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宾灯和迎宾标志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1155发布日期:2018-10-23 20:41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作为安装于车辆的门的灯具的迎宾灯和迎宾标志灯,确保对迎宾灯光的照射方向、照射范围进行控制的自由度且不使用大型的导光体、就获得较宽的发光面。



背景技术:

迎宾灯是安装于车辆的车门的车内侧部位的灯具,起到如下作用:通过在车门打开着时点亮,在夜间等照亮乘降者的脚下,并且,促使后续车的注意。另外,迎宾标志灯是将所谓标志灯装入迎宾灯并一体化而成的灯具,该标志灯用于将表示车辆品牌名的标志等的影像向车辆周边的地面投影。以往实际应用化的一般的迎宾灯是以实施了透镜切割(日文:レンズカット)等的外透镜覆盖光源而成的。不过,根据该构造的迎宾灯,缺乏对照射迎宾灯光的方向、范围进行控制的自由度。作为使对照射迎宾灯光的方向、范围进行控制的自由度提高了的以往的迎宾灯,存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迎宾灯。该迎宾灯利用导光板对光源的光进行导光而朝向任意的方向向外界照射。

作为以往的迎宾标志灯,存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迎宾标志灯。该迎宾标志灯具有以间隔片材将迎宾灯的光源和标志灯模块(即、是将标志灯的构成零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组装并单元化而成的)间隔开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303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6808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迎宾灯需要具有一定程度较宽的发光面,以使得从后续车看起来显眼。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迎宾灯,为了具有较宽的发光面,需要大型的导光板。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迎宾标志灯,缺乏对迎宾灯光的照射方向、照射范围进行控制的自由度。因此,存在标志等影像的光与迎宾灯光干涉而标志等的影像变得不清晰的问题。并且,为了消除该问题,间隔片材是必须的。

本发明解决所述以往的技术的问题点,提供一种确保对迎宾灯光的照射方向、照射范围进行控制的自由度且不使用大型的导光体、就获得较宽的发光面的迎宾灯和迎宾标志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迎宾灯,其安装于车辆的车门的车内侧部位,其中,所述迎宾灯具有光源、导光体以及外透镜,所述导光体具有:入射面,所述光源的光从该入射面射入;导光部,其对从所述入射面射入的光进行导光;以及出射面,被所述导光部导光后的光从该出射面射出;所述外透镜具有透过扩散部,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出射面射出的光从该透过扩散部的背面射入该透过扩散部,沿着该外透镜的板厚方向透过并扩散,从该透过扩散部的表面朝向外界照射。这样的话,能够利用导光体对光的照射方向、照射范围进行控制,使该光向外透镜入射而透过和扩散。因而,能够使用小型的导光体而使外透镜的透过扩散部较宽地发光,获得较宽的发光面。

在本发明的迎宾灯中,能够设为,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出射面配置于与所述外透镜的所述背面分开的位置(即、分开预定距离的位置),从所述出射面出来的所述光朝向所述外透镜的背面。这样的话,能够将从导光体的出射面射出的光以扩大截面积的方式向外透镜的背面射入,因此,能够使外透镜的透过扩散部较宽且更均匀地发光。

在本发明的迎宾灯中,能够设为,所述导光体在该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面具有所述入射面,在该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面具有所述出射面。这样的话,能够使光源的位置和导光体的出射面的位置分开地配置,因此,能够彼此并不怎么受到制约地配置光源的位置和导光体的出射面的位置。因而,例如能够成为将光源配置于迎宾灯的外壳的端部、将出射面配置于外透镜的中央部附近这样的配置。由此,能够使搭载有迎宾灯用光源的基板、外壳小型化。

本发明的迎宾灯能够设为,所述光源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外透镜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偏置的位置,所述导光体使所述光源的光从所述入射面射入,利用所述导光部进行导光,从所述出射面朝向所述外透镜背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射出。这样的话,能够将光源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外透镜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偏置的位置且将迎宾灯光的发光的中心配置于外透镜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另外,通过将外透镜的透过扩散部设为左右对称形状,也能够使左右车门通用相同型的迎宾灯。

