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安装组件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7701发布日期:2018-08-28 23:0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器件支撑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件、安装组件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一般需要安装座实现对应电子器件的支撑保持要求。相应地,灯具一般需要灯座支撑用于发光照明的发光组件。如何保证灯具的正常稳定工作,则需要灯座实现对发光组件的稳定支撑保持。特别是在诸如汽车照明领域,如何在空间有限、长时间振动的环境下,获得稳定的照明功能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精简、连接稳定的连接件、安装组件及电子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件,可安装至安装座。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接触部及支撑部。所述连接本体沿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接触部自所述连接本体横向突出设置,用于与电子器件抵接接触电连接。部分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连接本体沿横向可靠近及远离地设置。所述支撑部自所述接触部连续延伸设置。当所述连接件安装至安装座后,所述支撑部跟随所述接触部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并可用于抵接在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自所述接触部轴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具有与所述轴向及横向均垂直的纵向方向。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主体及凸缘。所述支撑主体自所述接触部轴向连续延伸设置。所述凸缘自所述支撑主体的一侧壁或两侧壁纵向突出延伸设置,并可用于横向抵接在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凸缘相对于所述接触部纵向向外突出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凸缘,所述凸缘自所述接触部沿纵向突出延伸设置,用于横向抵接在安装座上。

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横向向外突出设置。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为弹性形变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具有与所述轴向及横向均垂直的纵向方向。所述接触部包括接触主体及突出部。所述接触主体突出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上,用于抵接在电子器件上以接触电连接。所述突出部自所述接触主体的一侧壁或两侧壁纵向突出延伸设置,并可抵接在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具有横向外凸的弧形截面。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接触部共同构造为一悬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及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所述安装座具有容腔壁。所述容腔壁围成一容腔。所述容腔可用于容纳电子器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容腔内。

优选地,所述容腔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连接件的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本体可插拔地容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容腔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支撑配合部。所述支撑配合部与所述支撑部横向正对设置。所述支撑部可移动至抵接在所述支撑配合部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具有与所述轴向及横向均垂直的纵向方向。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主体及凸缘。所述支撑主体自所述接触部轴向连续延伸设置。所述凸缘自所述支撑主体的一侧壁或两侧壁纵向突出延伸设置。所述凸缘与所述支撑配合部横向正对设置,并可移动至抵接在该撑配合部上。

优选地,所述容腔壁的内表面设置有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本体容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优选地,当所述凸缘抵接在所述对配支撑部上时,部分所述支撑主体容置在所述安装孔内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组件及电子器件。所述电子装置的底端容置在所述容腔内。所述接触部抵接在所述电子器件上,并与该电子器件接触电连接。所述支撑部横向抵接在所述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电子器件为发光组件。

优选地,所述电子装置为汽车车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件通过接触部实现与电子器件的抵接电接触。所述连接件通过支撑部抵接在安装座上,从而提供避免接触部与电子器件发生分离的支撑力,保证了接触部与电子器件的稳定接触,提升了电连接的稳定性能。也即是,所述连接件整体结构简单,且电连接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灯座的自发光组件安装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灯座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灯座沿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灯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灯座组件的自发光组件安装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灯座组件沿C-C的剖视图。

图8为图6的灯座组件沿D-D线的剖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自发光组件安装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灯具沿E-E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灯具沿F-F线的剖视图。

图12为图9的灯具沿G-G线的剖视图。

图13为图9的灯具在较大横向厚度的发光组件安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14为图9的灯具在较小横向厚度的发光组件在安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15为图9的灯具的发光组件设置有外壳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连接件沿横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18为图16的连接件沿纵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安装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电器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灯座101。所述灯座101包括座本体10、主保持部30及辅助保持部50。所述灯座101用于通过所述主保持部30及所述辅助保持部50实现对发光组件300的支撑保持。

