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电LED灯条及其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953发布日期:2019-02-01 19:4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流电LED灯条及其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流电LED灯条及其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照明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照明灯具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LED技术的发展,其多变的发光方式、长久的使用寿命以及省电等种种优点,使得其逐渐有取代传统灯泡的趋势。

现有的家庭供电电源通常为交流电电源,而传统的LED灯只能通直流电,当通交流电时容易造成灯丝的损坏,造成LED灯的报废,并且会造成光线闪烁,影响灯光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交流电LED灯条及其组合装置,通过在LED光源的正极和负极均分别接入方向相反的二极管,以实现不论灯条两端接正极还是负极时,LED均可正常点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流电LED灯条,包括基板、一排固定设置于基板上的LED阵列、分别固定设置于基板上且分布在LED阵列两端的第一金属薄片和第二金属薄片、固定设置于基板上分别与第一金属薄片的两端电性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固定设置于基板上分别与第二金属薄片的两端电性连接的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与基板固定连接且与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电性连接的第一灯条接口和与基板固定连接且与第二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电性连接的第二灯条接口。

所述LED阵列的LED均首尾电性连接,所述LED阵列中的第一颗LED的正极与第一金属薄片电性连接,最后一颗LED的负极与第二金属薄片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第一金属薄片电性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灯条接口电性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灯条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均与第一金属薄片电性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灯条接口电性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灯条接口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的两端均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灯条接口和第二灯条接口的连接孔,所述第一灯条接口和第二灯条接口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孔包括用于固定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孔和用于固定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用于将灯条固定的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向下插入第一连接孔的金属条,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向上插入第二连接孔的金属条。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为长方形薄板,所述第一金属薄片和第二金属薄片分别设置于基板两长边的边缘位置,所述LED阵列设置于第一金属薄片和第二金属薄片中间,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分别设置于第一金属薄片的两端,所述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分别设置于第二金属薄片的两端,所述第一灯条接口和第二灯条接口分别与基板的短边边缘处固定连接。

一种交流电LED灯条组合装置,基于实施例一种所述交流电LED灯条,包括支座、固定设置于支座上的固定柱、垂直固定在固定柱上的多根固定条、设置于固定柱远离支座一端的第一挂钩、设置于支座上的第二挂钩和多根灯条,相邻两根固定条在垂直于固定柱轴线的平面内呈90度夹角,多根灯条首尾相接,其中间连接处通过固定条固定,第一个灯条通过第一挂钩固定,最后一个灯条通过第二挂钩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并具有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在基板两侧的第一灯条接口和第二灯条接口可以使两根灯条的连接更方便。

2.灯条的使用不用区分正负极,能够接入交流电使用。

3.通过固定条、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与灯条的连接,可以实现免焊接的固定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该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该实施例的电流方向示意图。

图4所示为该实施例的另一电流方向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交流电LED灯条,包括基板1、一排固定设置于基板1上的LED阵列2、分别固定设置于基板1上且分布在LED阵列2两端的第一金属薄片3和第二金属薄片4、固定设置于基板1上分别与第一金属薄片3的两端电性连接的第一二极管51和第二二极管52、固定设置于基板1上分别与第二金属薄片4的两端电性连接的第三二极管53和第四二极管54、与基板1固定连接且与第一二极管51和第三二极管53电性连接的第一灯条接口61和与基板1固定连接且与第二二极管52和第四二极管54电性连接的第二灯条接口62。

所述基板1为常用的PCB电路板,所述LED阵列2的LED均首尾电性连接,即第一颗LED的负极与第二颗LED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二颗LED的负极与第三颗LED的正极电性连接,以此类推,该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连接两颗LED的焊点21,所述焊点21与LED之间的焊线与LED阵列2中线呈一定的角度,且LED到LED之间的距离大于LED到焊点21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缩短焊线,防止LED受热膨胀时焊线断开,提高灯条的使用时间。由于所述LED阵列2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金属薄片3和第二金属薄片4,因此所述焊点21的位置位于LED阵列2与第一金属薄片3或第二金属薄片4之间。所述LED阵列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金属薄片3和第二金属薄片4电性连接,即所述LED阵列2中的第一颗LED的正极与第一金属薄片3电性连接,最后一颗LED的负极与第二金属薄片4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51和第二二极管52的负极均与第一金属薄片3电性连接,第一二极管51的正极与第一灯条接口61电性连接,第二二极管52的正极与第二灯条接口62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53和第四二极管54的正极均与第一金属薄片3电性连接,第三二极管53的负极与第一灯条接口61电性连接,第四二极管54的负极与第二灯条接口62电性连接。

为了方便第一、第二灯条接口62与基板1的固定,该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1的两端均设置用于固定第一灯条接口61和第二灯条接口62的连接孔,所述第一灯条接口61和第二灯条接口6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部63、第一连接部64和第二连接部65,所述连接孔包括用于固定第一连接部64的第一连接孔11和用于固定第二连接部65的第二连接孔12。

为了方便第一、第二灯条接口62与连接孔的连接,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64包括向下插入第一连接孔11的金属条,所述第二连接部65包括向上插入第二连接孔12的金属条。通过该方式可以方便第一、第二灯条接口62与基板1的组合固定。

为了方便灯条与其他灯条的连接,该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63包括用于将灯条固定的固定孔631,两个灯条之间通过连接他们的固定孔631来进行连接。

该实施例中,为了使灯条布局更合理,所述基板1为长方形薄板,所述第一金属薄片和第二金属薄片分别设置于基板1两长边的边缘位置,所述LED阵列2设置于第一金属薄片和第二金属薄片中间,所述第一二极管51和第二二极管52分别设置于第一金属薄片的两端,所述第三二极管53和第四二极管54分别设置于第二金属薄片的两端,所述第一灯条接口61和第二灯条接口62分别与基板1的短边边缘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通过以上结构可以实现通交流电时不管哪个方向的电流,LED均可点亮,当第一灯条接口61接正极,第二灯条接口62接负极时,电流方向如图3所示,当第一灯条接口61接负极,第二灯条接口62接正极时,电流方向如图4所示。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施例一所述交流电LED灯条的组合装置,所述组合装置包括支座7、垂直固定设置于支座7上的固定柱8、垂直固定在固定柱8上的多根固定条9、设置于固定柱8远离支座7一端的第一挂钩81、设置于支座7上的第二挂钩71和多根灯条10。

相邻两根固定条9在垂直于固定柱8轴线的平面内呈90度夹角,多根灯条10首尾相接,其中间连接处通过固定条9固定,第一个灯条通过固定柱8顶端的第一挂钩81固定,最后一个灯条通过第二挂钩71固定。

该实施例的灯条组合装置使灯条10围绕固定柱8呈螺旋状盘旋,使灯条10显示的效果更加的美观。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