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导发光系统及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7308发布日期:2019-10-23 01:4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导发光系统及车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导发光系统及车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造型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车身流线型设计外,车灯的设计也逐步作为提升汽车外观美感的关键点,尤其是能够体现汽车造型的车用信号灯,比如日行灯、前后位置灯、刹车灯灯。通常通过车灯造型设计及车灯颜色设计来提升汽车的视觉美观度,然而基于车灯造型优化以及车灯颜色设计已经达到瓶颈,很难再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目前,为了实现更加具有设计美观的车灯,通过使信号灯产生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副发光区的亮度低于主发光区的亮度,以凸显汽车造型或logo等设计元素,提升车灯美观度。然而,现有的车灯大都采用光导实现连续的点灯效果,光导具备亮度高,发光区域无亮点暗区,点灯效果均匀等优点。但是光导的均匀发光效果要求其发光区域开口仅为光导直径接近的很小的区域内,而发光区域过大会导致光导无法充满整个发光区域。因此,现有的光导车灯很难实现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同时存在,从而限制了通过设置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以提升车灯美观度的应用。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新的光导发光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导发光系统,能够实现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的发光效果,提升汽车视觉美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灯,通过应用上述光导发光系统,能够实现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的发光效果,提升汽车视觉美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导发光系统,包括:

支架、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所述第一导光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导光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

透光罩,其上设置有主透光区和副透光区,所述第一导光体位于所述支架和所述透光罩之间,所述第一导光体发出的光从所述主透光区射出形成主发光区;

反光罩,所述第二导光体位于所述反光罩和所述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导光体发出的光经由所述反光罩反射后从所述副透光区射出形成副发光区。

作为优选地,所述透光罩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副透光区和一个所述主透光区,两个所述副透光区对称设置在所述主透光区的两侧。

作为优选地,还包括加长罩,所述加长罩的一端与所述透光罩上的所述副透光区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反光罩固定连接,所述反光罩、所述加长罩和所述透光罩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导光体、所述第二导光体和所述支架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优选地,还包括柔光块,所述柔光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体和所述透光罩之间,所述第一导光体内的光线能够射入所述柔光块,并从所述柔光块射出后经由所述主透光区射出。

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架的第一侧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导光体,所述第一导光体容置于所述弧形面内。

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架的第二侧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人导光体,所述第二导光体容置于所述弧形面内;或

所述支架的第二侧为平面。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光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主透光区大致平行的第一导光槽,所述第一导光槽位于远离所述透光罩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导光体内的光线朝向所述主透光区射出。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光体上远离所述反光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光槽和第三导光槽,所述第二导光槽和第三导光槽呈夹角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导光体内的光线朝向所述反光罩的上部和下部射出。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光体上靠近所述反光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所述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呈夹角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导光体内的光线朝向所述反光罩的上部和下部射出。

一种车灯,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导发光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光导发光系统,包括支架、第一导光体、第二导光体、透光罩和反光罩,第一导光体固定设置在支架的第一侧,第二导光体固定设置在支架的第二侧,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设置;透光罩上设置有主透光区和副透光区,第一导光体位于支架和透光罩之间,第一导光体发出的光从主透光区射出形成主发光区;第二导光体位于反光罩和支架之间,第二导光体发出的光经由反光罩反射后从副透光区射出形成副发光区。本发明提供的光导发光系统,通过在支架的两侧设置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并使第一导光体发出的光从透光罩的主透光区射出形成主发光区,使第二导光体发出的光经反光罩反射后从透光罩的副透光区射出形成副发光区,从而实现利用光导产生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的发光效果,提升汽车视觉美感。

本发明提供的车灯,通过应用上述光导发光系统,能够实现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的发光效果,提升汽车视觉美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导发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导发光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导光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导光体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不带花纹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花纹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不带花纹的透光罩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花纹的透光罩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光导发光系统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导光体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光导发光系统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光导发光系统的剖视图。

图中:

100-发光体;

1-支架;

2-第一导光体;21-第一导光槽;

3-第二导光体;31-第二导光槽;32-第三导光槽;33-第一导光面;34-第二导光面;

4-透光罩;41-主透光区;42-副透光区;

5-反光罩;

6-加长罩;