本发明的迎宾标志灯具有将标志灯模块与本发明的迎宾灯组装成一体而成的结构。这样的话,本发明的迎宾灯能够使用小型的导光体来构成,因此,即使组装标志灯模块,也能够使迎宾标志灯整体上小型地构成。另外,能够利用导光体对迎宾灯光的照射方向、照射角度进行控制,因此,利用该照射方向、照射角度的控制,能够防止由标志灯模块投影的影像因迎宾灯光而变得不清晰。另外,能够利用导光体对迎宾灯光的照射方向、照射角度进行控制,因此,也能够无需间隔片材等间隔件。

在本发明的迎宾标志灯中,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出射面设为配置于如下位置:使从该出射面射出的光能够不被所述标志灯模块和/或搭载该标志灯模块的基板遮挡、能够到达所述外透镜的所述透过扩散部。这样的话,利用导光体对迎宾灯光的出射面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避免迎宾灯光被标志灯模块或该标志灯模块的基板遮挡。由此,能够使外透镜的透过扩散部较宽地发光而获得较宽的发光面。

本发明的迎宾标志灯能够设为,所述标志灯模块配置于所述外透镜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所述光源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外透镜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偏置的位置,所述导光体使所述光源的光从所述入射面射入,利用所述导光部进行导光(例如避开标志灯模块来进行导光),从所述出射面朝向所述外透镜背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射出。这样的话,能够从外透镜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对标志灯模块的影像进行投影,且将迎宾灯光的发光的中心配置于外透镜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

本发明的迎宾标志灯能够设为,所述外透镜的所述透过扩散部是左右对称形状,从所述标志灯模块投影的影像的朝向设定成从乘降者观察车门的车内侧的面的方向的朝向。这样的话,能够使左右车门通用相同型的迎宾标志灯。另外,在左右车门通用了相同型的迎宾标志灯的情况下,所投影的左右的标志能够从左右车门的乘降者分别观察而显示为彼此相同的朝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迎宾标志灯的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安装有图1的迎宾标志灯的车辆车门的车内侧下部的立体图。

图3A~图3E是表示装入到图1的迎宾标志灯的导光体的构造的图,其中的图3A是导光体的主视图(即、从与图4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图)。

图3B是从与出射面正交的方向观察导光体的图。

图3C是导光体的后视图,是从与入射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的图。

图3D是导光体的仰视图。

图3E是图3D的B-B向视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将外透镜的一部分剖切来表示图1的迎宾标志灯的主视图,是从来自迎宾灯用光源的光的光轴方向(即、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相对于水平倾斜向下的方向)观察该迎宾标志灯的图。

图5是图2的A-A向视位置的剖视图,以穿过迎宾灯用光源的光轴的平面剖切迎宾标志灯而成的图。

图6是图4的C-C向视位置的剖视图,以安装到门的状态表示。图6是表示从迎宾灯光的光源、导光体的出射面、标志灯模块射出的各光的射出范围的示意图。在图6中,仿照图4,来自迎宾灯用光源的光的光轴方向(即、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相对于水平而倾斜向下的方向)在纸面上沿着水平方向配置。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迎宾灯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迎宾灯的后视图(纸面的上侧是地面侧)。

附图标记说明

10、迎宾标志灯;12、车门(前侧左门、门内饰);12a、车门的车内侧的面;12b、车门的下表面;12c、迎宾标志灯安装用开口;14、外透镜;14c、透明窗;14d、14e、爪;14V、纵板(透过扩散部;发光面);14Va、纵板的表面;14Vb、纵板的背面;14H、下板;16a、16b、透镜切割部;18、迎宾灯光;18A、迎宾灯光的照射区域;18B、没有导光体的情况下的迎宾灯光的照射区域;20、标志灯光;20A、标志灯光的照射区域;22、标志;24、24(S)、24(L)、外壳;24a、连接器插入口;24b、凸起;26、26(S)、26(L)、迎宾灯PC基板;26a、孔;26b、缺口;28、标志灯PC基板;28a、孔;30、标志灯模块;30a、销;30b、镜筒;30c、投影口;30d、螺纹通孔;32、导光体;32a、入射面;32b、导光部;32c、出射面;32d、32e、销;32f、螺纹通孔;34、34(S)、34(L)、迎宾灯用光源;36、连接器连接端子;38、标志灯用光源;40、配线;42、螺钉;44、迎宾灯。

