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灯及具有该雾灯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9580发布日期:2019-04-03 00:5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雾灯及具有该雾灯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雾灯及具有该雾灯的车辆。



背景技术:

雾灯作为一种特殊行驶条件下使用的补充照明光源,主要用于雨雾或低照明条件下补充前灯照明区域,增加灯光透射距离,从而提高驾驶员的观察视野,同时提升车外人员的感知距离,提升整车安全性。随着光源技术的进步,雾灯使用的光源已由传统的卤素灯泡,更新为LED灯,照明距离更远,能耗更低,寿命更长,人眼感知效果更好。

目前LED雾灯的透镜调节机构多采用涡轮、蜗杆配合,调整透镜角度,从而实现照明区域的调节,当雾灯随整车一同振动时,涡轮的齿轮将与蜗杆的螺纹摩擦运动,长时间、高强度振动后齿轮与螺纹的配合间隙将随之增大,导致运动过程中透镜与光源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照明区域,导致驾驶者观察的雾灯照明区域随时变化,在雨雾、低能见度条件下容易引发由于照明区域变化导致的视线不清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另外螺纹间隙增大也会导致正常行驶的车辆雾灯照明区域变化,需要不断调整,从而增加车辆使用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雾灯,以保证雾灯的照明区域固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雾灯,包括:灯壳;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灯壳内;光线调节元件,所述光线调节元件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上且用于对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角度进行调节;调光杆,所述调光杆与所述光线调节元件配合以调节所述光线调节元件的倾斜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雾灯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与所述灯壳相连,所述灯罩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上且位于所述光线调节元件的外侧,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可从所述灯罩射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光杆包括:调光杆本体;凸轮盘,所述凸轮盘设置在所述调光杆本体的朝向所述光线调节元件的一端,所述凸轮盘具有非平面的型面,所述凸轮盘的型面适于与所述光线调节元件配合;操作盘,所述操作盘设置在所述凸轮盘的背离所述光线调节元件的一侧,所述操作盘上设置有齿圈。

进一步地,所述光线调节元件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上;安装翻边,所述安装翻边设置在所述透镜本体的外围,且所述安装翻边上设置有凸点,所述凸点适于与所述凸轮盘的型面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雾灯还包括:装饰罩,所述装饰罩与所述灯壳固定相连,所述装饰罩上开设有供所述透镜本体露出的避让槽。

可选地,所述安装翻边与所述装饰罩枢转相连。

具体地,所述装饰罩具有第一支脚,所述第一支脚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每个所述第一支脚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翻边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转轴,每个所述转轴适于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和灯体,所述灯体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朝向所述光线调节元件的一侧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罩具有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散热器具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适于与一部分所述卡槽卡接配合,所述灯壳具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适于与另一部分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灯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灯,通过改变光线调节元件的倾斜角度,可以实现对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角度进行调节,且调节操作简单、可靠,在不拧动调光杆的前提下,雾灯的照明区域固定不变,避免由于照明区域变化导致的驾驶员视线不清而引发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雾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1)雾灯经过长期恶劣振动后光线调节元件工作正常;

(2)雾灯经过长期恶劣振动后,雾灯的光学输出角度不变,从而避免因为雾灯照射角度变化导致对向车辆或人员眩目,或原有照明区域照明变小;

(3)采用凸轮盘与凸点实现顶起式调节的方案,实现光线调节元件的倾斜角度的精确调节,避免传统涡轮、蜗杆调节时由于需要精细调节,导致螺纹设置过于紧密,从而增加加工成本和安装复杂程度;

(4)采用凸轮盘配合凸点实现顶起式调节的方案,实现调光杆转动过程中光线调节元件的往复调节,避免调节过量而使光线调节元件偏出、无法复位;

(5)采用全新的用于调节光线调节元件倾斜角度的调整机构,可以避免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振动导致光线调节元件与调整机构间隙变大,有利于提高光线调节元件的调整精度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灯的主视图;

图3是调光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调光杆的主视图;

图5是调光杆的左视图;

图6是调光杆的右视图;

图7是光线调节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光线调节元件的俯视图;

图9是装饰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装饰罩的主视图;

图11是装饰罩的右视图;

图12是装饰罩的俯视图;

图13是光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光源组件的主视图;

图15是光源组件的右视图;

图16是灯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灯壳的主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灯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19是灯壳、灯罩半剖时雾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灯壳、灯罩、装饰罩半剖时雾灯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雾灯10、灯壳1、灯壳支脚11、安装固定孔111、套筒12、弹片121、密封圈安装槽13、光源组件2、电路板21、螺钉孔211、灯体22、散热器23、第一卡扣231、光线调节元件3、透镜本体31、安装翻边32、支脚33、凸点331、转轴34、弹簧安装位35、调光杆4、调光杆本体41、凸轮盘42、操作盘43、齿圈431、六方槽432、灯罩5、装饰罩6、第一支脚61、安装孔611、第二支脚62、卡槽621、避让槽63、装饰罩本体64、接头7、弹簧8。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20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图18-图2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灯10可以包括:灯壳1、光源组件2、光线调节元件3和调光杆4,光源组件2设置在灯壳1内,光线调节元件3设置在光源组件2的出光方向上,且光线调节元件3可用于对光源组件2发出的光线角度进行调节,调光杆4与光线调节元件3配合以调节光线调节元件3的倾斜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改变光线调节元件3的倾斜角度也就是改变光线调节元件3与光源组件2的夹角,当该夹角改变时,可以改变雾灯10的照明区域大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照明需求。