7-柔光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车用信号灯的视觉美感,通常在信号灯中设置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以提升信号灯的视觉美感,副发光区的亮度低于主发光区的亮度。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导发光系统,包括支架1、第一导光体2、第二导光体3、透光罩4和反光罩5,第一导光体2固定设置在支架1的第一侧,第二导光体3固定设置在支架1的第二侧,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设置;透光罩4上设置有主透光区41和副透光区42,第一导光体2位于支架1和透光罩4之间,第一导光体2发出的光从主透光区41射出形成主发光区;反光罩5的开口朝向第二导光体3设置,第二导光体3位于反光罩5和支架1之间,第二导光体3发出的光经由反光罩5反射后从副透光区42射出形成副发光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导发光系统,通过在支架1的两侧设置第一导光体2和第二导光体3,并使第一导光体2发出的光从透光罩4的主透光区41射出形成主发光区,使第二导光体3发出的光经反光罩5反射后从透光罩4的副透光区42射出形成副发光区,从而实现利用光导产生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的发光效果,提升汽车视觉美感。

进一步地,透光罩4与反光罩5固定连接并围设形成空腔,支架1、第一导光体2和第二导光体3均设置在空腔内。

示例性地,反光罩5可以为弧形反光罩,弧形反光罩的开口朝向第二导光体3,且弧形反光罩与透光罩4形成容纳腔,以容纳支架1、第一导光体2和第二导光体3。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罩4上设置有两个副透光区42和一个主透光区41,两个副透光区42对称设置在主透光区41的两侧且与主透光区41呈钝角设置,从而实现在主发光区的两侧均形成副发光区,提升灯光视觉效果。具体地,透光罩4与反光罩5形成扇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副透光区42还可以是与主透光区41在同一平面内,也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示例性地,第一导光体2和第二导光体3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一方面使支架1能够阻挡第二导光体3沿水平方向射出的光线,同时阻挡由反光罩5反射的位于水平方向上的光线,避免第二导光体3发出的光线干涉第一导光体2经由主透光区41射出的光线;另一方面,第一导光体2与主透光区41大致平行设置,以使第一导光体2内的光线平行射出后通过主透光区41射出。

优选地,如图2所示,支架1的第一侧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开口朝向第一导光体2,第一导光体2容置于弧形面内。具体地,弧形面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第一导光体2为圆管状或椭圆管状,以使第一导光体2容置在弧形面内。示例性地,第一导光体2的两端与支架1固定连接,第一导光体2的中间位置与支架1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导光体2的端部设置发光体100,可以在第二导光体3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发光体100,以实现通过第一导光体2发出光线。具体地,第一导光体2发出的光线部分可发射到弧形面上,光线经第一导光体2耦合后向前传播经由主透光区41射出。

优选地,如图2所示,支架1的第二侧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二导光体3,第二导光体3容置于弧形面内。具体地,弧形面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第二导光体3为圆管状或椭圆管状,以使第二导光体3容置在弧形面内。示例性地,第二导光体3的两端与支架1固定连接,第二导光体3的中间位置与支架1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导光体3的端部设置发光体100,可以在第二导光体3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发光体100,以实现通过第二导光体3发出光线。具体地,第二导光体3发出的光线部分可射到弧形面上,光线经第二导光体3的耦合后分别向上和向下发射出去,并射到反光罩5上,使反光罩5将光线反射到副透光区42射出。

优选地,发光体100可以采用多种颜色,也可采用一种颜色,可根据不同光色信号的功能需求设置。

如图3所示,为了使第一导光体2的光线朝向主透光区41射出,第一导光体2上设置有与主透光区41大致平行的第一导光槽21,第一导光槽21位于远离透光罩4的一侧,以使第一导光体2内的光线朝向主透光区41射出。

如图4所示,为了使第二导光体3的光线能够朝向副透光区42射出,第二导光体3上远离反光罩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光槽31和第三导光槽32,第二导光槽31和第三导光槽32呈夹角设置,以使第二导光体3内的光线朝向反光罩5的上部和下部射出,然后经由反光罩5的反射后朝向副透光区42射出,已形成副发光区。

简而言之,发光体100通过第一导光体2和第二导光体3的一侧或者两侧入射,光线进入第一导光体2和第二导光体3后分别被其上的导光槽(光学花纹)耦合后改变传播方向实现能量控制和点灯效果的控制。发光体100可以采用多种颜色的光源进行排布,实现不同光色信号灯的功能需求同时实现不同的点灯效果。

可选地,如图5所示,支架1为不带花纹的支架。当然,如图6所示,支架1还可以是带花纹的支架,以实现能量分布和点灯效果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上的花纹为横条和竖条交错设置、或花纹仅有横条、或花纹仅有竖条。花纹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通过更改花纹的面型以适应配光或者点灯效果的需要。