具体实施方式

《迎宾标志灯的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迎宾标志灯的实施方式。图2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迎宾标志灯10的车辆的车门12(前侧左车门)的门内饰的车内侧下部。迎宾标志灯10以埋入车门12(准确而言是门内饰)的车内侧的面12a的下部与车门12的下表面12b之间的边界部分的方式安装。迎宾标志灯10的外透镜14的表面暴露到外界。外透镜14由一体成形品构成,该一体成形品由聚碳酸酯、PMMA(丙烯酸树脂)等透明树脂形成。外透镜14的纵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L字型。在位于L字的纵边的纵板14V的表背中的一个面或两个面,对整个区域实施了透镜切割。由此,纵板14V的整个区域构成透过扩散部。在位于L字的下边的下板14H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有标志投影用的透明窗14c。在下板14H的整个区域的除了透明窗14c之外的部分构成褶皱面,构成为,迎宾标志灯10的内部构造从外界不可视。迎宾灯光18从迎宾标志灯10照射。迎宾灯光18主要从纵板14V的整个区域照射。迎宾灯光18以照射的中心方向相对于水平朝向倾斜向下方向的方式照射(参照图6)。迎宾灯光18的一部分透过下板14H的褶皱面而也向地面方向照射,但其光量比迎宾灯光18的从纵板14V照射的光量少。迎宾灯光18在车门12打开着时朝向车辆后方水平方向和斜下方照射,在夜间促使后续车注意,并且,适度地照亮乘降者的脚下。另外,迎宾灯光18在关闭了车门之际朝向车内内侧水平方向和斜下方照射设定时间(例如20秒钟~30秒钟),之后,通过经过该设定时间,自动地熄灭。另外,标志灯光20从迎宾标志灯10的下板14H的透明窗14c朝向地面照射而标志22向地面投影。迎宾灯光18和标志灯光20同时点亮,同时熄灭。该迎宾标志灯10构成为,以能够通用于左右的车门的方式满足如下各条件。

(条件)

·外透镜14具有左右对称形状。

·在外透镜1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配置有迎宾灯光18的发光的中心。

·透明窗14c配置于外透镜1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

·如图2所示,标志22的朝向设定成从乘降者观察车门12的车内侧的面12a的方向的朝向。

通过满足这些条件,即使将迎宾标志灯10安装于左右任一个车门,也可获得如下状态。

·外透镜14中的迎宾灯光18的发光的中心在外透镜1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被看到。

·标志灯光20从外透镜1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射出。

·左右的标志22从来自左右的车门的乘降者观察而显示为彼此相同的朝向(即、朝向左右的车门12的车内侧的面12a的朝向)。

顺带说下,若标志22从图2的朝向设定成向右旋转90度后的朝向,则在左门和右门看得见标志的朝向相反。即、在迎宾标志灯10安装到左车门的情况下,标志22的朝向显示为朝向车辆前方,在迎宾标志灯10安装到右车门的情况下,标志22的朝向显示为朝向车辆后方(均在车门关闭的位置)。

