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灯控制方法及台灯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22196发布日期:2019-11-13 01:4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灯控制方法及台灯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台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台灯通过安装摄像头采集用户坐姿,当坐姿不符合标准坐姿时,提示用户坐姿错误。

然而,现有摄像头往往是固定安装在台灯上,当用户坐姿出现变化时,由于台灯不动,摄像头不动,导致摄像头容易出现采集盲区,采集的坐姿数据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台灯控制方法及台灯,其能够提高检测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台灯控制方法,所述台灯包括台灯本体与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台灯本体的跟随检测组件,所述跟随检测组件用于跟随用户,生成所述用户位于不同姿态下的各个姿态图像;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实时姿态图像;

根据所述实时姿态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当前姿态;

根据所述用户的当前姿态,控制所述跟随检测组件跟随所述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其中,所述用户的画像呈现在所述目标姿态图像的预设图像位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实时姿态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当前姿态,包括:

判断所述实时姿态图像中用户的画像是否位于所述实时姿态图像中预设图像位置;

若是,确定所述用户的当前姿态未出现变化;

若否,确定所述用户的当前姿态出现变化。

可选地,所述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包括第一姿态变化类型及第二姿态变化类型;

所述确定所述用户的当前姿态出现变化,包括:

若所述用户的姿态是朝向第一方向变化,则确定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第一姿态变化类型;

若所述用户的姿态是朝向第二方向变化,则确定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第二姿态变化类型。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当前姿态,控制所述跟随检测组件跟随所述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包括:

若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所述第一姿态变化类型,按照所述第一方向控制所述跟随检测组件跟随所述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

若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所述第二姿态变化类型,按照所述第二方向控制所述跟随检测组件跟随所述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

可选地,位于不同姿态下的各个姿态图像皆为统一格式的点阵图像。

可选地,所述预设图像位置为所述点阵图像的中心区域。

可选地,所述台灯包括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台灯本体;

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跟随检测组件生成目标姿态图像时的转动角度;

按照所述转动角度,控制所述照明组件转动。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用户处于所述台灯的预设范围内时,点亮所述照明组件;

在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用户未处于所述台灯的预设范围内时,熄灭所述照明组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环境亮度;

根据所述环境亮度,选择最优照明亮度;

根据所述最优照明亮度,调整所述照明组件的亮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标准姿态图像;

在检测到所述实时姿态图像未匹配所述标准姿态图像时,生成提示信息。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台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任一项所述的台灯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台灯控制方法通过控制跟随检测组件获取用户的实时姿态图像,根据实时姿态图像,确定用户的当前姿态,根据用户的当前姿态,控制跟随检测组件跟随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其中,用户的画像呈现在目标姿态图像的预设图像位置,因此,该方法不仅能够检测用户姿态变化,还能够跟随用户移动,避免用户移动造成检测不到用户的姿态,从而提高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1a所示的台灯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1a所示的台灯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d是1b所示的支撑柱的剖视图;

图1e是1a所示的台灯的剖视图;

图1f是1a所示的照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g是图1f的一局部放大图;

图1h是图1e所示的跟随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i是图1e所示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姿态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调理电路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调理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比较电路的示意图;

图2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比较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比较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阵图像示意图;

图5c是图5a中s520的流程示意图;

图5d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e是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f是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g是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方法的应用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图7a中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d是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e是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a,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台灯100,包括台灯本体10和跟随检测组件20。

跟随检测组件20安装于台灯本体10,跟随检测组件20可相对于台灯本体10转动,例如,台灯本体10开设有缺口,跟随检测组件20安装于缺口内,跟随检测组件20可相对于台灯本体10转动。再例如,台灯本体10的外表面安装有旋转轴,跟随检测组件20安装于旋转轴上,跟随检测组件20可相对于台灯本体10转动。

检测时,跟随检测组件20跟随用户,生成用户位于不同姿态下的各个姿态图像。例如,用户a坐朝台灯本体10,当用户a向左偏移时,跟随检测组件20生成左偏移下的姿态图像。当用户a向右偏移时,跟随检测组件20生成右偏移下的姿态图像。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台灯不仅能够检测用户姿态变化,还能够跟随用户移动进行检测,避免用户移动造成检测不到用户的姿态,从而提高检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a,台灯本体10包括底座11、支撑柱12、连接架13和照明组件14。

底座11是整个台灯100的主要载体,承载支撑柱12、连接架13、照明组件14和跟随检测组件20。底座11可以被构造成任意合适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1为中空结构,内部可安装电池或者其它电子元器件。

支撑柱12一端安装于底座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12与底座11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固定安装或者可拆卸安装。

请参阅图1b,底座11设置有第一凹槽111,第一凹槽用于收容支撑柱12的一端,在第一凹槽111的底部设置有孔位112,支撑柱12上与第一凹槽111的孔位11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孔,底座11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和支撑柱12装配固定。

支撑柱12用于为连接架13及照明组件14提供支撑力。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体积及提高美感,跟随检测组件20安装于支撑柱12,跟随检测组件20可相对于支撑柱12转动,例如,支撑柱12开设有缺口,跟随检测组件20安装于缺口内,转动时,跟随检测组件20在缺口内自转,转动角度范围包括0度至36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12可被构造成任意合适结构,诸如柱状或者弧状等等。

请一并参阅图1c和图1d,支撑柱12包括护套121、限位壳体122、支撑片123、第一铰接件124及过渡件125,支撑片123安装于限位壳体122内,护套121套设于限位壳体122,第一铰接件124和过渡件125均与限位壳体122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护套121为中空的结构,设有容纳腔1211,容纳腔1211用于收容限位壳体122和跟随检测组件20,护套121上还设有缺口1212,缺口1212连通容纳腔1211和外部环境,跟随检测组件20上设有用于跟踪和检测的检测部件,缺口1212的设置可以使得检测部件显露,以实现跟踪和检测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部件可选择任何合适的传感器件,例如,检测部件包括红外热成像传感器和/或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热成像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坐朝台灯100的实时姿态图像,超声波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与台灯100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护套122与护套121的形状相适配,限位护套122套设于护套121内。