所述座本体10的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对所述灯座101的其他结构的支撑即可。所述座本体10具有容腔壁12。所述容腔壁12围成一容腔14。所述容腔14的深度方向为所述座本体10的轴向方向。所述容腔14用于容纳发光组件300。优选地,所述座本体10大致呈柱状。相应地,所述座本体10沿所述容腔14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容腔14大致呈长方体状的腔体。

为了充分节省空间,所述容腔壁12上设置有让位孔16。所述让位孔16可容纳所述辅助保持部50、50b。也即是,当所述辅助保持部50与发光组件300抵接配合而发生形变时,所述辅助保持部50移动至容置在所述让位孔16内。相应地,一对让位孔16、16b分别用于容纳对应的一对辅助保持部50、50b。所述让位孔16自所述容腔壁12的内表面凹陷设置。作为优选,所述让位孔16贯穿所述容腔壁12设置,并呈一通孔。

所述主保持部30自所述容腔壁12的内表面连续延伸设置,用于抵接在发光组件300上。所述主保持部30用于提供对发光组件300的抵接力。所述主保持部30具有主突出部32。所述主突出部32突出至所述容腔14内,并用于直接抵接在发光组件300上。相应地,所述主突出部32具有所述主保持部30上最大的突出尺寸。也即是,所述主突出部32最先与发光组件300发生抵接接触。为了便利于所述主保持部30与发光组件300的抵接配合,所述主保持部30还包括弹性臂34。所述弹性臂34设置在所述容腔壁12上。所述弹性臂34为弹性形变结构。所述弹性臂34受到外力时,该弹性臂34的自由端可靠近及远离所述容腔壁12地设置,并驱使所述主突出部32靠近及远离所述容腔壁12地设置。所述主保持部30的数量及分布根据需要而选择。为了增强对发光组件300的抵接保持性能,一对主保持部30、30b正对设置。

所述辅助保持部50设置在所述容腔壁12的内表面上,用于抵接在发光组件300上。也即是,所述辅助保持部50容置在所述容腔14内。所述辅助保持部50具有辅助突出部52。所述辅助突出部52突出至所述容腔14内,并用于直接抵接在发光组件300上。为了便利于所述辅助保持部50与发光组件300的抵接配合,所述辅助保持部50包括辅助弹性臂54。所述辅助弹性臂54设置在所述容腔壁12上。所述辅助弹性臂54为弹性形变结构。所述辅助弹性臂54受到外力时,该辅助弹性臂54的自由端可靠近及远离所述容腔壁12地设置,并驱使所述辅助突出部52靠近及远离所述容腔壁12地设置。为了充分利用空间,部分所述辅助保持部50可移动至所述容腔壁12上的让位孔16内。

所述辅助保持部50的数量及分布根据需要而选择。为了增强保持性能,一对辅助保持部50、50b相对设置。也即是,一对辅助保持部50、50b分别抵接在发光组件300的不同侧壁上。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提升稳固保持性能,一对辅助保持部50、50b在沿抵接方向上相对彼此错位设置。也即是,一对辅助保持部50、50b施加的抵接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且彼此平行。

为了提升所述灯座101对发光组件300的稳固保持性能,所述辅助保持部50与所述主保持部30沿所述容腔12的深度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同。具体地,所述辅助保持部50的最大延伸高度小于所述主保持部30的最大延伸高度。相应地,所述辅助保持部50在发光组件300脱离所述容腔12向外移动时,所述辅助保持部50与发光组件300抵接,并产生沿所述容腔12的深度方向的摩擦力,从而增强对发光组件300的保持性能。当发光组件300插入所述容腔12内时,所述主保持部30与发光组件300抵接,并产生沿所述容腔12的深度方向反向的摩擦力,从而提供安装反馈力以保证安装到位。更具体地,所述主突出部32相对于所述容腔壁12的底部126的高度大于所述辅助突出部32相对于容腔壁12的底部126的高度。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发光组件300安装至超越预设位置,所述灯座101包括止挡部70。所述止挡部70设置在所述容腔14内。具体地,所述止挡部70自所述容腔壁12的底壁12c轴向突出设置。所述止挡部70可以为任意可以实现阻挡的结构。优选地,所述止挡部70为凸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70用于与发光组件300的辅助阻挡配合部350轴向阻挡配合。更具体地,一对止挡部70、70b分别与对应一对辅助阻挡配合部350、350b轴向阻挡配合。

