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1625发布日期:2020-02-07 22:0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线性灯包括驱动电源内置型,驱动电源内置型的线性灯包括灯壳01、驱动电源02、光源组件03和配光组件04,其中灯壳01具有光源腔011和电源腔012。

现有的驱动电源内置型的线性灯的光源组件03的灯体031设置在灯壳01的中部,从而使得灯体031发出的光线能够均匀射向出光口。在此基础上,现有的电源腔012和光源腔011上下分布。现有的驱动电源内置型的线性灯的高度至少是电源腔012的高度与光源腔011的高度之和,现有的驱动电源内置型的线性灯的高度比较高,也使得现有的驱动电源内置型的线性灯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高度的灯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灯具,包括灯壳、驱动电源、光源组件和偏光元件;

所述灯壳具有光源腔和电源腔,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光源腔中,所述驱动电源设置在所述电源腔中,所述光源腔与所述电源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灯壳具有出光口,所述偏光元件将所述光源组件的光线配置为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偏光元件为偏光透镜。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灯具包括与所述灯壳连接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灯壳的内腔分隔为所述光源腔和所述电源腔。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隔板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出光口所在的平面形成夹角,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偏光元件的面设置有第一反射部,所述第一反射部配置为将所述偏光元件射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出光口。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灯壳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反射部,所述第二反射部配置为将所述偏光元件射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出光口。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隔板上。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灯体,所述灯体与所述出光口所在的平面平行。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灯体在高度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出光口在高度方向的投影中。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隔板与所述灯壳为一体成型件。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灯壳的内壁连接有电源壳,所述电源壳与所述灯壳围成安装腔,所述驱动电源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中。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偏光透镜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为朝向所述出光面凹陷的椭圆面。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入光面围成入光腔,所述入光腔的入光口的形状为椭圆。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偏光透镜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包括断面,所述断面设置在所述入光面背离所述驱动电源的一端,所述入光面除所述断面之外的部分为曲面。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偏光透镜在朝向所述驱动电源的方向上厚度和出光面的曲率均逐渐变大。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偏光透镜最大厚度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驱动电源的距离小于所述入光面的中心线与所述驱动电源的距离。

优选地,在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沿着所述灯具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灯体,所述偏光透镜沿着所述灯具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所述偏光透镜与所述灯体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优点在于:

所述光源腔与所述电源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从而降低了所述灯壳的高度,节约了成本。

所述光源腔与所述电源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会使得所述光源组件的位置偏离所述出光口的中心线,此时由于偏光元件的作用,能够使得所述光源组件的光线能够均匀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在能够正常照明的情况下,降低了高度,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驱动电源内置型的线性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灯具的高度降低前的立体图;

图3为图2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灯具的高度降低前的端面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灯具的高度降低后的端面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灯具的偏光透镜与灯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灯具的偏光透镜的仰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灯具的偏光透镜的俯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灯具的偏光透镜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灯具的偏光透镜的a-a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灯具的偏光透镜的b-b的截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灯具的偏光透镜在a-a截面以及b-b截面上的偏光对比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灯具的高度降低前的光线路径图。

图中部件名称及标号如下:灯壳10、光源腔11、电源腔12、安装腔121、出光口13、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驱动电源20、光源组件30、灯板31、灯体32、偏光透镜41、入光面411、断面4111、出光面412、安装面413、入光腔414、入光口4141、第一反射部421、第二反射部422、出光面罩44、隔板50、第一主体部51、第二主体部52、第一端511、第二端521、电源壳6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灯具,该灯具可以为线性灯。灯具包括灯壳10、驱动电源20、光源组件30和偏光元件;灯壳10具有光源腔11和电源腔12,光源组件30设置在光源腔11中,驱动电源20设置在电源腔12中,光源腔11与电源腔12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灯壳10具有出光口13,偏光元件将光源组件30的光线配置为从出光口13射出。