基于图1的分解图对迎宾标志灯10的内部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虽未图示,但对外透镜14实施了透镜切割。该透镜切割能够例如像图4、图5、图6所示那样对外透镜14的表背两面实施。即、在图4、图5、图6的例子中,在外透镜14的纵板14V的表面14Va实施有竖条纹图案的透镜切割部16a,在背面14Vb实施有横条纹图案的透镜切割部16b。在图1中,在迎宾标志灯10的内部收纳有外壳24、迎宾灯PC基板26(印刷基板)、标志灯PC基板28、标志灯模块30、导光体32等。外壳24由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品构成。在外壳24的左右一端部开设有连接器插入口24a。穿过门的内部而配线的迎宾标志灯配线的端部的连接器(未图示)被插入到连接器插入口24a。在外壳24形成有用于对标志灯模块30进行螺钉固定的凸起24b。在迎宾灯PC基板26搭载有由LED构成的迎宾灯用光源34、连接器连接端子36、电路元件。在标志灯PC基板28搭载有由LED构成的标志灯用光源38、电路元件。两PC基板26、28彼此由配线40连接。从连接器连接端子36供给的驱动电力向搭载到迎宾灯PC基板26的电路供给,进一步经由配线40向搭载到标志灯PC基板28的电路供给。由此,两光源34、38都根据门的开闭在门打开着时点亮,在门关闭之后经过设定时间后熄灭。导光体32具有入射面32a、导光部32b、出射面32c。通过将配置到导光体32的入射面32a周围的两根销32d、32e分别插入迎宾灯PC基板26的孔26a和缺口26b,导光体32被竖立设置于迎宾灯PC基板26。由此,导光体32的入射面32a与光源34相面对,入射面32a配置成与光源34的光轴正交的状态。通过将标志灯模块30的后端部的两根销30a、30a(在图1中,仅看得见1根)分别插入标志灯PC基板28的孔28a、28a,标志灯模块30被竖立设置于标志灯PC基板28。由此,光源38配置于标志灯模块30的光轴上。在标志灯模块30的镜筒30b内收纳有用于描绘标志的图案掩模、对标志进行投影的光学系统等(均未图示)。在标志灯模块30中,来自光源38的光透过图案掩模。由此,获得标志灯光20。该标志灯光20从投影口30c射出。迎宾灯PC基板26通过爪卡合被临时固定于外壳24。此时,连接器连接端子36配置于连接器插入口24a内。通过将未图示的螺钉穿过导光体32的螺纹通孔32f(图3A、图3C)而拧入外壳24,导光体32被螺钉固定于外壳24。迎宾灯PC基板26在利用该螺钉将导光体32螺钉固定于外壳24之际被夹在导光体32与外壳24之间而与导光体32一起固定于外壳24。标志灯PC基板28以相对于迎宾灯PC基板26倾斜了的姿势配置于外壳24。在将标志灯模块30螺钉固定于外壳24之际,标志灯PC基板28以该姿势与标志灯模块30一起被固定于外壳24。即、通过将两根螺钉42、42穿过在镜筒30b的侧面形成的螺纹通孔30d、30d而拧入外壳24,标志灯模块30被螺钉固定于外壳24。此时,标志灯PC基板28被夹在标志灯模块30与外壳24之间而被与标志灯模块30一起固定于外壳24。在搭载有导光体32的迎宾灯PC基板26和搭载有标志灯模块30的标志灯PC基板28被固定到外壳24之后,外壳24和外透镜14通过爪卡合被相互连结。如此一来,迎宾标志灯10被组装成一体。在组装起来的迎宾标志灯10,穿过门的内部而配线的迎宾标志灯配线的端部的连接器被插入到连接器插入口24a。接下来,迎宾标志灯10被插入到在车门12(准确而言车门内饰)形成的迎宾标志灯安装用开口12c(图6)。该插入后,将在外透镜1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突出形成的爪14e钩挂于该开口12c的周缘部,使在外透镜1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形成的爪14d与该开口12c的相对的周缘部爪卡合,从而迎宾标志灯10安装于门12。

