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324发布日期:2019-08-20 23:5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模块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



背景技术:

感应灯一种通过感应模块自动控制光源点亮的一种新型智能照明产品,感应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感应灯通常由灯座、感应模块、控制模块与电源模块四部分组成。感应模块是感应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感应模块安装在支架灯灯座和灯管之间,安装感应模块后,原灯管长度不再适用,所需的灯管长度为灯座长度减去感应装置长度,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感应模块结构和功能上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方便、适用于多种型号支架灯、无需重新购置灯管的一种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包括壳体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正面开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与卡扣配合连接,所述壳体上端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封盖滑动连接,所述封盖上端螺纹连接有感应器保护罩,所述封盖左右两侧侧板的内表面上设有固定槽一,所述壳体左右两侧侧面内表面与固定槽一位置对应处设有固定槽二,所述固定槽一和固定槽二内固定有电路板,所述封盖上端面设有通孔,所述电路板上的人体感应传感器从通孔中露出,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该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其壳体正面设有接线孔,接线孔与卡扣配合连接,卡扣可卡住支架灯灯座侧面的出线孔,方便安装,且不需要更换灯管;壳体的下端面设有凹槽,在受到环境制约无法采用卡扣固定时,可在凹槽内粘贴双面胶,将该感应模块粘贴在支架灯灯座旁的墙壁上。

作为改进,所述卡扣有多种规格,多种规格的所述卡扣均包括固定板、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所述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分别位于固定板的正反两面,所述卡扣因其规格的不同,其连接部二的直径不同。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环外表面上设有凸起。

作为改进,所述感应器保护罩的内表面上设有蜂窝形凸起。

作为改进,所述电路板主要包括人体感应电路、声控感应电路、雷达感应电路、无线接收电路和亮度调节电路。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和封盖采用聚丙烯塑料。

作为改进,所述固定槽二的底端设有限位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壳体,2、电路板,3、接线孔,4、卡扣,5、连接环,6、封盖,7、感应器保护罩,8、固定槽一,9、固定槽二,10、通孔,11、凹槽,12、固定板,13、连接部一,14、连接部二,15、凸起,1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提供一种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包括壳体1和电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正面开设有接线孔3,所述接线孔3与卡扣4配合连接,所述壳体1上端设有连接环5,所述连接环5与封盖6滑动连接,所述封盖6上端螺纹连接有感应器保护罩7,所述封盖6左右两侧侧板的内表面上设有固定槽一8,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侧面内表面与固定槽一8位置对应处设有固定槽二9,所述固定槽一8和固定槽二9内固定有电路板2,所述封盖6上端面设有通孔10,所述电路板2上的人体感应传感器从通孔10中露出,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设有凹槽11。

所述卡扣4有多种规格,多种规格的所述卡扣4均包括固定板12、连接部一13和连接部二14,所述连接部一13和连接部二14分别位于固定板12的正反两面,所述卡扣4因其规格的不同,其连接部二14的直径不同,连接部一13与接线孔3配合连接,连接部二14与支架灯灯座侧面出线孔配合连接,可根据支架灯灯座型号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卡扣4。

所述连接环5外表面上设有凸起15,凸起15可对与连接环5配合连接的封盖6起到固定作用。

所述感应器保护罩7的内表面上设有蜂窝形凸起,使得感应器保护罩7的结构更加稳固,减少对感应器保护罩7内感应器的电磁干扰。

所述固定槽二9的底端设有限位块16,对电路板2的位置起到限制作用。

所述电路板2主要包括人体感应电路、声控感应电路、雷达感应电路和亮度调节电路,人体感应电路,使得人体通过探测区触发模块,即点亮灯管,人体离开后自动熄灭,人体在探测范围内不熄灭,声控感应电路,使得声音达到一定分贝出发模块点亮灯管,无声音后40S内自动熄灭,雷达感应电路,使得人体通过探测区反射信号触发模块点亮灯管,人体离开后自动熄灭,人体在探测范围内不熄灭,无线接收电路使得支架灯的亮、灭可通过遥控器控制,亮度调节电路可控制灯管在无触发状态下实现微亮功能,在触发后实现全亮功能。

所述壳体1和封盖6采用聚丙烯塑料,轻度高,耐高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该专用于支架灯的智能感应模块在使用时,通过卡扣上的连接部二将感应模块固定在支架灯灯座侧面的出线孔上,根据不同型号的支架灯灯型号,选用不同直径连接部二的卡扣进行连接。固定槽一和固定槽二对电路板进行固定,电路板包括人体感应电路、声控感应电路、雷达感应电路和亮度调节电路,人体感应电路,使得人体通过探测区触发模块,即点亮灯管,人体离开后自动熄灭,人体在探测范围内不熄灭,声控感应电路,使得声音达到一定分贝出发模块点亮灯管,无声音后40S内自动熄灭,雷达感应电路,使得人体通过探测区反射信号触发模块点亮灯管,人体离开后自动熄灭,人体在探测范围内不熄灭,无线接收电路使得支架灯的亮、灭可通过遥控器控制,亮度调节电路可控制灯管在无触发状态下实现微亮功能,在触发后实现全亮功能。电路板上的人体感应传感器位于感应器保护罩内,感应器保护罩的内表面上设有蜂窝形凸起,使得感应器保护罩的结构更加稳固,减少对感应器保护罩内感应器的电磁干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