灯壳1的主要作用为由光源组件2、光线调节元件3、调光杆4所组成的光学系统提供相对封闭的环境,同时提供固定安装结构以及必要的电器接口。如图16、图18所示,灯壳1具有套筒12,调光杆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套筒12内,套筒12的周壁上设置有弹片121,弹片121与调光杆4之间为弹性卡接配合,以实现调光杆4在灯壳1上的安装。

光源组件2可为雾灯10提供照明光源,使雾灯10能够发出亮光,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光线调节元件3主要功能为将光源组件2射出的发散光束聚焦整形为雾灯10法规规定的光斑形状。可选地,光线调节元件3为凸透镜,凸透镜可对发散光束进行聚焦,以增加雾灯10的亮度。

调光杆4的一部分位于灯壳1内,另一部分位于灯壳1外,换言之,调光杆4贯穿灯壳1,贯穿部分为螺纹配合。调光杆4的位于灯壳1内的一端适于与光线调节元件3接触,其主要作用为通过调节调光杆4旋进来控制调光杆4对光线调节元件3的顶入,通过调节调光杆4旋出来控制调光杆4对光线调节元件3的顶出,也就是改变光线调节元件3的摆动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灯10,通过改变光线调节元件3的倾斜角度,可以实现对光源组件2发出的光线角度进行调节,且调节操作简单、可靠,在不拧动调光杆4的前提下,雾灯10的照明区域固定不变,避免由于照明区域变化导致的驾驶员视线不清而引发安全事故。

参照图2所示,雾灯10还可以包括:灯罩5,灯罩5与灯壳1相连,灯罩5设置在光源组件2的出光方向上,且相对于出光方向来讲,灯罩5位于光线调节元件3的外侧,灯罩5为无色透明曲面壳体,从而可以保证光源组件2发出的光线可从灯罩5射出。灯罩5的两侧设置有挡板用于屏蔽杂散光优化输出光斑形状,同时为上述的光学系统提供洁净、封闭的环境,并且可以为光源组件2和光线调节元件3提供物理保护,还起到防潮作用,从而延长雾灯10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图3-图6所示,调光杆4包括:调光杆本体41、凸轮盘42和操作盘43,凸轮盘42设置在调光杆本体41的朝向光线调节元件3的一端(即图4中的右端),凸轮盘42的左端面平整,右端面具有凹凸不平的型面,凸轮盘42的型面适于与光线调节元件3配合,操作盘43设置在凸轮盘42的背离光线调节元件3的一侧(即图4中的左侧),操作盘43上设置有齿圈431。如图3-图4、图6所示,齿圈431设置在操作盘43的右端面上,因此,用户可使用十字螺丝刀等工具沿操作盘43的径向插入齿圈431内,转动工具,以此驱动操作盘43转动。如图3、图5所示,操作盘43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六方槽432,用户可使用工具沿操作盘43的轴向插入六方槽432内,转动工具,以此驱动操作盘43转动。

优选地,凸轮盘42的型面为流线型型面,由此可保证凸轮盘42顶动光线调节元件3时,光线调节元件3摆动平稳。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7-图8所示,光线调节元件3包括:透镜本体31和安装翻边32,透镜本体31设置在光源组件2的出光方向上,安装翻边32设置在透镜本体31的外围,且安装翻边32上设置有凸点331,凸点331适于与凸轮盘42的型面配合。当用户转动操作盘43时,凸轮盘42随之转动,凸点331与凸轮盘42的型面配合,凸点331在凸轮盘42的顶动下,实现光线调节元件3的倾斜角度的往复调节。可选地,凸点331可以是半球形凸起,凸点331与凸轮盘42配合,可使光线调节元件3的倾斜角度保持在一定的调节范围内,从而防止光线调节元件3过于倾斜而影响使用。

如图7-图8所示,安装翻边32上设置有支脚33,凸点331设置在支脚33的朝向凸轮盘42的一侧。

进一步地,参照图9-图12所示,雾灯10还包括:装饰罩6,装饰罩6与灯壳1固定相连,装饰罩6上开设有供透镜本体31露出的避让槽63。避让槽63的槽口大于透镜本体31的尺寸,以便在透镜本体31摆动时,透镜本体31不会与装饰罩6碰撞而产生异响。