为了稳固地保持下述连接件200,所述灯座101还包括安装部90。所述安装部90用于安装保持连接件200。所述安装部9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对连接件200的安装保持即可,譬如可以为安装槽、卡扣等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90为安装孔。为了充分节省空间,所述安装部90沿所述座本体10的横向与所述辅助保持部50b间隔且相对设置。另外,安装部90b与辅助保持部50b横向间隔且相对设置。进一步地,安装部90、主保持部30与辅助保持部50沿所述座本体10的纵向依次排布设置。另外,辅助保持部50b、主保持部30b与安装部90b沿所述座本体10的纵向依次排布设置。

为了提升所述灯座101的整体稳固性能,所述灯座101为一体件。为了便利于获得绝缘性能,所述灯座101为注塑件。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座组件201。所述灯座组件201包括根据实施例一记载的灯座101及连接件200。

所述连接件200设置在所述容腔内12内,用于与发光组件300电连接。所述连接件200用于外部电源(图中未示出),并将电力输出给发光组件300。为了便利于实现相应的电连接,所述连接件200为弹性形变结构,以可与发光组件300抵接电连接。相应地,所述连接件200具有连接抵接部220。所述连接抵接部220具有所述连接件200上最大的突出尺寸。也即是,所述连接抵接部220最先与发光组件300抵接接触。所述连接抵接部220大致呈三角形板状。作为优选,为了提升所述灯座组件201对发光组件300的稳固保持性能,所述连接抵接部220与所述辅助突出部52横向相对且错位设置。也即是,所述连接抵接部220与所述辅助突出部52施加在发光组件300上的抵接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平行且相反。为了进一步增强灯座组件201对发光组件300的稳固保持性能,所述连接抵接部220采用如下设置方式:当所述发光组件300安装至所述灯座组件201时,所述连接抵接部220比所述辅助保持部50先接触所述发光组件300。也即是,所述发光组件300先接触所述连接抵接部220,然后再接触所述辅助保持部5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抵接部200具有大于所述辅助保持部50的轴向高度。所述连接件200设置在所述容腔壁12上,从而依托所述容腔壁12获得稳固性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200可拆卸地设置,从而能够更换实现所述连接件200的可更换,以提升通用性能。所述连接件200可以任意电导体制造。优选地,所述连接件200为金属一体件。

所述连接件20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电连接即可。为了便利于形成电性回路,一对连接件200、200b分别与发光组件300电连接。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一对连接件200、200b在抵接方向上相对彼此错位设置。也即是,一对连接件200、200b施加在发光组件300上的抵接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彼此平行且反向。

为了充分节省空间、提升保持性能,所述辅助保持部50、所述主保持部30与所述连接件200依次排布设置,并相对于容腔壁12的一个侧壁12a突出设置。连接件200b、主保持部30b及辅助保持部50b依次排布设置,并相对于容腔壁12的另一个侧壁12b突出设置。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9至图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具301。所述灯具301包括根据前述实施例二记载的灯座组件201及发光组件300。

所述发光组件300的底端插设在所述容腔12内。所述发光组件300与所述主保持部30及所述辅助保持部50抵接接触。所述发光组件300与所述连接件200接触电连接。所述发光组件300可以为任意规格、种类的发光部件。根据需要,所述发光组件300可以LED发光模组、荧光灯或白炽灯等。根据需要,所述发光组件300可以包括相应的发光元件及支撑结构等。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300的尺寸规格不同时,所述灯座组件201仍然能够提供较稳定的支撑性能。

