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山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4791发布日期:2018-11-02 22:3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光源散热效率高,太阳能发电量大的LED山路灯。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灯的出现,相对于普通灯(白炽灯等)具有节能、寿命长、适用性好、回应时间短、环保等优点。

LED路灯用于公路照明,现有的LED路灯多数采用太阳能自主发电来为LED光源供电。LED山路灯用于山间公路照明,因山形地貌影响,太阳能发电模块受日照时间短,发电量不充足。再者,山上风向不定,而对于一般的LED山路灯散热片都是固定一个方向,LED光源的散热不稳定,会导致有些时间段散热不足,影响LED光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光源散热效率高,太阳能发电量大的LED山路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山路灯,包括:灯柱以及设置在该灯柱上的太阳能发电模块、电源模块及光源模块,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的电输出端连接电源模块的电输入端,所述电源模块的电输出端连接光源模块的电输入端,还包括:控制模块、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光源模块包括:散热外壳、散热器及LED发光单元,所述LED发光单元设置在散热外壳上,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板以及散热翅片,所述散热板可旋转设置于散热外壳内并与散热外壳形成热接触,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散热板上并裸露于散热外壳外,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散热板,以驱动该散热板在散热外壳内旋转;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太阳能发电模块以驱动该太阳能发电模块转动;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以分别控制二者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端,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散热板同轴连接并与第一主动轮形成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的传动来驱动散热板在散热外壳内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灯柱呈“7”字形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柱以及水平设置于支撑柱顶部的安装杆,所述光源模块设置在该安装杆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从动轮,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通过第二从动轮可旋转设置在安装杆上,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形成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带动太阳能发电模块沿安装杆的外周面旋转,以实现带动太阳能发电模块在光源模块的出光面与背光面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为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伸缩驱动端连接太阳能发电模块,以带动太阳能发电模块在以平行于安装杆的轴方向的第一方向上进行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一平行于安装杆的轴方向的转轴连接太阳能发电模块,定义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驱动第四驱动电机旋转,进而带动太阳能发电模块以转轴为旋转轴进行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包括第四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所述第四驱动电机与太阳能发电模块之间通过二平行的连接杆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枢接于二连接杆之间,定义该枢接轴的轴向方向为第二方向,该第二方向与安装杆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第四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太阳能发电模块在以枢接轴为旋转轴进行翻转。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散热板,以驱动该散热板在散热外壳内旋转,进而带动散热翅片朝向不同的方向,进而朝向实际风向,提高散热效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太阳能发电模块以驱动该太阳能发电模块转动,以增加太阳能发电模块正面的受光时间,增大发电量。

进一步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太阳能发电模块沿安装杆的外周面旋转,以实现带动太阳能发电模块在光源模块的出光面与背光面之间切换,在夜间山上人少,太阳能发电模块可吸收多余光源,进一步增加发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LED山路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LED山路灯的光源模块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山路灯,包括:灯柱以及设置在该灯柱上的太阳能发电模块80、电源模块(未示出)、光源模块、控制模块(未示出)、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80的电输出端连接电源模块的电输入端,所述电源模块的电输出端连接光源模块的电输入端,此为常规技术,不再详述。

所述灯柱呈“7”字形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柱61以及水平设置于支撑柱61顶部的安装杆62,所述光源模块设置在该安装杆62的末端。

所述光源模块包括:散热外壳71、散热器及LED发光单元73,所述LED发光单元73设置在散热外壳上,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板721以及散热翅片722,所述散热板721可旋转设置于散热外壳71内并与散热外壳71形成热接触,所述散热翅片722设置在散热板721上并裸露于散热外壳71外。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1、第一主动轮12及第一从动轮13,所述第一主动轮12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11的驱动端,所述第一从动轮13与散热板721同轴连接并与第一主动轮12形成传动连接,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从动轮13套接在散热翅片722上,进而与散热板721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通过第一主动轮12和第一从动轮13的传动来驱动散热板721在散热外壳71内旋转,进而改变散热翅片722的方向,以适应不同方向的风,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的,第一从动轮13与散热外壳71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74,进而起到防水的作用。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包括第四驱动电机51和传动组件(未示出),所述第四驱动电机51与太阳能发电模块80之间通过二平行的连接杆52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80枢接于二连接杆52之间,定义该枢接轴的轴向方向为第二方向,该第二方向与安装杆62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第四驱动电机51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太阳能发电模块80在以枢接轴为旋转轴进行翻转。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为现有技术中用于传动驱动力的常规传动组件,如齿轮传动组件等,此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上述描述轻易实现的,在此,不再详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无需采用传动组件,可将第四驱动电机51的驱动端直接连接枢接轴进行驱动。

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第三驱动电机41,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1的驱动端通过一平行于安装杆62的轴方向的转轴42连接第四驱动电机51,进而通过第四驱动电机51连接太阳能发电模块80,定义所述转轴41的轴向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1驱动第四驱动电机51旋转,进而带动太阳能发电模块80以转轴为旋转轴进行翻转。

第二驱动件为伸缩驱动件31,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伸缩驱动端连接第三驱动电机41,进而实现连接太阳能发电模块80,第二驱动件的伸缩带动太阳能发电模块80在以平行于安装杆62的轴方向的第一方向上进行伸缩。

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1、第二主动轮22及第二从动轮23,第二从动轮23可旋转设置在安装杆62上,所述第二从动轮23通过一连接杆63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进而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80,即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80通过第二从动轮23可旋转设置在安装杆62上。所述第二主动轮22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21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二主动轮22与第二从动轮23形成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1通过第二主动轮22与第二从动轮23带动太阳能发电模块80沿安装杆62的外周面旋转,以实现带动太阳能发电模块80在光源模块的出光面与背光面之间切换。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以分别控制二者运行。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为现有技术中常规如单片机控制模块等具有控制功能的电路,此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实现的,在此不再详述。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散热板721,以驱动该散热板721在散热外壳71内旋转,进而带动散热翅片722朝向不同的方向,可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散热翅片722转向进而实际风向,提高散热效率。对于太阳能发电模块,在白天阶段,第一驱动件的第二驱动电机21驱动太阳能发电模块80旋转至光源模块的背光面(即光源模块上方),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及第四驱动件跟根据实际光照情况驱动太阳能发电模块80伸缩或翻转,以达到最大照度面积和正向朝向太阳光,提高发电效率;在夜间,无阳光照射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件的第二驱动电机21驱动太阳能发电模块80旋转至光源模块的出光面(即光源模块下方),再通过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及第四驱动件的驱动,使太阳能发电模块接收光源模块的光照,以增加发电量。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太阳能发电模块80接收光源模块的光照的前提是旋转至不影响光源模块照射在公路上的位置,即太阳能发电模块接收光源模块未照射在公路上的多余的光线,防止遮住视线。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并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实现多方向调整,为最优选的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单独的进行调整,如只通过第二驱动件进行伸缩调节或只通过第三驱动件进行翻转调节等,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