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降低眩光的光罩光学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2186发布日期:2019-11-13 01:4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用于降低眩光的光罩光学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降低眩光的光学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可降低光源所造成的眩光,还可增加流明。



背景技术:

眩光是一种由于亮度分布不适当、亮度变化的幅度太大,或空间、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或降低观察重要物体的能力,或同时产生这两种现象,而产生眩光的因素包括光源的亮度、位置、外观大小与数量等。一般光源射出的光线与光源垂直,而水平的偏振光线为一般灯具最常产生的眩光。

而市售有在光源外设一滤光片,借以过滤水平的偏振光线,使垂直偏振光通过射出,或在灯罩上涂抹一层阻光粉等涂料,用以阻挡眩光产生,虽然此前述的方式可降低眩光产生,却同时大幅降低原有灯光的亮度。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日前公开了中国台湾专利i608192,其公开一种可降低眩光的光罩光学组件,用于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用于降低眩光的光罩光学组件,是针对前述发明做进一步的改良,除具有原创的功能,亦增加降低眩光、提高流明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降低眩光的光罩光学组件,可降低光源所发射出来的眩光,并同时增加射出来的流明。

为达上述的目的,其技术手段在于该光罩光学组件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与该入光面彼此相反设置的出光面,其中该出光面上设有多个微米格栅结构,这些微米格栅结构为多个两斜面夹一平面的结构相联而成;而这些斜面使一光源射出的水平偏振光线产生折射,并在该微米格栅结构中循环,进而与该光源所射出的垂直偏振光线整合,再一并射出该光学组件,通过折射水平偏振光线,降低不良的水平偏振光线,而水平偏振光线的循环,会结合该光源的垂直偏振光线再射出该光学组件,并非被光罩吸收,因此可进一步增加流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循环光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光学组件

100入光面101出光面

11格栅结构

111斜面112平面

113v沟开口114凹陷部

20光源

21垂直偏振光线22水平偏振光线

30导光板

𝚹角度

h1斜面的高度

w1平面的宽度w2格栅结构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降低眩光的光罩光学组件,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光罩光学组件10具有一光滑的入光面100以及一与该入光面100彼此相反设置光滑的出光面101,而该光罩光学组件10上设有多个微米的格栅结构11,每一该格栅结构11于该出光面101处具有两相对的斜面111,这些斜面111间具有一平面112,该平面112可为锐角或平面,因技术上较不容易达到完全锐角,故锐角的外接圆半径r的范围在0.01~0.7mm,每个该格栅结构11间设有一v沟开口113;并且,该格栅结构11于该入光面100具有一凹陷部114,该凹陷部114下凹的深度h2与水平面间为0.02mm至0.08mm。

请再参阅图1所示,这些斜面111的高度为h1,该平面112的宽度为w1,每个该格栅结构11的宽度为w2,该v沟开口113的宽度为v,而每个该格栅结构11间的角度为𝚹;其中w1的长度范围为v的2%至79%,且w1的长度范围为w2的2%至50%,h1的高度范围为w2的30%至75%,h1的高度范围为w1≧100%以上,𝚹为70度至110度,而w1的最佳长度为0.01mm至0.14mm,w2的最佳长度为0.02mm至2.9mm,h1的最佳长度为0.02mm至0.7mm;而本发明的光罩光学组件10为透明塑料材料,经由压出或射出所成形,且穿透力达60%以上,其中透明塑料材料可为ps、pc、pp、ms、压克力等;该入光面100以及出光面101亦可为经ag(antiglare)雾化处理的ag雾化面,如此可遮住该光学组件10后方如灯泡、灯管或led灯等光源。

请参阅图2所示,一光源20设于该入光面100的一侧,当该光源20自该入光面100射入时,其光的穿透率为30%至55%,而当该光源20自该出光面101射入时,其穿透率为80%至100%,其中该光源20会分别产生一垂直偏振光线21以及一水平偏振光线22射入该光罩光学组件10中,该垂直偏振光线21自该入光面100进入后,直向地自该出光面101的平面112射出。

请参阅图3所示,该水平偏振光线22自该入光面100进入该光罩光学组件10时会先接触到这些斜面111,产生第一次折射,并射向对面的该斜面111,进而使该水平偏振光线22产生第二次折射,第二次折射将该水平偏振光线22射向该入光面100,由于该斜面111角度关系,该水平偏振光线22并非直线射向该入光面100,而是以向该垂直偏振光线21方向倾斜射入,导致经过多次折射的该水平偏振光线22与该垂直偏振光线21结合,再一并从该平面112射出。

请再参阅图2、3所示,本发明通过这些斜面111使该水平偏振光线22产生折射,如此即降低该水平偏振光线22射出该光罩光学组件10所形成的眩光,因该水平偏振光线22通过多次折射,与该垂直偏振光线21整合射出,进一步提高射出的流明,本发明的光罩光学组件有效利用光的在该格栅结构11内的折射循环,除降低眩光外,因本发明并非利用吸收该水平偏振光22来降低眩光,因此,不会减少该光源20射出的流明,反而通过折射循环增加了1成以上的流明。

请参阅图4所示,该光源20可自该光学组件10侧边射入,并通过一透明塑料材料的导光板30,将侧入的该光源20引导射入该光罩光学组件中;其中,该导光板30的透明塑料材料可为ps、pc、pp、压克力等。

请参阅图5、6所示,这些格栅结构11的形状非本发明的限制,可为多边形或是圆锥形。

请参阅图7,该光罩光学组件10的入光面100可为平面,无该凹陷部114(请参阅图1所示)。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光罩光学组件,包括一光学组件;其中,该光学组件具有一入光面及一与该入光面彼此相反设置的出光面,该出光面上设有多个微米格栅结构,而这些微米格栅结构为多个两斜面夹一平面的结构相联而成;借此,这些斜面使一光源射出的水平偏振光线产生折射,并在该微米格栅结构中循环,并与该光源所射出的垂直偏振光线整合,再一并射出该光学组件,降低不良的水平偏振光线产生的眩光,进一步可增加流明。

技术研发人员:陈有同;蔡昀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采资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03
技术公布日:2019.1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