为了提升所述发光组件300与所述灯座组件201的稳固组装一体性能,所述发光组件300具有配合接触部320。所述配合接触部320可与所述连接件200的连接抵接部220阻挡配合。优选地,一对配合接触部320、320b可与对应的连接抵接部220、220b阻挡配合。具体地,当所述连接件220自所述容腔14向外移动时,所述配合接触部320可与所述连接抵接部220抵接,从而避免所述连接件220逃离至所述容腔14外。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300具有主阻挡配合部330。所述主阻挡配合部330突出设置,并可与所述主保持部30阻挡配合,以阻止所述发光组件300逃离至所述容腔14外。所述主阻挡配合部330可以为任意突出结构,只要能够与所述主保持部30阻挡配合即可。优选地,一对主阻挡配合部330、330b可与对应的一对主保持部30、30b阻挡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300具有辅助阻挡配合部350。所述辅助阻挡配合部350突出设置,并可与所述辅助保持部50阻挡配合,以阻止所述发光组件300逃离至所述容腔14外。所述辅助阻挡配合部350可以为任意突出结构,只要能够与所述辅助保持部50阻挡配合即可。优选地,一对辅助阻挡配合部350、350b可与对应的一对辅助保持部50、50b阻挡配合。

请一并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所述灯座组件201能够支撑不同尺寸的发光组件300,从而提升了所述灯具301的应用性能。具体地,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光组件300具有较大横向厚度。当所述发光组件300安装至所述灯座组件201时,所述发光组件300先与所述连接件200接触并使其横向变形后,再与所述辅助保持部50接触并使其横向变形。也即是,在所述发光组件300轴向向下安装过程中,所述发光组件300首先驱使连接件200发生横向形变,然后在驱使辅助保持部50发生横向变形。相应地,所述发光组件300具有较大横向尺寸时,所述连接件200和辅助保持部50变形产生的力相互错峰,从而增强保持性能、避免相应部件同时受到较大的抵接力。

图14示出了灯具301’在采用较小横向厚度的发光组件300’时的安装过程的剖视图。作为另外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发光组件300’具有较小横向尺寸。当发光组件300’安装至所述灯座组件201时,所述发光组件300’使得所述连接件200及所述辅助保持部50同时产生横向变形。也即是,所述发光组件300’同时驱动所述连接件200及所述辅助保持部50发生横向形变。

图15示出了灯具301”在发光组件300”设置为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相应地,所述外壳用于保护发光器件(譬如发光二极管)及实现相应的光学性能。所述外壳可以为玻璃可或者塑料壳。所述外壳可以为球形或梨形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较大横向厚度”与“较小横向厚度”为相对概念,用于表明两个发光组件300、300’具有不同的横向尺寸。相应地,“较大横向厚度”可以为第一横向厚度;“较小横向厚度”可以为第二横向厚度。所述第一横向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横向厚度。

所述灯具301的具体规格及种类根据需要而选择。作为优选,所述灯具301为汽车车灯。相应地,所述灯具301可以为汽车头灯、转向灯、刹车灯或尾灯。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别指出,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一、另一”等均为相对概念,仅用于结合附图以便利理解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其中,“轴向”、“安装方向”即为容腔14的深度方向,可以参考图3的上下方向;“纵向”与“轴向”垂直,可以参考图3中的左右方向;“横向”与“纵向”及“轴向”均垂直,可以参考图4中的左右方向。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6至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件401。所述连接件401包括本体410、接触部430及支撑部450。

所述连接本体410用于支撑所述连接件410的其他结构。所述连接本体41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满足相应的支撑、安装需要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本体410安装至下述安装座500的容腔514内。所述连接本体410具有轴向延伸方向。相应地,所述连接本体410的轴向也即是安装至安装座500的安装方向。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410可以为板状材料的冲压结构。

