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变换结构及线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0504发布日期:2020-05-26 17:5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角度变换结构及线性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角度变换结构及线性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led技术的日趋完善,led灯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各种场合。其中线性灯因具有耗电低、寿命长、高亮度及易弯曲等特点,经常被用于装饰建筑物轮廓、美化室内外场所、亮化户外景观和制作广告牌等。

目前,常见的线性灯大多为单一的出光角度,且出光角度不可改变,其正常工作时仅能获得一种发光效果,不能满足有多种发光效果需求的应用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角度变换结构,旨在解决目前的线性灯出光角度单一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角度变换结构,包括驱动模块,以及并排或并列设置的至少两组发光模组,各所述发光模组均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各所述发光模组的出光角度不同,所述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所述发光模组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发光模组的所述发光模块交替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块均包括光源,各所述发光模组的光源的出光角度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块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出光路径上的透镜,各所述发光模组的透镜的出光角度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角度变换结构包括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所述第一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模块,所述第二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模块与所述第二发光模块的出光角度不同,所述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的启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角度变换结构还包括格栅,所述格栅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光模块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的靠近所述发光模块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侧壁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的遮光角为0至2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灯,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多角度变换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角度变换结构及线性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多角度变换结构通过并排或并列设置至少两组发光模组,各发光模组均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各发光模组的出光角度不同,且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发光模组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在驱动模块控制各发光模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的过程中,可实现出光角度的变换,例如,当驱动模块只控制其中一组发光模组开启时,可实现其中一种出光角度,进而,通过切换各发光模组发光,可实现各发光模组所对应的发光角度的调节;又如,当驱动模块控制其中两组发光模组开启时,两组发光模组混合可实现另一种出光角度,以此类推,可实现多种出光角度;再如,当驱动模块控制各发光模组均开启时,通过调节各发光模组的驱动电流比例,可改变不同发光模组组合出来的发光角度;

采用该多角度变换结构的线性灯实现了出光角度的变换,增加了线性灯应用方法和场景的多样性,并且在一盏灯上面即可实现多角度的变换,节省空间,简洁有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角度变换结构的光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角度变换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角度变换结构的格栅沿第一方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角度变换结构的格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角度变换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角度变换结构的格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角度变换结构的格栅沿第二方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0-第一发光模块;20-第二发光模块;30-格栅;31-凹槽;311-第一通孔;32-连接柱;33-加强片;4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多角度变换结构,该多角度变换结构主要应用于灯具中,尤其是线性灯中。具体地,该多角度变换结构包括驱动模块及并排或并列设置的至少两组发光模组,各发光模组均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各发光模组的出光角度不同,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发光模组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在本实施例中,各发光模块并排或并列设置,即各发光模块一字型排开。各发光模组分别与驱动模块电性连接,以便于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发光模组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当然,当各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发光模块时,各发光模组的至少两个发光模块也可以分别与驱动模块电性连接,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发光模块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

在具体应用中,驱动模块主要包括驱动电路板及设置于驱动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该驱动模块的具体结构可采用目前常用的结构,其驱动发光模组发光的原理也与常规的驱动模块相同,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多角度变换结构通过并排或并列设置至少两组发光模组,各发光模组均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各发光模组的出光角度不同,且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发光模组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在驱动模块控制各发光模组启闭和/或驱动电流的过程中,可实现出光角度的变换。例如,当驱动模块只控制其中一组发光模组开启时,可实现其中一种出光角度;又如,当驱动模块控制其中两组发光模组开启时,两组发光模组混合可实现另一种出光角度,以此类推,可实现多种出光角度,可以理解的是,此时驱动模块主要用于控制各发光模组的启闭,即驱动模组起到开关的作用。再如,当各发光模组均点亮的情况下,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各发光模组的驱动电流,即驱动模块可调节各发光模组的电流比例,进而直接改变不同发光模组组合出来的出光角度,而这种方式可变的角度更多更灵活。再如,驱动模组可以同时独立控制各发光模组的启闭和驱动电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角度变换结构包括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其中,第一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模块,第二发光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模块,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的出光角度不同,驱动模块分别独立控制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的启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可以实现三种出光角度的调节,具体为,驱动模块只控制第一发光模组发光时,为第一种出光角度;驱动模块只控制第二发光模组发光时,为第二种出光角度;驱动模块同时控制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发光时,为第三种出光角度,这三种出光角度分别为不同的角度。

请参阅图1,下面以第一发光模组包括一个第一发光模块10,第二发光模组包括一个第二发光模块20为例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更为具体地,以第一发光模块10的出光角度为80°、第二发光模块20的出光角度为36°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三种出光角度,设置有三路电路,分别为a电路、b电路和c电路。当切换到a电路时,出光角度为36°的第二发光模块20发光,第一发光模块10不发光,此时的出光角度为如图1中的两条l2光线之间的夹角;当切换到b电路时,出光角度为80°的第一发光模块10发光,第二发光模块20不发光,此时的出光角度为如图1中的两条l1光线之间的夹角;当切换到c电路时,第一发光模块10和第二发光模块20均发光,此时可按一定比例混合出中间的某个角度,即此时的出光角度为如图1中的两条l3光线之间的夹角,该出光角度小于80°且大于36°。如此,即可实现一盏灯变换多档照明角度的功能。

