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10606发布日期:2019-10-30 00:2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特别涉及一种即使以倾斜了规定后退角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也能够抑制规定配光图案(例如,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地降低(成为所谓的模糊状态)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图15为以往的车辆用灯具100的纵剖视图。图16为图15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0的横剖视图(省略了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

以往,已知如图15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0,其具有:前方透镜体101;后方透镜部102,其配置在前方透镜体101的后方;以及光源103,其配置在后方透镜部102的后方,发出依次透过后方透镜部102以及前方透镜体101并被向前方照射而形成规定配光图案(例如,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32等))。后方透镜部102为负责第1方向(例如,在图15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前方透镜体101为负责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例如,在图15中,为上下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

后方透镜部102包括第1入光面102a、第1入光面102a的相反侧的第1出光面102b、设置在第1入光面102a与第1出光面102b之间(焦点f)的边缘部102c、以及从边缘部102c朝向后方延伸的反射面102d。第1出光面102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是恒定的。

前方透镜体101包括第2入光面101a以及第2入光面101a的相反侧的第2出光面101b。

前方透镜体101和后方透镜部102被连结部104连结。连结部104以在前方透镜体101和后方透镜部102之间夹持空间sa的状态连结前方透镜体101的上部与后方透镜部102的上部。

前方透镜体101、后方透镜部102以及连结部104由聚碳酸酯、丙烯酸等透明树脂制成,通过使用模具的注塑成型一体成型。

具体来说,前方透镜体101、后方透镜部102以及连结部104利用脱模方向与连结部104相反的方向(在图15中,参照箭头ar)的模具形成。为了使该模具顺利脱模,前方透镜体101的第2入光面101a构成为平面。

另一方面,前方透镜体101的第2出光面101b为了使从该第2出光面101b出射的来自光源103的光在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会聚,构成为圆柱轴在第1方向上(呈线状)延伸的半圆柱状的面(圆柱面)。

在上述结构的车辆用灯具100中,当使光源103点亮时,来自光源103的光从第1入光面102a向后方透镜部102入射并被反射面102d遮挡住一部光之后,与来自反射面102d的反射光一起,从第1出光面102b出射。此时,从第1出光面102b出射的来自光源103的光通过第1出光面102b的作用在第1方向上会聚。并且,从第1出光面102b出射的来自光源103的光通过后方透镜部102与前方透镜体101之间的空间sa,进而从第2入光面101a向前方透镜体101入射,从第2出光面101b出射并被向前方照射。此时,从第2出光面101b出射的来自光源103的光通过第2出光面101b的作用在第2方向上会聚。由此,形成规定配光图案(在此,为近光用配光图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际公开第2015/178155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本发明人等在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在上述结构的车辆用灯具100中,在如图16所示那样,在以相对于从俯视观察时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基准轴ax1倾斜了后退角θ1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101的情况下,规定配光图案(在此,为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成为所谓的模糊状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即使以倾斜了规定后退角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也能够抑制规定配光图案(例如,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成为所谓的模糊状态)的情况。

图24为以往的车辆用灯具100的纵剖视图。图25为在由前方透镜体101a以及后方透镜部102a构成的投影透镜的焦点f附近配置了多个光源103a~103c的示例。图26为图25所示的前方透镜体101a的主视图。

以往,如图24所示,公知如下的车辆用灯具100,其具有:前方透镜体101;后方透镜部102,其配置在前方透镜体101的后方;以及光源103,其配置在后方透镜部102的后方,发出依次透过后方透镜部102以及前方透镜体101,并被向前方照射而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32等))。后方透镜部102为负责第1方向(例如,在图24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会聚的透镜部,前方透镜体101为负责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例如,在图24中,为上下方向)的会聚的透镜部。

本发明人等研究了如下技术:即,例如,如图25所示,在由前方透镜体101a以及后方透镜部102a构成的投影透镜的焦点f附近例如在水平方向(在图25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配置多个光源103a~103c,而形成adb用配光图案。

此时,为了提高外观性,例如,研究了如图26所示,从正面观察时,以相对于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基准轴ax1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101a的技术。

然而,本发明人等在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在以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101a的情况下,adb用配光图案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形成(所谓的倾斜模糊的状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即使以倾斜规定的上挑角度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也能够抑制adb用配光图案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形成(所谓的倾斜模糊的状态)的情况。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第1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有:前方透镜体;后方透镜部,其配置在所述前方透镜体的后方;光源,其配置在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后方,发出按照所述后方透镜部、所述前方透镜体的顺序透过所述后方透镜部以及所述前方透镜体并向前方照射而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方透镜部是负责透过该后方透镜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在至少第1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所述后方透镜部包括:第1入光面,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第1出光面,其使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出射;以及边缘部,其规定所述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截止线,所述前方透镜体是负责透过该前方透镜体的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所述前方透镜体包括:第2入光面,其使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以及第2出光面,其使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的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出射,所述前方透镜体以倾斜规定后退角的姿势配置,所述第1出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以及所述第2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中的至少一方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不同。

根据该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即使以倾斜规定后退角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也能够抑制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

这是由于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使第1出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以及所述第2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中的至少一方不同。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剖面是在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从所述第2出光面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的情况下、所述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所透过的所述第1出光面的剖面或者所述第2入光面的剖面,所述边缘部沿着焦线设置,该焦线是所述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从所述第2入光面出射并从所述第1出光面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的情况下,在所述后方透镜部内会聚而形成的焦线。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按照每个所述纵剖面调整所述第1出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以及所述第2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中的至少一方,以使所述焦线成为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焦线。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按照每个所述纵剖面调整所述第1出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所述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所通过的第2入光面与第1出光面之间的距离越短则所述第1出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越大。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按照每个所述纵剖面调整所述第2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所述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所通过的第2入光面与第1出光面之间的距离越短则所述第2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越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有:前方透镜体;后方透镜部,其配置在所述前方透镜体的后方;光源,其配置在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后方,发出按照所述后方透镜部、所述前方透镜体的顺序透过所述后方透镜部以及所述前方透镜体并向前方照射而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方透镜部是负责透过该后方透镜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在至少第1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所述后方透镜部包括:第1入光面,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第1出光面,其使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出射;以及边缘部,其规定所述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截止线,所述前方透镜体是负责透过该前方透镜体的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所述前方透镜体包括:第2入光面,其使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以及第2出光面,其使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的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出射,所述前方透镜体以倾斜规定后退角的姿势配置,调整所述第1出光面以及所述第2入光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形状,以使在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从所述前方透镜体的前方透过所述前方透镜体并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的情况下,在所述后方透镜部内会聚,从而形成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焦线,所述边缘部沿着所述焦线配置。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有:前方透镜体;后方透镜部,其配置在所述前方透镜体的后方;多个光源,其配置在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后方,发出按照所述后方透镜部、所述前方透镜体的顺序透过所述后方透镜部以及所述前方透镜体并向前方照射而形成adb用配光图案的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方透镜部是负责透过该后方透镜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在至少第1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所述后方透镜部包括:第1入光面,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以及第1出光面,其使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出射,所述前方透镜体是负责透过该前方透镜体的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所述前方透镜体包括:第2入光面,其使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以及第2出光面,其使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的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出射,所述前方透镜体以倾斜规定后退角的姿势配置,所述第1出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所述第1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以及所述第2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中的至少一方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不同。

