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6920发布日期:2018-08-28 23:0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相应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显示设备,其内部大都包含相应的显示模组,而显示模组很大一部分是由发光二极管即LED来提供光源的,常见的LED分布方式可以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

采用直下式的光源分布方式,其光源以平面方式均匀分布在整个显示区域,可以在简单的调整导光板(LGP)网点分布后就能够使光源较均匀的分布,但是相对的,由于LED灯分布的位置在整个平面势必增加整个产品的厚度,不符合当前市场上对于显示模组厚度越来轻薄化的要求。因此,可采取另一种光源分布方式,即侧入式。采用侧入式的显示模组,其LED分布于显示模组的一侧或多侧,LED灯位置不在显示区域,且不影响模组的厚度,适应目前轻薄化需求,但是由于将光源集中在一侧或多侧,特别是单侧入光时,其热力也相对集中,对于模组的散热处理难度也会增加。

此外,不论是直下式还是侧入式光源分布的显示模组,二者共同的特点是依附于模组背板的结构强度上,并且在组装工序的前段不方便拆解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特点是将光源组件设于该背光模组的边角处,实现角落发光,便于安装和拆解。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所述背光模组,因此具有所述背光模组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模组,因此具有所述显示模组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光源组件、导光板及位于远离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背板;所述背板周壁包括向所述导光板方向翻折的内翻折结构,所述内翻折结构的边角处设有开口;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折弯部固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皆设有发光元件;所述光源组件设于所述开口处且处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内翻折结构之间;所述光源组件的折弯部与所述导光板的边角贴合,以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从所述导光板的边角入射至所述导光板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采用具有不同密度的介质材料制作以使得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能够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光板中。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贴合。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粘合件以使所述光源组件能够与所述背板连接。

较佳地,所述粘合件具有散热功能。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皆设有散热片。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内固定框、外固定框、显示面板和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内固定框用于固定所述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内固定框上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外固定框用于固定所述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卡位部,所述内固定框的边框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卡位部能够扣入所述固定孔中以使所述光源组件扣接在所述内固定框的边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卡位槽,所述外固定框上设有与所述卡位槽相匹配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能够扣入所述卡位槽中以使所述光源组件扣接于所述内固定框的边角处。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显示模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所述背板上设有内翻转结构及开口,以便于将所述光源组件设在所述导光板的边角处,并且所述光源组件上的发光元件能够集中于所述导光板的边角处发光,因此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能够从所述导光板的边角处进入所述导光板中。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板采用具有不同密度的材料制作,可以保证在具有角落发光的功能的前提下保证所述导光板中各处的光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粘合件可粘贴在所述背板上,从而可进一步固定所述光源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所述粘合件和所述散热片皆具有散热功能,有利于所述光源组件的散热,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组中,通过设置所述外固定框可将所述显示面板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上。进一步,所述光源组件的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卡位部,所述内固定框的边框上开设有与所述卡位部相匹配的固定孔,安装时,将所述卡位部扣入所述固定孔中则可将所述光源组件扣接在所述内固定框的边角处,拆卸时,只需将所述卡位部从所说固定孔中抽离即可,因此所述光源组件的安装和拆卸都非常简单方便。通过在所述外固定框上设置固定件,并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与所述固定件相匹配的卡位槽,可连接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外固定框,从而进一步固定所述光源组件,所述显示模组中各元件的连接也更加紧密。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采用了所述显示模组,因此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所述显示模组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典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的光源组件的一种典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光源组件于所述导光板的边角处发光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散热片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散热片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典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与图7相对应的显示模组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0,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光源组件30、导光板20及位于远离所述导光板20的出光面一侧的背板10。所述背板10周壁包括向所述导光板20方向翻折的内翻折结构11,所述内翻折结构11的边角处设有开口(未示出,下同)。

具体地,所述光源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折弯部33,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之间通过所述折弯部33固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上设有第一发光元件312,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上设有第二发光元件322。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元件312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322皆为LED灯。

所述光源组件30设于所述开口处且处于所述导光板20与所述内翻折结构11之间;所述光源组件30的折弯部33与所述导光板20的边角(未示出,下同)贴合,以便所述光源组件30发出的光从所述导光板20的边角入射至所述导光板20中。