进一步地,混合方式以36°和80°混合出60°为例:同时点亮出光角度为36°的第二发光模块20和出光角度为80°的第一发光模块10,出光角度为36°的第二发光模块20和出光角度为80°的第一发光模块10的光通配比按照大约1:2.86左右;假设此时出光角度为36°的第二发光模块20的光通为700lm,则对应地,出光角度为80°的第一发光模块10的光通约为2000lm,此时二者光通叠加形成的角度就会变成60°左右。以此原理,变换多种光通比例的组合则可以出现更多不同的角度。该原理同样适合多个第一发光模块10和多个第二发光模块20的情况。并且,在理论上,设置的不同角度的发光模组越多,最终可能实现的角度组合越多。可以理解的是,在调节的过程中,当选择的出光角度为36°的第二发光模块20和出光角度为80°的第一发光模块10的光通配比不同时,最终得到的出光角度也不同,也就是说,在第一发明模块10和第二发光模块20点亮情况下调节角度时,中间会有除60°外的其它角度出现,可根据实际照明需求自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块交替排布。请参阅图2,以设有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且第一发光模组包括五个第一发光模块10、第二发光模组包括五个第二发光模块20为例,五个第一发光模块10和五个第二发光模块20并排设置,且交替排布,此时同样能够实现多种出光角度,且光线分布均匀。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各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块也可以采用其它排列方式排成一排,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块均包括光源,且各发光模组的光源的出光角度不同,即同一发光模组内的发光模块的光源的出光角度相同,而不同发光模组的光源的出光角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不同的光源来实现不同的出光角度,简单方便。在具体应用中,光源可以是led光源,并且,多个光源设置在光源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发光模组的发光模块均还包括透镜,该透镜设置于对应的光源的出光路径上,如盖设在光源上。各发光模组的透镜的出光角度不同,即同一发光模组内的发光模块的透镜的出光角度相同,而不同发光模组的透镜的出光角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不同的透镜来实现不同的出光角度,简单方便。在具体应用中,不同的发光模组的光源的出光角度可相同也可不同。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角度变换结构还包括格栅30,该格栅30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31,该凹槽3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11,上述发光模块对应第一通孔311设置,如发光模块的透镜对应第一通孔31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11大致呈圆形,其贯穿凹槽31的底部。另外,格栅30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格栅30也可以包括多个独立成型的小格栅,每一小格栅内开设有一个凹槽31,多个小格栅拼接形成一字型格栅30。优选地,在格栅30的凹槽31的侧壁上设置有防眩层,该防眩层用于吸收光线。本实施例通过在发光模块上设置格栅30,并且格栅30的凹槽31的侧壁上设置有防眩层,当发光模块发射光线时,格栅30可遮挡大角度光线,进而达到防眩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格栅30的凹槽31的侧壁上设置反光层,此时,发光模块发射的部分光线在格栅30内反射,该格栅30起到反光的作用。

请参阅图3、图5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格栅30靠近发光模块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柱32,该连接柱32用于与设置于格栅30底部的连接件40连接。具体地,在连接件4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连接柱32匹配且用于供连接柱32插入。在具体应用中,每一组连接柱32包括沿格栅30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两个连接柱32,而连接柱32的组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置。优选地,该连接柱32与格栅30一体成型,以便于简化结构并节约成本。

请参阅图4、图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凹槽31的侧壁倾斜设置,且凹槽31的侧壁由凹槽31靠近第一通孔311的一端朝远离第一通孔311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1大致呈方形,凹槽31的四个侧壁均倾斜设置,以便于模具出模。在具体应用中,凹槽31的侧壁相对于竖直面倾斜的角度为10°至15°,该角度也可称为拔模角度。优选地,该凹槽31的侧壁相对于竖直面倾斜的角度为14°,此时参见图7,凹槽31的两相对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28°。可以理解的是,该凹槽31的侧壁相对于竖直面倾斜的角度也可以是其它可行的拔模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格栅30的遮光角为0至25°,具体可为5°、10°、15°、20°、25°等。在本实施例中,在格栅30的高度一定时,格栅30的遮光角不是越大越好,原因是,在格栅30的高度一定时,格栅30的遮光角越大,则其遮挡的光线越多,格栅30的出光角度也越小,此时光线的利用率越低。故,格栅30的遮光角选择为0至25°。在具体应用中,如图8所示,当格栅30的高度h为18mm时,格栅30的遮光角选择为25°,此时对应格栅30的最大出光角度大约为65°,即出光角度大约截止于65°。可以理解的是,当格栅30的高度越高时,格栅30的出光角度越小。故,可根据格栅30的出光角度的实际需求相应选择格栅30的高度和格栅30的遮光角。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格栅3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片33,该加强片33用于加强格栅30的结构强度,同时还可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优选地,格栅3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加强片33等间距设置,且两侧的加强片33对称设置。在具体应用中,该加强片33大致呈三角形。进一步优选地,该加强片33与格栅30一体成型,以便于简化结构并节约成本。

基于同一构思,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性灯,其包括如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说的多角度变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线性灯还包括设置于格栅30底部的连接件40,以及灯体等结构。本实施例的线性灯包括上述多角度变换结构,实现了出光角度的变换,增加了线性灯应用方法和场景的多样性,并且在一盏灯上面即可实现多角度的变换,节省空间,简洁有效,同时,多盏灯组合能够实现的角度变换则更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