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工程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4082发布日期:2019-07-27 10:0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工程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工程照明灯。



背景技术:

照明灯是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灯具,照明灯可分为LED照明等、应急照明灯、半导 体照明灯、太阳能照明灯、手术照明灯、机械照明灯和工程照明灯等,其中工程照明灯在工程建设和工程维护中应用较为广泛,工程照明灯主要由移动架、发电机模组、气动升降杆、空气压缩机和照明灯具组成,可根据施工现场所需照明的位置来调节照明灯的高度。

现有的移动式工程照明灯大多数运用于平坦的道路上,而施工地点有时会有坑洼道路存在甚至会有陡坡,针对于这种道路,现有的移动式工程照明灯移动较为不便利,而且现有的照明灯仅能照亮,没有其他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工程照明灯,达到在坑洼道路中,移动式工程照明灯行走方便不会出现行走轮被卡死的情况,而且该种移动式工程照明灯能够起到在施工地点进行洒水除尘的作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工程照明灯,包括支撑台、行走机构、液压伸缩柱、卡箍组、照明灯本体、固定机构与转动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位于支撑台的底部,液压伸缩柱位于支撑台的顶部左侧,卡箍组位于液压伸缩柱的外壁四周,固定机构位于支撑台的顶部右侧,转动机构位于液压伸缩柱的顶部,照明灯本体位于转动机构的顶部,所述行走机构的顶部与支撑台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柱的底部与支撑台的顶部左侧连接,所述卡箍组的内壁与液压伸缩柱的外壁相连接,所述固定机构的底部与支撑台的顶部右侧相连接,所述转动机构的底部与液压伸缩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照明灯本体安装在转动机构的顶部。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履带、支重轮与驱动装置,所述履带位于支重轮与驱动装置的外壁四周,且履带的内壁与支重轮和驱动装置的外壁相啮合,所述支重轮与驱动装置的背部均安装有连接杆,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凹槽、两个凸起部、四个弹簧与两个橡胶软垫,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支撑台的顶部右侧相连接,两个所述凸起部与凹槽的底部均与固定块的顶部连接,所述凸起部的内腔为空腔,四个所述弹簧分为两组,均位于凸起部的内腔中,且弹簧的正面和背面均与凸起部内壁的正面和背面相连接,两个所述橡胶软垫位于两个凸起部的对侧,并且两个橡胶软垫相远离的一侧与凸起部对侧相连接。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环圈、第一残齿轮与第二残齿轮,所述第一残齿轮的外壁与固定环圈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残齿轮的内壁与第二残齿轮的外壁相啮合。

所述支撑台的右侧内腔设置有空腔,支撑台右侧设置有的空腔的内壁底部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面通过法兰片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端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右端安装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顶部位于液压伸缩柱的右侧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套筒。

优选的,所述卡箍组右侧的内壁与第二套筒的外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纵向长度与软管的外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液压伸缩柱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环圈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连接,第二残齿轮的内壁与照明灯本体的外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外径与软管的内径相适配,且连接管外壁与软管的内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工程照明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液压伸缩柱的顶部安装转动机构,转动机构的顶部安装照明灯本体,可以对照明灯本体进行上下移动的同时,也可对照明灯本体进行左右转动,使得照明范围更加广泛,而且利用履带进行行走,针对于坑洼道路,行走更加顺畅,不会出现行走轮被卡死的情况,相较于传统的移动式工程照明灯而言,更加适应道路环境。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照明灯本体的外壁安装固定环圈、第一残齿轮与第二残齿轮,第一残齿轮与第二残齿轮转动范围为度,保证照明范围扩大的同时,还能够防止转动照明灯本体的过程中拉断接线。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台的内腔中安装水箱,水箱的右侧面连接连接管、软管与喷头,利用水箱中的水泵将水输送出外部,对施工地点的扬尘进行洒水除尘,有利于保护施工现场的环境,在支撑台的右侧顶部安装固定机构,能够在不使用喷头时,将软管放置并卡接在固定机构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台、2行走机构、201履带、202支重轮、203驱动装置、3液压伸缩柱、4卡箍组、5第一套筒、6第二套筒、7照明灯本体、8固定机构、801固定块、802凹槽、803凸起部、804弹簧、805橡胶软垫、9转动机构、901固定环圈、902第一残齿轮、903第二残齿轮、10水箱、11连接管、12软管、13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工程照明灯,包括支撑台1、行走机构2、液压伸缩柱3、卡箍组4、照明灯本体7、固定机构8与转动机构9,行走机构2位于支撑台1的底部,液压伸缩柱3位于支撑台1的顶部左侧,卡箍组4位于液压伸缩柱3的外壁四周,固定机构8位于支撑台1的顶部右侧,转动机构9位于液压伸缩柱3的顶部,照明灯本体7位于转动机构9的顶部,行走机构2的顶部与支撑台1的底部相连接,液压伸缩柱3的底部与支撑台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卡箍组4的内壁与液压伸缩柱3的外壁相粘接,固定机构8的底部与支撑台1的顶部右侧相粘接,转动机构9的底部与液压伸缩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照明灯本体7固定安装在转动机构9的顶部。

