所述固定孔3133a内向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所述联通凸起32a被安装固定于所述灯头10a,当所述定格凸起311a4顺时针或逆时针地转动而切换于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a内时,所述灯头10a随之顺时针或逆时针地转动,从而改变所述灯头10a与所述灯体20a之间的连接角度,进而改变所述照明元件121a的光照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头10a与所述灯体20a之间的连接角度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

各所述联通凸起32a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灯头10a的一端,当所述灯头10a与所述灯体20a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各所述联通凸起32a分别于各所述固定孔3133a内转动,同时,每所述联通凸起32a的所述定格凸起3114a被依次却换于各所述承接基座3a1的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a内,以改变所述灯头10a与所述灯体20a的连接角度。值得一提的是,每所述连接凸起32a的各所述定格凸起3114a分别同步地切换于各所述承接基座31a的各所述定格凹槽3131a,从而保证所述灯头10a一端的两侧得以相对所述灯体20a而同步地运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