根据该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即使以倾斜规定后退角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也能够抑制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

这是由于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使所述第1出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所述第1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以及所述第2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中的至少1个不同。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剖面是在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从所述第2出光面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的情况下所述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所透过的所述第1出光面的剖面、或所述第1入光面、或所述第2入光面的剖面,所述多个光源沿着焦线设置,该焦线是在所述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透过所述前方透镜体、所述后方透镜部的情况下在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后方会聚而形成的焦线。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按照每个所述纵剖面调整所述第1出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所述第1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以及所述第2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中的至少一方,以使所述焦线成为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焦线。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按照每个所述纵剖面调整所述第1出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所述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所通过的第2入光面与第1出光面之间的距离越短则所述第1出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越大。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按照每个所述纵剖面调整所述第1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所述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所通过的第2入光面与第1出光面之间的距离越短则所述第1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越大。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是按照每个所述纵剖面调整所述第2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所述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所通过的第2入光面与第1出光面之间的距离越短则所述第2入光面的纵剖面的曲率越大。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有:前方透镜体;后方透镜部,其配置在所述前方透镜体的后方;多个光源,其配置在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后方,发出按照所述后方透镜部、所述前方透镜体的顺序透过所述后方透镜部以及所述前方透镜体并向前方照射而形成adb用配光图案的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方透镜部是负责透过该后方透镜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在至少第1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所述后方透镜部包括:第1入光面,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以及第1出光面,其使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出射,所述前方透镜体是负责透过该前方透镜体的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所述前方透镜体包括:第2入光面,其使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以及第2出光面,其使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的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出射,所述前方透镜体以倾斜规定后退角的姿势配置,调整所述第1出光面、所述第1入光面以及所述第2入光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形状,以使在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从所述前方透镜体的前方透过所述前方透镜体并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的情况下,在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后方会聚,从而形成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焦线,所述多个光源沿着所述焦线配置。

为了达成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有:前方透镜体;后方透镜部,其配置在所述前方透镜体的后方;多个光源,其配置在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后方,发出按照所述后方透镜部、所述前方透镜体的顺序透过所述后方透镜部以及所述前方透镜体并向前方照射而形成adb用配光图案的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方透镜部是负责透过该后方透镜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在至少第1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所述后方透镜部包括:第1入光面,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以及第1出光面,其使入射到所述后方透镜部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出射,所述前方透镜体是负责透过该前方透镜体的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的会聚的透镜部,所述前方透镜体包括:第2入光面,其使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以及第2出光面,其使入射到所述前方透镜体的来自所述后方透镜部的光出射,所述前方透镜体以倾斜规定的上挑角度的姿势配置,调整所述第1出光面、所述第1入光面以及所述第2入光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形状,以使由所述前方透镜体以及所述后方透镜部构成的投影透镜的焦线成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焦线,所述多个光源沿着所述焦线配置。

根据该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即使以倾斜规定上挑角度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也能够抑制adb用配光图案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所谓的倾斜模糊的状态)形成的情况。

这是由于调整第1出光面、第1入光面以及第2入光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形状以使由前方透镜体以及后方透镜部构成的投影透镜的焦线成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焦线。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入光面的纵剖面包括:第1纵剖面,其包括第1曲线,该第1曲线具有第1顶点、从该第1顶点向后方斜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第1部分曲线、以及从所述第1顶点向后方斜向下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第2部分曲线;以及第2纵剖面,其包括第2曲线,该第2曲线具有第2顶点、拐点、从该拐点朝上方延伸并朝前方凸出的第3部分曲线、以及从所述拐点朝下方延伸并朝后方凸出的第4部分曲线,所述第1入光面是构成为随着从所述第1曲线朝向所述第2曲线其面形状逐渐变化的曲面,且包括在所述第1顶点与所述拐点之间呈直线状地延伸并朝前方凸出的凸部、配置在该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凸部的上侧的上表面、以及配置在下侧的下表面,在从背面观察时,所述凸部在相对于所述基准轴倾斜与所述规定的上挑角度相反的规定角度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是构成为随着从所述第1部分曲线朝向所述第3部分曲线其面形状逐渐变化的曲面,所述下表面是构成为随着从所述第2部分曲线朝向所述第4部分曲线其面形状逐渐变化的曲面。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辆用灯具10的俯视图。

图2为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的a-a剖视图。

图4为车辆用灯具10的横剖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

图5a为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例,图5b为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了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例。

图6为车辆用灯具10的横剖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

图7a为图6中的a2-a2剖面(纵剖面),图7b为图6中的b2-b2剖面(纵剖面),图7c为图6中的c2-c2剖面(纵剖面)。

图8a为图6中的a2-a2剖面(纵剖面),图8b为图6中的b2-b2剖面(纵剖面),图8c为图6中的c2-c2剖面(纵剖面)。

图9a为图4中的a1-a1剖面(纵剖面),图9b为图4中的b1-b1剖面(纵剖面),图9c为图4中的c1-c1剖面(纵剖面)。

图10a为图4中的a1-a1剖面(纵剖面),图10b为图4中的b1-b1剖面(纵剖面),图10c为图4中的c1-c1剖面(纵剖面)。

图11为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a的横剖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

图12a为图1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a的b3-b3剖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图12b为安装有光源42a~42c的基板k2的主视图。

图13为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的一例。

图14为车辆用灯具10a的横剖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

图15为以往的车辆用灯具100的纵剖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0的横剖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

图17为车辆用灯具10的俯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

图18为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

图19a为图17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的b-b剖视图,图19b为安装有光源42a~42c的基板k2的主视图。

图20a为前方透镜体20以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的情况下所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的一例,图20b为前方透镜体20未以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的情况下所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的一例。

图21为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前方透镜体20未以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的情况)。

图22为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

图23a为后方透镜部41的后视图(第1入光面41a的主视图),图23b为图7a所示的第1入光面41a的d-d剖视图,图23c为图23a所示的第1入光面41a的e-e剖视图。

图24为以往的车辆用灯具100的纵剖视图。

图25为在由前方透镜体101a以及后方透镜部102a构成的投影透镜的焦点f附近配置了多个光源103a~103c的示例。

图26为图25所示的前方透镜体101a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即车辆用灯具10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应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为车辆用灯具10的俯视图。图2为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

图1~图2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为能够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车头灯),例如,分别搭载于汽车等的车辆的前端部的左右两侧。搭载于左右两侧的车辆用灯具10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作为代表,对搭载于车辆的前端部的左侧(向着车辆前方的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0进行说明。虽然未图示,但车辆用灯具10配置在由外透镜和壳体构成的灯室内,并安装在壳体等上。

如图1~图2所示,车辆用灯具10具有:前方透镜体20;多个后方透镜部31a~31b,其配置在前方透镜体20的后方;以及多个光源40a~40b,其设置在多个后方透镜部31a~31b的后方,发出依次透过后方透镜部31a~31b和前方透镜体20并被向前方照射而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光。后方透镜部31a~31b、光源40a~40b为相同的结构,以下,在没有特别区分这些的情况下,记载为后方透镜部31、光源40。另外,后方透镜部31、光源40也可以分别为1个。