可选地,如图7所示,透光罩4为不带花纹的透光罩。当然,如图8所示,透光罩4还可以是带花纹的透光罩,以实现能量分布和点灯效果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罩4上的花纹为横条和竖条交错设置、或花纹仅有横条、或花纹仅有竖条。花纹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通过更改花纹的面型以适应配光或者点灯效果的需要。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灯,通过应用上述光导发光系统,能够实现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的发光效果,提升汽车视觉美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9-图10所示,支架1的第一侧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开口朝向第一导光体2,第一导光体2容置于弧形面内。具体地,弧形面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第一导光体2为圆管状或椭圆管状,以使第一导光体2容置在弧形面内。示例性地,第一导光体2的两端与支架1固定连接,第一导光体2的中间位置与支架1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导光体2的端部设置发光体100,可以在第二导光体3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发光体100,以实现通过第一导光体2发出光线。具体地,第一导光体2发出的光线部分可发射到弧形面上,光线经第一导光体2耦合后向前传播经由主透光区41射出。

支架1的第二侧为平面,并在支架1的第二侧面上设置发光体100,以使发光体100通过第二导光体3将光线射向反光罩5的上部和下部。

优选地,第二导光体3的上下表面为平面,第二导光体3靠近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导光面,且弧形导光面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平面导光面,该平面导光面与弧形导光面相交设置形成“w”状。第二导光体3靠近反光罩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光面33和第二导光面34,第一导光面33和第二导光面34呈夹角设置,以使第二导光体3内的光线朝向反光罩5的上部和下部射出。

进一步地,第一导光面33和第二导光面34相连接形成导光槽。

示例性地,发光体100的数量为多个,发光体100沿支架1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可选地,多个发光体100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支架1为带花纹的支架,以实现能量分布和点灯效果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上的花纹为横条和竖条交错设置、或花纹仅有横条、或花纹仅有竖条。花纹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通过更改花纹的面型以适应配光或者点灯效果的需要。

实施例三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导发光系统,包括支架1、第一导光体2、第二导光体3、透光罩4和反光罩5,第一导光体2固定设置在支架1的第一侧,第二导光体3固定设置在支架1的第二侧,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设置;透光罩4上设置有主透光区41和副透光区42,第一导光体2位于支架1和透光罩4之间,第一导光体2发出的光从主透光区41射出形成主发光区;反光罩5的开口朝向第二导光体3设置,第二导光体3位于反光罩5和支架1之间,第二导光体3发出的光经由反光罩5反射后从副透光区42射出形成副发光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导发光系统,通过在支架1的两侧设置第一导光体2和第二导光体3,并使第一导光体2发出的光从透光罩4的主透光区41射出形成主发光区,使第二导光体3发出的光经反光罩5反射后从透光罩4的副透光区42射出形成副发光区,从而实现利用光导产生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的发光效果,提升汽车视觉美感。

进一步地,透光罩4与反光罩5固定连接并围设形成空腔,支架1、第一导光体2和第二导光体3均设置在空腔内。

示例性地,反光罩5可以为弧形反光罩,弧形反光罩的开口朝向第二导光体3,且弧形反光罩与透光罩4形成容纳腔,以容纳支架1、第一导光体2和第二导光体3。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罩4上设置有两个副透光区42和一个主透光区41,两个副透光区42对称设置在主透光区41的两侧且与主透光区41呈钝角设置,从而实现在主发光区的两侧均形成副发光区,提升灯光视觉效果。具体地,透光罩4与反光罩5形成扇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副透光区42还可以是与主透光区41在同一平面内,也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示例性地,第一导光体2和第二导光体3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一方面使支架1能够阻挡第二导光体3沿水平方向射出的光线,同时阻挡由反光罩5反射的位于水平方向上的光线,避免第二导光体3发出的光线干涉第一导光体2经由主透光区41射出的光线;另一方面,第一导光体2与主透光区41大致平行设置,以使第一导光体2内的光线平行射出后通过主透光区41射出。

优选地,支架1的第一侧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开口朝向第一导光体2,第一导光体2容置于弧形面内。具体地,弧形面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第一导光体2为圆管状或椭圆管状,以使第一导光体2容置在弧形面内。示例性地,第一导光体2的两端与支架1固定连接,第一导光体2的中间位置与支架1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导光体2的端部设置发光体100,可以在第二导光体3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发光体100,以实现通过第一导光体2发出光线。具体地,第一导光体2发出的光线部分可发射到弧形面上,光线经第一导光体2耦合后向前传播经由主透光区41射出。

