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5994发布日期:2019-06-13 12:5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LED路灯等大功率光源,在发光面的背面一般会设置用于对灯具进行散热的散热器,这些散热器多为由凸出于灯体的多个散热鳍片组成,使得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与外界进行通风散热。

但是,在灯体的其中一端部往往会设置灯头或者设置用于连接外部组件的连接部,使得位于灯体中间的散热通道被阻挡,外界空气只能通过灯体两边的散热通道与灯具进行热交换,这样在灯体的中央就会产生“热岛效应”,使得灯具出现热失效,影响灯具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用于解决在灯体的中央产生“热岛效应”,使灯具出现热失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其包括灯体、光源组件、透镜以及风扇;

所述透镜连接在所述灯体上,形成一封闭空间;

所述光源组件设在所述封闭空间内的所述灯体上,且所述光源组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透镜;

所述灯体背离所述光源组件的一面设有多个散热鳍片,各所述散热鳍片相互间隔形成多个散热通道;

所述风扇设在所述灯体的一端部,且所述风扇转动方向所在的面与所述多个散热通道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散热鳍片沿所述风扇流出的气流方向分为至少两个散热区,且靠近所述风扇的散热区内的散热通道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连通;

相邻的两个散热区内的散热通道相互错开,其中一散热区内的散热通道与另一散热区内的散热鳍片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靠近所述风扇的端部连接有安装环,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安装环内。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靠近所述灯体一端且在所述灯体朝向所述光源组件一侧设有挡风板。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和靠近所述风扇的散热鳍片之间设有限风盖。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

风扇盒,所述风扇盒包括侧壁和端盖,所述侧壁连接在所述安装环内,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侧壁上,所述端盖连接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灯体一侧,所述端盖中央具有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端盖上沿所述第一通孔外周布具有多个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

灯头,所述灯头连接在所述端盖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

灯头连接柱,所述灯头连接柱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灯头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灯头内。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基板以及多个LED灯珠;

所述基板设在所述封闭空间内的所述灯体上,所述多个LED灯珠设在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灯体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包括灯体、光源组件、透镜以及风扇,灯体的背面设有多个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相互间隔形成多个散热通道,风扇设在灯体的一端部,且风扇转动方向所在的面与多个散热通道垂直,通过风扇使得空气可以在各个散热通道内流通,进而避免灯体的中央产生“热岛效应”,使得灯具可以快速散热,提升灯具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一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一剖面图;

图5为现有设计的灯具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又一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或“电性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具体实施例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一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所述灯具包括灯体10、光源组件20、透镜30以及风扇40。

请结合图2-图4,所述透镜30连接在所述灯体10上,形成一封闭空间310,在这里,所述透镜30和所述灯体10之间的连接形式包括但不限定于是卡扣连接,或者是螺钉连接等,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所述封闭空间310的密闭性,在所述透镜30和所述灯体10的接触部位设有密封圈。另外,所述灯体1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定于是矩形、或是圆形、或是椭圆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椭圆形结构的所述灯体10进行说明,但并不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所述光源组件20设在所述封闭空间310内的所述灯体10上,且所述光源组件20的发光面210朝向所述透镜30,具体地,所述光源组件20包括基板220以及多个LED灯珠230,其中,所述基板220设在所述封闭空间310内的所述灯体10上,所述多个LED灯珠230设在所述基板220背离所述灯体10一侧。在这里,所述基板220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封闭空间310内的所述灯体10上,所述多个LED灯珠230阵列式排布于所述基板220背离所述灯体10一侧,进而形成所述发光面210,所述发光面210朝向所述透镜30,使得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透镜30射向所述灯具外。

所述灯体10背离所述光源组件20的一面设有多个散热鳍片110,各所述散热鳍片110相互间隔形成多个散热通道120。在这里,所述散热鳍片110垂直于所述灯体10背离所述光源组件20的一面设置,且呈多排布局,两排所述散热鳍片110之间相隔一间距,形成多个所述散热通道120,各个所述散热通道120的端部在所述灯体10的两个端部上,如图3中箭头所示。

所述风扇40设在所述灯体10的一端部,且所述风扇40转动方向所在的面与所述多个散热通道120垂直,这里的所述风扇40设在所述散热通道120方向上的任意端部,所述多个散热通道120的方向与所述风扇40转动方向相互垂直,可保证经过所述风扇40两侧的气流可以进入所述散热通道120,以带走所述散热鳍片110上的热量,从而对所述灯体10进行散热,避免所述灯体10的中央出现热岛效应,提升所述灯具的散热性能。

请参考图5,当没有所述风扇40结构时,多个位于所述灯体10中央的多个散热通道120会被灯头或者用于连接外部固定结构的部件所阻挡,使得这些散热通道120不能够通风透气,气流仅仅可以从所述灯体两侧的散热通道120中通过,使得所述灯体10的中央位置如图中的方框区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去,进而出现热岛效应,极易使得所述灯具出现热失效,进而影响所述灯具的正常使用。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风扇40使得空气可以在各个散热通道120内流通,尤其是可在位于所述灯体10中央的多个散热通道120内流通,进而带走所述灯体10中央位置的热量,从而避免所述灯体10的中央产生“热岛效应”,使得灯具可以快速散热,提升灯具的散热性能。