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31分别由丙烯酸、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制成,通过使用模具的注塑成型以物理上分离的状态单独成型,虽然未图示,但构成为通过透镜支架等保持部件连结的透镜体。

前方透镜体20为在规定方向(以下,也称为第1方向)上延伸的透镜部。第1方向例如为如下方向:在俯视观察时,如图1所示,相对于从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基准轴ax1倾斜了后退角θ1,并且从正面观察时如图2所示,相对于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基准轴ax1倾斜了上挑角度θ2。θ1为大于0且在90度以内的任意的角度,θ2为0~90度内的任意的角度。以下,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以θ1为30度,θ2为0度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般的车辆用灯具中,1个投影透镜负责第1方向上的会聚以及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的会聚,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投影透镜的2个透镜(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31)负责第1方向上的会聚以及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的会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方透镜部31主要负责第1方向上的会聚,前方透镜体20主要负责第2方向上的会聚。

图3为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的a-a剖视图。在图1、图3等中,在标号axlo所示的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虚线表示由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31构成的投影透镜的光轴。以下,记载为光轴axlo。

如图3所示,前方透镜体20包括第2入光面21以及其相反侧的第2出光面22。第2入光面21和第2出光面22分别在第1方向(例如,在图3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第2入光面21构成为朝向前方凸出、且圆柱轴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圆柱面。此外,第2出光面22构成为朝向前方凸出、且圆柱轴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圆柱面。第2入光面21和第2出光面22的曲率(与第1方向垂直的剖面的曲率)在各剖面中相同。另外,第2入光面21或者第2出光面22可以为平面或者平面状的面。

光源40为具有矩形(例如,1mm见方)的发光面的led、l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在使发光面朝向前方(正面)的状态下安装于基板k1。基板k1以螺丝固定等方式安装于壳体(未图示)等。

后方透镜部31具有:第1入光面31a;第1入光面31a的相反侧的第1出光面31b;设置在第1入光面31a与第1出光面31b之间(焦点flo)的边缘部31c;从边缘部31c朝向后方延伸的反射面31d;从边缘部31c朝向下方延伸的延長面31e;以及周围反射面31f。

第1入光面31a包括朝向光源40凸出的中央入光面31a1;以及从中央入光面31a1的外周缘(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朝向后方延伸,且包围中央入光面31a1与光源40之间的空间的筒状的周围入光面31a2。

中央入光面31a1为将来自光源40的光中的相对于光轴axlo(与光源40的光轴一致)为窄角方向上的光向后方透镜部31入射的面。中央入光面31a1例如构成为将从该中央入光面31a1向后方透镜部31入射的来自光源40的光在焦点flo(边缘部31c)附近会聚的面。另外,由于光源40实际上不是点光源而具有一定的大小,因此,从中央入光面31a1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来自光源40的光不是完全会聚在一点(焦点flo)上,而是会聚在焦点flo(边缘部31c)附近。

焦点flo是指与光轴axlo平行的水平光线组在从前方透镜体20的前方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31内会聚的光轴axlo上的会聚点。

周围入光面31a2为使来自光源40的光中的相对于光轴axlo为广角方向的光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面。从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来自光源40的光被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全反射)。

周围反射面31f构成为使从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被该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全反射)的来自光源40的光在焦点flo(边缘部31c)附近会聚的面。另外,光源40实际上不是点光源而具有一定的大小,因此从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来自光源40的光不是完全会聚在一点(焦点flo)上,而是会聚在焦点flo(边缘部31c)附近。

第1出光面31b为使从第1入光面31a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来自光源40的光出射的面。

图4为车辆用灯具10的横剖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

如图4所示,第1出光面31b的横剖面构成为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第1出光面31b的横剖面的曲率在各横剖面中相同。另一方面,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不是相同的,而是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不同。例如,在图4中,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a1-a1剖面、b1-b1剖面、c1-c1剖面中分别不同。b1-b1剖面为包含光轴axlo的纵剖面。a1-a1剖面是在后方透镜31内在比后述的会聚点cp2b靠前的位置与光轴axlo交叉的剖面,且是从前方朝向后方相对于光轴axlo向前方透镜后退的方向倾斜的纵剖面。c1-c1剖面是在后方透镜31内在比后述的会聚点cp2b靠前的位置与光轴axlo交叉的剖面,且是从前方朝向后方相对于光轴axlo向与前方透镜后退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纵剖面。a1-a1剖面、b1-b1剖面、c1-c1剖面全部在后方透镜31内的同一位置交差。即,a1-a1剖面和c1-c1剖面构成与光轴axlo的交点位于相同的位置同时使倾斜角度不同的铅直剖面。关于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如何不同则后述。

如下所述,边缘部31c沿着焦线设置。虽然未图示,但边缘部31c例如具有z型的阶梯部。

焦线是指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铅直面中分别包含的多个水平光线组在从前方透镜体20的前方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31内会聚而形成的会聚点组。图4中的标号fl2l、fl2r所示的实线、图6中的标号fl1l、fl1r所示的虚线为焦线的一例。以下,记载为焦线fl1l、焦线fl1r、焦线fl2l、焦线fl2r。关于焦线fl1l、焦线fl1r、焦线fl2l、焦线fl2r,进一步进行后述。

在上述结构的车辆用灯具10中,当使光源40点亮时,来自光源40的光从第1入光面31a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在焦点flo(边缘部31c)附近会聚,在被反射面31d遮挡一部分光之后,与来自反射面31d的反射光一起,从第1出光面31b出射。此时,从第1出光面31b出射的来自光源40的光通过第1出光面31b(第1出光面31b的横截面)的作用在第1方向上会聚。并且,从第1出光面31b出射的来自光源40的光通过后方透镜部31与前方透镜体20之间的空间s1,进而从第2入光面21入射到前方透镜体20并从第2出光面22出射而被照射向前方。此时,从第2出光面22出射的来自光源40的光由于第2入光面21和第2出光面22的作用而在第2方向上会聚。由此,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近光用配光图案在上端缘包括由边缘部31c规定的截止线。

换而言之,由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来自光源40的光在边缘部31c附近形成的光度分布被作为投影透镜发挥功能的后方透镜部31以及前方透镜体20向前方反转投影。由此,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接着,对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进行说明。

图5a为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例。图5a示出了与车辆前表面正对的虚拟铅直屏(配置于距车辆前表面大约25米的前方)上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例。

本发明人等在通过模拟进行确认的基础上,发现在如图1所示在俯视观察时以相对于基准轴ax1倾斜了后退角θ1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的情况下,当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时,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成为所谓的模糊状态)。

参照图5a可知,例如,左5~20度的截止线附近的光度比右5~20度的截止线附近的光度低,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图5a中的由四边形b1包围的范围)的光度相对降低。另外,在图5a、图5b中,1个四边形(各网格)表示纵(铅直v方向)5度、横(水平h方向)5度。图13也是同样的。这种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降低的理由如下。

首先,参照图6、图7,对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焦线进行说明。另外,图6除了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这一点以及焦线·焦点(会聚点)位置不同这一点以外,与图4相同。

图6为车辆用灯具10的横剖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图6示出了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焦线fl1l、fl1r。

