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水功能的舞台灯支撑架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4862发布日期:2019-01-02 22:0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防水功能的舞台灯支撑架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台灯防水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带防水功能的舞台灯支撑架外壳。



背景技术:

舞台灯又叫“舞台灯光”,是舞台表演的主要灯光来源。主要起着渲染舞台气氛,突出中心人物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被用于舞台表演,从而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实现云雾缥缈的感觉,在舞台表演中常常会使用到干冰,干冰在使用后会快速升华,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大量液化形成水珠。在这种环境下使用舞台灯,舞台必须兼具有防水的功能。

中国专利CN201621109363.X于2017年4月19号公开了一种带防水功能的舞台灯支撑架及具有其的防水舞台灯,主要包括:支撑架外壳,所述支撑架外壳底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架外壳内部相通的第一中空转轴,所述支撑架外壳顶部设有与所述支撑架外壳内部相通的第二中空转轴,所述支撑架外壳内与所述第一中空转轴以及第二中空转轴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防水连接头和第二防水连接头,所述第一防水连接头和第二防水连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中空转轴和第二中空转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防水连接头和第二防水连接头通过导管相互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防水问题,但其采用的是密闭式的防水方式,将所有的功能模块全部放置在密闭的环境中,导致灯体内的空气不流通,会造成灯体内的温度过高,会加速舞台灯灯体内功能部件的老化,影响舞台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带防水功能的舞台灯支撑架外壳,目的在提供一种更好的防水效果,同时保证舞台灯体内的空气循环,便于舞台灯的散热,从而延长舞台灯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防水功能的舞台灯支撑架外壳,包括支架以及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中间位置预设有转轴通孔,所述转轴通孔边缘设有与所述支架上设立的环形凹槽相配合的环形凹槽插脚;所述外壳本体包括位于上部的防水外壳上部以及位于下部的防水外壳下部,所述防水外壳上部与所述防水外壳下部的连接处设有引流装置,所述防水外壳上部上垂直设有对立防水边;所述防水外壳下部上垂直设有对立的防水边,所述防水边分别与所述支架上设立防水反边一一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壳本体中间位置设置转轴通孔,支架上的转轴穿过通孔,转轴通孔上的环形插脚与设置在支架上的转轴环形凹槽相互配合,防止水滴通过转轴进入灯体内部。外壳本体分为防水外壳上部以及防水外壳下部,便于防水外壳的安装。在防水外壳上部与防水外壳下部的连接处设有引流装置,将进入外壳内的水滴引流至外壳的底部排出,能有效的防止水滴通过连接处进入支架。支架上设置防水反边,防止滴落的水滴倒流,进一步加强了防水性能。

进一步,外壳本体的四周上设有贯穿所述外壳本体的通气孔,所述外壳本体边缘内侧设有挡水装置,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挡水装置形成防水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壳本体的四周上设有贯穿所述外壳本体通气孔,利于外壳本体能的空气流通,在有少量水滴进入外壳本体时,能快速风干,同时能有效的解决灯体散热的问题。在通气孔与挡水装置之前设置防水槽,保证了通风的同时,避免水滴向外壳本体内运动。

进一步,支架上分别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分别对应防水外壳上部以及防水外壳下部的中间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风口与出风口正对中间位置,延长水滴进入风口的距离,使得水滴不容易进入支撑架内,从而直接的增加了支撑剂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防水外壳下部设有通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水外壳的下部设置通路,使得进入支撑架内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防水外壳外侧运动,便于将支撑架内的水滴排出,增强了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防水功能的舞台灯支撑家外壳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防水功能的舞台灯支撑架外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作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进风口上挡水边;2、进风口防水反边;3、进风口; 4、进风口下挡水边;5、环形凹槽;6、出风口上挡水边;7、出风口;8、出风口防水反边; 9、出风口下挡水边;10、环形凹槽插脚;11、V形引流边;12、外壳本体;13、防水槽;14、防水外壳上部;15、防水外壳下部。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以及附图2所示:一种带防水功能的舞台灯支撑架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2,外壳本体12呈现椭圆形,外壳本体12内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纳槽,位于外壳本体 12的中心位置预设有转轴通孔,转轴通孔外缘设置有环形凹槽插脚10,主要用于配合设置在舞台灯转轴上的环形凹槽5。位于外壳本体12的周边上设置有贯穿外壳本体12的通气孔,通气孔的数量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自行增加或者减少。通气孔连通内壁处设置有防水槽13,防水槽13由外壳本体12与防水挡板组成,主要防止水滴向防水外壳12的中心位置移动。防水外壳12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防水外壳上部14以及防水外壳下部15组成,防水外壳上部14与防水外壳下部15将转轴通孔一分为二,防水外壳上部14与防水外壳下部15衔接部分为V形引流边11,防水外壳上部14与防水外壳下部15呈现楔形体。位于防水外壳上部 1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进风口挡板,主要与进风口3相互配合,进风3呈现喇叭状。进风口3 的大环向外侧且靠近进风口挡板,两者互相不接触。进风口挡板上相互对立设置有进风口上挡水边1以及进风口下挡水边4,其中进风口下挡水边4正对防水外壳上部14的楔形结构。进风口上挡水边1与灯体上的进风口防水反边相互配合,用以将流入支撑架的水滴分流,防止水滴进入进风口3。

防水外壳下部15的中间位置正对位于灯体上的出风口7,位于出风口7的四周设置有防水边,防水边设置在防水外壳下部15的中间位置,且防水边与出风口7之间存在间隙。方便靠近防水下部15楔形结构处设置有出风口上挡水边6,主要用于阻挡从进风口3滴落下的水滴,防止进入出风口7中。位于出风口上挡水边6的正对位置设置有出风口下挡水边9,防止水滴反流。出风口下挡水边9与设置在灯体上的出风口反水边相互配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