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包装及运输的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1622发布日期:2020-02-07 22:0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包装及运输的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便于包装及运输的面板灯。



背景技术:

面板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763638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面板灯》(申请号:cn201680001829.0)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灯体及可拆卸连接在灯体上的电源盒,灯体包括背板,电源盒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性连接件,背板上设置有与第一电性连接件插接以实现灯体与电源盒的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性连接件,电源盒通过下压或推合或旋合的方式卡合在背板上,能够快速拆装电源盒,保证灯具电源维护的便捷性,电源盒卡合在背板上的同时,第一电性连接件和第二电性连接件完成对插,也完成了电源盒与灯体光源模组的电气连接。

面板灯在出货进行包装时,为了节约运输空间,一般是将两个面板灯进行背靠背式安装。而目前市面上电源盒一般是通过上述专利中一样直接安装在面板灯背部,这样两个面板灯在背靠背包装时,电源盒需要占据很大的空间,浪费大量的出货空间,增加运输成本。

因此,对于目前的面板灯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改变电源盒结构而使包装后能充分利用出货空间、降低运输成本的便于包装及运输的面板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包装及运输的面板灯,包括灯体及能与该灯体相连接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的第一侧壁处具有用于安装电源盒的空间,所述灯体上与第一侧壁相对布置的第二侧壁具有自下而上逐渐从边缘向内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电源盒的顶部高于灯体的顶部,且电源盒的内侧壁形成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的第二斜面;

两所述面板灯背靠背包装状态下,两面板灯的顶壁相对贴合,一个面板灯上的电源盒对应另一个面板灯的第二侧壁布置,且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对契合。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灯体第一侧壁的至少上部成形为自下而上逐渐从边缘向内倾斜的第三斜面,对应的,所述电源盒内侧壁的下部具有与第三斜面相契合的第四斜面。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对灯体进行统一生产及装配,而且为电源盒提供了较大的安装空间,更加便于电源盒内部结构的装配及维护。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灯体的底部具有围绕灯体外侧壁布置并水平延伸的围边,该围边与所述灯体的第一侧壁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安装电源盒的空间。在实际产品中,该围边可以由灯体的边框等构成,该结构可对电源盒提供支撑,提高电源盒安装后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将电源盒固定在灯体上,所述围边的外缘高于内缘布置,从而使围边内缘处形成下凹的卡槽,所述电源盒的至少端部具有能卡置并约束在该卡槽中的卡脚。

优选地,所述电源盒包括用于安装电源件的第一盒体及用于容纳电源线的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的端部约束在第一盒体的端部,且所述第一盒体的端部开有供电源线穿过的第一开口,对应的,所述第二盒体的端部开有供电源线穿过的第二开口。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二盒体为两个并分别连接在第一盒体的两端。采用上述结构,将电源件与布线分开,便于连接及装配,也为后期维修及维护提供了便利。

优选地,所述第一盒体包括能相互对合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水平布置的第一底板及与灯体第一侧壁相契合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灯体第二侧壁相契合的第二侧板及水平布置的第一顶板、竖向布置的第三侧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在相互对合处通过卡扣脱卸式扣接。采用上述结构,第二壳体的覆盖面大于第一壳体的覆盖面,组合前,便于对电源件进行装配,组合后,可对电源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二盒体包括能相互对合的第三壳体及第四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具有水平布置的第二底板及与灯体第一侧壁相契合的第四侧板、与灯体第二侧壁相契合的第五侧板,所述第四壳体具有水平布置的第二顶板及竖向布置的第六侧板。第三壳体与第四壳体在相互对合处通过卡扣脱卸式扣接。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布线相对于电源件装配来说要求略低,因此,在组合前,满足了便于接线的要求,在组合后,第三壳体与第四壳体的拆装更为方便,便于后期进行维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对电源盒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将其与灯体自身结构合理布置,在两面板灯背靠背包装状态下,两面板灯的顶壁相对贴合,一个面板灯上的电源盒对应另一个面板灯的第二侧壁布置,灯体第二侧壁处的第一斜面与电源盒内侧壁处的第二斜面相对契合,不仅包装方便,且包装过程中完全不需要为电源盒预留包装空间,充分利用了出货空间,降低了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盒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面板灯包装在一起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便于包装及运输的面板灯包括灯体1及与该灯体1相连接的电源盒2。灯体1的第一侧壁处具有用于安装电源盒2的空间10,灯体1上与第一侧壁相对布置的第二侧壁具有自下而上逐渐从边缘向内倾斜的第一斜面11,电源盒2的顶部高于灯体1的顶部,且电源盒2的内侧壁形成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的第二斜面21。两面板灯背靠背包装状态下,两面板灯的顶壁12相对贴合,一个面板灯上的电源盒2对应另一个面板灯的第二侧壁布置,且灯体1第二侧壁处的第一斜面11与电源盒2内侧壁处的第二斜面21相对契合。