限位护套122内部也为呈中空的结构,限位护套122用于收容跟随检测组件20,限制跟随检测组件20的位置。限位护套122设有第一支持壁1221、第二支持壁1222和第三支持壁1223,第一支持壁1221、第二支持壁1222和第三支持壁1223之间相互平行,其中,第一支持壁1221和第二支持壁1222之间形成容纳槽1224,容纳槽1224用于收容部分的跟随检测组件20,同样,容纳槽1224用于显露出跟随检测组件20的检测部件,实现跟踪和检测的功能。

第三支持壁1223设于限位壳体122的内部,并且位于靠近第一支持壁1221的一侧,第一支持壁1221、第二支持壁1222和第三支持壁1223共同限制跟随检测组件20。

第一支持壁1221上设有一个第一通孔1225,第二支持壁1222上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226,所述第三支持壁1223上设有一个第三通孔1227,第一通孔1225、第二通孔1226和第三通孔均1227位于相对位置,均用于供部分的跟随检测组件20穿过,同时,对跟随检测组件20具有一定的限位的作用。

限位壳体122上还设有延伸柱(图未示),延伸柱上设有相应的孔位,孔位用于和底座11通过螺钉进行装配,实现支撑柱12和底座11之间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壳体122由两部分组成,方便放置跟随检测组件20。在安装时,将跟随检测组件20安装于两部分的限位壳体122内,再固定两部分的限位壳体122,再将护套121套设于两部分的限位壳体122外,以固定两部分的限位壳体122,安装方便,而且,可以避免在外力作用下,两部分的限位壳体122分离。

支撑片123为片状的结构,设于限位壳体122内,用于承载跟随检测组件20,相应的,限位壳体122内应当延伸有用于安装承载支撑片123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壳体122内延伸有支撑壁(未标示),支撑壁和第一支持壁1221、第二支持壁1222和第三支持壁1223垂直,承载支撑片123,支撑片123进而承载跟随检测组件20。

第一铰接件124和过渡件125均与限位壳体122装配,用于和连接架13实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12通过第一铰接件124和连接架13铰接,使得连接架13可相对于支撑柱12转动。

连接架13一端安装于支撑柱12另一端,如前所述,连接架13与支撑柱1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铰接,亦可以为其它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13可以为若干节连杆组合成的连杆结构,其中,每相邻的两个连杆铰接,于是,通过调节每相邻的两个连杆之间的夹角,便可灵活调节照明组件14的照明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13还可以为各类升降机构或者其它合适移动调节结构。

请参阅图1e,连接架13包括第一支架131及第二支架132,第一支架131一端安装于支撑柱12另一端,第二支架132一端与第一支架131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架132另一端与照明组件1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31的一端可以通过铰接件和支撑柱12实现铰接,使得第一支架131可相对于支撑柱12转动,第一支架131的另一端还可以通过铰接件和第二支架132实现铰接,使得第二支架132可相对于第一支架131转动,第二支架132的一端通过铰接件和第一支架131实现铰接,第二支架132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和照明组件14活动连接,照明组件14可相对于第二支架132转动,通过第一支架131和第二支架132,可调节照明组件14相对于支撑柱12以及底座11的位置。

照明组件14可转动安装于连接架13另一端,工作时,照明组件14可相对于连接架13或者底座11或支撑柱12转动,从而改变照明区域。

请参阅图1f和图1g,照明组件14用于根据跟随检测组件20的转动角度进行转动,为用户提供照明,例如,当跟随检测组件20按照转动角度w1顺时针转动至目标检测位置后,照明组件14同样按照转动角度w1顺时针转动。由于在跟随检测组件20达到转动角度w1之前,假设用户的坐姿未发生改变,此时照明组件14投射的照明区域及照明亮度是最优的,当用户的坐姿向左偏移时,一方面,为了提高数据采集可靠性,跟随检测组件20按照转动角度w1顺时针转动至目标检测位置。另一方面,为了再次提供最优照明,照明组件14同样按照转动角度w1顺时针转动。

照明组件14包括灯座141、驱动组件142、发光部件143、配合件144以及电子板145,其中,驱动组件142、配合件144和电子板145安装于灯座141和发光部件143之间。

灯座141大致呈漏斗状,安装于连接架13另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灯座141包括安装部1411和抵挡部1412,安装部1411用于安装固定驱动组件142,抵挡部1412用于和发光部件143进行装配。

灯座141上设有收容腔1413、安装槽1414和安装孔1415,收容腔1413用于收容驱动组件142、配合件144和电子板145,安装部1411和抵挡部1412均自收容腔1413内延伸得到。

安装槽1411用于设定第二支架132的转动角度,使得第二支架132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并且,安装槽1411用于安装收容部分的第二支架132。

安装孔1412用于实现和第二支架132活动连接,具体的,第二支架132和灯座141之间通过螺杆的方式进行装配,在第二支架132上与灯座141装配的一端设置通孔,将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安装孔及所述第二支架132上的通孔,实现连接,使得灯座141可相对于第二支架132转动。

驱动组件142安装于灯座141,驱动组件142用于控制发光部件143的转动方向和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42可采用任意合适类型驱动机构,诸如齿轮驱动机构、齿条驱动机构、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导轨滑动机构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42包括驱动电机和相应的控制器,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收容腔1413内。其中,驱动电机包括转动转轴,转动转轴穿过配合件144和电子板145后和发光部件143装配。

发光部件143用于实现照明,大致呈椭圆形,这种形状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实现对光亮的调节,转动不同的角度,光线照射的区域不同,可以实现多种光照区域的调节。发光部件143上延伸有第一柱体1431和卡合部1432,并且,发光部件143设有第二凹槽1433,第二凹槽1443为圆形凹槽,第二凹槽1433自发光部件143的一面上朝向相对的另一面延伸,第一柱体1431和卡合部1432均自第二凹槽1433的底部延伸,其中,第一柱体1431位于第二凹槽1433的中间位置,并且设有螺纹孔1434,螺纹孔1434用于和转动转轴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卡合部1432上远离第二凹槽1433的底部的一端呈钩状,用于和配合件144配合,卡合部143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卡合部1432呈三角形排布。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部件143上设有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