图7a示出图6中的a2-a2剖面(纵剖面)。图7a描绘了通过前方透镜体20的a2-a2剖面的水平光线组ray1a。

如图7a所示,a2-a2剖面中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ray1a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比焦点flo(参照图7b)靠前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1a。

同样地,虽然未图示,但a2-a2剖面与b2-b2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lo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分别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比焦点flo靠前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

如图6中的相对于光轴axlo的左侧的虚线所示,如此在比焦点flo靠前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的会聚点cp1a等会聚点组构成焦线fl1l。

图7b示出图6中的b2-b2剖面(纵剖面)。图7b描绘了通过前方透镜体20的b2-b2剖面的水平光线组ray1b。

如图7b所示,b2-b2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ray1b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焦点flo处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1b。

图7c示出图6中的c2-c2剖面(纵剖面)。图7c描绘了通过前方透镜体20的c2-c2剖面的水平光线组ray1c。

如图7c所示,c2-c2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ray1c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比焦点flo(参照图7b)靠后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1c。

同样地,虽然未图示,但b2-b2剖面与c2-c2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lo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分别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也在比焦点flo靠后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

如图6中的相对于光轴axlo位于右侧的虚线所示,如此在比焦点flo靠后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的会聚点cp1c等会聚点组构成焦线fl1r。

焦线fl1l与焦线fl1r构成为关于图6中光轴axlo左右非对称。这是由于各水平光线组所通过的第2入光面21与第1出光面31b之间的距离按照每个水平光线组而不同(例如,参照图7中的距离l1、l2、l3。l1>l2>l3)。

接着,参照图8,对在如上构成的焦线fl1l、fl1r(沿着焦线fl1l、fl1r设置的边缘部31c)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的光路进行说明。

图8a示出图6中的a2-a2剖面(纵剖面)。图8a描绘了通过后方透镜部31的a2-a2剖面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1a。

如图8a所示,在a2-a2剖面中,从第1入光面31a(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被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而在会聚点cp1a(焦线fl1l)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1a由于以比较窄的角度(第1出光面31b的捕获角度以内的角度)在会聚点cp1a附近通过,因此从第1出光面31b出射,进而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被向前方照射,而被用于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虽然未图示,但在a2-a2剖面与b2-b2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的各纵剖面中,从第1入光面31a(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被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而在会聚点(焦线fl1l)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也是同样的。

图8b示出图6中的b2-b2剖面(纵剖面)。图8b描绘了通过后方透镜部31的b2-b2剖面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1b。

如图8b所示,在b2-b2剖面中,从第1入光面31a(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被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而在会聚点cp1b(焦点flo)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1b以比较窄的角度(第1出光面31b的捕获角度以内的角度)在会聚点cp1b(焦点flo)附近通过,因此从第1出光面31b出射,进而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被照射向前方,而被用于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图8c示出图6中的c2-c2剖面(纵剖面)。图8c描绘了通过后方透镜部31的c2-c2剖面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1c。

如图8c所示,在c2-c2剖面中,从第1入光面31a(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被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而在会聚点cp1c(焦线fl1r)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1c以比较宽的角度(第1出光面31b的捕获角度以外的角度)在会聚点cp1c附近通过,因此不从第1出光面31b出射,未被用于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虽然未图示,但在b2-b2剖面与c2-c2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的各纵剖面中,关于从第1入光面31a(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被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而在会聚点(焦线fl1r)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也是同样的。

如此在焦线fl1r附近通过的ray1c等来自光源40的光由于以比较宽的角度(第1出光面31b的捕获角度以外的角度)在边缘部31c(焦线fl1r)附近通过,因此不从第1出光面31b出射,未被用于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其结果,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图5a中的由四边形b1包围的范围)的光度降低。

接着,对用于抑制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人等为了抑制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经过专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针对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按照每个纵剖面来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抑制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

该调整为用于使图6所示的焦线fl1l、fl1r成为图4所示的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焦线fl2l、fl2r的调整,使用规定的模拟软件来进行。

接着,参照图9,对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了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焦线进行说明。图4示出了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了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焦线fl2l、fl2r。

图9a示出图4中的a1-a1剖面(纵剖面)。图9a描绘了通过前方透镜体20的a1-a1剖面的水平光线组ray2a。在图9a中,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被调整(设定)为第1曲率,以使a1-a1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ray2a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基准轴ax2(参照图4)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2a。如图4所示,基准轴ax2例如为与光轴axlo垂直的水平线,且通过焦点flo。

同样地,虽然未图示,a1-a1剖面与b1-b1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各自的曲率也被调整(设定)成使得多个纵剖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

通过如此调整曲率,从而如图4中的相对于光轴axlo位于左侧的实线所示,cp2a等的会聚点组构成沿着基准轴ax2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焦线fl2l。

图9b示出图4中的b1-b1剖面(纵剖面)。图9b描绘了通过前方透镜体20的b2-b2剖面的水平光线组ray2b。在图9b中,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被调整(设定)为第2曲率(第2曲率>第1曲率),以使b1-b1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ray2b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2b。

图9c示出图4中的c1-c1剖面(纵剖面)。图9c描绘了通过前方透镜体20的c1-c1剖面的水平光线组ray2c。在图9c中,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被调整(设定)为第3曲率(第3曲率>第2曲率),以使c1-c1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ray2c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2c。

同样地,虽然未图示,但b1-b1剖面与c1-c1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各自的曲率也被调整(设定)成使得多个纵剖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

通过如此调整曲率,如图4中的相对于光轴axlo位于右侧的实线所示,cp2c等的会聚点组构成沿着基准轴ax2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焦线fl2r。

另外,如上构成的焦线fl2l、fl2r可以不完全与基准轴ax2一致,只要沿着基准轴ax2即可。

接着,参照图10,对在如上构成的焦线fl2l、fl2r(沿着焦线fl2l、fl2r设置的边缘部31c)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的光路进行说明。

图10a示出图4中的a1-a1剖面(纵剖面)。图10a描绘了通过后方透镜部31的a1-a1剖面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2a。

如图10a所示,在a1-a1剖面中,从第1入光面31a(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被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而在会聚点cp2a(焦线fl2l)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2a由于以比较窄的角度(第1出光面31b的捕获角度以内的角度)在会聚点cp2a附近通过,因此从第1出光面31b出射,进而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被向前方照射,被用于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虽然未图示,但在a1-a1剖面与b1-b1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的各纵剖面中,关于从第1入光面31a(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被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而在会聚点(焦线fl2l)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也是同样的。

图10b示出图4中的b1-b1剖面(纵剖面)。图10b描绘了通过后方透镜部31的b1-b1剖面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2b。

如图10b所示,在b1-b1剖面中,从第1入光面31a(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被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而在会聚点cp2b(焦点flo)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2b由于以比较窄的角度(第1出光面31b的捕获角度以内的角度)在会聚点cp2b(焦点flo)附近通过,因此从第1出光面31b出射,进而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被向前方照射,被用于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图10c示出图4中的c1-c1剖面(纵剖面)。图10c描绘了通过后方透镜部31的c1-c1剖面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2c。