可选地,光线调节元件3的安装翻边32与装饰罩6枢转相连,装饰罩6为光线调节元件3提供安装固定支撑,保证光线调节元件3可相对于装饰罩6发生摆动。

具体地,参照图7-图9所示,装饰罩6包括装饰罩本体64,装饰罩6具有第一支脚61,第一支脚61从装饰罩本体64延伸出去,第一支脚61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每个第一支脚61上设置有安装孔611,安装翻边32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转轴34,每个转轴34适于与对应的安装孔611配合,第一支脚61和转轴34的主要作用为将光线调节元件3与装饰罩6卡连,并使光线调节元件3沿转轴34的轴线摆动实现雾灯10灯光角度调整,即光线调节元件3沿两个安装孔611的中心连线摆动实现雾灯10灯光角度调整。

此外,转轴34与对应的安装孔611配合,还可以保证光线调节元件3的倾斜角度可调节的前提下,避免振动摩擦导致转轴34偏移从而导致输出光线偏移的情况,确保雾灯10经过长期恶劣振动后光线调节元件3工作正常。

参照图1、图13-图15所示,光源组件2包括:电路板21、灯体22和散热器23,灯体22与电路板21电连接,灯体22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1的朝向所述光线调节元件3的一侧,且灯体22设置在电路板21的中心,电路板21为PCB板,灯体22为LED灯体22,灯体22是雾灯10的照明光源。参照图19-图20所示,电路板21的另一侧设置有接头7,接头7可与电源相连,从而为雾灯10提供电路连接。

散热器23与电路板21相连,散热器23可加速雾灯10的散热,防止电路板21、灯体22温度过高而影响工作性能。可选地,散热器23为铝制散热器23,散热速度较快,散热效果较好,且电路板21上开设有螺钉孔211,螺钉穿设螺钉孔211之后旋入散热器23内,由此实现散热器23与电路板21之间的螺接固定。螺钉孔211的数量为多个,由此可提高电路板21与散热器23的连接牢固程度。可选地,螺钉孔21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螺钉孔211对称设置在灯体22的两侧。

进一步地,结合图9、图13所示,装饰罩6具有第二支脚62,第二支脚62从装饰罩本体64延伸出去,且第二支脚62与第一支脚61设置在装饰罩本体64的同一侧。第二支脚62上设置有卡槽621,散热器23具有第一卡扣231,第一卡扣231适于与一部分卡槽621卡接配合,由此实现光源组件2与装饰罩6的连接。灯壳1具有第二卡扣,第二卡扣适于与另一部分卡槽621卡接配合,由此实现灯壳1与装饰罩6的连接。通过设置装饰罩6,可实现光源组件2与灯壳1的间接连接。

参照图1-图2、图16-图17所示,灯壳1具有灯壳支脚11,灯壳支脚11上设置有安装固定孔111,紧固件穿设安装固定孔111之后,可将雾灯10整体安装在车身上。灯壳支脚11的数量为多个,由此可提高雾灯10在车身上的安装牢固程度。在图1的示例中,灯壳支脚1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灯壳支脚11均匀分布在灯壳1的周围。

参照图19-图20所示,灯壳1与光线调节元件3之间设置有弹簧8,弹簧8可处于弹性张开状态。如图7-图8所示,光线调节元件3具有弹簧安装位35,弹簧安装位35可设置在凸点331的上方,弹簧安装位35的主要作用为固定弹簧8,确保弹簧8张紧,弹簧8的一端与该弹簧安装位35接触,弹簧8的另一端与灯壳1接触,并且弹簧8始终处于弹性张开状态,其主要作用为与调光杆4配合使用,实现雾灯10内部的受力平衡,保证在不拧调光杆4时,光线调节元件3的倾斜角度固定不变,也就是说,可以锁定光线调节元件3的位置,防止光线调节元件3自由摆动,确保雾灯10经过长期恶劣振动后光线调节元件3仍能工作正常,雾灯10的光学输出角度不变,从而避免因为雾灯10照射角度变化导致对向车辆或人员眩目,或原有照明区域照明变小。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弹簧安装位35可构造为沉孔,弹簧8的一端位于沉孔内。

灯壳1还具有密封圈安装槽13,密封圈适于安装在密封圈安装槽13,以实现灯壳1内部的电路板21、灯体22与灯壳1外部隔开,并且保证隔开处密封性良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雾灯10。该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1)雾灯10经过长期恶劣振动后光线调节元件3仍工作正常;

(2)雾灯10经过长期恶劣振动后,雾灯10的光学输出角度不变,从而避免因为雾灯10照射角度变化导致对向车辆或人员眩目,或原有照明区域照明变小导致驾驶员视线不清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3)采用凸轮盘42与凸点331实现顶起式调节的方案,实现光线调节元件3的倾斜角度的精确调节,避免传统涡轮、蜗杆调节时由于需要精细调节,导致螺纹设置过于紧密,从而增加加工成本和安装复杂程度;

(4)采用凸轮盘42配合凸点331实现顶起式调节的方案,实现调光杆4转动过程中光线调节元件3的往复调节,避免调节过量而使光线调节元件3偏出、无法复位;

(5)采用全新的用于调节光线调节元件3倾斜角度的调整机构(即凸轮盘42与凸点331),可以避免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振动导致光线调节元件3与调整机构间隙变大,有利于提高光线调节元件3的调整精度及可靠性;

(6)本实用新型的雾灯10同时具备雾灯10与转角灯双重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