配合件144安装于灯座141上以盖合驱动电机,其中,配合件144开设有通孔1443,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通孔1443并与发光部件143连接,并且,发光部件143安装于配合件144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件144大致呈圆盘状,延伸有第二柱体1441和第三柱体1442,并且,第二柱体1441和第三柱体1442朝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柱体1441的中间设有通孔1443,通孔1443贯穿配合件144,用于供转动转轴穿过,第三柱体1442的中间设有第一连接孔(未标示),第一连接孔用于和电子板145进行装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柱体1441的数量为一个,位于配合部144的中间位置,第三柱体144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三柱体1442呈三角形排布,围绕第二柱体1441。

配合部144还设有卡扣槽1444,卡扣槽1444位于配合部144上与第二柱体1441及第三柱体1442相反的一面,用于和卡合部1432卡扣连接,卡扣槽144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卡扣槽1444和三个卡合部1432对应,并且配合。

电子板145呈圆盘状,上面安装有多种电路功能模块,台灯100还应当设置有控制器(图未示),电子板145、驱动组件142、发光部件143和跟随检测组件2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电子板145、驱动组件142、发光部件143以及跟随检测组件20的工作状态。

电子板145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451和第三连接孔(未标示),第二连接孔1451和第三连接孔贯穿电子板145,其中,第二连接孔1451用于供转动转轴穿过,第三连接孔用于通过螺钉和第一连接孔装配,固定电子板145和配合件144。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安装于安装部1411,转动转轴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1451、通孔1443后和螺纹孔1434进行装配,灯座141、驱动组件142、电子板145、配合件144和发光部件143之间实现连接;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装配,固定电子板145和配合件144,使得电子板145可以更加稳定,在外力作用时也可以保持平衡;卡合部1432和卡扣槽1444卡扣连接,固定配合件144和发光部件143,进而固定电子板145和发光部件143,同时,抵挡部1412部分位于第二凹槽1433内,对灯座141和发光部件143之间的距离具有限制的作用。

转动转轴转动时,带动发光部件143、配合件144及电子板145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1h和图1i,跟随检测组件20包括壳体21、电路板22和转动组件23。

壳体21安装于台灯本体10并可相对于台灯本体10转动,壳体21设置有收容空间,电路板22安装于收容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1大致呈圆柱状,包括前壳211和后壳212,前壳211和后壳212固定安装形成壳体21,并且,前壳211和后壳212共同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前壳211与转动组件23连接,并且,前壳211安装于台灯本体10并可相对于台灯本体10转动。当转动组件23转动时,前壳211受转动组件23的驱动而相对于台灯本体10发生转动。

前壳211开设有若干固定孔2110,电路板22设置有检测部件221,固定孔2110用于收容检测部件,于是,检测部件221可通过固定孔2110向外界环境采集台灯前的姿态图像或检测用户与台灯之间的距离。并且,当转动组件23转动前壳211时,由于检测部件221收容于前壳211的固定孔2110,于是,前壳211便可携带检测部件221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211包括连接部2111、第一限制部2112和第二限制部2113,其中,第一限制部2112呈圆柱状,第二限制部2113呈水滴状,第一限制部2112和第二限制部2113分别位于连接部2111的两端,均与连接部2111连接。

连接部2111用于和后壳212连接固定,连接部2111和后壳212之间连接固定后呈中空并且两端开口的圆柱状,即形成收容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11和后壳212之间通过卡合的方式连接固定,在连接部2111上设置卡槽(图未示),在后壳212上设置凸起(未标示),凸起卡于卡槽内,实现连接部2111和后壳212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111和后壳212之间通过螺接的方式装配,在连接部2111和后壳212上均延伸有凸柱(未标示),并且,凸柱内分别设置孔位,其中,位于后壳212内的孔位设置为通孔,再通过螺钉进行装配固定。

连接部2111上还设有连通孔2114,连通孔21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通孔2114均为通孔,均用于供部分的电路板22穿过。

第一限制部2112上设有凹槽2115,凹槽2115内设有限位部2116,并且,所述凹槽2115的底部设有开孔(未标示),侧壁上设有梯形孔2117,梯形孔2117贯穿所述凹槽2115的侧壁,限位部2116上设有限位孔2118,限位孔2118呈d字形,限位孔2118贯穿限位部2116和凹槽2115的底部。

限位部2116和限位孔2118用于限制转动组件23的位置,开孔用于给电路板22避位,梯形孔2117用于供部分的电路板22穿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制部2112和第二限制部2113形状不一样,但是结构相似,除了第二限制部2113上没有设有梯形孔2117,其他设置的结构一样,此处不再一一撰述。

电路板22用于实现对人体的跟踪和检测,电路板22设置若干个检测部件221,所述检测部件221用于生成用户位于不同姿态下的各个姿态图像或者检测用户与台灯本体之间的距离,连通孔2114和梯形孔2117均用于供电路板22上的检测部件穿过,避免阻碍检测部件221的工作。

转动组件23安装于台灯本体10并且与壳体21固定,转动组件23可驱动壳体21相对于台灯本体10转动,由于电路板22固定安装于壳体21,当壳体21受转动组件23驱动而转动时,电路板22上的检测部件221也随之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组件23包括转动电机231和转动轴232,所述转动电机231包括输出端2311,输出端2311可以转动,输出端2311和转动轴232连接,带动转动轴232转动。