请结合图3,在上述设计中,所述光源组件30的体积远远小于所述导光板20的体积,故所述光源组件30发出的光能够从所述导光板20的边角处进入所述导光板20中。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侧入式的导光板的光学网点分布,从入光侧到出光侧密度逐渐增加尺寸逐渐减小;而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00中,所述光源组件3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0的边角处,较佳地,所述导光板20的四个边角处皆对应设置有所述光源组件30,所述光源组件30近似为一个点光源,四个点对称分布,各点光源向周围发射光线,所述导光板20中的M区为强光区,而M区周边的N区为弱光区,因此在光学网点分布在M区密度较大,在N区密度较小,换言之,M区的制作材料密度较大,N区的制作材料密度较小,通常需根据实际效果调整。而M区和N区的区域大小,通常也会受到光源的强弱以及模组外形尺寸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光学膜层40,所述光学膜层40设于所述导光板20远离所述背板10的一侧,且所述光学膜层40与所述导光板20的出光面贴合,所述光学膜层40通常为彩膜层,所述导光板20中的白光通过彩膜层之后可形成彩色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上皆设有粘合件34,所述粘合件34优选为双面胶,通过所述粘合件34可将所述光源组件30与所述背板10连接并进一步固定所述光源组件30,防止所述光源组件30脱落。

请参阅图4,所述光源组件30上与所述导光板20侧边相对的一侧皆设有散热片35,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上与所述导光板20侧边相对的一侧皆设有所述散热片35。基于此,当所述背光模组100上方(以图4为基准)设有其他结构导致所述背光模组100中的热量无法向上方发散出去时,所述光源组件30产生的热量对应于图4中a范围向外部发散。该种方案中,所述光源组件30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地导向外部。

实际上,所述光源组件30产生的热量除了在图4中a范围内导出外部之外,在设有所述粘合件34的一侧,热量还需要通过粘合件34、第一连接部31、背板10后才能导向外部。因此,请参阅图5,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光源组件30上相对于所述粘合件34的另一侧亦设有所述散热片35,并且所述粘合件34也具有散热功能,从而使得所述光源组件30在图5中a、b范围内皆能将热量排出至外部,有利于延长所述背光模组100的寿命。

所述光源组件30上与所述导光板20相对的一面上还设有稳固件36,所述稳固件36上设有凹槽361,以便于所述光源组件30与所述背板10的内翻折结构11贴合,使得所述光源组件30的安装较为稳固。

请参阅图6,在现有技术的显示模组中,该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10、导光板20、光学膜层40、固定框50、显示面板60及外固定框70,将上述各元件安装完成后,再对光源组件30进行安装以确保所述光源组件30与所述导光板20对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光源组件与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光源组件不同,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长条状,对应设于所述导光板20的侧边,后者呈折弯状,对应设于所述导光板20的边角处。

请参阅图7和图8,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200,所述显示模组200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模组100,以及内固定框50、显示面板60和外固定框70。其中,所述内固定框50用于固定所述背光模组100,所述显示面板60设于所述内固定框50上远离所述导光板20的一侧,所述外固定框70用于固定所述显示面板60。

同理,所述光源组件30位于所述显示模组200的边角处,因此所述显示模组200具有所述背光模组100的优点,故不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上设有卡位部311,所述内固定框50的边框上开设有固定孔51,所述卡位部311能够扣入所述固定孔51中以使所述光源组件30扣接在所述固定框50的边角处,所述固定框50的边角与所述导光板20的边角对应。

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上开设有卡位槽321,所述外固定框70上设有固定件71,所述卡位槽321与所述固定件71能够相嵌合。安装时,只需将所述固定件71扣入所述卡位槽321中即可,从而可进一步固定所述光源组件30。

请继续参阅图6,在现有技术的显示模组中,采用侧入式设置光源时,需要按序依次安装背板、光源组件和导光板,对显示模组进行拆卸时,需要先将其他元件进行拆卸,最后才能拆卸光源组件,因此,不论是安装还是拆卸,光源组件都受到其他元件的制约,在工艺上存在不便之处。在显示模组中,背板作为整个模组的结构强度支撑件,通常采用钣金工艺制造,此时需要在背板的各边角B处设置开口才能保证背板的各侧壁折弯,但同时会导致背板边角处材料的强度折损。相应地,外固定框与背板采用相同的工艺制作,二者结构也大致相同,由于边角处材料强度存在折损,因此背板与外固定框之间无法设计相对应的卡合机构以实现二者的连接。基于此,需要在背板和外固定框的侧壁上设置相对应的卡扣A,以实现二者的连接。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00中,可先将所述背板10、导光板20、光学膜层40、内固定框50、显示面板60及外固定框70安装,再安装所述光源组件30。安装时,将所述卡位部311扣入所述固定孔51中则可将所述光源组件30扣接在所述固定框50的边角处。拆卸时,可先将所述卡位部311从所说固定孔51中抽离。可见,所述光源组件30的安装和拆卸都非常简单方便。

当然,除了上述方式外,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卡合设计如材料过盈卡合或者卡勾等,需要根据实际的显示模组结构进行调整。

较佳地,所述内固定框50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因此所述内固定框50可产生弹性形变,可便于将所述光源组件30的卡位部311扣入所述内固定框50的固定孔51中而不损坏所述内固定框50或卡位部311。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模组200,因此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所述显示模组200的优点,故不赘述。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