请参考图2,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散热鳍片110沿所述风扇40流出的气流方向分为至少两个散热区,通常是所述至少两个散热区沿所述灯体10的长度方向排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三个所述散热区为例进行说明,即第一散热区111、第二散热区112以及第三散热区113,但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其中,靠近所述风扇40的散热区即所述第一散热区111内的散热通道120与所述风扇40的出风口410连通,如此设计可使得从所述出风口410流出的较冷空气可直接进入所述多个散热通道120,与所述多个散热通道120两侧的所述散热鳍片110进行热交换,从而迅速的降低所述灯体10的温度,即提升所述灯具的散热性能。

另外,相邻的两个散热区内的散热通道120相互错开,其中一散热区内的散热通道120与另一散热区内的散热鳍片110相对。具体地,以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区112和所述第三散热区113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2,所述第二散热区112和所述第三散热区113内的所述散热通道120并不是相互位置对应,两者之间相互错位,如所述第二散热区112内的其中一散热通道121与所述第三散热区113内的其中一散热通道122之间相互错开,两者之间并不是相对连通;且所述第二散热区112内的散热通道120与所述第三散热区113内的散热鳍片110相对,具体地,所述第二散热区112内的所述散热通道121与所述第三散热区113内的散热鳍片1101相对,如所述第三散热区113内的所述散热鳍片1101在设置位置上位于所述第二散热区112内的所述散热通道121中间,也即所述散热鳍片1101位于形成所述散热通道121的两个散热鳍片110之间。

以上设计,可以保证从前一散热区流出的气流不会直接经过后一散热区的散热通道然后流出,而是与后一散热区的散热鳍片充分接触,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即提升了从所述风扇40流出的较冷空气与所述散热鳍片110的接触面积,进而做到对所述散热鳍片110进行快速、有效、彻底的降温,即进一步提升了所述灯体10散热性能,更有效的避免所述灯体10的中央出现热岛效应,提升所述灯具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10靠近所述风扇40的端部连接有安装环130,所述风扇40安装在所述安装环130内,具体地,所述安装环130的一端开口连接在所述灯体10靠近所述风扇40的端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130内设有挡风板1301,具体地,所述挡风板1301设在所述安装环130靠近所述灯体10一端,且所述挡风板1301仅设在所述灯体10朝向所述光源组件20一侧,即在所述灯体10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110的一侧并没有设置挡风板1301,如此设计可以保证从所述风扇40流出的气流可完全进入所述散热通道120内,更多的用于散热,进一步的提升所述灯具的散热性能。

另外,请参考图6,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环130和靠近所述风扇40的散热鳍片110之间设有限风盖140。在这里,所述限风盖140为气流从所述安装环130流出之后,进入所述多个散热通道120之前的过渡,所述限风盖140可避免气流从所述安装环130流出之后向所述灯体10之外扩散,可使得从所述安装环130流出之后的气流大部分进入所述多个散热通道120内,进而增大对所述散热鳍片110的热交换能力,以提升对所述灯具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风扇盒50,所述风扇盒50包括侧壁510和端盖520,所述侧壁510连接在所述安装环130内,所述风扇40安装在所述侧壁510上,所述端盖520连接在所述侧壁510远离所述灯体10一侧,所述端盖520中央具有第一通孔5201。在这里,所述风扇盒50为桶状结构,所述侧壁510深入所述安装环130,所述端盖520位于所述安装环130外,所述风扇40连接在所述侧壁510上,所述端盖520中央的所述第一通孔5201可用于气流的进入或者连接所述风扇40和所述光源组件20的线缆通过。

更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所述风扇盒50的进气量,在所述端盖210上沿所述第一通孔5201外周布具有多个第二通孔5202,这里的所述多个第二通孔5202用于气流通过,使得所述灯具外的较冷空气由所述风扇40的抽吸顺利大量的进入所述多个散热通道120,以提升所述灯具的散热性能。

另外,所述灯具还包括灯头60,所述灯头60连接在所述端盖520的所述第一通孔5201和所述第二通孔5202之间。在这里,所述灯头60为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灯头60的封闭端用于电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灯头60的开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5201和所述第二通孔5202之间的所述端盖520上用于电连接所述风扇40和所述光源组件20为其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灯头60还包括灯头连接柱610,所述灯头连接柱610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5201和所述第二通孔5202之间,所述灯头连接柱610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灯头60内。具体地,所述灯头连接柱610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内部用于电缆线穿过,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5201和所述第二通孔5202之间的所述端盖520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灯头60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不相冲突的情况下,上述各实施例中提及的各部分的结构可相互组合,为避免重复,组合后获得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但组合后获得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