参照图3A~图3E说明导光体32的构造。导光体32由一体成形品构成,该一体成形品由PMMA、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形成。导光体32具有弯曲成弓状的长条形状(图3D),并以其长度方向为导光方向。在导光体32,沿着该导光方向排列有入射面32a、导光部32b、出射面32c。入射面32a具有正面形状是圆形的凸透镜形状(图3C、图3E)。入射面32a与光源34(LED)同轴地相面对(图5、图6),将从光源34照射的光转换成大致平行光而向导光部32b引导。导光部32b的、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矩形。该矩形是具有相对于导光部32b的弯曲了的光轴所属的平面大致平行的两边以及与该两边大致正交的两边的四边形。引导到导光部32b的光在导光部32b的壁面处反射而向出射面32c引导,从出射面32c向导光体32的外部射出。出射面32c的正面形状具有与导光部32b的截面形状连续的大致矩形形状(图3B)。在导光体32的入射面32a的周围,除了两根销32d、32e之外,螺纹通孔32f一体设置于导光体32。如前所述,两根销32d、32e用于将导光体32竖立设置于迎宾灯PC基板26,螺纹通孔32f用于供将导光体32固定于外壳24的螺钉穿过。

基于图4、图5、图6,对迎宾标志灯10内的各零部件的配置和迎宾灯光18、标志灯光20的照射区域进行说明。图4表示将外透镜的一部分剖切而从来自迎宾灯用光源34的光的光轴方向(即、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相对于水平倾斜向下的方向)观察迎宾标志灯10的状态。图5表示在图2的A-A向视位置的截面上以经过迎宾灯用光源34的弯曲了的光轴的平面剖切迎宾标志灯10的状态。图6表示图4的C-C向视位置的剖视图(以安装到门的状态表示)。在图6中,参照图4,来自迎宾灯用光源34的光的光轴方向(即、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相对于水平倾斜向下的方向)在纸面中配置于水平方向上。如从图6可知那样,在迎宾标志灯10搭载到车辆的状态下,标志灯PC基板28的面大致水平地配置,因而,标志灯模块30的光轴朝向铅垂下方地配置。另外,迎宾灯PC基板26的面相对于水平倾斜大致45度(即、从水平的姿势竖起)地配置。迎宾灯用光源34以与标志灯模块30不干涉的方式配置于从迎宾标志灯1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右方向大幅度偏置的位置(图5)。导光体32的入射面32a与光源34相面对。导光部32b通过弯曲成弓状,避开标志灯PC基板28和标志灯模块30而朝向构成外透镜14的透过扩散部的纵板14V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倾斜地接近。出射面32c在与纵板14V分开的位置以朝向纵板14V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的方式配置(图5)。由此,从出射面32c相对于纵板14V的面倾斜地射出的迎宾灯光18的截面积扩大直至到达纵板14V。该截面积被扩大后的迎宾灯光18以纵板14V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作为照射的中心位置而向纵板14V的背面14Vb照射(图5、图6)。照射到背面14Vb的迎宾灯光18一边透过纵板14V,一边在背面14Vb的横条纹图案的透镜切割部16b和表面14Va的竖条纹图案的透镜切割部16a处扩散,向外界照射。由此,从纵板14V的正面方向的外界看上去:纵板14V的整个区域以纵板14V的中央位置作为发光的中心而发光。即、纵板14V的整个区域构成发光面。在不存在纵板14V的情况下,仅导光体32的出射面32c发光,然而,由于存在纵板14V,能够使导光体32是小型的,并且能够获得较宽的发光面。迎宾灯光18的一部分透过外透镜14的下板14H的褶皱面而也向地面方向照射,但其光量比迎宾灯光18的从纵板14V照射的光量少。另一方面,从标志灯模块30的投影口30c射出的标志灯光20从外透镜14的下板14H的透明窗14c朝向铅垂方向的正下方的地面射出。由此,标志22(图2)向地面投影。

图6沿着垂直方向表示从导光体32的出射面32c射出的迎宾灯光18的照射区域18A和标志灯光20的照射区域20A。迎宾灯光18的照射方向、照射角度被导光体32控制,因此,迎宾灯光18的照射区域18A不与标志灯光20的照射区域20A重叠。因而,迎宾灯光18和标志灯光20彼此不会强力干涉,因此,标志22被清晰地显示于地面。此外,迎宾灯光18在纵板14V的透镜切割部16b、16a处扩散,由此,迎宾灯光18的一部分光向照射区域18A的外侧泄漏而与标志灯光20干涉。不过,其干涉的程度弱,不会使得标志22变得不清晰。不如说,也能够期待如下显示效果:看上去标志22悬浮在被迎宾灯光18的所泄漏出的光微微照亮的地面。此外,在图6中,区域18B表示没有导光体32的情况下的、从光源34照射的迎宾灯光18的照射区域。这样的话,在没有导光体32的情况下,迎宾灯光18的照射区域18B与标志灯光20的照射区域20A重叠。因此,迎宾灯光18与标志灯光20彼此强力干涉,可预想标志22变得不清晰(即、标志22由于明亮的迎宾灯光18而模糊)。