为了便于装配,灯体1第一侧壁的上部成形为自下而上逐渐从边缘向内倾斜的第三斜面13,对应的,电源盒2内侧壁的下部具有与第三斜面13相契合的第四斜面22。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对灯体1进行统一生产及装配,而且为电源盒2提供了较大的安装空间,更加便于电源盒内部结构的装配及维护。灯体1的底部具有围绕灯体1外侧壁布置并水平延伸的围边14,该围边14与灯体1的第一侧壁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安装电源盒2的空间10。在实际产品中,该围边14可以由灯体1的边框等构成,该结构可对电源盒2提供支撑,提高电源盒2安装后的稳定性。为了便于将电源盒2固定在灯体1上,围边14的外缘高于内缘布置,从而使围边14内缘处形成下凹的卡槽15,电源盒2的端部具有能卡置在该卡槽15中的卡脚23,该卡脚23通过螺钉固定在卡槽15中。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盒2包括用于安装电源件的第一盒体24及用于容纳电源线的第二盒体25,第二盒体25的端部约束在第一盒体24的端部,具体的,第一盒体24侧壁的下端具有能容纳在卡槽15中并向第二盒体25延伸的连接片241,该连接片241托置在第二盒体25的底部,且连接片241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定位柱242,第二盒体25的底壁上开有供定位柱242插置其中的定位孔251。第一盒体24的端部开有供电源线穿过的第一开口243,对应的,第二盒体25的端部开有供电源线穿过的第二开口252。本实施例的第二盒体25为两个并分别连接在第一盒体24的两端。采用上述结构,将电源件与布线分开,便于连接及装配,也为后期维修及维护提供了便利。

本实施例的第一盒体24包括能相互对合的第一壳体244及第二壳体245,第一壳体244具有水平布置的第一底板2441及与灯体1第一侧壁相契合的第一侧板2442,第二壳体245具有与灯体1第二侧壁相契合的第二侧板2451及水平布置的第一顶板2452、竖向布置的第三侧板2453。第一壳体244与第二壳体245在相互对合处通过卡扣脱卸式扣接。采用上述结构,第二壳体245的覆盖面大于第一壳体244的覆盖面,组合前,便于对电源件进行装配,组合后,可对电源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第二盒体25包括能相互对合的第三壳体253及第四壳体254,第三壳体253具有水平布置的第二底板2531及与灯体1第一侧壁相契合的第四侧板2532、与灯体1第二侧壁相契合的第五侧板2533,第四壳体254具有水平布置的第二顶板2541及竖向布置的第六侧板2542。第三壳体253与第四壳体254在相互对合处通过卡扣脱卸式扣接。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布线相对于电源件装配来说要求略低,因此,在组合前,满足了便于接线的要求,在组合后,第三壳体253与第四壳体254的拆装更为方便,便于后期进行维护。

本实施例对电源盒2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将其与灯体1自身结构合理布置,在两面板灯100背靠背包装状态下,两面板灯100的顶壁12相对贴合,一个面板灯100上的电源盒2对应另一个面板灯100的第二侧壁布置,灯体1第二侧壁处的第一斜面11与电源盒2内侧壁处的第二斜面21相对契合,不仅包装方便,且包装过程中完全不需要为电源盒2预留包装空间,充分利用了出货空间,降低了运输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