所述接触部430自所述连接本体410连续延伸设置。部分所述接触部430相对于所述连接本体410间隔设置。具体地,部分所述接触部430与所述连接本体410横向间隔设置。当所述接触部430受到诸如发光组件300等电子器件的横向抵接时,部分所述接触部430移动至靠近所述连接本体410。也即是,部分所述接触部430相对于所述连接本体410可靠近及远离地设置。为了便利于所述连接件401与电子器件的抵接接触,所述接触部430相对于所述连接本体410设置为倾斜延伸的悬臂。作为优选,为了使得所述接触部430获得充分的弹性形变性能,当所述接触部430受到发光组件300的抵接时,所述接触部430仍然与所述连接本体410间隔设置。也即是,所述接触部430在于发光组件300配合及没有受力的自由状态下都保持与所述连接本体410间隔设置。

为了提升所述连接件401与电子器件的稳固抵接接触性能,所述接触部430包括接触主体432。所述接触主体432沿所述连接本体410的纵向延伸设置。也即是,所述接触主体432的外周面构造为部分管状壁的外周面。作为优选,所述接触部430为板材的冲压结构。也就是,所述接触主体432的截面为横向外凸的弧形截面。相应地,所述接触主体432由所述弧形截面纵向连续延伸形成。

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连接件401与电子器件的接触的稳定性能,所述接触部430还包括突出部434。所述突出部434自所述接触主体432的一侧或两侧纵向突出设置。作为优选,一对突出部434、434b分别自所述接触主体432的两侧纵向突出设置,以可同时抵接在安装座500上。为了便利于制造、提升所述连接件401的整体稳固性能,所述突出部434为拱桥状。相应地,所述突出部434与所述接触主体432为一体冲压结构。所述突出部434具有与所述接触主体432相同的弧形截面。可以理解的是,“内、外”为相对概念,远离自身结构的方向则为向“外”。

所述支撑部450自所述接触部430连续延伸设置。所述支撑部450跟随所述接触部430移动。也即是,当所述接触部430受到诸如电子器件的抵接时发生移动时,所述支撑部450发生相应移动。所述支撑部450可抵接至安装座500上。所述支撑部45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与安装座500的支撑配合即可。

为了提升所述支撑部450的稳固支撑性能,所述支撑部450包括支撑主体451及凸缘455。所述支撑主体451自所述接触部430连续延伸设置。所述支撑主体451的形状及构造只要满足相应的支撑即可。为了优选,所述支撑主体451大致呈平板状。相应地,所述支撑主体451具有与所述接触主体432大致相当的纵向尺寸。所述凸缘455自所述支撑主体450的一侧壁或两侧壁纵向突出设置,并可横向抵接在安装座500上。为了尽可能增强所述支撑部450对所述接触部430的支撑保持性能,一对凸缘455、455b分别相对于所述支撑主体450的两侧壁纵向突出设置。所述凸缘455的具体形状及构造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抵接在对应的安装座500上即可。作为优选,为了便利于制造,所述凸缘455为长方体凸台状。也即是,所述凸缘455与所述突出部451采用同一块板材构造形成。作为优选地,所述凸缘455相对于所述接触部430纵向向外突出设置,从而使得所述支撑部450便利地抵接在下述对配支撑部550上。

为了便利于所述支撑部450发生相应的移动,所述支撑部450与所述接触部430共同构造为一悬臂。也即是,所述支撑部450与至少部分所述接触部430相对所述连接本体410间隔设置。作为优选,为了便利于所述支撑部450及所述接触部430发生相应的移动,所述悬臂为弹性形变结构。更具体地,所述支撑部450为弹性形变结构。

为了便利于所述连接件401与其他外部部件配合,所述连接件401还包括插接端部460。所述插接端部460自所述连接本体410的一端轴向延伸设置。优选地,所述插接端部460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更具体地,所述插接端部460穿过下述安装座500的容腔底壁512c,并延伸至安装座500上的对配容腔540内,并在该对配容腔540内实现相应的电连接。