如图10c所示,在c1-c1剖面中,从第1入光面31a(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被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而在会聚点cp2c(焦线fl2r)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ray2c与图8c不同,由于以比较窄的角度(第1出光面31b的捕获角度以内的角度)在会聚点cp2c附近通过,因此从第1出光面31b出射,进而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被向前方照射,被用于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虽然未图示,但在b1-b1剖面与c1-c1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lo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的各纵剖面中,关于从第1入光面31a(周围入光面31a2)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并被周围反射面31f进行内面反射而在会聚点(焦线fl2r)附近通过的来自光源40的光,也是同样的。

图5b为如上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了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例。图5b示出了与车辆前表面正对的虚拟铅直屏上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例。

参照图5b可知,例如,左5~20度的截止线附近的光度比图5a所示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高,抑制了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图5b中的由四边形b2包围的范围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

如图10c所示,这是由于在焦线fl2r附近通过的ray2c等的来自光源40的光以比较窄的角度(第1出光面31b的捕获角度以内的角度)在边缘部31c(焦线fl2r)附近通过,结果如图5b所示,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图5b中的由四边形b2包围的范围的光度)增加。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10,即使如图1所示以倾斜了规定后退角θ1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也能够抑制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成为所谓的模糊状态)的情况。

这是由于按照每个纵剖面使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不同(参照图10)。

具体来说,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设定)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得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从前方透镜体20的前方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沿着基准轴ax2的焦线fl2l、fl2r(会聚点组)。

换而言之,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得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所通过的第2入光面21与第1出光面31b之间的距离越短则曲率越大(参照图10a~图10c)。

此外,第1出光面31b是主要负责第1方向上的会聚的曲面、同时也具有负责第2方向上的会聚功能的曲面(纵向的曲面),并且调整(设定)纵向的曲面以使朝向前方透镜的后退方向(在图4中,为从右至左)曲率变大。

另外,第1出光面31b可以是自由曲面。例如,第1出光面31b可以是其面形状被调整(设定)成使得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以下,称为水平光线组a)在从前方透镜体20的前方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沿着基准轴ax2的焦线fl2l、fl2r(会聚点组)的自由曲面。

该第1出光面31b(自由曲面)例如可以如下构成。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规定的模拟软件,变更(调整)基准面(作为第1出光面31b的基础的面。例如,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的面形状,以使得从前方透镜体20的前方透过前方透镜体20(按照第2出光面22、第2入光面21、第1出光面31b的顺序依次透过)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水平光线组a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沿着基准轴ax2的焦线fl2l、fl2r(会聚点组),从而构成该第1出光面31b。

由此,即使如图1所示以倾斜了规定后退角θ1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也能够抑制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2入光面21和第2出光面22均构成为朝向前方凸出、且圆柱轴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圆柱面(参照图3),即,由于不仅第2出光面22能够负责第2方向上的会聚,第2入光面21也能够负责第2方向上的会聚,因此与第2入光面为平面、仅仅由第2出光面负责第2方向的会聚的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维持会聚率,同时使前方透镜体20的光轴axlo方向的壁厚变薄。由此,能够实现前方透镜体20的材料费的削减(成本降低)。

接着,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按照每个纵剖面使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不同,从而抑制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例如,可以将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设为相同,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使第2入光面21的纵剖面的曲率不同。

例如,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设定)第2入光面21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得多个纵剖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

换而言之,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第2入光面21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得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所通过的第2入光面21与第1出光面31b之间的距离越短则曲率越大。

此外,第2入光面21具有负责第2方向上的会聚功能的曲面(纵向的曲面),并且调整(设定)纵向的曲面以使得朝向前方透镜的后退方向(在图4中,为从右至左)曲率或会聚功能变大。

另外,第2入光面21与第1出光面31b同样,可以是自由曲面。

由此,也能够抑制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

此外,例如,也可以按照每个纵剖面使第2入光面21的纵剖面的曲率(或会聚功能)与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或会聚功能)一起不同。例如,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设定)第1出光面31b以及第2入光面21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得多个纵剖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31的情况下,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由此,也能够抑制近光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作为第2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对代替后方透镜部31而使用后方透镜部41,代替光源40而使用多个光源42a~42c的车辆用灯具10a进行说明。除此以外,为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适当省略说明。图11为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a的横剖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

如图11所示,车辆用灯具10a为能够形成adb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灯具,具有: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其设置在前方透镜体20的后方;以及多个光源42a~42c,其设置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发出按照后方透镜部41、前方透镜体2的顺序依次透过后方透镜部41以及前方透镜体20,并被向前方照射而形成adb用配光图案的光。另外,后方透镜部41、光源42a~42c可以分别为多个。

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41分别由丙烯酸、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制成,通过使用了模具的注塑成型以在物理上分离的状态单独成型,虽然未图示,但构成为由透镜支架等保持部件连结的透镜体。

图12a为图1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a的b3-b3剖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在图11、图12a等中,标号axadb所示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表示由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41构成的投影透镜的光轴。以下,记载为光轴axadb。

图12b为安装有光源42a~42c的基板k2的主视图。

如图12b所示,光源42a~42c为具有矩形(例如,1mm见方)的发光面的led、l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以使发光面朝向前方(正面)的状态安装于基板k2。光源42a~42c在水平方向上配置为一列。基板k2以螺丝固定等方式安装于壳体(未图示)等。

如图12b所示,后方透镜部41包括第1入光面41a以及第1入光面41a的相反侧的第1出光面41b。后方透镜部41主要负责透过该后方透镜部41的来自光源42a~42c的光的第1方向的会聚。

第1入光面41a为使来自光源42a~42c的光入射到后方透镜部41的面。第1入光面41a构成为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第1入光面41a的纵剖面的曲率以及横剖面的曲率例如在各纵剖面以及各横剖面中相同。

第1出光面41b为使从第1入光面41a入射到后方透镜部41的来自光源42a~42c的光出射的面。

如图11所示,第1出光面41b的横剖面构成为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第1出光面41b的横剖面的曲率在各横剖面中相同。另一方面,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各纵剖面中不相同,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不同。例如,在图11中,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a3-a3剖面、b3-b3剖面、c3-c3剖面中分别不同。关于如何使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不同,进行后述。

如下所述,光源42a~42c沿着焦线设置。

焦线是指相对于光轴axadb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多个水平光线组在从前方透镜体20的前方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会聚从而形成的会聚点组。图11中的标号fl4l、fl4r所示的实线,图14中的标号fl3l、fl3r所示的虚线为焦线的一例。以下,记载为焦线fl3l、焦线fl3r、焦线fl4l、焦线fl4r。对焦线fl3l、焦线fl3r、焦线fl4l、焦线fl4r,进一步进行后述。

在上述结构的车辆用灯具10a中,当使光源42a~42c点亮时,来自光源42a~42c的光从第1入光面41a入射到后方透镜部41并从第1出光面41b出射。此时,从第1出光面41b出射的来自光源42a~42c的光由于第1出光面41b(第1出光面41b的横剖面)的作用在第1方向上会聚。并且,从第1出光面41b出射的来自光源42a~42c的光通过后方透镜部41与前方透镜体20之间的空间s2,进而从第2入光面21入射到前方透镜体20并从第2出光面22出射而被向前方照射。此时,从第2出光面22出射的来自光源42a~42c的光由于第2入光面21和第2出光面22的作用,在第2方向上会聚。由此,形成adb用配光图案。

