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1486发布日期:2018-12-11 19:5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能源短缺的忧虑再度升高的背景下,节约能源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在照明领域,LED发光产品的应用正吸引着世人的目光,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产品,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二十一世纪将进入以LED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时代。

LED发光产品也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以及城市夜景等领域。

但是,现有LED发光产品通常无法安装于建筑幕墙上,或者或者即使勉强可将照明设备安装于建筑幕墙上也会带来损坏幕墙的风险,而建筑幕墙主要起装饰作用,若在安装照明设备的过程中遭到损坏则必然影响建筑幕墙的可观赏性。

因此,用户亟需一种能够将LED发光产品安装于建筑幕墙上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支架结构,用于解决现有LED发光产品的安装过程通常比较繁琐,且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均有可能导致损坏LED发光产品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结构,用于将照明设备固定于建筑幕墙,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支架本体,与所述建筑幕墙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照明设备可拆卸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以形成一容纳空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设置且均分别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以将所述容纳空间朝着远离所述建筑幕墙的方向依次分隔为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以及第三容纳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幕墙包括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穿过所述第一容纳部并插入所述第二容纳部内,以固定连接所述建筑幕墙与支架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容纳部的形状与所述照明设备的形状相匹配,以容纳所述照明设备。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设备与支架结构之间采用如下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的方式进行连接:螺纹连接、焊接连接、卡合连接、卡扣连接、粘结连接、以及过盈配合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照明设备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供安装件插入,以连接所述照明设备和支架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照明设备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对应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以连接所述照明设备和支架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吸合装置,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外;所述吸合装置吸附于所述建筑幕墙的表面,以固定连接所述建筑幕墙与支架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合装置包括真空吸盘和/或电磁吸盘。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的涂层颜色与所述建筑幕墙的涂层颜色相一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支架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将照明设备安装于建筑幕墙上,或者即使勉强可将照明设备安装于建筑幕墙上也会带来损坏幕墙的风险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结构通过将自身固定于建筑幕墙上并与照明设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了快捷简约的安装过程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建筑幕墙受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2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结构与照明设备相结合的示意图。

图3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结构与建筑幕墙相结合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1 第一支撑件

12 第二支撑件

13 第一连接件

14 第二连接件

15 第一容纳部

16 第二容纳部

17 第三容纳部

2 照明设备

3 安装件

4 建筑幕墙

41 建筑幕墙的插入部

A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结构,用于将照明设备固定于建筑幕墙,从而在不损坏建筑幕墙的情况下将照明设备快速地安装于建筑幕墙上。

所述建筑幕墙是指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护围,通常由面板和后面的支承结构组成。所述面板例如是玻璃、金属板、石板、或者陶瓷板等等,所述支承结构例如是铝横梁立柱、钢结构、或者玻璃肋等等。所述照明设备例如可以是LED灯、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或者高压钠灯等发光产品,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1所示,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结构的示意图。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与未图示的建筑幕墙固定连接且与未图示的照明设备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结构的涂层颜色与所述建筑幕墙的涂层颜色相一致,从而更利于所述建筑幕墙与支架结构的整体一致性,避免支架结构安装于建筑幕墙后因色差明显而导致视觉突兀。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技术通常无法将照明设备安装于建筑幕墙上而无法满足用户的安装需求;或者即使勉强可将照明设备安装于建筑幕墙上也会带来损坏幕墙的风险,而建筑幕墙主要起装饰作用,若在安装照明设备的过程中遭到损坏则必然影响建筑幕墙的可观赏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结构很好地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将自身固定于建筑幕墙上并与照明设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了快捷简约的安装过程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建筑幕墙受损的可能性。下文将以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支架结构的实施方式以及实现原理。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相对设置,从而形成一容纳空间。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相对设置且互为平行,从而形成一在箭头B方向上相对距离保持不变且形状规则的容纳空间,以利于与建筑幕墙以及照明设备连接。

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14,所述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14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所述第二连接件14亦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从而将所述容纳空间朝着远离未图示的建筑幕墙的方向依次分隔为第一容纳部15、第二容纳部16、以及第三容纳部17。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中将箭头A的方向来表示远离所述建筑幕墙的方向。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14相对设置且互为平行,从而使得各容纳部在箭头B方向的相对距离一致,形成形状规则的容纳部,以利于与建筑幕墙以及照明设备连接。

如图2所示,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结构与照明设备相结合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图1和图2可知:所述照明设备2朝着靠近所述第三容纳部17的方向移动以插入所述第三容纳部17。所述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分别设有未图示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照明设备2设有未图示的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用于供安装件3插入,从而实现连接照明设备2与支架结构。

具体的,所述安装件3例如为带有外螺纹的螺丝件,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设有相应的内螺纹,所述螺丝件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通过内外螺纹的啮合连接所述照明设备2与支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三容纳部17的形状与所述照明设备2的形状相匹配。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容纳部17呈立方体形状,所述照明设备2的外部轮廓亦构成立方体,所述照明设备2插入所述第三容纳部17后可贴合于第三容纳部17内表面,从而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照明设备2与支架结构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照明设备与支架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内外螺纹啮合连接,还可通过焊接连接、卡合连接、卡扣连接、粘结连接、或者过盈配合连接等方式实现连接。以卡合连接为例,所述支架结构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照明设备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对应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以连接所述照明设备和支架结构。因焊接连接、卡合连接、卡扣连接、粘结连接、或者过盈配合连接等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故本实用新型不再予以赘述。

如图3所示,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结构与建筑幕墙相结合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中采用圆柱形立杆表示所述建筑幕墙4的形状,但并非表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建筑幕墙4仅限于圆柱形形状,本实用新型对于建筑幕墙4的形状并不作限定。此外,图中展示的建筑幕墙4仅为建筑物整个幕墙中的一部分用于显示建筑幕墙与支架结构相连接,且图中涂有斜线的部分表示所述建筑幕墙4被所述第一容纳部15所容纳的部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图1和图3可知:所述建筑幕墙4设有插入部41,所述插入部41插入第一容纳部15并朝着靠近所述第二容纳部16的方向移动。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容纳部15和第二容纳部16的第一连接件13设有未图示的通孔,以供建筑幕墙4的插入部41插入并进入所述第二容纳部16。

可选的,所述建筑幕墙4与支架结构之间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所谓过盈配合,即依靠建筑幕墙与通孔的过盈值,装配后使靠建筑幕墙与通孔表面间产生弹性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联接。

可选的,所述建筑幕墙4与支架结构之间还可通过吸附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具体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吸合装置,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外。所述吸合装置吸附于所述建筑幕墙4的表面,以固定连接所述建筑幕墙4与支架结构。所述吸合装置,例如可以是真空吸盘或者电磁吸盘等等。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吸附连接的方式,实现所述建筑幕墙4与支架结构之间无孔连接,进一步地确保了无损性安装照明设备2。当然,所述建筑幕墙4与支架结构之间除了上述实施例中的过盈配合连接和吸附连接之外,还可通过未图示的螺钉进行连接,或者还可通过焊接连接、粘结连接、或者卡合连接等方式实现连接,本实用新型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将照明设备安装于建筑幕墙上,或者即使勉强可将照明设备安装于建筑幕墙上也会带来损坏幕墙的风险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结构通过将自身固定于建筑幕墙上并与照明设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了快捷简约的安装过程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建筑幕墙受损的可能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