优选地,支架1的第二侧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二导光体3,第二导光体3容置于弧形面内。具体地,弧形面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第二导光体3为圆管状或椭圆管状,以使第二导光体3容置在弧形面内。示例性地,第二导光体3的两端与支架1固定连接,第二导光体3的中间位置与支架1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导光体3的端部设置发光体100,可以在第二导光体3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发光体100,以实现通过第二导光体3发出光线。具体地,第二导光体3发出的光线部分可射到弧形面上,光线经第二导光体3的耦合后分别向上和向下发射出去,并射到反光罩5上,使反光罩5将光线反射到副透光区42射出。

优选地,发光体100可以采用多种颜色,也可采用一种颜色,可根据不同光色信号的功能需求设置。

可选地,如图5所示,支架1为不带花纹的支架。当然,如图6所示,支架1还可以是带花纹的支架,以实现能量分布和点灯效果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上的花纹为横条和竖条交错设置、或花纹仅有横条、或花纹仅有竖条。花纹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通过更改花纹的面型以适应配光或者点灯效果的需要。

为了使第一导光体2的光线朝向主透光区41射出,第一导光体2上设置有与主透光区41大致平行的第一导光槽21,第一导光槽21位于远离透光罩4的一侧,以使第一导光体2内的光线朝向主透光区41射出。

为了使第二导光体3的光线能够朝向副透光区42射出,第二导光体3上远离反光罩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光槽31和第三导光槽32,第二导光槽31和第三导光槽32呈夹角设置,以使第二导光体3内的光线朝向反光罩5的上部和下部射出,然后经由反光罩5的反射后朝向副透光区42射出,已形成副发光区。

可选地,如图7所示,透光罩4为不带花纹的透光罩。当然,如图8所示,透光罩4还可以是带花纹的透光罩,以实现能量分布和点灯效果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罩4上的花纹为横条和竖条交错设置、或花纹仅有横条、或花纹仅有竖条。花纹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通过更改花纹的面型以适应配光或者点灯效果的需要。需要说明的是,花纹无需局限于横条或者竖条,其他类型的花纹均属于此范畴;花纹也无需局限于实现能量分布和点灯效果的控制的效果,非点灯状态下为了实现外观美观的效果也属于此范畴。

优选地,该光导发光系统还包括加长罩6,加长罩6的一端与透光罩4上的副透光区4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反光罩5固定连接,反光罩5、加长罩6和透光罩4围设形成容纳腔,第一导光体2、第二导光体3和支架1均设置在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光导发光系统还包括柔光块7,柔光块7设置在第一导光体2和透光罩4之间,第一导光体2内的光线能够射入柔光块7,并从柔光块7射出后经由主透光区41射出。

示例性地,柔光块7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柔光块7的厚度与主透光区41的高度大致相同,以使经柔光块7射出的光线均能够从主透光区41射出。此外,柔光块7的宽度大于其厚度,以使从柔光块7射出的光线效果更加柔和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柔光块7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梯形,或者其他形状。此外,柔光块7的宽度和其厚度的关系可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设计,如果光导发光系统的空间尺寸受限,则其宽度可等于或小于其厚度,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灯,通过应用上述光导发光系统,能够实现主发光区和副发光区的发光效果,提升汽车视觉美感。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

如图12结合图10所示,支架1的第一侧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开口朝向第一导光体2,第一导光体2容置于弧形面内。具体地,弧形面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第一导光体2为圆管状或椭圆管状,以使第一导光体2容置在弧形面内。示例性地,第一导光体2的两端与支架1固定连接,第一导光体2的中间位置与支架1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导光体2的端部设置发光体100,可以在第二导光体3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发光体100,以实现通过第一导光体2发出光线。具体地,第一导光体2发出的光线部分可发射到弧形面上,光线经第一导光体2耦合后向前传播经由主透光区41射出。

支架1的第二侧为平面,并在支架1的第二侧面上设置发光体100,以使发光体100通过第二导光体3将光线射向反光罩5的上部和下部。

优选地,第二导光体3的上下表面为平面,第二导光体3靠近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导光面,且弧形导光面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平面导光面,该平面导光面与弧形导光面相交设置形成“w”状。第二导光体3靠近反光罩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光面33和第二导光面34,第一导光面33和第二导光面34呈夹角设置,以使第二导光体3内的光线朝向反光罩5的上部和下部射出。

进一步地,第一导光面33和第二导光面34相连接形成导光槽。

示例性地,发光体100的数量为多个,发光体100沿支架1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可选地,多个发光体100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支架1为带花纹的支架,以实现能量分布和点灯效果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上的花纹为横条和竖条交错设置、或花纹仅有横条、或花纹仅有竖条。花纹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通过更改花纹的面型以适应配光或者点灯效果的需要。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