对比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灯具的优点在于:光源腔11与电源腔12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从而降低了灯壳10的高度,节约了成本。光源腔11与电源腔12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会使得光源组件30的位置偏离出光口13的中心线,此时由于偏光元件的作用,能够使得光源组件30的光线能够均匀从出光口13射出。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灯具在能够正常照明的情况下,降低了高度,节约了成本。如图4所示,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之后,线性灯能够降低高度h,以宽度为60毫米的线性灯为例,h的数值能够达到16毫米。优选地,光源腔11与电源腔12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完全重叠,能最大化地降低灯壳10的高度。

偏光元件为偏光透镜41,采用偏光透镜41后,本实施例能够以较少的部件和较低的成本,使得偏离出光口13中心线的光源组件30的光线仍然能够最终从出光口13均匀射出。

如图3和图6所示,光源组件30包括灯板31和分布在灯板31上的灯体32,灯体32设置在灯板31朝向出光口13的面上。灯板31沿着线性灯的长度方向延伸。灯体32可以为led灯珠。若干数量的led灯珠沿着灯板3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led灯珠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偏光透镜41的数量为若干,偏光透镜41也沿着灯板3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若干偏光透镜41能够对所有的灯体32进行更加充分的偏光,提高从出光口13射出的光线的均匀性。每个偏光透镜41可以与一个led灯珠相对设置,即偏光透镜41可以与led灯珠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7所示,偏光透镜41包括入光面411、出光面412和安装面413,入光面411和安装面413设置在偏光透镜41的同一侧,出光面412设置在另一侧。其中入光面411为朝向出光面412凹陷的椭圆面,有利于简化偏光透镜41的设计,以及提高偏光透镜41的偏光效果。入光面411和安装面413均朝向灯板31,入光面411与led灯珠相对设置。安装面413可以通过粘胶的方式粘在灯板31上,进而将整个偏光透镜41安装到灯板31上。

如图9和图10所示,入光面411围成入光腔414,入光腔414的入光口4141的形状为椭圆。入光腔414为椭圆腔,从而使得入光腔414容易成型,入光面411容易成型。

线性灯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和顶板,出光口13与顶板相对设置。两个侧板和顶板围成灯壳10的内腔。两个侧板的内壁分别为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其中驱动电源20靠近第一侧壁14,光源组件30靠近第二侧壁15。如果不设置偏光透镜41,灯体32的光线大部分会从靠近第二侧壁15的出光口13部分射出,因此对朝向第二侧壁15的偏光透镜41部分的偏光效果要求比较低。对朝向第一侧壁14的偏光透镜41部分的偏光效果要求高。如图5和图10所示,偏光透镜41在朝向驱动电源20的方向上厚度和出光面412的曲率均逐渐变大,如图13所示,从而能够将灯体32的部分光线更充分地偏至靠近第一侧壁14的出光口13部分。如图10和图5所示,偏光透镜41最大厚度所在的平面与驱动电源20的距离小于入光面411的中心线与驱动电源20的距离,偏光透镜41的出光面412朝向驱动电源20倾斜。

如图7所示,偏光透镜41包括入光面411和出光面412,入光面411包括断面4111,断面4111设置在入光面411背离驱动电源20的一端,也即断面4111设置在入光面411朝向第二侧壁15的一端。由于对朝向第二侧壁15的偏光透镜41部分的偏光效果要求比较低,设置断面4111并不影响最终从出光口13射出的光线的均匀性。该断面4111可以为平面。如果不设置断面4111,入光面411是一个完整的曲面,入光面411的面积比较大,由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偏光透镜41的厚度不能做的很薄,因此必然导致偏光透镜41的整体尺寸比较大。设置断面4111之后,能够有效减小偏光透镜41的尺寸,节约成本。

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曲线a为a-a截面的偏光透镜41的偏光效果图,曲线a非对称,并且最大偏折角为40°左右,不同的线性灯的偏光透镜41的最大偏折角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以最后能够使得光线从出光口13均匀射出为准。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曲线b为b-b截面的偏光透镜41的偏光效果图,曲线b是对称的。

a-a截面的偏光透镜41的结构如图10所示,入光面411的入光口的截面长度为h4,偏光透镜41的壁厚最小为h1,偏光透镜41的壁厚最大为h3,灯体32的中心线截得的偏光透镜41的厚度为h2。不同的偏光透镜41的h1、h2、h3和h4的尺寸不同。例如:本实施例的h1、h2、h3和h4的数值可以如下:h1为1.18毫米,h2为2.65毫米,h3为5.28毫米,h4为5.04毫米。