转动轴232包括第一轴体2321和第二轴体2322,第一轴体2321和第二轴体2322连接,第一轴体2321的截面呈d字形,和限位孔2118适配,第一轴体2321上与第二轴体2322相反的一端设有用于和输出端2311装配的孔位,并且,输出端2311不可相对于转动轴转动,第二轴体2322的周长大于第一轴体2321的周长,限制壳体21位于容纳槽1224内。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电路板22和部分转动轴位于容纳槽1224内,电路板22和壳体21固定,转动电机位于限位壳体122内,输出端2311和第一轴体131装配固定,并且,第一轴体131不可相对于输出端2311转动,第一轴体131穿过第一通孔1225、第一限制部2112和第二限制部2113上的限位孔2118以及第二通孔1226,连接转动电机、转动轴、壳体21和限位壳体122,由于第一通孔1225和第二通孔1226均为圆形孔,限位孔2118和第一轴体131的截面均呈d字形,因此,转动轴在转动时,会带动壳体21转动,进而带动电路板22转动,而不会带动限位壳体122转动,第二轴体132位于容纳槽1224外,对整个跟随检测组件20的位置具有限制的作用,保证跟随检测组件20的安装位置不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台灯100的一种安装方式为:将跟随检测组件20和支撑柱12装配,将支撑柱12和底座11装配,将连接架13分别与支撑柱12及照明组件14装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台灯100,包括:台灯本体10和跟随检测组件20,跟随检测组件20安装于台灯本体10,跟随检测组件20包括壳体21、电路板22和转动组件23,电路板22上设有检测部件,检测部件用于生成用户位于不同姿态下的各个姿态图像或用户与台灯本体之间的距离,以此判断人体的位置,电路板22固定于壳体21内,转动组件23和台灯本体10装配,并且,台灯本体10不可转动,转动组件23穿过壳体21,和壳体21装配,并且,壳体21可转动,转动组件23可带动壳体21转动,从而带动电路板22转动,进而带动检测部件转动,检测部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采集和生成位于不同检测位置下的各个姿态图,进而实现跟踪检测人体的位置和方向。

台灯本体100包括照明组件14,照明组件14包括灯座141、驱动组件142和发光部件143,驱动组件142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和所述灯座141装配固定,并且,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发光部件143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在转动时可带动所述发光部件143转动,通过设置控制器,将所述跟随检测组件20以及所述驱动电机分别和控制器电连接,实现通过所述跟随检测组件20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角度,从而实现通过所述跟随检测组件20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发光部件143的转动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采集用户的姿态图像或者检测用户与台灯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可通过跟随检测组件22的检测部件完成姿态的检测或者距离的测量。

请参阅图2a,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姿态检测电路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所述姿态检测电路200包括图像传感器201、超声波传感器202、信号调理电路203、比较电路204以及控制器205。其中,图像传感器201与超声波传感器202都可作为检测部件。

所述图像传感器201用于生成位于电子设备前方的用户的姿态图像,包括红外热成像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红外热成像传感器的感应对象是否为活性用户,以及当感应对象为活性用户时,检测活性用户的姿态。优选地,所述红外热成像传感器为红外阵列传感器。其中,活性用户可以为人、动物等等。

当物理表面的温度超过绝对零度时辐射出电磁波,随着温度的变化,电磁波的辐射强度与波长分布特性也随之改变,波长介于0.75μm-1μm之间的电磁波称之为红外线,所述红外热成像传感器感应用户发射的红外线的温度,输出红外热图像。由于用户表面温度的差异,所以发出的热辐射能量也不同,利用感应对象与背景之间的热辐射能量的差异,从而得到所述红外热图像的轮廓。所述控制器205通过识别所述红外热图像,输出点阵画像,所述点阵画像可位于8*8点阵、12*12点阵、16*16点阵、24*24点阵等,优选的,所述点阵画像位于点阵的中间。可以理解,点阵的数目越大,姿态检测的精度也就越高,所述点阵画像也就更能直观地展现用户的当前姿态。

所述超声波传感器202用于检测所述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生成测距信号,所述超声波传感器202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电路和发射端超声波压电振荡片(图未示),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端超声波压电振荡片2021(如图2c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电路包括集成芯片sp3232een/soic16,所述集成芯片sp3232een/soic16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205发射的方波信号,并根据所述方波信号,使得所述发射端超声波压电振荡片产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到所述接收端超声波压电振荡片2021上,所述接收端超声波压电振荡片2021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即所述测距信号。

可以理解,基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超声波传感器202在所述姿态检测电路200的原理和作用,改变超声波传感器202的电路组成和连接,或者采用其他的测距模块,均可认为是本实施例的简单替换。

所述信号调理电路203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202连接,用于调理所述超声波传感器202采集的测距信号。

如图2b所示,所述信号调理电路203包括第一级放大电路2031、滤波电路2032、第二级放大电路2033以及第三级放大电路2034。

其中,所述第一级放大电路2031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202连接,用于放大所述测距信号。

请一并参阅图2c,所述第一级放大电路203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第四电阻r4、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五电阻r5及第六电阻r6。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用于接收电源电压(如图所示vcc),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皆连接至第一节点b11;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皆接地(如图所示gnd);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20的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及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皆连接至第二节点b12;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节点b11和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皆连接至第三节点b13;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及所述滤波电路302皆连接至第四节点b14,其中,所述第四节点b14与第一测试点tp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组成第一基准电压电路,所述第一基准电压电路用于为第一级放大电路2031、滤波电路2032、第二级放大电路2033以及第三级放大电路2034提供第一基准电压。

所述滤波电路2032与所述第一级放大电路2031连接,用于滤除包含在放大后的测距信号的杂波。

其中,所述滤波电路2032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七电阻r7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2。

具体的,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b14,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及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皆连接至第五节点b15;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级放大电路2032皆连接至第六节点b16,其中,所述第六节点b16与第二测试点tp2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b11。

所述第二级放大电路2033与所述滤波电路2032连接,用于放大经过滤波处理后的测距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级放大电路2033包括第八电阻r8、第五电容c5、第九电阻r9及第三运算放大器u3。

具体的,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六节点b16,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及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皆连接至第七节点b17;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三级放大电路2034皆连接至第八节点b18,其中,所述第八节点b18与第三测试点tp3连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b11。

所述第三级放大电路2034与所述第二级放大电路2033连接,用于放大经过所述第二级放大电路2033放大后的测距信号。

其中,所述第三级放大电路2034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六电容c6、第十一电阻r11及第四运算放大器u4。

具体的,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八节点b18,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及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皆连接至第九节点b19;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皆连接至第十节点b21,其中,所述第十节点b21与第四测试点tp4连接;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b11,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电源输入端用于接收电源电压,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接地端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运算放大器u1、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以及第四运算放大器u4均采用mcp6004低功率运算放大器。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具体芯片型号,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可再现性,可以根据具体电路的原理,选择其他符合的型号或基于其他型号适应性修改外围电路的参数和连接。

