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屏蔽式防漏电前标志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8624发布日期:2018-11-30 19:3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层屏蔽式防漏电前标志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前标志灯,它包括灯罩、与灯罩相适配的底壳以及设置于灯罩内的LED线路板。传统的前标志灯在对于漏电处理的较差,在对前标志灯进行检修时,容易在灯罩上形成电荷,从而影响实用效果;以及如何提高密封效果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层屏蔽效果,防漏电效果好以及实用性强的前标志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屏蔽式防漏电前标志灯,包括灯罩、与灯罩相适配的底壳以及设置于灯罩内的LED线路板,所述灯罩包括内罩体和外罩体,内罩体和外罩体之间设有防漏电机构,防漏电机构包括设置于内罩体和外罩体之间的若干屏蔽层、两相邻屏蔽层之间设有电容膜、贴合内罩体靠近外罩体一侧侧面设置的内绝缘膜以及贴合外罩体靠近内罩体一侧侧面设置的外绝缘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罩包括内罩体和外罩体,内罩体和外罩体之间设有防漏电机构,为了提高防漏电效果,通过设置的防漏电机构,以及将防漏电机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内罩体和外罩体之间的若干屏蔽层、两相邻屏蔽层之间设有电容膜,通过屏蔽层作为支撑的基础,通过设置于屏蔽层之间设有电容膜作为电荷的载体,进而确保了屏蔽、防漏电效果,进一步的在内罩体靠近外罩体一侧侧面贴合设置的内绝缘膜以及贴合外罩体靠近内罩体一侧侧面设置的外绝缘膜,则进一步提高了防漏电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罩和底壳之间设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与灯罩内侧壁上的第一安装环槽、置于第一安装环槽内密封件以及设置于底壳上且与第一安装环槽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环槽,密封件的一端置于第一安装环槽内,密封件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安装环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罩和底壳之间设有密封组件,为了提高灯罩和底壳之间的密封效果,通过设置的密封组件,并且将密封组件设置为包括设置与灯罩内侧壁上的第一安装环槽、置于第一安装环槽内的密封件以及设置于底壳上且与第一安装环槽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环槽,将密封件的一端置于第一安装环槽内,密封件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安装环槽内,使得的密封件沿灯罩内壁与底壳内侧之间形成密封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电容膜均呈圆弧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电容膜均呈圆弧状设置,采用圆弧状结构设置的电容膜,增加了存储电荷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屏蔽效果,确保了良好的防漏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屏蔽式防漏电前标志灯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屏蔽式防漏电前标志灯实施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屏蔽式防漏电前标志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多层屏蔽式防漏电前标志灯,包括灯罩1、与灯罩1相适配的底壳2以及设置于灯罩内的LED线路板3,灯罩1包括内罩体10和外罩体11,内罩体10和外罩体11之间设有防漏电机构,为了提高防漏电效果,通过设置的防漏电机构,以及将防漏电机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内罩体10和外罩体11之间的若干屏蔽层12、两相邻屏蔽层12之间设有电容膜13,通过屏蔽层12作为支撑的基础,通过设置于屏蔽层12之间设有电容膜13作为电荷的载体,进而确保了屏蔽、防漏电效果,进一步的在内罩体10靠近外罩体11一侧侧面贴合设置的内绝缘膜101以及贴合外罩体11靠近内罩体10一侧侧面设置的外绝缘膜110,则进一步提高了防漏电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灯罩1和底壳2之间设有密封组件,为了提高灯罩1和底壳2之间的密封效果,通过设置的密封组件,并且将密封组件设置为包括设置与灯罩1内侧壁上的第一安装环槽、置于第一安装环槽内的密封件4以及设置于底壳2上且与第一安装环槽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环槽,将密封件4的一端置于第一安装环槽内,密封件4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安装环槽内,使得的密封件4沿灯罩1内壁与底壳2内侧之间形成密封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电容膜13均呈圆弧状设置,采用圆弧状结构设置的电容膜13,增加了存储电荷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屏蔽效果,确保了良好的防漏电效果。

上述的屏蔽层12、电容膜13、内绝缘膜101以及外绝缘膜110均为透明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