《迎宾灯的实施方式》

将本发明的迎宾灯的实施方式表示在图7、图8中。在图7、图8中,对于与所述迎宾标志灯的实施方式通用的各部分,分别标注与在该迎宾标志灯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由此,省略所通用的该各部分的说明。该实施方式的迎宾灯44是去除所述迎宾标志灯的实施方式中的标志灯、并且缩短外壳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而成的。在迎宾灯44中,外壳24(S)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是迎宾灯44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体的长度的一半左右。外壳24(S)在向外透镜14的左右方向的单侧偏置的位置安装于外透镜14。在外透镜14的端部形成有连接器插入口24a。搭载到迎宾灯PC基板26(S)的光源34(S)也配置于向外透镜14的左右方向的单侧偏置的位置。导光体32将从迎宾灯用光源34(S)照射出的光从入射面32a射入。射入的该光被导光部32b朝向外透镜1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倾斜地导光。导光后的该光在与外透镜14的纵板14V的背面14Vb分开的位置从出射面32c射出。射出的该光以光的截面积扩大的方式被向外透镜14的纵板14V的背面14Vb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倾斜地照射。顺带说下,在不使用导光体32的情况下,如在图7内所图示那样,需要通过将外壳24(L)较长地构成,来将搭载到迎宾灯PC基板26(L)的光源34(L)配置于外透镜1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其结果,外壳24(L)大形化。此外,所述迎宾标志灯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壳24(图1、图5等)也能够与外壳24(S)同样地较短地构成。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外透镜的纵板的整个区域配置有透过扩散部,但取而代之,也能够只在纵板的一部分区域配置透过扩散部。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外透镜的纵板的整个区域沿着表背方向设为了透过性,但取而代之,也能够是,将从导光体的出射面射出的光所照射的中央部的区域沿着表背方向设为透过性,对于中央以外的区域,在背面形成反射膜。在这样的结构中,从外透镜的背面的中央部射入来的光也在反射膜反射而向周边部扩散,因此,能够使外透镜的前面的整个区域发光。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透过扩散部使用了透镜切割部,替代透镜切割部,或者也能够与透镜切割部一起使用褶皱面、亚光处理面(消光加工面、喷砂加工面、亚光透明涂装面、亚光膜粘贴面等)等。另外,替代将外透镜的表面设为光扩散性,或者在将外透镜的表面设为光扩散性的同时,也能够在外透镜使用混入有乳白色的材料、扩散剂的材料来构成扩散透过部。另外,与外透镜的透过扩散部独立地也能够将导光体的出射面设为透镜切割面、褶皱面、亚光处理面(即、消光加工面、喷砂加工面、亚光透明涂装面、亚光膜粘贴面等)等光扩散面。另外,也能够在导光体的导光部的表面整周形成反射膜而将光源的光效率良好地向导光体的出射面引导。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导光体,使用了具有弯曲成弓状的长条形状、导光部的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导光体,在本发明中,导光体的形状并不限于此,能够使用各种形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导光体的出射面与外透镜之间没有配置其他构件,但根据需要,也能够使透镜、光扩散片材、镜等其他构件介于导光体的出射面与外透镜之间。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外透镜暴露到外界,但本发明也能够在外透镜的外侧配置透明罩等其他透光性构件。在所述迎宾标志灯的实施方式中,不使用间隔片材等间隔件,但本发明并不排除使用间隔片材等间隔件的结构。即、在要将迎宾灯光和标志灯光更明确地区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标志灯模块与导光体之间配置间隔片材等间隔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