综上,所述测距信号经过第一级放大电路2031、滤波电路2032、第二级放大电路2033以及第三级放大电路2034的多级电路处理,使得所述第二级放大电路2033和所述第三级放大电路2034输出的所述测距信号真实有效,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所述超声波传感器202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信息。可以理解,通过设置适合的电路参数,所述第三测试点tp3可精准测量近距离的障碍物,所述第四测试点tp4可精准测量远距离的障碍物,所述信号调理电路203针对不同的距离,均可以进行相适应的处理,提升所述测距信号的精度,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姿态检测电路20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容c1用于消除第一运算放大器u1、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以及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内部输入电容的影响。所述第一测试点tp1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测量所述第一级放大电路301的输出信号,所述第二测试点tp2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测量所述滤波电路302的输出信号,所述第三测试点tp3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测量所述第二级放大电路2033的输出信号,所述第四测试点tp4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测量所述第三级放大电路2034的输出信号。

所述比较电路204与所述信号调理电路203连接,用于根据调理后的测距信号与预设参考信号,输出比较信号。

如图2d所示,所述比较电路204包括第一比较电路2041和第二比较电路2042。所述第一比较电路2041与所述第八节点b18和所述控制器205连接,所述第二比较电路2042与所述第十节点b21和所述控制器205连接。所述控制器205包括第一处理端d501和第二处理端d502,所述第一处理端d50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比较电路2041输出的第一比较信号,所述第二处理端d50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比较电路2042输出的第二比较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比较信号和所述第二比较信号可以被所述控制器205直接识别并处理,降低了控制器205的成本。

请一并参阅图2e,所述第一比较电路2041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及第一比较器u5。

其中,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用于接收电源电压,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u5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u5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器205的第一处理端d501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5的电源输入端用于接收电源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u5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u5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5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八节点18连接。

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和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组成第二基准电压电路,用于为所述第一比较器u5提供第二基准电压。当所述第八节点18的电压(即所述第三测试点tp3的电压,也即所述第二级放大电路2033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u5输出低电平,即所述第一比较信号为“0”。当所述第八节点b18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u5输出高电平,即所述第一比较信号为“1”。

请一并参阅图2f,所述第二比较电路2042包括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及第二比较器u6。

其中,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用于接收电源电压,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比较器u6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比较器u6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器205的第二处理端d502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u6的电源输入端用于接收电源电压,所述第二比较器u6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比较器u6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r16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十节点b21连接。

所述第十五电阻r15和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组成第三基准电压电路,用于为所述第二比较器u6提供第三基准电压。当所述第十节点b21的电压(即所述第三测试点tp3的电压,也即所述第三级放大电路2034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第三基准电压,所述第二比较器u6输出低电平,即所述第二比较信号为“0”。当所述第十节点b21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三基准电压,所述第二比较器u6输出高电平,即所述第二比较信号为“1”。

综上,所述预设参考信号包括所述第二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三基准电压。

所述控制器205分别与所述图像传感器201、所述超声波传感器202及所述比较电路20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205为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采用基于arm的微控制器stm32f103c8t6。所述控制器205根据所述比较电路204输出的所述第一比较信号和所述第二比较信号,确定感应对象可靠的当前距离,再根据所述图像传感器201采集的所述红外热图像,确定感应对象的点阵画像,还根据所述可靠的当前距离和所述点阵画像,精准识别所述感应对象的当前姿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205还可以为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单片机、arm(acornriscmachine)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还有,此处的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也可以为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或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姿态检测电路,首先,通过信号调理电路调理所述超声波传感器采集的测距信号,然后,再通过比较电路根据调理后的测距信号与预设参考信号,输出比较信号,测距信号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调理以及比较电路的处理,使得控制器接收有效的测距信号,因此,提升了姿态检测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器205控制跟随检测组件20跟随用户后,于是,跟随检测组件20便调整至目标检测位置的角度及调整方向,并且生成在该目标检测位置下的实时姿态图像。进一步的,控制器205根据跟随检测组件20调整至目标检测位置的角度及调整方向,控制照明组件14按照所述调整方向及所述角度转动。

举例而言,红外热成像传感器通过温度差检测原理感应用户发射的红外线(热线)的温度,根据温度差输出画像的轮廓,控制器205通过获取红外热成像传感器输出的多点阵画像(如,8*8点阵画像)能够识别出是否有人存在,以及识别出人体姿态,根据前后时刻获取的人体姿态还能够确定姿态的变化。

具体地,在控制器205识别出人体的姿态朝左,或人体的姿态朝左变化时,控制器205控制转动电机与驱动电机都向左转动,以带动检测部件和发光部件相对底座向左转动;在控制器205识别出人体的姿态朝右,或人体的姿态朝右变化时,控制器205控制转动电机与驱动电机都向右转动,以带动检测部件和发光部件相对底座向右转动。

通过控制器205根据人体姿态控制各个电机转动,能够使检测部件正对着人体方向,避免由于台灯位置改变或座位改变带来的坐姿检测的误差,进一步地,还能够对发光部件的角度进行调整,使阅读写作的区域位于最佳的照明区域内,改善学习环境,减少照度不均对视力的影响。

请参阅图3,台灯100还包括第一电机驱动电路301与第二电机驱动电路302,第一电机驱动电路301的输入端与控制器205连接,第一电机驱动电路301的输出端与转动电机231连接,第二电机驱动电路302的输入端与控制器205连接,第二电机驱动电路302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303连接。

控制器205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电路301驱动转动电机231转动,进而带动检测部件跟随用户转动。控制器205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电路302驱动驱动电机303转动,进而带动发光部件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转动电机231上设置有位置编码器304,位置编码器304与控制器205电连接,控制器205通过位置编码器304获取转动电机231的转动角度。在转动电机231转动时,位置编码器304跟着同心轴转动相应的角度,根据位置编码器304的绝对位置,获取转动电机231的转动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电机231与驱动电机303可选择任意合适类型电机,例如步进电机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控制装置205包括第一控制器2051和第二控制器2052,第一控制器2051与第二控制器2052互相通讯,红外热成像传感器305、超声波传感器306及转动电机231均与第一控制器2051电连接,驱动电机303与第二控制器2052电连接。

第一控制器2051用于根据人体姿态控制转动电机231转动,以及根据转动电机231的转动角度及转动方向向第二控制器2052发送转动指令,第二控制器2052用于根据上述转动指令控制驱动电机303转动。

