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控制可调的智能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2137发布日期:2019-07-24 09:5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控制可调的智能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控制可调的智能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LED照明灯具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LED照明灯具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目前市面上的无线调光和调色温球泡灯是搭载蓝牙mesh技术的,这种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器(控制器包括遥控器、手机APP和智能音箱)实现对球泡灯进行调光、调色、场景模式、彩色呼吸、彩色变换、闪烁等一些情景照明模式。

这种蓝牙mesh、WIFI控制技术是通过无线接收发蓝牙mesh、WiFi信号来实现对单个灯或多个灯进行调光、调色、场景模式、彩色呼吸、彩色变换和闪烁等功能的,由于球泡灯的灯杯要么是塑包铝,要么是压铸铝的,加上灯板也是铝基板的,对蓝牙mesh、WiFi信号造成屏蔽作用。导致灯与灯之间的控制距离变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控制可调的智能照明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线控制可调的智能照明装置,所述智能照明装置包括球泡灯面罩、灯板、球泡灯外壳、灯头连接部、PCB控制板及多个灯珠,所述灯板中间设有长方形开口,所述开口的一侧长边旁设有多个弯排插针,所述PCB控制板的前端背侧设有插针母排,所述PCB控制板的前端穿过所述开口,所述弯排插针连接所述插针母排,多个所述灯珠分别均匀的设于所述灯板上,所述弯排插针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多个所述灯珠,所述PCB控制板、灯板设于所述球泡灯外壳内,所述球泡灯外壳的一端连接所述灯头连接部,所述球泡灯面罩连接所述球泡灯外壳的另一端,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灯头连接部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PCB控制板上设有电源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所述电源驱动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供电单元、控制单元、数据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讯,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插针母排的输入端,所述供电单元分别电性连接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及射频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数据通信单元采用的是WIFI通信协议或蓝牙通信协议;所述球泡灯外壳内的上端设于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圆环形;所述弯排插针的弯曲角度为90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3、电阻R4、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及接线端子J2,所述接线端子J2的第1脚连接所述MOS管Q4的源极,所述MOS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及MOS管Q4的漏极均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2的第2脚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所述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接线端子J2的第3脚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接线端子J2的第4脚连接所述MOS管Q3的源极,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MOS管Q1的漏极、MOS管Q2的漏极及MOS管Q3的漏极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阻R28、电容C7、电容C8、电容C9及芯片U1,所述芯片U1的第1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28的一端及电容C7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及输出电压3.3V,所述芯片U1的第2脚、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及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源驱动系统包括整流单元、滤波单元、驱动控制单元及直流输出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输出单元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IC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D1及MOS管Q1,所述芯片IC1的第1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芯片IC1的第3脚及MOS管Q1的漏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所述芯片IC1的第4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所述芯片IC1的第6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的一端及二极管D1的阴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直流输出单元包括二极管D2、电感L2、电容C6及电阻R11,所述电感L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9的另一端及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6的正极、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1的阳极且输出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感L1、电容C1及电容C2,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电阻R2的另一端及MOS管Q1的源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整流单元包括整流桥BD1及保险丝F1,所述整流桥BD1的第1脚连接输入市电N,所述整流桥BD1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1的一端及电容C1的正极,所述整流桥BD1的第3脚连接所述保险丝F1的一端,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连接输入市电L,所述整流桥BD1的第4脚、电容C1的负极及电容C2的负极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把WiFi模组升到灯板上面,减少对WiFi信号的屏蔽,从而增长灯与灯之间的控制距离,电源驱动与灯板之间采用90°弯排针和排母连接,使整个安装过程更加简洁方便,从而减少人工支出和产品在安装过程中造成的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控制可调的智能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驱动系统的电气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电单元的电气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的电气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LED灯发光部分的电气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控制可调的智能照明装置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0-灯头连接部 20-球泡灯外壳 30-PCB控制板 40-灯板 50-球泡灯面罩 201-固定板 301-插针母排 401-弯排插针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控制可调的智能照明装置,所述智能照明装置包括球泡灯面罩50、灯板40、球泡灯外壳20、灯头连接部10、PCB控制板30及多个灯珠,所述灯板40中间设有长方形开口,所述开口的一侧长边旁设有多个弯排插针401,所述PCB控制板30的前端背侧设有插针母排301,所述PCB控制板30的前端穿过所述开口,所述弯排插针401连接所述插针母排301,多个所述灯珠分别均匀的设于所述灯板40上,所述弯排插针40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多个所述灯珠,所述PCB控制板30、灯板设于所述球泡灯外壳20内,所述球泡灯外壳20的一端连接所述灯头连接部10,所述球泡灯面罩50连接所述球泡灯外壳20的另一端,所述PCB控制板3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灯头连接部10的输出端。

