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感应LED汽车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6128发布日期:2019-09-03 19:48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智能感应LED汽车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大灯。



背景技术:

LED作为绿色光源以其节能和超长寿命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照明领域,除结构上存在技术难点有待突破以外,如何实现智能化的灯组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感应LED汽车照明系统。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感应LED汽车照明系统,包括:

由玻璃或光学树脂材料制成的配光体,所述的配光体包括位于后端的第一入光面和第二入光面、位于前端的出光面和反光面、以及位于中部的配光部,所述的配光部由连接于前端与后端之间的抛物面和水平面包围构成,所述的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朝向抛物面倾斜并且各自与配光部、出光面形成耦合光路,所述的第一入光面上光耦合有第一LED发光单元,所述的第一LED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的第一入光面的法线的延长线上并位于所述的抛物面的焦点位置,所述的第二入光面上光耦合有第二LED发光单元,所述的第二LED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的第二入光面的法线的延长线上并位于所述的抛物面的焦点位置和顶点位置之间,所述的反光面上涂覆有反光层以反射入射光线;

主控模块,所述的主控模块包括光线传感器、环境状态监测传感器和人体状态监测传感器,所述的光线传感器、环境状态监测传感器和人体状态监测传感器接收外部信号并转换为传感信号;

受控模块,包括调节电路和受控电路,所述的受控电路包括信号接收器、以及用于分析处理信号的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的受控模块的信号接收器受到传感信号后,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进行比对后转换为所述的调节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的调节电路根据控制信号切换控制所述的第一LED发光单元和第二LED发光单元的开启、关闭、光强和色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一入光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第二入光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一入光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和第二入光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处于25至75度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光线传感器光耦合于所述的反光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环境状态监测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GPS位置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人体状态监测传感器包括心率传感器、呼吸传感器、脉搏传感器、体温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主控模块和受控模块之间的信号通过有线方式传播。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主控模块和受控模块之间的信号通过超声波、蓝牙、wifi、蜂窝数据的方式传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的将LED应用于汽车前大灯上,成本较低且智能化较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感应LED汽车照明系统的侧视图;

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感应LED汽车照明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感应LED汽车照明系统的侧视图,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感应LED汽车照明系统的原理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感应LED汽车照明系统,包括由玻璃或光学树脂材料制成的配光体、主控模块和受控模块。

配光体包括位于后端的第一入光面1和第二入光面2、位于前端的出光面3和反光面4、以及位于中部的配光部,配光部由连接于前端与后端之间的抛物面5和水平面6包围构成,第一入光面1、第二入光面2朝向抛物面5倾斜并且各自与配光部、出光面3形成耦合光路,第一入光面1上光耦合有第一LED发光单元7,第一LED发光单元7位于第一入光面1的法线N-N’的延长线上并位于抛物面5的焦点位置,第二入光面2上光耦合有第二LED发光单元8,第二LED发光单元8位于第二入光面2的法线N-N’的延长线上并位于抛物面5的焦点位置和顶点位置之间,反光面4上涂覆有反光层以反射入射光线。第一入光面1与水平面6的夹角大于等于第二入光面2与水平面6的夹角,并且第一入光面1与水平面6的夹角和第二入光面2与水平面6的夹角处于25至75度范围内。

主控模块包括光线传感器、环境状态监测传感器和人体状态监测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环境状态监测传感器和人体状态监测传感器接收外部信号并转换为传感信号,光线传感器光耦合于反光面。环境状态监测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GPS位置传感器。人体状态监测传感器包括心率传感器、呼吸传感器、脉搏传感器、体温传感器。

受控模块包括调节电路和受控电路,受控电路包括信号接收器、以及用于分析处理信号的数据处理单元,受控模块的信号接收器受到传感信号后,数据处理单元进行比对后转换为调节电路的控制信号,调节电路根据控制信号切换控制第一LED发光单元7和第二LED发光单元8的开启、关闭、光强和色温。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模块和受控模块之间的信号通过有线方式传播。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主控模块和受控模块之间的信号通过超声波、蓝牙、wifi、蜂窝数据的方式传播。

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的将LED应用于汽车前大灯,对于第一入光面1来说,第一LED发光单元7位于第一入光面1的法线N-N’的延长线上并位于抛物面5的焦点位置,抛物面5的轴线与水平成β角,则第一LED发光单元7出射的光线经抛物面内部反生全反射后都近似平行于轴线以与水平线成γ角出射,因此光线均匀分布在γ角出射的范围内的光斑内;对于第二入光面2来说,第二LED发光单元8位于第二入光面2的法线N-N’的延长线上并位于抛物面5的焦点位置和顶点位置之间,则第二LED发光单元8出射的光线经抛物面内部反生全反射后以较大水平程度出射,因此光线分布在较远范围内。当受控模块控制第一LED发光单元7和第二LED发光单元8的开启、关闭的时候,则可以控制近光或远光的实现,从而在时速超过40km/h跟单车的时候,远光灯会避开对前车的直接照射,切换为近光灯,既保护前车的行驶安全,又能为驾驶者提供最大化的视野;当会车时会适时探测对向来车,并在距离两百米外就关闭本车的远光灯,从主动方面去避免交通事故。而这一控制过程,则可以根据光线传感器获得的外部光线入射的强度反馈来实现控制,而光强和色温的控制则依据环境状态监测传感器和人体状态监测传感器的反馈来实现控制,最终实现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智能感应LED汽车照明系统。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