如图4所示,灯具包括与灯壳10连接的隔板50,隔板50将灯壳10的内腔分隔为光源腔11和电源腔12。如果不设置隔板50,灯体32的一部分光线会射向灯壳10内部,导致出光率低。设置隔板50能够提高最终的出光口13的出光效率。

隔板50包括第一主体部51和第二主体部52,隔板5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21,第一端511与第一侧壁14靠近出光口13的一端连接,第二端521与第二侧壁15连接,且第二端521与出光口13的距离大于第一端511与出光口13的距离,第一主体部51倾斜设置,即第一主体部51与出光口13所在的平面形成夹角。第一主体部51朝向偏光元件的面设置有第一反射部421,第一反射部421配置为将偏光元件射出的光线反射至出光口13。第一反射部421配合偏光透镜41来使得光线最终从出光口13均匀射出,提高出光效率并且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均匀性。

灯壳10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反射部422,第二反射部422与第一反射部421相对设置。第二反射部422配置为将偏光元件射出的光线反射至出光口13。第一反射部421、第二反射部422配合偏光透镜41使得光线最终从出光口13均匀射出,提高出光效率并且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均匀性。

第一反射部421和第二反射部422可以为反光纸,反射纸的反射率大于95%。隔板50的优点还包括:用于安装反光纸,从而不需要另外设置安装板去安装反光纸,节约成本。

第二主体部52水平设置,光源组件30设置在第二主体部52朝向出光口13的面上。隔板50的优点还包括:用于安装光源组件30,从而不需要另外设置安装板去安装光源组件30,节约成本。光源组件30包括灯体32,灯体32在高度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出光口13在高度方向的投影中。有利于提高出光效率。

led灯发出的光主要是朗伯型分布,如果led灯与出光口所在的平面之间倾斜设置,会导致光线的均匀性较差。即使led灯发出的光不是朗伯型分布,在led灯与出光口所在的平面之间倾斜设置的情况下,也会存在光线均匀性差的问题。如果要提高光线的均匀性,需要增加led灯的数量,从而增加了成本。本实施例的灯体32与出光口13所在的平面平行,从而能够得到均匀性好的光线,而且能够以较少数量的灯体32得到均匀的光线。

如图3所示,灯壳10的第一侧壁14连接有电源壳60,电源壳60设置在电源腔12中。电源壳60与灯壳10围成安装腔121,驱动电源20设置在安装腔121中,从而能够提高驱动电源20的定位效果,并且定位结构简单。具体地,围成安装腔121的内壁可以与驱动电源20的外表面贴合,起到很好固定驱动电源20的的效果。

隔板50与灯壳10为一体成型件,制造简单,无需装配,节约成本。电源壳60与灯壳10为一体成型件,制造简单,无需装配,节约成本。优选地,隔板50、电源壳60与灯壳10为一体成型件。

灯具还包括出光面罩44,灯壳10的敞口端围成出光口13,灯壳10的敞口端的内壁设置有插槽,出光面罩44插接在插槽中,且盖在出光口13上。插槽可以与灯壳10一体成型。出光面罩44配置将第二反射部422和第一反射部421反射的光线配送至出光口13,出光面罩44可以为添加有扩散粒子的透明基材,透明基材为pc或pmma或pp。pc属于工程塑料,即有机玻璃,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等。pmma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做压克力、亚克力或有机玻璃。pp塑料是等规结晶,主要是聚丙烯材料。透明基材的光线通过率为50%-55%。

灯体32的光线经过偏光透镜41偏光之后射向第一反射部421和第二反射部422,第一反射部421和第二反射部422将反射的光线均匀射向出光面罩44的入射面,出光面罩44的出射面的光线从出光口13射出,照向目标位置。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