所述PCB控制板30上设有电源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所述电源驱动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所述控制系统报供电单元、控制单元、数据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讯,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插针母排的输入端,所述供电单元分别电性连接控制单元、通信单元及射频单元。

所述数据通信单元采用的是WIFI通信协议或蓝牙通信协议;所述球泡灯外壳内的上端设于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呈圆环形;所述弯排插针401的弯曲角度为90度。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3、电阻R4、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及接线端子J2,所述接线端子J2的第1脚连接所述MOS管Q4的源极,所述MOS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及MOS管Q4的漏极均接地,所述接线端子J2的第2脚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所述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接线端子J2的第3脚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接线端子J2的第4脚连接所述MOS管Q3的源极,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MOS管Q1的漏极、MOS管Q2的漏极及MOS管Q3的漏极均接地。

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阻R28、电容C7、电容C8、电容C9及芯片U1,所述芯片U1的第1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28的一端及电容C7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及输出电压3.3V,所述芯片U1的第2脚、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及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电源驱动系统包括整流单元、滤波单元、驱动控制单元及直流输出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输出单元的输入端。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IC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D1及MOS管Q1,所述芯片IC1的第1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芯片IC1的第3脚及MOS管Q1的漏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所述芯片IC1的第4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所述芯片IC1的第6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的一端及二极管D1的阴极。

所述直流输出单元包括二极管D2、电感L2、电容C6及电阻R11,所述电感L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9的另一端及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6的正极、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1的阳极且输出电压。

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感L1、电容C1及电容C2,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电阻R2的另一端及MOS管Q1的源极。

所述整流单元包括整流桥BD1及保险丝F1,所述整流桥BD1的第1脚连接输入市电N,所述整流桥BD1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1的一端及电容C1的正极,所述整流桥BD1的第3脚连接所述保险丝F1的一端,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连接输入市电L,所述整流桥BD1的第4脚、电容C1的负极及电容C2的负极均接地。

考虑到球泡灯的灯杯要么是塑包铝,要么是压铸铝的,加上灯板也是铝基板的,对WiFi信号会造成屏蔽作用。所以在结构设计中,把WiFi模组的天线部分升到灯板之上,来确保信号。模组也不能升出灯板过高,会遮挡灯珠的发光,造成球泡灯上有阴影,整灯的发光不均匀。从而影响整个球泡灯的发光效果。

考虑到灯板和套件会对WiFi信号造成屏蔽作用和灯珠排布对整灯的发光效果的影响,故在设计灯板的时候在灯板靠中的位置开孔在灯板周围一圈均匀的排布上灯珠,保证让模组升出和让灯板与电源驱动板之间的电气信号相连接。在灯板的焊盘上焊接90°弯排针连接灯板上灯珠的电气信号,在电源处焊接排母,把灯板上的焊接好的90°弯排针插在焊接好的排母上实现灯板与电源驱动相连。从而实现灯板上灯珠的电气信号与电源驱动相连接。把电源和灯板放入灯杯中,打上螺丝固定住,装上灯头和灯罩实现整灯的安装。

发光单元这部分电路是贴片在铝基板上,然后在压合到球泡灯的散热器上,再通过灯壳实现均匀发光。发光单元的灯珠采用5050的RGB灯珠,单色灯珠2835灯珠。

交流输入端用于接入100-230V市电,整流电路耦合至交流输入端;滤波电路耦合至整流电路;驱动电路耦合至所述滤波电路;直流输出电路耦合至所述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电路中的IC1型号是BP2519,其组成的电路为非隔离的恒压恒流电路。详细的工作过程是当整个电源接通市电后,经过桥堆BD1整流,然后经C1、C2、L1组成的π型滤波,由于驱动控制电路内部集成开关管,驱动电路内部的逻辑电路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闭,给电感储能和释放,通过驱动控制电路的控制实现稳定的电压和电流输出。

其中,线性降压电路中的U1型号为SE8533,功能是将电源驱动模块输出的23V电压降到稳定的3.3V电压。

实现对多个灯进行调光、调色、场景模式、彩色呼吸、彩色变换和闪烁时能同步进行,一段时间后呼吸和彩色变换能保持同步效果。

每个RGB灯,包括R灯、G灯和B灯;所述单元焊盘J1包括多个阴极焊盘、一个阳极焊盘和两个固定焊盘。所述的单元焊盘J1的多个阴极焊盘和阳极焊盘耦合在数据通信模块的焊盘J2焊盘上,两个固定焊盘连接到数据通信模块的固定焊盘。所述单元焊盘J1的阳极端子耦合到串接的LED单色灯的阳极,和串接的RGB灯的阳极。LED单色灯的阴极和RGB单色灯的阴极经电阻限流后耦合到单元焊盘J1的对应的阴极焊盘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