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聚光和泛光功能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774发布日期:2019-02-10 23:57阅读:1261来源:国知局
带聚光和泛光功能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聚光和泛光功能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应急照明手电均以聚光照明为主,追求高照度和远距离照射,缺失了泛光照明的范畴。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光线不足的环境多种多样,很多情况并不适合聚光照明。例如在狭小的空间中,远距离照明意义不大,太强的照度反而会引起人眼对亮度的不适应。另外,在环境改变后,原本的照明方式可能不再适用,例如从室外到室内,室外要求强照度的照明,而室内要求强度较低的泛光照明,这就要求照明设备具有能够快速切换照明方式的功能。

另外,目前的手电筒在工作时需要时刻手持,如此在某些工作场合使用不便,比如需要工作人员双手工作时,则需要另一人握持手电筒进行照明,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既能聚光照明、又能泛光照明且使用方便的带聚光和泛光功能的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电筒,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置有聚光灯源以及用于聚光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还设有泛光灯源,所述筒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基座,在所述基座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筒体支撑在基座上以便于放置,在所述基座相对于筒体转动的状态下,该基座能够悬挂或提拿。

为提高透镜的聚光效果,所述透镜呈杯状,透镜的内壁面为反光面并朝向筒体外,所述聚光灯源设于透镜的底部。

为提高泛光灯源的泛光效果,所述泛光灯源设于一安装板上,该安装板安装于筒体内,所述泛光灯源呈朝向透镜弯曲的弧形。

为提高泛光灯源的安装稳固性,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泛光灯源形状相适配的供泛光灯源置入的容置槽,将泛光灯源隐藏置于容置槽内,也能防止泛光灯源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而造成损伤。

作为优选,该手电筒还包括用于转换聚光和泛光模式的开关。

为防止基座和筒体在非人为情况下产生相对转动,所述基座和筒体之间匹配设置有在基座和筒体产生相对转动时提供阻尼力的阻尼机构,提高手电筒的使用可靠性。

为进一步保证基座和筒体只有在需要的情况下人为转动,所述基座包括供筒体底部放置的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孔,所述筒体上成型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并排布置于两个第一轴孔之间,一销轴穿设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两个第一轴孔与销轴之间均设有所述的阻尼机构,两个阻尼机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基座和筒体转动时的阻尼力。

阻尼机构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设于第一轴孔内的第一阻尼端面齿部和设于销轴上的第二阻尼端面齿部,所述第一阻尼端面齿部和第二阻尼端面齿部相啮合,该阻尼机构简单紧凑、且工作可靠性高。

为进一步保证阻尼机构的工作可靠性,两个所述第二阻尼端面齿部均套设于销轴上,且两个第二阻尼端面齿部之间设有一弹性件,所述第二阻尼端面齿部在弹性件作用下始终具有朝向第一阻尼端面齿部移动的趋势,弹性件的设置使得第二阻尼端面齿部保持与第一端面齿部啮合的趋势。

为防止第二阻尼端面齿部沿销轴轴向移动,所述第二轴孔的内侧壁上沿周向成型有凹槽,所述第二阻尼端面齿部的外侧壁上设有能置入凹槽内的凸块。如此,第二阻尼端面齿部只能绕销轴周向旋转,而不能轴向移动。

优选地,基座的底部设有磁铁以便于放置手电筒,保证手电筒稳固放置。

为便于悬挂手电筒,在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便于将筒体悬挂的缺口,且缺口的设置使得基座呈手柄状,也便于提拿手电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当作聚光照明的手电筒使用,又可以用作泛光照明灯,适用于不同环境的照明;同时,筒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基座,在基座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筒体支撑在底座上,以便于将手电筒放置在台面或其他支撑物上,解放双手;在所述基座相对于筒体转动的状态下,该基座能够手提或悬挂在合适的位置,如此,手电筒除了握持之外,还能有其他多种方式在使用时置放固定,增加了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3的另一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基座旋转一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带聚光和泛光功能的手电筒包括呈手电筒状的筒体1,在筒体1内设置有聚光灯源2、用于聚光的透镜3以及泛光灯源4,筒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基座5。

如图7所示,透镜3呈杯状,透镜3的内壁面为反光面31并朝向筒体1外,聚光灯源2设于透镜3的底部,聚光效果好。筒体1内安装有一安装板41,该安装板41上设有与泛光灯源4形状相适配的供泛光灯源4置入的容置槽411,泛光灯源4呈朝向透镜3弯曲的弧形。聚光模式和泛光模式的转换通过设于手电筒的筒体1上的开关6实现。

在基座5处于水平状态时,筒体1支撑在基座5上以便于放置,在基座5相对于筒体1转动的状态下,该基座5能够悬挂或提拿,如此本实施例的手电筒不仅能够握持,还能有悬挂、提拿等多种方式在使用时置放固定,增加了使用便利性。另外,基座5的底部设有磁铁7以便于将手电筒稳固放置在具有磁性的物体上。

为便于悬挂手电筒,在基座5的底座51上开设有便于将筒体1悬挂的缺口53,且缺口53的设置使得底座51大致呈手柄状,也便于提拿手电筒。

如图2~6所示,基座5和筒体1之间匹配设置有在基座5和筒体1产生相对转动时提供阻尼力的阻尼机构,以防止基座5和筒体1在非人为情况下产生相对转动,提高手电筒的使用可靠性,且基座5在阻尼机构作用下能够相对筒体1定位在某一角度。

基座5包括供筒体1底部放置的底座51以及设于底座51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孔52,筒体1上成型有第二轴孔11,第二轴孔11并排布置于两个第一轴孔52之间,一销轴12穿设于第一轴孔52和第二轴孔11内,两个第一轴孔52与销轴12之间均设有阻尼机构,两个阻尼机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基座5和筒体1转动时的阻尼力。

阻尼机构包括设于第一轴孔52内的第一阻尼端面齿部13和设于销轴12上的第二阻尼端面齿部14,第一阻尼端面齿部13和第二阻尼端面齿部14相啮合。两个第二阻尼端面齿部14均套设于销轴12上,且两个第二阻尼端面齿部14之间设有一弹性件15,第二阻尼端面齿部14在弹性件15作用下始终具有朝向第一阻尼端面齿部13移动的趋势,即弹性件15的设置使得第二阻尼端面齿部14保持与第一端面齿部啮合的趋势。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为弹簧并套设于销轴12上,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两个第二阻尼端面齿部14。

第一阻尼端面齿部13和第二阻尼端面齿部14的齿之间的啮合能提供摩擦力,故只有人为施力于基座5上并且该力大于摩擦力时,基座5能相对筒体1转动。

同时,为防止第二阻尼端面齿部14沿销轴12轴向移动,导致第一阻尼端面齿部13和第二阻尼端面齿部14配合不牢靠,在第二轴孔11的内侧壁上沿周向成型有凹槽111,在第二阻尼端面齿部14的外侧壁上设有能置入凹槽111内的凸块141,凸块141能沿凹槽111周向转动,而不能轴向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