换而言之,光源42a~42c的光源像通过作为投影透镜发挥功能的后方透镜部41以及前方透镜体20被向前方反转投影。由此,形成adb用配光图案。

接着,对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进行说明。

图13为第1出光面3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的一例。图13示出了与车辆前表面正对的虚拟铅直屏上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的一例。

如图13所示,adb用配光图案包括在远光区域内在水平方向上配置为一列的多个照射区域p1~p3。根据光源42a~42c的点亮熄灭(包括减光状态下的点亮在内)而单独地点亮熄灭(包括减光状态下的点亮在内)照射区域p1~p3。另外,图13为在光源42a~42c分别点亮(全点亮)的状态下所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的示例。

本发明人等在通过模拟进行确认的基础上,判明了如图11所示在俯视观察时以相对于基准轴ax1倾斜了后退角θ1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的情况下,当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时,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在纵向上被拉伸而使得光度相对降低(成为所谓的模糊状态)。

参照图13可知,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箭头ar1所示的部分)与箭头ar2所示的部分相比在纵向被拉伸,光度相对降低。这种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降低的理由与在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图8c进行说明的理由相同。以下,对该理由进行简单说明。

首先,参照图14,对第1出光面31b的每个纵剖面的曲率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焦线进行说明。

图14为车辆用灯具10a的横剖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图14示出了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相同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焦线fl3l、fl3r。

图14中的a4-a4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比焦点fadb靠前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3a。

焦点fadb是指与光轴axlo平行的水平光线组在从前方透镜体20的前方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会聚的光轴axadb上的会聚点。

同样地,虽然未图示,但图14中的a4-a4剖面与b4-b4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adb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也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比焦点fadb靠前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

如图14中的相对于光轴axadb位于左侧的虚线所示,如此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比焦点fadb靠前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的cp3a等会聚点组构成焦线fl3l。

此外,图14中的b4-b4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的焦点fadb处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3b。

另外,图14中的c4-c4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比焦点fadb靠后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3c。

同样地,虽然未图示,图14中的b4-b4剖面与c4-c4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adb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比焦点fadb靠后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

如图14中的相对于光轴axadb位于右侧的虚线所示,如此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比焦点fadb靠后方的位置会聚而形成的cp3c等会聚点组构成焦线fl3r。

焦线fl3l与焦线fl3r构成为关于图14中光轴axadb左右非对称。这是由于各水平光线组所通过的第2入光面21与第1出光面41b之间的距离按照每个水平光线组而不同。

当相对于如上构成的焦线fl3l、fl3r配置光源42a~42c时(参照图14),光源42a~42c与焦线fl3l、fl3r之间的距离按照每个光源42a~42c而产生变化。例如,光源42a与会聚点cp3c(焦线fl3r)之间的距离最短,光源42c与会聚点cp3a(焦线fl3l)之间的距离最长。其结果,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图13中的箭头ar1所示的部分)在纵向上被拉伸,而光度相对降低(成为所谓的模糊状态)。

接着,对用于抑制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在纵向上被拉伸而使得光度相对降低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人等为了抑制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在纵向上被拉伸而使得光度相对降低,经过专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从而能够抑制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在纵向上被拉伸而导致光度相对降低。

该调整为用于使图14所示的焦线fl3l、fl3r成为图11所示的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焦线fl4l、fl4r的调整,使用规定的模拟软件来进行。

接着,参照图11,对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了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焦线进行说明。

在图11中,第1出光面41b的a3-a3剖面的曲率被调整(设定)为第1曲率,以使得a3-a3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4a。

同样地,虽然未图示,对于a3-a3剖面与b3-b3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adb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各自的曲率,也进行调整(设定)以使得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

通过如此调整曲率,如图11中的相对于光轴axadb位于左侧的实线所示,cp4a等会聚点组构成沿基准轴ax2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焦线fl4l。

此外,在图11中,第1出光面41b的b3-b3剖面的曲率被调整(设定)为第2曲率(第2曲率>第1曲率),以使得b3-b3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4b。

此外,在图11中,第1出光面41b的c3-c3剖面的曲率被调整(设定)为第3曲率(第3曲率>第2曲率),以使得c3-c3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cp4c。

同样地,虽然未图示,对于b3-b3剖面与c3-c3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各自的曲率,也调整(设定)成使得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

通过如此调整曲率,如图11中的相对于光轴axadb位于右侧的实线所示,cp4c等会聚点组构成沿基准轴ax2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焦线fl4r。

当对如上构成的焦线fl4l、fl4r配置光源42a~42c时(参照图11),光源42a~42c与焦线fl4l、fl4r之间的距离不会按照每个光源42a~42c而产生变化,大致相同。其结果,抑制了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图13中的箭头ar1所示的部分)在纵向被拉伸而导致光度相对降低(成为所谓的模糊状态)的情况。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10a,即使如图11所示以倾斜了规定后退角θ1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也能够抑制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成为所谓的模糊状态)的情况。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参照图9),这是由于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使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不同。

具体来说,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设定)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得相对于光轴axadb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沿着基准轴ax2的焦线fl4l、fl4r(会聚点组)。

换而言之,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得相对于光轴axadb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所通过的第2入光面21与第1出光面41b之间的距离越短则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越大。

此外,第1出光面41b为主要负责第1方向的会聚的曲面,同时具有负责第2方向的会聚功能的曲面(纵向的曲面),并且(设定)纵向的曲面被调整成朝向前方透镜的后退方向(在图11中,为从右至左)曲率变大。

另外,第1出光面41b可以为自由曲面。例如,第1出光面41b可以是面形状被调整(设定)成在相对于光轴axadb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以下,称为水平光线组b)从前方透镜体20的前方透过前方透镜体20而入射到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沿着基准轴ax2的焦线fl4l、fl4r(会聚点组)的自由曲面。

该第1出光面41b(自由曲面)例如可以如下构成。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规定的模拟软件,变更(调整)基准面(作为第1出光面41b的基础的面。例如,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的面形状,以使得从前方透镜体20的前方透过前方透镜体20(以第2出光面22、第2入光面21、第1出光面41b的顺序依次透过第2出光面22、第2入光面21、第1出光面41b)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41的水平光线组b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沿着基准轴ax2的焦线fl4l、fl4r(会聚点组),从而构成该第1出光面。

由此,即使如图11所示以倾斜规定后退角θ1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也能够抑制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2入光面21和第2出光面22均构成为朝向前方凸出、且圆柱轴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圆柱面(参照图3),即,由于不仅第2出光面22负责第2方向上的会聚,第2入光面21也能够负责第2方向上的会聚,因此与第2入光面为平面、仅仅由第2出光面负责第2方向上的会聚的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维持会聚率,同时使前方透镜体20的光轴axlo方向的壁厚变薄。由此,能够实现前方透镜体20的材料费的削减(成本降低)。

接着,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对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使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不同,从而抑制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将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在各纵剖面中设为相同,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使第1入光面41a以及第2入光面21中的至少一方的纵剖面的曲率不同。

例如,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设定)第2入光面21的纵剖面(或者第1入光面41a)的曲率,以使得在多个纵剖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由此,也能够抑制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

