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LED导轨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9418发布日期:2018-11-09 20:0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式LED导轨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式LED导轨灯。



背景技术:

目前,导轨灯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常规的导轨灯发光是厂家通过出厂时配置的反光杯、透镜、固定好的角度来发光,用户买回去后,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因照射物体大小光角度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需要调节角度及光斑大小时,只能通过更换灯具来调整,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且使用不便。同时,现在导轨灯的不能灵活调整发光元件的朝向,从而不能多方位的照射不同的区域,限制了其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方便调节发光组件朝向、出光角度和光斑、实现全方位照射的LED导轨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式LED导轨灯,包括灯体、控制组件、散热座以及用于与外界导轨滑动连接的导轨盒,所述灯体包括灯筒、发光组件、连接于灯筒前端的灯环以及与灯环滑动连接的前盖;所述灯筒的前端开口,所述散热座的后端嵌设于灯筒内,所述散热座的前端突伸入灯环内,所述发光组件装设于灯环内并与散热座的前端连接,所述导轨盒包括盒体以及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连接部和弯折部,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于盒体的下端,所述灯筒转动连接于弯折部,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导轨盒内并用于控制发光组件的驱动器,所述前盖连接于灯环的前端并可沿灯环轴向滑动,所述前盖固定连接有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倾斜段、竖直段以及水平段,所述倾斜段与连接部连接,所述水平段与灯筒转动连接。

所述导轨灯还包括转动支架,所述灯筒的后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转动支架设置于安装槽内并与灯筒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段的一端凸伸入安装槽内并与转动支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包括位于透镜中部并向远离发光组件方向凸起的凸起部以及连接于凸起部外周的卡接部,所述前盖呈环状,所述前盖的内环面设置有用于与卡接部卡接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前端面呈弧状,所述透镜的后端设置有环状的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连接有用于封闭前盖前端的开口的扩散片,所述扩散片为PMMA扩散片。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的后端嵌设于灯环内,所述前盖的外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硅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连接于散热座前端的光源板以及装设于光源板的灯珠,所述光源板以及散热座前端的直径均小于支撑部内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灯环的后端与灯筒的前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座开设有开口朝向发光组件的散热槽,所述发光组件封闭散热槽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臂的旋转来调节发光组件的朝向,以满足对不同方向的照明需求,实现全方位的照射;同时通过前盖的前后滑动来调整透镜与发光组件的距离,当需要调节角度及光斑大小时,只需移动前盖即可,实现对光角度的精准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轨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1—导轨盒 12—驱动器 13—灯筒

14—散热座 15—光源板 16—前盖

17—凸起部 18—支撑部 19—卡接部

21—扩散片 22—灯环 23—安装槽

24—转动支架 25—连接部 26—硅胶圈

27—倾斜段 28—竖直段 29—水平段

31—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改良式LED导轨灯,包括灯体、控制组件、散热座14以及用于与外界导轨滑动连接的导轨盒11,所述灯体包括灯筒13、发光组件、连接于灯筒13前端的灯环22以及与灯环22滑动连接的前盖16;所述灯筒13的前端开口,所述散热座14的后端嵌设于灯筒13内,所述散热座14的前端突伸入灯环22内,所述发光组件装设于灯环22内并与散热座14的前端连接,所述导轨盒11包括盒体以及连接于盒体下端的旋转臂25,所述灯筒13转动连接于旋转臂25的下端,所述导轨盒11包括盒体以及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连接部25和弯折部,所述连接部25转动连接于盒体的下端,所述灯筒13转动连接于弯折部,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导轨盒11内并用于控制发光组件的驱动器12,所述前盖16连接于灯环22的前端并可沿灯环22轴向滑动,所述前盖16固定连接有透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臂的旋转随意来调节发光组件的朝向,以满足对不同方向的照明需求,实现全方位的照射;同时通过前盖16的前后滑动来调整透镜与发光组件的距离,当需要调节角度及光斑大小时,只需移动前盖16即可,实现对光角度的精准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相比常规的卤素灯,光电转换效率更好,更为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倾斜段27、竖直段28以及水平段29,所述倾斜段27与连接部25连接,所述水平段29与灯筒13转动连接。所述倾斜段27与连接部25之间形成夹角。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臂的旋转多方位调发光组件的照射方向,实现多方位的照射要求,使用方便,灵活性高。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灯还包括转动支架24,所述灯筒13的后端设置有安装槽23,所述转动支架24设置于安装槽23内并与灯筒13固定连接,所述旋水平段29的一端凸伸入安装槽23内并与转动支架24转动连接。通过将灯体相对于转动支架24转动,可以方便地调节导轨灯的照射角度,且结构简单紧凑。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包括位于透镜中部并向远离发光组件方向凸起的凸起部17以及连接于凸起部17外周的卡接部19,所述前盖16呈环状,所述前盖16的内环面设置有用于与卡接部19卡接的卡槽。透镜设置于前盖16内并与前盖16的内环面卡接,安装方便,透镜可随前盖16移动,进而调整透镜与发光组件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17的前端面呈弧状,所述透镜的后端设置有环状的支撑部18。较佳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连接于散热座14前端的光源板15以及装设于光源板15的灯珠,所述光源板15以及散热座14前端的直径小于支撑部18内腔的直径。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当前后滑动前盖16时,支撑部18可套设于散热座14及光源板15的外侧并相对于散热座14及光源板15,使灯珠与凸起部17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可以方便有效地出光角度及光斑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16连接有用于封闭前盖16前端的开口的扩散片21。较佳地,所述扩散片21为PMMA扩散片。利用扩散片21以及透镜相配合,改善导轨灯的出光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16的后端嵌设于灯环22内,所述前盖16的外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硅胶圈26。安装时,将硅胶圈26,并可加入适量的润滑油,组成前盖16组件,前盖16与灯环22连接,灯环22再与灯筒13固定,通过上下滑动前盖16组件,来调节光角度,安装及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灯环22的后端与灯筒13的前端螺纹连接。结构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座23开设有开口朝向发光组件的散热槽31,所述发光组件封闭散热槽31的开口。由于上述结构的设计,提升了导轨灯的散热性能。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