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1352发布日期:2019-01-22 22:4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得出射光能量分布均匀的透镜。



背景技术:

在液晶等电子产品的背光源中,需要照明装置提供光源,照明装置往往由LED和透镜组成,同时,透镜具有将LED所照射的光扩散为广角的作用,使得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然而,在液晶显示行业品味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直下式背光透镜(CSP系列)容易出现的能量断层问题,导致光学品味不易被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基座,所述透镜本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透镜本体具有一出光面和透镜底面,所述透镜底面的中部内凹有一入光面,所述出光面设置在所述入光面的出光一侧,在离透镜底面中心分别为第一半径距离和第二半径距离的区间内沿半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圈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径距离为5.5-6.5mm,第二距离为7.5-8.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径距离为6mm,第二距离为8mm。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宽度为0.65-0.75mm,所述第二斜面的宽度为0.2-0.25mm,所述凹槽的高度为0.1-0.1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面的宽度为0.7mm,所述第二斜面的宽度为0.22mm,所述凹槽的高度为0.12mm。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圈数为两圈。

优选地,所述出光面的横截面呈M型形状,所述入光面呈类子弹头形状。

优选地,所述透镜底面外轮廓为圆形,其半径大小为9mm。

优选地,所述透镜本体和基座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透镜底面上设置有内缩柱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基座,所述透镜本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透镜本体具有一出光面和透镜底面,所述透镜底面的中部内凹有一入光面,所述出光面设置在所述入光面的出光一侧,在离透镜底面中心分别为第一半径距离和第二半径距离的区间内沿半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圈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该透镜的凹槽结构可以将LED光充分的反射到出光面,且在能量断层位置处有较大的出光面,从而大大改善了出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结构改进的透镜,包括透镜本体2和基座1,所述透镜本体2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透镜本体2具有一出光面22和透镜底面21,所述透镜底面21的中部内凹有一入光面211,所述出光面22设置在所述入光面211的出光一侧,在离透镜底面21中心分别为第一半径距离和第二半径距离的区间内沿半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圈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3。具体地,所述第一半径距离为5.5-6.5mm,第二距离为7.5-8.5mm。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径距离为6mm,第二距离为8mm。

具体地,所述凹槽3具有第一斜面31和第二斜面32,所述第一斜面31的宽度为0.65-0.75mm,所述第二斜面32的宽度为0.2-0.25mm,所述凹槽3的高度为0.1-0.15mm。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31的宽度为0.7mm,所述第二斜面32的宽度为0.22mm,所述凹槽3的高度为0.12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3的圈数为两圈。

所述出光面22的横截面呈M型形状,所述入光面211呈类子弹头形状。

所述透镜底面21外轮廓为圆形,其半径大小为9mm。

所述透镜本体2和基座1一体成型。

所述透镜底面21上设置有内缩柱脚4。

工作原理:从LED出射的光线,通过内凹在透镜的入光面,光线经过入光面扩散、再经出光面扩散,但部分光线被反射至透镜底面,此时则由凹槽所形成的斜面进行再次扩散至出光面,避免了浪费,还改善了透镜出光面某一位置的能量断层。同时,部分LED光线从靠近透镜底面的侧面散出,造成了较大的浪费,但经过凹槽斜面的反射和折射,大大降低了光源浪费,提高了出光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