换而言之,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第2入光面21(或者第1入光面41a)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得相对于光轴axlo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所通过的第2入光面21与第1出光面31b之间的距离越短则第2入光面21(或者第1入光面41a)的纵剖面的曲率越大。

此外,第2入光面21(或者第1入光面41a)具有负责第2方向上的会聚功能的曲面(纵向的曲面),并且将纵向的曲面调整(设定)成使得在第2入光面21的情况下朝向前方透镜的后退方向(在图4中,为从右至左)曲率或会聚功能变大,在第1入光面41a的情况下朝向前方透镜的后退方向(在图4中,为从右至左)曲率或会聚功能变小。

另外,第2入光面21(或者第1入光面41a)与第1出光面41b同样,可以是自由曲面。

此外,例如,可以使第1入光面41a以及第2入光面21的纵剖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曲率与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一起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不同。例如,按照每个纵剖面调整(设定)第1出光面31b以及第2入光面21的纵剖面的曲率,以使得多个纵剖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在基准轴ax2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组)。由此,也能够抑制adb用配光图案的一部分的光度相对降低的情况。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即车辆用灯具10b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应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7为车辆用灯具10b的俯视图(省略主要光学面以外的部分)。图18为车辆用灯具10b的主视图。

图17~图18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b为能够形成adb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车头灯),例如,分别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前端部的左右两侧。搭载于左右两侧的车辆用灯具10b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作为代表,对搭载于车辆的前端部的左侧(朝着车辆前方的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0b进行说明。虽然未图示,但车辆用灯具10b配置在由外透镜和壳体构成的灯室内,并安装在壳体等上。

如图17~图18所示,车辆用灯具10b具有: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其设置在前方透镜体20的后方;以及多个光源42a~42c,其设置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发出按照后方透镜部41、前方透镜体20的顺序透过后方透镜部41以及前方透镜体20并向前方照射而形成adb用配光图案的光。

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41分别由丙烯酸、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制成,通过使用模具的注塑成型以物理上分离的状态单独成型,虽然未图示,构成为由透镜支架等保持部件连结的透镜体。

前方透镜体20为在规定方向(以下,也称为第1方向)上延伸的透镜部。例如,第1方向为如图17所示,在俯视观察时相对于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基准轴ax1倾斜后退角θ1,并且,如图18所示,在正面观察时相对于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基准轴ax1倾斜上挑角度θ2的方向。θ1为0~90度内的任意的角度,θ2为大于0的90度以内的任意的角度。以下,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以θ1为30度,θ2为5度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般的车辆用灯具中,1个投影透镜负责第1方向上的会聚以及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的会聚,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投影透镜的2个透镜(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41)负责第1方向上的会聚以及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的会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方透镜部41主要负责第1方向上的会聚,前方透镜体20主要负责第2方向上的会聚。

图19a为图17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b的b-b剖视图。在图17、图19a等中,标号axadb所示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表示由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41构成的投影透镜的光轴。以下,记载为光轴axadb。

如图19a所示,前方透镜体20包括第2入光面21以及其相反侧的第2出光面22。前方透镜体20主要负责透过该前方透镜体20的来自后方透镜部41的光在第2方向上的会聚。第2入光面21和第2出光面22分别在第1方向(例如,参照图18)上延伸。

具体来说,如图19a所示,第2入光面21构成为朝向前方凸出、且圆柱轴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圆柱面。此外,第2出光面22构成为朝向前方凸出、且圆柱轴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圆柱面。第2入光面21和第2出光面22的曲率(与第1方向垂直的剖面的曲率)在各剖面中相同。另外,第2入光面21或者第2出光面22也可以是平面或者平面状的面。

图19b为安装有光源42a~42c的基板k2的主视图。

如图19b所示,光源42a~42c为具有矩形(例如,1mm见方)的发光面的led、l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在使发光面朝向前方(正面)的状态下安装于基板k2。光源42a~42c在由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41构成的投影透镜的焦点fadb附近沿水平方向配置为一列。基板k2以螺丝固定等方式安装于壳体(未图示)等。

焦点fadb是指与光轴axadb平行的水平光线组在从前方透镜体20的前方透过前方透镜体20并入射到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会聚的、位于光轴axadb上的会聚点。如图19a所示,后方透镜部41包括第1入光面41a以及其相反侧的第1出光面41b。后方透镜部41主要负责透过该后方透镜部41的来自光源42a~42c的光在第1方向上的会聚。

如图19a所示,后方透镜部41包括第1入光面41a以及其相反侧的第1出光面41b。后方透镜部41主要负责透过该后方透镜部41的来自光源42a~42c的光在第1方向上的会聚。

第1入光面41a为使来自光源42a~42c的光入射到后方透镜部41的面。如图17所示,第1入光面41a的横剖面基本上构成为朝向后方凸出的曲面,但各横剖面的形状不是相同的,剖面形状按照每个横剖面而不同。此外,如图19a所示,第1入光面41a的纵剖面基本上构成为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但各纵剖面的形状不是相同的,剖面形状按照每个纵剖面而不同。具体来说,关于第1入光面41a为哪种面形状,进行后述。

第1出光面41b为使从第1入光面41a入射到后方透镜部41的来自光源42a~42c的光出射的面。第1出光面41b构成为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第1出光面41b的纵剖面的曲率以及横剖面的曲率例如在各纵剖面以及在各横剖面中相同。

在上述结构的车辆用灯具10b中,当使光源42a~42c点亮时,来自光源42a~42c的光从第1入光面41a入射到后方透镜部41并从第1出光面41b出射。此时,从第1出光面41b出射的来自光源42a~42c的光主要通过第1出光面41b(第1出光面41b的横剖面)的作用,而在第1方向上会聚。并且,从第1出光面41b出射的来自光源42a~42c的光通过后方透镜部41与前方透镜体20之间的空间s2,进而从第2入光面21入射到前方透镜体20,从第2出光面22出射并向前方照射。此时,从第2出光面22出射的来自光源42a~42c的光主要通过第2入光面21和第2出光面22的作用而在第2方向上会聚。由此,形成adb用配光图案。

换而言之,光源42a~42c的光源像通过作为投影透镜发挥功能的后方透镜部41以及前方透镜体20被向前方反转投影。由此,形成adb用配光图案。

接着,对如图18所示以倾斜了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的情况下所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进行说明。

图20a为以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的情况下所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的一例。图20a示出了与车辆前表面正对的虚拟铅直屏(配置于距车辆前表面大约25米的前方)上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的一例。

如图20a所示,adb用配光图案包括在远光区域内沿水平方向配置为一列的多个照射区域p1~p3。根据光源42a~42c的点亮熄灭(包括减光状态下的点亮在内)单独地点亮熄灭(包括减光状态下的点亮在内)照射区域p1~p3。另外,图20a为在光源42a~42c分别点亮(全点亮)的状态下所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的示例。

本发明人等在通过模拟进行确认的基础上,判明了在以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的情况下,如图20a所示,adb用配光图案以在箭头ar1~ar3方向上被拉伸而倾斜地变形的状态(所谓的倾斜模糊的状态)形成。

这是由于在以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由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41构成的投影透镜的焦线fl1的延伸方向从正面观察时为第1方向,因此与光源42a~42c的配置方向(水平方向)不一致。

