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248发布日期:2018-10-12 22:1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一种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量子点发光装置一般包括激发光源和分散有量子点的量子点膜。激发光源发射的激发光线激发量子点膜中的量子点产生相应的光线。

由于量子点对于阻水阻氧的性能要求较高,因此量子点膜的两侧设置有阻隔层,用来阻挡水氧等进入量子点膜内部,避免量子点失效。但是量子点膜的边缘并没有阻隔层,外界水氧等容易从边缘进入量子点膜内部,容易造成分散在边缘的量子点失效,出现边缘失效的现象。所以现有亟需提高量子点发光装置阻水阻氧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阻水阻氧性能的发光装置。

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形成有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导光板;透明基板,其包括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密封贴合的贴合面,在所述贴合面上开设多个凹槽;量子点,设置在所述多个凹槽内。

该发光装置中,量子点设置在透明基板的凹槽内,导光板和透明基板密封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量子点设置在导光板和透明基板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可以有效避免水氧等渗入凹槽内,从而使得量子点避免水氧等的不良影响,因此该发光装置具有良好的阻水阻氧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至5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的范围为0.1毫米~1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形状为曲面,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导光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曲率范围为100至10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导光点的位置与所述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包括两个入光面,所述两个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个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激发光源,两个激发光源分别朝向所述两个入光面发射激发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和所述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面朝向所述导光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暴露所述凹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仅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应注意的是,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发光装置1,该发光装置1包括导光板11、激发光源17、透明基板13。该导光板11包括入光面111和出光面113,激发光源17朝向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1发射激发光线,并且这些激发光线经过导光板11后可以从出光面113出射。透明基板13包括贴合面,该贴合面与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密封贴合。透明基板13的贴合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15,由于导光板11和透明基板13密封贴合,因此凹槽15能够形成密封的空间,该凹槽15内设置有量子点。量子点设置在密封的空间,外界的水氧等难以渗入到凹槽15内,有效避免了水氧等对量子点的不良影响,所以该发光装置1具有良好的阻水阻氧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凹槽15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毫米,优选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至5毫米。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相邻的凹槽15之间的距离指相邻的两个凹槽15的边缘之间最近的距离。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凹槽15的边缘之间最近的距离不小于1毫米。如果一个凹槽15内存在水氧等情况时,凹槽15之间保持上述距离,又因为导光板11与透明基板13之间密封结合,所以含有水氧等的凹槽15难以影响到相邻的凹槽15内的量子点,因此可以进一步提升该发光装置阻水阻氧的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凹槽的深度的范围为0.1毫米~1毫米。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凹槽15的深度指从透明基板13开设凹槽15开口的表面至凹槽15最深处的垂直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凹槽15的形状为曲面,并且凹槽15的开口朝向导光板11。凹槽15形成该形状后,其具有类似于凸透镜的作用,这样利于量子点产生的光线的汇聚,从而使得量子点产生的光线更加集中,提升该发光装置1的亮度。更进一步的,这些凹槽15的曲率的范围为100~1000,凹槽15的曲率处于该范围内时,能够更利于量子点产生的光线的汇聚,减少光的损耗。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1中导光点的位置与凹槽15的位置一一对应,因此经过导光点散射的激发光线能够针对性的传播至对应的凹槽15,从而来激发对应凹槽15内的量子点。这样激发光线在导光板11中的传播更具有针对性,减小光线的损耗。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1的厚度为3毫米~5厘米。意外发现,当导光板11的厚度处于该范围时,使得整个发光装置1处于一个合适的厚度,并且能够更利于激发光线在导光板11中的传播。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1为两个,这两个入光面111相对设置,也就是说这两个入光面111分别为导光板11相对的两个表面。更进一步的,激发光源17的数量也为两个,这两个激发光源17分别设置在两个入光面侧,这两个激发光源17产生的激发光线分别从相应的入光面111进入导光板11内。从两个相对的入光面111都入射激发光线,可以使得导光板11内的光线强度更均匀。如果只有一个激发光源17单独向入光面发射激发光线的话,随着激发光线的光程增加,会产生光损,在导光板11内会出现光线强度不均匀的现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1可以避免光线强度不均匀的现象的发生。

在导光板11和透明基板13之间设置有反射膜19,并且反射膜19不覆盖凹槽15,反射膜19暴露凹槽15,此外反射膜19的反射面朝向导光板11。也就是说,反射膜19可以根据透明基板13开设的凹槽15的位置进行图案化设置,以使得在透明基板13上设置有凹槽15的位置不存在反射膜19,而在其他位置上设置有反射膜19。因此,激发光线传播至凹槽15所处的位置时,其可以进入凹槽15内;而激发光线传播至其他位置时,这些激发光线重新反射到导光板11内,会发生再次散射,从而再次利用这些激发光线来激发凹槽15内的量子点,因此提高了发光装置1的发光亮度。

尽管发明人已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作出修改和/或变通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是显然的,都不能脱离本申请精神的实质,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用于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阐述和理解,并不能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