行走机构2包括履带201、支重轮202与驱动装置203,履带201位于支重轮202与驱动装置203的外壁四周,且履带201的内壁与支重轮202和驱动装置203的外壁相啮合,支重轮202与驱动装置203的背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固定机构8包括固定块801、凹槽802、两个凸起部803、四个弹簧804与两个橡胶软垫805,固定块801的底部与支撑台1的顶部右侧相粘接,两个凸起部803与凹槽802的底部均与固定块801的顶部固定连接,凸起部803的内腔为空腔,四个弹簧804分为两组,均位于凸起部803的内腔中,且弹簧804的正面和背面均与凸起部803内壁的正面和背面相粘接,两个橡胶软垫805位于两个凸起部803的对侧,并且两个橡胶软垫805相远离的一侧与凸起部803对侧相粘接。

转动机构9包括固定环圈901、第一残齿轮902与第二残齿轮903,第一残齿轮902的外壁与固定环圈901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残齿轮902的内壁与第二残齿轮903的外壁相啮合。

支撑台1的右侧内腔开设有空腔,支撑台1右侧开设有的空腔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水箱10,水箱10的右侧面通过法兰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软管12,软管1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喷头13,支撑台1的顶部位于液压伸缩柱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5,第一套筒5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套筒6,卡箍组4右侧的内壁与第二套筒6的外壁相粘接,凹槽802的纵向长度与软管12的外径相适配,液压伸缩柱3的顶部粘接有固定板,固定环圈901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残齿轮903的内壁与照明灯本体7的外壁相粘接,连接管11外径与软管12的内径相适配,且连接管11外壁与软管12的内壁相粘接,卡箍组4分为三部分,左卡箍、右卡箍与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的左侧与左卡箍的右端相粘接,中间连接部的右侧与右卡箍的左端相粘接,第二套筒6的顶部不封闭,照明灯本体7的接线存放在第一套筒5与第二套筒6中,水箱10中固定安装有水泵,水泵的出水端与连接管11相连接。

在使用时,行走机构2带动支撑台1整体在施工现场进行行走,点亮照明灯本体7,启动液压伸缩柱3,液压伸缩柱3带动照明灯本体7向上运动,照亮范围更加广泛,操作者握住照明灯本体7在固定环圈901内转动照明灯本体7,第一残齿轮902与第二残齿轮903相啮合,照明灯本体7的旋转范围为180度,同时也防止照明灯本体7转动时,拉断照明灯本体7的接线,通过启动水箱10中固定安装有的水泵,水泵将水箱10中的水抽出,并由连接管11、软管12与喷头13喷至外界,对施工现场的扬尘进行洒水净化。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液压伸缩柱3的顶部安装转动机构9,转动机构9的顶部安装照明灯本体7,可以对照明灯本体7进行上下移动的同时,也可对照明灯本体7进行左右转动,使得照明范围更加广泛,而且利用履带201进行行走,针对于坑洼道路,行走更加顺畅,不会出现行走轮被卡死的情况,相较于传统的移动式工程照明灯而言,更加适应道路环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照明灯本体7的外壁安装固定环圈901、第一残齿轮902与第二残齿轮903,第一残齿轮902与第二残齿轮903转动范围为180度,保证照明范围扩大的同时,还能够防止转动照明灯本体7的过程中拉断接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台1的内腔中安装水箱10,水箱10的右侧面连接连接管11、软管12与喷头13,利用水箱10中的水泵将水输送出外部,对施工地点的扬尘进行洒水除尘,有利于保护施工现场的环境,在支撑台1的右侧顶部安装固定机构8,能够在不使用喷头13时,将软管12放置并卡接在固定机构8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