为了提升所述连接件401的稳固一体性能,所述连接件401的为一体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401为冲压件。更具体地,所述连接件401为板材冲压件。也即是,所述连接件401通过一整块板材通过冲压制造形成。所述连接件401可以采用任意导体材料制造,譬如金属。优选地,所述连接件401为铜材构造。所述连接件401的其他形状、构造及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记载的连接件200。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9至图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装组件501。所述安装组件501包括安装座500及前述实施例四记载的连接件401。

所述安装座500用于支撑所述连接件401。所述安装座50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支撑所述连接件401即可。为了提升所述安装座500对连接件401的稳固支撑性能,所述安装座500具有容腔壁512。所述容腔壁512围成一容腔514。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500为支撑作为电子器件的发光组件300的灯座。所述安装座500的形状、构造及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一记载的灯座101。相应地,所述容腔壁512具有容腔底壁512c。所述容腔底壁512c用于分割所述容腔514与下述对配容腔540。

为了便利于与其他外部部件(图中未示出)配合,所述安装座500具有对配容腔540。所述对配容腔540用于提供所述连接件401与外部部件电连接的容纳空间。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401用于与作为外部部件的外部电源电连接。相应地,所述对配容腔540用于提供所述连接件40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容纳空间。优选地,为了提供相应地电性回路,一对连接件401、401b设置在所述容腔514内。

为了稳固地保持所述连接件401,所述安装座500包括安装部590。所述安装部590用于安装保持所述连接件401。所述安装部59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安装保持所述连接件401即可。作为优选,所述安装部590包括安装孔592。具体地,所述安装孔592用于容纳并保持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401的本体410。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提升对所述支撑部50的支撑保持性能,所述安装座500还包括支撑配合部550。所述支撑配合部550设置在所述容腔壁512的内表面上,用于支撑所述连接件401的支撑部450。所述支撑配合部55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支撑即可。所述支撑配合部550可以为容腔壁512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也可以为所述支撑配合部550上的突出结构。为了增大所述支撑配合部550与所述支撑部450的接触面积,所述支撑配合部550通过平面与所述支撑部450接触。优选地,一对支撑配合部550、550b用于支撑对应的一对支撑部450、450b。相应地,一对支撑配合部550、550b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孔592的两侧。也即是,一对支撑配合部550、550b纵向排布。

下面具体说明所述连接件401与所述安装座500的配合关系:所述连接件401的底端轴向安装至所述容腔514内。所述连接件401的本体410与所述安装部590安装配合。相应地,至少部分本体410容纳在所述安装孔592内。当所述连接件401没有受到诸如发光组件300提供的横向抵接力而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所述接触部430相对于所述容腔壁512的内表面横向突出设置。所述支撑部450可相对于所述容腔壁512的内表面横向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支撑部450相对于所述支撑配合部550横向间隔设置。当所述连接件401受到下述发光组件300的抵接时,所述连接件401的所述接触部430与发光组件300抵接接触,所述接触部430受到横向抵接力并靠近所述容腔壁512的内表面。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21及图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601。所述电子装置601包括电子器件300b及根据前述实施例五记载的安装组件501。

下面具体说明所述电子器件300b与所述安装组件501的配合关系:所述电子器件300b的底端安装至所述安装座500的容腔512内。所述电子器件300b横向抵接在所述连接件401的接触部430上。相应地,所述接触部430相对于所述容腔壁512靠近移动,并驱使所述支撑部450移动。所述支撑部450移动至抵接在所述安装座500上。具体地,所述支撑部450抵接在所述对配支撑部550上。更具体地,一对凸缘455、455b分别抵接在对应的一对对配支撑部550、550b上。此时,部分所述支撑主体451可容置在一对对配支撑部550、550b之间的安装孔592内,以充分节省空间。

所述电子器件300b的具体规格、种类及结构根据需要而选择。作为优选,所述电子器件300b可以为前述记载的发光组件300。相应地,所述安装座500可以为前述记载的灯座101。所述电子装置601可以为前述记载的灯具301。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601为汽车车灯。相应地,实施例四至六对应的方向限定可以参考实施例一至三中关于方向的限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