第一控制器2051也即相当于主控制器,第二控制器2052也即相当于从控制器,因转动电机231和驱动电机303设置在不同位置,在台灯内设置两个控制器,可以将两个控制器设置在不同的电路板上,使台灯内的走线简洁。第一控制器2051和第二控制器2052为具有一定逻辑运算能力的处理器,可以是合适类型的单片机(如stm32)、微处理器等。

第一控制器2051包括存储模块307,存储模块307内存储有转动电机231的转动角度和驱动电机303的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中,为使跟随检测组件正对着人体方向,以精准监控人体在书桌前的姿态,人体姿态相对多点阵画像的中心的偏转角度和转动电机231的转动角度一致,而转动电机231的转动角度的驱动电机303的转动角度可以一样,也不一样。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部件的照明区域为一个较大的范围,在人体姿态的偏转角度较小或转动电机231的转动角度较小的情况下,可以不对发光部件的方向进行调整;在人体姿态的偏转角度较大或转动电机231的转动角度较大的情况下,通过驱动电机303对发光部件的方向进行调整。

例如,转动电机231的转动角度和驱动电机303的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为分段函数,在转动电机231的转动角度α小于预设值时,驱动电机303的转动角度β=0;在转动电机231的转动角度α大于等于预设值时,驱动电机303的转动角度β=kα(0<k<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超声波传感器306与第一控制器2051电连接,超声波传感器306用于检测用户与台灯之间的距离,第一控制器2051还用于在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控制红外热成像传感器305进行人体姿态检测,以减少台灯的耗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波传感器306包括压电换能片,第一控制器2051发送40khz的方波给超声波发射电路使换能片振荡,当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返回到接收端的换能片,换能片将机械震动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最后再经过比较器到达第一控制器2051。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记录的时间t(秒),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s=340t/2,根据超声波传感器306即可以检测人到台灯的距离,可以检测人体朝前还是朝后。

台灯100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308,无线传输模块308与第一控制器2051电连接,无线传输模块308也可以设置在上述电路板上。

无线传输模块308用于使台灯100与通讯设备通讯,使得台灯与通讯设备构成台灯系统。请参阅图4,台灯系统400包括台灯100、服务器101及移动终端102,台灯100分别与服务器101和移动终端102通讯,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01还与移动终端102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若台灯100中的第一控制器2051将红外热成像传感器305检测的人体姿态和超声波传感器306检测的距离发送至服务器101,服务器101通过上述数据的结合可以判断学习时姿态是否正确,以及将判断结果下发到移动终端102上的app,提醒家长矫正孩子的坐姿,避免由于写作或者阅读距离太近而影响孩子的视力。

若第一控制器2051将红外热成像传感器305检测的人体姿态和超声波传感器306检测的距离发送至移动终端102,移动终端102可通过app将上述数据发送至服务器101,同样地,服务器101通过上述数据的结合可以判断学习时姿态是否正确,以及将判断结果下发到205上的app,实现坐姿监测、矫正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讯设备还可以是其它电子设备,诸如智能手表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传输模块308可以为蓝牙模块、zigbee模块或wifi模块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诸如pda、平板电脑、mp4、智能手机,电纸书等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此处的服务器101可以是一个物理服务器或者多个物理服务器虚拟而成的一个逻辑服务器。服务器101也可以是多个可互联通信的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群,且各个功能模块可分别分布在服务器群中的各个服务器上。

本实施例的台灯能够使跟随检测组件正对着人体方向,避免由于台灯位置改变或座位改变带来的坐姿检测的误差,还能够根据人体姿态对发光组件的角度进行调整,使阅读写作的区域位于最佳的照明区域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所阐述的任一台灯。

如图5a所示,该方法s500包括:

s510、获取用户的实时姿态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包括具有生理活动的活体,诸如自然人、动物等等。工作时,用户坐朝台灯,于是,台灯中的跟随检测组件便可生成用户位于不同姿态下的各个姿态图像。其中,根据采集周期,跟随检测组件都可获得与每个当前时刻对应的姿态图像,例如跟随检测组件可以根据预设时间间隔生成实时姿态图像,例如,假设预设时间间隔为t,则跟随检测组件分别在0、t、2t、3t……等时刻生成实时姿态图像。在本实施例中,令与每个当前时刻对应的姿态图像作为实时姿态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跟随检测组件生成的位于不同姿态下的各个姿态图像皆为统一格式的点阵图像,诸如8*8点阵画像或者64*64点阵画像等等。

s520、根据实时姿态图像,确定用户的当前姿态;

在本实施例中,台灯通过图像分析算法分析实时姿态图像,得到用户的实时姿态轮廓,并将实时姿态轮廓作为用户的当前姿态。

s530、根据用户的当前姿态,控制跟随检测组件跟随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其中,用户的画像呈现在目标姿态图像的预设图像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的坐姿偏移原先位置后,台灯控制跟随检测组件跟随用户,并且,台灯还分析跟随检测组件跟随用户的过程中生成的每一帧实时姿态图像,若重新检测到用户的画像呈现在特定时刻实时姿态图像的预设图像位置时,则台灯便在该特定时刻停止驱动跟随检测组件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的画像呈现在特定时刻实时姿态图像的预设图像位置,则该特定时刻的实时姿态图像作为目标姿态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图像位置”为预先设置的在姿态图像中的用户的画像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到用户的实时姿态图像后,可以通过图像处理判断实时姿态图像中用户的画像是否位于实时姿态图像中的预设图像位置。例如,假设预设图像位置为姿态图像的中央,则当获取到用户的实时姿态图像后,判断实时姿态图像中用户的画像位置,若用户的画像位置为实时姿态图像的中央,则用户的画像位于实时姿态图像中预设图像位置,若用户的画像位置不在实时姿态图像的中央,则用户的画像不位于实时姿态图像中预设图像位置。

