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散热系统及使用此系统的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4319发布日期:2019-11-25 21:3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灯散热系统及使用此系统的车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灯散热系统及使用此系统的车灯。



背景技术:

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作为汽车零部件的车灯发展也日益加速,车灯由于光源等元器件的过热等问题往往需要车灯散热结构设计。

现有的较为常见的散热系统是使用散热器的自然对流散热系统,当热源过热时,上述的散热系统散热能力还不够时,会使用带有送风装置的强制对流散热系统,对于此种强制对流散热系统,现有的一种是应用送风装置的开放式的散热系统(即在开放的空间通过送风装置直接对热源进行散热),但是此系统的由于是开放式的,送风装置吹出的风进入开放式的大空间,对于热源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往往并不高,有时达不到散热要求;现有的另一种应用送风装置的散热系统,采用一个额外的零件(风道),将送风装置吹出的风直接通过风道引到热源处进行散热,虽然送风装置吹出的风经过风道到热源减少了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的损失,但是额外的风道这个零件,既增加了成本,也存在空间结构不够导致的无法使用风道的情况,由此会使得热源的散热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车灯散热系统及使用此系统的车灯,通过风道挡板与散热器扣合安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闭的送风通道,送风装置吹出来的风通过风道挡板与散热器形成的密闭送风通道导向散热器、光源和线路板处,加快对热源的散热速度,解决了目前的散热系统散热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灯散热系统,包括:线路板、光源、散热器、反射镜、风道挡板和送风装置,光源安装于线路板上,线路板固定安装于散热器上,散热器右侧配合安装有风道挡板,在散热器与风道挡板配合安装处的下部还配合安装有送风装置,反射镜位于散热器的左侧,其中,风道挡板与散热器扣合安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闭的送风通道,送风装置吹出来的风通过风道挡板和散热器形成的密闭送风通道导向散热器、光源和线路板处,使得散热器、光源和线路板周围的空气均匀加速流动,从而加快热交换速度,加快对热源的散热速度。

进一步改进在于:风道挡板和散热器扣合安装在一起后,形成的是密闭的一个送风通道,对于同样的送风装置吹出的风的散热效果,密闭空间下的散热效果远远好于现有技术的开放式空间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改进在于:只需借助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风道挡板配合安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闭的风道,相较于现有技术省去了一个额外需要专门设计的风道零件,能降低成本。

进一步改进在于:散热器内部设计有散热器筋,所述散热器筋能更合理的引导送风装置吹出的风缩小循环区域到系统热最集中的区域,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器筋能够增加散热器的散热表面积,提升散热效果。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器筋的数量可以多于一个,实现更有效的缩小送风装置吹出的风到系统热最集中的区域。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风道挡板内部可以设计有缩小送风装置吹出的风的循环区域的筋。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风道挡板与所述散热器的扣合安装可以通过卡扣配合安装、可以通过螺钉配合安装、也可以通过卡扣与螺钉组合配合安装的方式、或其他设计的配合安装方式。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可以为轴向旋转工作原理的送风装置、也可以为径向旋转工作原理的送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上述所述的车灯散热系统,以改善现有车灯的热源散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风道挡板和散热器配合安装在一起,形成的是密闭的一个送风通道,其散热效果远远好于现有技术的开放式空间的散热效果;散热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省去了一个额外需要专门设计的风道零件,能降低成本,简化设计工作;散热器内部设计的散热器筋,能够将送风装置吹出的风缩小循环区域到系统热最集中的区域,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挡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5a-a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其中:1-线路板,2-光源,3-散热器,4-反射镜,5-风道挡板,6-送风装置,7-散热器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散热系统,包括:线路板1、光源2、散热器3、反射镜4、风道挡板5和送风装置6。光源2安装于线路板1上,线路板1固定安装于散热器3上,散热器3右侧配合安装有风道挡板5,在散热器3与风道挡板5配合安装处的下部还配合安装有送风装置6,反射镜4位于散热器3的左侧。

在工作过程中,光源2会发出光亮并同时产生热量,所述光源2产生的热量会扩散到其周围的空气中,需要对其进行散热。然而仅在光源2和线路板1下安装散热器3所能达到的散热效果仍然是不够的情况下,因此应用一个送风装置6,然而由于空间及造型的限制,只能将送风装置6放置于与热源(即光源2)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在此条件下,通过将风道挡板5与散热器3扣合安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闭的送风通道,使得送风装置6吹出来的风通过风道挡板5和散热器3形成的密闭送风通道导向散热器3、光源2和线路板1处,使得散热器3、光源2和线路板1周围的空气均匀加速流动,从而加快热交换速度,加快对热源的散热速度。

风道挡板5和散热器3扣合安装在一起后,形成的是密闭的一个送风通道,对于同样的送风装置6吹出的风的散热效果,密闭空间下的散热效果远远好于现有技术的开放式空间的散热效果。

另一方面,与现有技术中同样应用送风装置6,但是是通过专门的风道,把送风装置6产生的风经过专门设计的额外的此零件风道导入送到热源附近进行散热的,这样一种现有的散热系统相比,所述现有技术的风道是额外的一个零件,还需要专门做此风道零件的设计,以及多了此风道的安装及空间限制问题。而本实施例不需要额外的这个现有技术的风道零件,并且不需要专门的此额外风道零件的设计,只需借助现有的散热器3和风道挡板5配合安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闭的风道,从而起到有效将风到送到散热器3、光源2和线路板1的系统的热源处,然后从另外一个出风口将热气体导出,所述的另一个出风口在图4的风道挡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的上部可以看到,有一个开口,与散热器3配合安装后形成一个出风口,起到有效热气体交换的目的。本实施例的散热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省去了一个额外需要专门设计的风道零件,能降低成本。

如图3所示,散热器3内部设计有一条散热器筋7,散热器筋7将散热器3分成了左上侧和右下侧两个区域,送风装置6吹出的风由于散热器筋7的遮挡,基本集中于散热器3的右下侧的大区域中,而散热器3的最热处、线路板1和光源2这些热源的位置都处于散热器3的右下侧,通过散热器筋7的作用更合理的引导送风装置6吹出的风能够缩小循环区域到系统热最集中的区域,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同时散热器筋7也能够增加散热器3的散热表面积,提升散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