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向隧道的反射式双偏光隧道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1279发布日期:2019-08-27 19:40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单向隧道的反射式双偏光隧道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基于单向隧道的反射式双偏光隧道灯。



背景技术:

隧道灯,是指为解决车辆驶入或驶出隧道时亮度的突变使视觉产生的“黑洞效应”或“白洞效应”而用于隧道照明的特殊灯具。目前隧道灯多为花生米形式的透射式透镜,且行车方向为对称大角度光线,容易造成炫目,两侧布灯时,为了减少照在隧道壁上的光,花生米设计成往道路侧偏光形式,不管是中间布灯的对称配光还是两侧布灯的单偏光,在行车方向都是大角度光线,容易对司机造成炫目,另一方面,这种花生米形式的隧道灯,容易积灰不易于维护。

隧道布灯位置一般有顶部布灯和两侧壁布灯这两种方式,而对于两侧壁布灯的隧道来说,行车方向如果角度大容易对司机造成炫目,所以行车方向需要特殊考虑,而两侧布灯情况,灯具离隧道两侧壁比较近,互相照射在对面隧道壁上的光一方面浪费,一方面在壁上形成较强烈的斑马纹,同样是不利于整体隧道照明的,不利于行车安全。

故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侧壁隧道灯容易对司机造成炫目以及隧道壁照明强烈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单向隧道的反射式双偏光隧道灯。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单向隧道的反射式双偏光隧道灯,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底部开设有进光口,进光口下方设置有光源,进光口顶部为倾斜的中心透射面,进光口侧部为往外扩张的侧向透射面,中心透射面和侧向透射面均用于折射光线,透镜本体外侧壁设置有依次首尾相连的用于反射光线的第一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第三反射面,第一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第三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方向与中心透射面对光的折射方向均一致,透镜本体顶面为出光面,出光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中心透射面为倾斜布置的平面。

进一步地,中心透射面为倾斜布置的弧形面。

进一步地,第一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第三反射面均为自由曲面。

进一步地,透镜本体的材质为透明的PC或PMMA。

工作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中心透射面和侧向透射面进行折射,从中心透射面折射的光线直接从出光面出去,从侧向透射面折射的光线向四周发散到对应的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和第四反射面,然后在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和第四反射面的作用下将光线反射到出光面,最后光线从出光面出去,所有光线从出光面出去后均朝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光源发出的光线一部分通过中心透射面进行折射,然后再通过出光面出去,另一部分光线通过侧向透射面进行折射,这部分折射后的光线向四周发散到对应的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和第四反射面,由于第一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第三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方向与中心透射面对光的折射方向均一致,使得反射后的光线再从出光面出去时的方向和从中心透射面折射的这部分光线从出光面出去时的方向保持一致,这样即可保证大部分光线从出光面出去后集中一个朝向,同时出光面为平面,不仅有利于后期维护,而且有利于改善炫目以及隧道壁照明强烈的问题,光线偏折方向是朝向行车方向的,这样就能避免大角度的光线进入司机眼睛造成炫目,同时光线偏折方向是朝向道路侧,这样就能减少照射在隧道壁上的光,使得光尽量照射到路面,避免墙壁上的明暗斑马纹。本实用新型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对隧道灯的透镜本体进行科学的结构优化设计,引导光线的合理走向,解决了现有隧道灯的各种弊端,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2、中心透射面为倾斜布置的平面或弧形面均可,只要保证将光线折射到出光面即可,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结构设计灵活。

3、第一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第三反射面均为自由曲面,自由曲面光学透镜具有更大的面型自由度,符合光学设计理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单向隧道的反射式双偏光隧道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透镜本体的光线分布图;

图6是图4中的透镜本体的光线分布图;

图7是透镜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透镜本体正面的光线分布图。

附图标记:1-透镜本体,2-进光口,3-光源,4-中心透射面,5-侧向透射面,6-第一反射面,7-第二反射面,8-第三反射面,9-第四反射面,10-出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到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单向隧道的反射式双偏光隧道灯,包括透镜本体1,透镜本体1底部开设有进光口2,进光口2下方设置有光源3,进光口2顶部为倾斜的中心透射面4,进光口2侧部为往外扩张的侧向透射面5,中心透射面4和侧向透射面5均用于折射光线,透镜本体1外侧壁设置有依次首尾相连的用于反射光线的第一反射面6、第四反射面9、第二反射面7和第三反射面8,第一反射面6、第四反射面9、第二反射面7和第三反射面8对光的反射方向与中心透射面4对光的折射方向均一致,透镜本体1顶面为出光面10,出光面10为平面。

本实施例中,光源发出的光线一部分通过中心透射面进行折射,然后再通过出光面出去,另一部分光线通过侧向透射面进行折射,这部分折射后的光线向四周发散到对应的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和第四反射面,由于第一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第三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方向与中心透射面对光的折射方向均一致,使得反射后的光线再从出光面出去时的方向和从中心透射面折射的这部分光线从出光面出去时的方向保持一致,这样即可保证大部分光线从出光面出去后集中一个朝向,同时出光面为平面,不仅有利于后期维护,而且有利于改善炫目以及隧道壁照明强烈的问题,光线偏折方向是朝向行车方向的,这样就能避免大角度的光线进入司机眼睛造成炫目,同时光线偏折方向是朝向道路侧,这样就能减少照射在隧道壁上的光,使得光尽量照射到路面,避免墙壁上的明暗斑马纹。

透镜本体主要由一体连接的进光部和出光部组成,出光部为平板状,出光部顶面即为出光面,出光部底部连接进光部,进光部整体为不规则的凸起状,进光口即开设在进光部底部。

实施例2

如图1到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中心透射面4为倾斜布置的平面。

实施例3

如图1到4所示,本实施例是实施例2的另一种实施例,具体是,中心透射面4为倾斜布置的弧形面。

中心透射面为倾斜布置的平面或弧形面均可,只要保证将光线折射到出光面即可,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结构设计灵活。

实施例4

如图1到7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第一反射面6、第四反射面9、第二反射面7和第三反射面8均为自由曲面。

本实施例中,自由曲面光学透镜具有更大的面型自由度,符合光学设计理论,通过合理设计第一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第三反射面的不同曲率,实现合理引导光线的走向。

实施例5

如图1到7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透镜本体1的材质为透明的PC或PMMA。

本实施例中,透镜本体采用透明的PC或PMMA,PC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延伸性、尺寸稳定性及耐化学腐蚀性,还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热性和耐寒性,PMMA具有良好的光学性、绝缘性、加工性及耐候性,保证透镜本体使用寿命长,两种材料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