请参阅图5b,当姿态图像为点阵图像时,预设图像位置为点阵图像的中心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当台灯检测出目标姿态图像后,此时的跟随检测组件便调整至目标检测位置。“目标检测位置”为能够使用户的画像呈现在目标姿态图像的预设图像位置的位置。其中,预设图像位置可以为目标姿态图像的中央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若检测到用户的姿态变化,则控制跟随检测组件运动到第一检测位置并获取用户的姿态图像,若位于第一检测位置获取的姿态图像与姿态变化前的姿态图像的位置相同,则跟随检测组件已处于目标检测位置,则将在第一检测位置获取的姿态图像作为目标姿态图像;若位于第一检测位置获取的与姿态变化前的姿态图像的位置不同,则控制跟随检测组件运动到第二检测位置并获取用户的姿态图像,若位于第二检测位置获取的姿态图像与姿态变化前的姿态图像的位置相同,则跟随检测组件已处于目标检测位置,则将在第二检测位置获取的姿态图像作为目标姿态图像,若位于第二检测位置获取的姿态图像与姿态变化前的姿态图像的位置不同,则继续调整跟随检测组件的位置,直至获取的姿态图像与姿态变化前的姿态图像的位置相同为止。例如,假设根据上一时刻的姿态图像a和当前时刻的姿态图像b,确定用户的姿态变化为向左移动,则控制跟随检测组件向左转动并获取用户的姿态图像c,若在姿态图像c中与在姿态图像a中用户的位置相同,则跟随检测组件已处于目标检测位置,则将姿态图像c作为目标姿态图像。

可选地,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根据用户的姿态变化的幅度,调整跟随检测组件的运动幅度,以使跟随检测组件至目标检测位置,以使跟随检测组件生成目标姿态图像。例如,假设根据上一时刻的姿态图像a和当前时刻的姿态图像b,确定用户的姿态变化为向左移动并且变化距离为x,换算跟随检测组件的变化角度为x*m,则控制跟随检测组件向左转动x*m并获取用户的姿态图像c,若在姿态图像c中与在姿态图像a中用户的位置相同,则跟随检测组件已处于目标检测位置,则将姿态图像c作为目标姿态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该台灯控制方法通过控制跟随检测组件获取用户的实时姿态图像,根据实时姿态图像,确定用户的姿态变化,并根据姿态变化,调整跟随检测组件至目标检测位置,以使跟随检测组件生成目标姿态图像,从而不仅能够检测用户姿态变化,还能够跟随用户移动,使得检测到的用户姿态处于目标检测位置,避免用户移动造成检测不到用户的姿态。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c,在一些实施例中,s520包括:

s521、判断实时姿态图像中用户的画像是否位于实时姿态图像中预设图像位置;

s522、若是,确定用户的当前姿态未出现变化;

s523、若否,确定用户的当前姿态出现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姿态变化”为当前时刻的姿态图像与上一时刻的姿态图像的变化。根据实时姿态图像,确定用户的姿态变化,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对获取到的实时姿态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例如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从而确定用户的姿态变化。例如,获取到上一时刻的姿态图像a和当前时刻的姿态图像b,根据图像处理结果,已知图像a中的用户位于图像的中央,图像b中的用户位于图像的中央左侧,则确定用户的姿态变化为向左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包括第一姿态变化类型及第二姿态变化类型。若用户的姿态是朝向第一方向变化,则确定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第一姿态变化类型;若用户的姿态是朝向第二方向变化,则确定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第二姿态变化类型。例如,假设第一方向为左方,第二方向为右方,在实时姿态图像a、b中,若用户的姿态朝左方移动,则确定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第一姿态变化类型,若用户的姿态朝右方移动,则确定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第二姿态变化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所述第一姿态变化类型,按照所述第一方向控制所述跟随检测组件跟随所述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若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所述第二姿态变化类型,按照所述第二方向控制所述跟随检测组件跟随所述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例如,假设第一方向为左方,第二方向为右方,若用户的姿态朝左方移动,则向左方调整跟随检测组件至目标检测位置,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若用户的姿态朝右方移动,则向右方调整跟随检测组件至目标检测位置,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d,该台灯控制方法s500还包括:

s541、获取标准姿态图像;

s542、在检测到实时姿态图像未匹配标准姿态图像时,生成提示信息。

其中,“标准姿态图像”为预先设定的标准的坐姿姿态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到实时姿态图像时,将实时姿态图像与标准姿态图像进行比较,若实时姿态图像与标准姿态图像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阈值时,则判定实时姿态图像与标准姿态图像不匹配,生成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其中,提示信息可以为点亮指示灯、语音提醒信息、或者上传到app提醒等等,例如,通过语音提醒坐姿错误、将报警信息无线上传到app,以使父母通过app查看小孩学习时的坐姿情况。通过将实时姿态图像与标准姿态图像比较,能够在用户用眼姿态不正确时,对用户进行有效提醒,从而提高保护视力的效果。

可选地,请参阅图5e,台灯还可以包括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台灯本体。则该台灯控制方法s500还包括:

s551、记录跟随检测组件生成目标姿态图像时的转动角度;

s552、按照转动角度,控制所述照明组件转动。

其中,当用户的位置移动时,则跟随检测组件也跟随用户一起运动,以使得用户的画像位于实时姿态图像的预设图像位置,此时,为了使用户处于最佳照明状态,则控制照明组件按照跟随检测组件的调整方向及角度转动,使得照明组件的光源随着用户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提高保护视力的效果。其中,照明组件的转动角度可以与跟随检测组件的转动角度相同,也可以与跟随检测组件转动的角度不同,只要能够使得照明组件的光源跟随用户的移动而移动、并达到较佳照明状态即可。

可选地,请参阅图5f,为了更好地节省电量,该台灯控制方法s500还包括:

s561、在检测到用户位于台灯的预设范围内时,点亮照明组件;

s562、在预设时长内,检测到用户未处于所述台灯的预设范围内时,熄灭照明组件。

其中,“台灯的预设范围”可以为与台灯相距预设距离构成的一个圆,例如若预设距离为1米,则预设范围为以台灯为中心、1米为半径形成的圆。当检测到用户位于台灯的预设范围内时,才点亮照明组件,当没有检测到用户位于台灯的预设范围内并且持续了预设时长,则熄灭照明组件,以使得台灯能够自动开启、自动关闭,能够更好地节省电量。