即,在以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的情况下,由于焦线fl1的延伸方向与光源42a~42c的配置方向(水平方向)不一致,而导致光源42a~42c的光源像通过前方透镜体20而在第1方向的法线方向(参照图18)上会聚,照射区域p1~p3分别在图20a中的箭头ar4~ar6方向上会聚。其结果,adb用配光图案以在箭头ar1~ar3方向上被拉伸而倾斜地变形的状态(所谓的倾斜模糊的状态)形成。

焦线fl1(后述的焦线fl2、fl3也同样)是指相对于光轴axadb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多个水平光线组在从前方透镜体20的前方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会聚而形成的会聚点组。

接着,对如图21所示以未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的情况下所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进行说明。图21为车辆用灯具10b的主视图(以未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的情况)。

图20b为以未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的情况下所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的一例。图20b示出了与车辆前表面正对的虚拟铅直屏上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的一例。

在以未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的情况下,如图20b所示,adb用配光图案未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所谓的倾斜模糊的状态)形成,与使用了一般的投影透镜的情况同样,在对光源42a~42c的光源像进行了反转投影的状态下适当地形成adb用配光图案。

这是由于在以未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由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41构成的投影透镜的焦线fl2的延伸方向从正面观察时与光源42a~42c的配置方向(水平方向)一致。

接着,对用于抑制如图20a所示adb用配光图案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形成的结构进行说明。

为了抑制adb用配光图案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形成,本发明人等经过专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调整第1入光面41a的面形状,从而能够抑制adb用配光图案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形成的情况。

该调整是用于使图18所示的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焦线fl1成为图21所示的在水平方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焦线fl2的调整,使用规定的模拟软件来进行。

接着,参照图17,对调整第1入光面41a的面形状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图17中,调整(设定)第1入光面41a的a-a剖面的剖面形状,以使得a-a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从正面观察时在基准轴ax2(图17、图18参照)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如图17所示,基准轴ax2例如是与光轴axadb垂直的水平线,且通过焦点fadb。

同样地,虽然未图示,也将a-a剖面与b-b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adb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的各纵剖面的剖面形状调整(设定)成使得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从正面观察时在基准轴ax2(图18参照)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

此外,在图17中,调整(设定)第1入光面41a的b-b剖面的剖面形状,以使得b-b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从正面观察时在基准轴ax2(图18参照)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

此外,在图17中,调整(设定)第1入光面41a的c-c剖面的剖面形状,以使得c-c剖面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从正面观察时在基准轴ax2(参照图18)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

同样地,虽然未图示,也调整(设定)b-b剖面与c-c剖面之间的多个纵剖面(相对于光轴axadb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的各纵剖面的剖面形状,以使得多个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从正面观察时在基准轴ax2(参照图18)附近会聚而形成会聚点。

通过如上调整第1入光面41a的面形状,即使以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如上所述形成的会聚点组也如图22所示,构成从正面观察时在与光源42a~42c的配置方向(水平方向)一致(或者大致一致)的方向上延伸的焦线f3。图22为车辆用灯具10b的主视图。

即,通过如上所述调整第1入光面41a的面形状,从而焦线fl3与光源42a~42c之间的正面观察时的位置关系和图21所示的焦线fl2与光源42a~42c之间的正面观察时的位置关系相同。

其结果,即使以倾斜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adb用配光图案也不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所谓的倾斜模糊的状态)形成,与图20b所示的情况同样地,以对光源42a~42c的光源像进行反转投影的状态适当地形成adb用配光图案。即,抑制了adb用配光图案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形成的情况。

接着,对通过如上所述调整第1入光面41a的面形状而构成的第1入光面41a(面形状)进行说明。

图23a为后方透镜部41的后视图(第1入光面41a的主视图)。图23b为图23a所示的第1入光面41a的d-d剖视图,图23c为图23a所示的第1入光面41a的e-e剖视图。

第1入光面41a的纵剖面包括第1纵剖面、以及在水平方向(车宽度方向)上与第1纵剖面相距规定距离的第2纵剖面。

例如,如图23b所示,第1纵剖面为第1入光面41a的d-d剖面,包括第1曲线41ad,该第1曲线41ad具有第1顶点vd、从该第1顶点vd朝后方斜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第1部分曲线41ad1、以及从第1顶点vd朝后方斜向下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第2部分曲线41ad2。

例如,图23c所示,第2纵剖面包括第2曲线41ae,该第2曲线41ae具有:第2顶点ve;拐点vp;从该拐点vp朝向上方延伸且朝向前方稍微凸出的第3部分曲线41ae1;以及从拐点vp朝向下方延伸且朝向后方凸出的第4部分曲线41ae2。

第1入光面41a为第1曲线41ad与第2曲线41ae之间的曲面,具体来说,为构成为随着从第1曲线41ad朝向第2曲线41ae,面形状逐渐呈无级地平滑变化的曲面(例如,自由曲面),如图23a所示,包括在第1顶点vd与拐点vp之间呈直线状地延伸的朝向前方凸出的凸部l、配置在该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凸部l的上侧的上表面41a1、以及配置在下侧的下表面41a2。

从背面观察时,凸部l沿相对于基准轴ax1倾斜与上挑角度θ2相反的规定角θ3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参照图23a)。

上表面41a1为第1部分曲线41ad1与第3部分曲线41ae1之间的曲面,具体来说,为构成为随着从第1部分曲线41ad1朝向第3部分曲线41ae1,面形状逐渐无级地平滑变化的曲面(例如,自由曲面)。

下表面41a2为第2部分曲线41ad2与第4部分曲线41ae2之间的曲面,具体来说,为构成为随着从第2部分曲线41ad2朝向第4部分曲线41ae2,面形状逐渐无级地平滑变化的曲面(例如,自由曲面)。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10b,即使如图18所示以倾斜规定的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也能够抑制adb用配光图案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所谓的倾斜模糊的状态)形成的情况。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10,即使如图18所示以倾斜规定的上挑角度θ2的姿势配置前方透镜体20,也能够抑制adb用配光图案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所谓的倾斜模糊的状态)形成的情况。

这是由于调整第1入光面41a的面形状以使得由前方透镜体20和后方透镜部41构成的投影透镜的焦线f3成为在水平方向(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焦线(参照图22)。

具体来说,调整(设定)第1出光面31b的面形状,以使得相对于光轴axadb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纵剖面(铅直面)各自所包含的水平光线组在透过前方透镜体20、后方透镜部41的情况下,在后方透镜部41的后方、且从正面观察时在基准轴ax2(图18参照)附近会聚而形成沿着基准轴ax2的(沿着光源42a~42c的配置方向)的焦线fl3(会聚点组)。

接着,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调整第1入光面41a的面形状,从而抑制adb用配光图案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所谓的倾斜模糊的状态)形成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第1入光面41a、第1出光面41b以及第2入光面21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形状,从而抑制adb用配光图案以倾斜地变形的状态(所谓的倾斜模糊的状态)形成。关于第1出光面41b的面形状、第2入光面21的面形状,也可以与上述第1入光面41a的面形状同样地进行调整。

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数值全部为示例性的,当然也可以使用与这些不同的适当的数值。

上述实施方式在不管从哪个方面而言都不过是例示。不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来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精神或者主要的特征的情况下,以其它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