可选地,请参阅图5g,该台灯控制方法s500还包括:

s571、获取环境亮度;

s572、根据环境亮度,选择最优照明亮度;

s573、根据最优照明亮度,调整照明组件的亮度。

其中,“环境亮度”为台灯的当前环境的亮度,获取环境亮度,可以通过光照传感器进行获取。其中,不同环境亮度可以对应不同最优照明亮度。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到环境亮度时,则根据环境亮度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优照明亮度,则按照最优照明亮度调整照明组件的亮度。通过以上方式,能够根据环境亮度调整照明组件的亮度,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处于最优照明亮度的状态下用眼,从而提高保护视力的效果。

可选地,该台灯控制方法还包括:自动保存使用数据,以使得当台灯再次开启时,将台灯恢复到断电前的状态。其中,可以将数据保存到flash。

在本实施例中,该台灯控制方法通过控制跟随检测组件获取用户的实时姿态图像,根据实时姿态图像,确定用户的当前姿态,根据用户的当前姿态,控制跟随检测组件跟随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从而不仅能够检测用户姿态变化,还能够跟随用户移动,避免用户移动造成检测不到用户的姿态。

请参阅图6,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灯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如下所述:

当台灯上电时,进行参数初始化。

根据存储的数据将台灯恢复到上次断电时的状态。

在关机状态下,指示灯熄灭,照明灯熄灭,检测是否有长按电源键,若是,则切换到待机状态。

在待机状态下,指示灯熄灭,照明灯熄灭,检测是否有人位于台灯的预设范围,若是,则切换到照明状态;和/或,检测是否有短按电源键,若是,则切换到照明状态;和/或,检测是否有短按夜灯键,若是,则开启/关闭夜灯。

在照明状态下,指示灯点亮,照明灯点亮,检测是否有长按模式键和夜灯键,若是,则开启/关闭坐姿提醒功能,且当开启坐姿提醒功能时同时坐姿指示灯点亮,当关闭坐姿提醒功能时同时坐姿指示灯熄灭;在开启坐姿提醒功能的情况下,检测是否有长按模式键,若是,则开启标准坐姿录入,同时坐姿指示灯进行闪烁提示;和/或,检测是否有短按夜灯键,若是,则开启/关闭夜灯;和/或,检测是否有长按夜灯键,若是,则开启wifi绑定,并且wifi指示灯进行闪烁提示,并当绑定完成后,在wifi正常连接网络状态下,wifi指示灯点亮,在wifi不正常连接网络状态下,wifi指示灯熄灭;和/或,检测是否有短按电源键,若是,则切换到待机状态;和/或,检测是否有长按电源键,若是,则切换到关机状态;和/或,检测在预设时长15分钟内是否无人位于台灯的预设范围,若是,则切换到待机状态。

当开启坐姿提醒功能时,获取用户的实时姿态图像,根据实时姿态图像,确定用户的姿态变化;根据用户的姿态变化,调整跟随检测组件至目标检测位置,以使跟随检测组件生成目标姿态图像,其中,用户的画像呈现在目标姿态图像的预设图像位置,并获取标准姿态图像,在检测到实时姿态图像未匹配标准姿态图像时,生成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上述各步骤之间并不必然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理解,不同实施例中,上述各步骤可以有不同的执行顺序,亦即,可以并行执行,亦可以交换执行等等。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台灯控制装置,应用于台灯,所述台灯包括跟随检测组件,所述跟随检测组件用于跟随用户,生成位于不同检测位置下的各个姿态图像。

请参阅图7a,台灯控制装置7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71、确定模块72及第一调整模块73。

第一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实时姿态图像;

确定模块72用于根据所述实时姿态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当前姿态;

第一调整模块73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当前姿态,控制所述跟随检测组件跟随所述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其中,所述用户的画像呈现在所述目标姿态图像的预设图像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b,所述确定模块72包括:判断单元721、第一确定单元722及第二确定单元723。

判断单元721用于判断所述实时姿态图像中用户的画像是否位于所述实时姿态图像中预设图像位置;

第一确定单元722用于若是,确定所述用户的当前姿态未出现变化;

第二确定单元723用于若否,确定所述用户的当前姿态出现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包括第一姿态变化类型及第二姿态变化类型;所述第二确定单元723具体用于:若所述用户的姿态是朝向第一方向变化,则确定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第一姿态变化类型;若所述用户的姿态是朝向第二方向变化,则确定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第二姿态变化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73具体用于:若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所述第一姿态变化类型,按照所述第一方向控制所述跟随检测组件跟随所述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若所述用户当前姿态的变化类型为所述第二姿态变化类型,按照所述第二方向控制所述跟随检测组件跟随所述用户,以生成目标姿态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不同姿态下的各个姿态图像皆为统一格式的点阵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图像位置为所述点阵图像的中心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台灯包括可转动的照明组件。请参阅图7c,所述台灯控制装置700还包括:记录模块74与控制模块75。

记录模块74用于记录所述跟随检测组件生成目标姿态图像时的转动角度;

控制模块75用于按照所述转动角度,控制所述照明组件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d,所述台灯控制装置700还包括:点亮模块76与熄灭模块77。

点亮模块76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用户位于所述台灯的预设范围内时,点亮所述照明组件;

熄灭模块77用于在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用户未处于所述台灯的预设范围内时,熄灭所述照明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e,所述台灯控制装置700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78、选择模块79及第二调整模块80。

第二获取模块78用于获取环境亮度;

选择模块79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亮度,选择最优照明亮度;

第二调整模块80用于根据所述最优照明亮度,调整所述照明组件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台灯控制装置700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81与生成模块82。

第三获取模块81用于获取标准姿态图像;

生成模块82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实时姿态图像未匹配所述标准姿态图像时,生成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台灯控制装置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台灯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台灯控制装置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台灯控制方法。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器的电路原理框图。如图9所示,该控制器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1以及存储器92。其中,图9中以一个处理器91为例。该控制器900可被配置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台灯。

处理器91和存储器9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9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9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台灯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9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台灯控制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台灯控制方法以及上述装置实施例的各个模块的功能。

存储器9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9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9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9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9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9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台灯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器900以多种形式存在,在执行以上描述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例如图9中的一个处理器91,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台灯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移动载体执行时,使所述台灯执行任一项所述的台灯控制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或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